南宋异闻录(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433

  杨瀚目光一凝,道:“宋词回来了?这还需要请示,他既回来,自然该向寡人复旨,叫他进宫,御书房里候见。”
  黄耳松了口气,连忙答应一声,转身飞奔而去。跑出好远,才想起干爹说过,如今宫里得有些规矩了,行止要有风仪。忙又慢下来,一步三摇,向宫外晃去……
第471章
知己知彼
  馆驿里更热闹了,因为太卜寺的人来了,也是住这里。
  太卜寺带的人,大多住在城外,只有那些重要人物,被迎进城来,送进馆驿。
  一听杨瀚对太卜寺的人也是不见,要待三日之后,三公院、六曲楼这些官员顿时大乐。
  这才公道啊!
  我们来时,陛下正值新婚之喜,要享敦伦之乐,不见。
  你们来时,陛下正值弄璋之喜,要享天伦之乐,不见。
  嗯,一下子,管平潮、何常在等人心中就舒服了很多,好巴适哟!
  不过,很快,玄月和小菜就来了。
  太卜寺只有白藏出迎,因为玄月的身份比起太卜寺派出的其他几位要低的多。
  大宗伯把四位卜博士全都派出来了。
  四位皓首穷经一辈子,熬得头发胡须眉毛全都给霜打的一般白的老头子坐在上首,一见玄月回来,白藏却是落后一步,双手合于胸前,执礼甚恭,不由一怔。
  白藏和玄月职阶一样,论岁数,白藏入门还要早些,怎么会……这明明是弟子之礼啊。
  四位博士正在发愣,却见玄月到了堂上站定,竟不施礼,却是白藏深深一揖,恭声道:“四位老师,玄月老师已经到了。”
  太卜寺历五百年发展,现在是个半像衙门、半像宗教场所的所在。之前白藏曾在人前与玄月以师兄妹相称,那是因为他们职阶相同。
  但是,哪怕他与玄月属于同一位太卜寺前辈的学生,只要玄月升了,职称变得和之前的前辈一样,那之前的前辈就变成她的同门,改以师兄妹相称,而曾经的师兄妹这时就低了一级,该称长辈了。
  那资历最老的博士茫然道:“玄月……几时升了……博士?”
  巫一级的太卜寺成员之上,先是卜师,再是卜正,再接着往上才是卜博士。从卜师开始,都可尊称为老师。
  不过,就算玄月升为卜师,和他们卜博士还差着最少二十年的奋斗呢,见了他们一样要行大礼的,可是如玄月一般立而不拜,竟只是向他们颔首示意。
  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玄月的地位,不比他们低。
  所以,这位程博士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博士两字,虽然他根本不信,觉得太过荒诞。
  白藏露出一丝苦笑,道:“呃,是神君以为,玄月老师迎驾有功,金口一开,提拔为博士了。”
  四个白发老头儿一听,实在吐槽无能。他们现在只希望神君他老人家不要觉得这些博士、卜正什么的都不值钱,到处乱丢帽子,搞得太卜司上下尊卑的阶层大乱。
  程博士与其他三位对视一眼,只能苦笑道:“来人,给玄月师妹看座!”
  “多谢四位师兄!”玄月颔首一笑,以作敬礼。
  当下,就有下人上前,为玄月安排了座位,玄月又向四位博士一颔首,翩然入座。
  白藏咳嗽一声,道:“小菜,还不上前见过五位老师。”
  四个白发老头儿这才发现,原来白藏身后还跟着一人,是个妙龄少女,唇红齿白,体态婀娜。
  蔡小菜忙举步上前,按照玄月事先的教授,双手贴合,左掌在外,双臂高高举过头顶,缓缓下弯,形了一个九十度的长揖礼,道:“弟子蔡小菜,见过五位老师。”
  排行第二的邓博士讶异地道:“拜而不跪,你是女巫?”
  蔡小菜忙道:“老师明鉴,弟子正是女巫。”
  排名第三的黄博士道:“我太卜寺职阶分明,每逾一阶,难如登天。女巫一级,整个太卜寺,也不过二十八人,老夫都有些印象,蔡小菜?如此别致的名字,老夫若是听过,应该不会忘记。你……是何人门下?”
  蔡小菜忙道:“正是玄月老师门下。”
  白藏忙又解释道:“小菜是神君引荐入玄月老师门下的,也是神君亲口所封的女巫。”
  几位老博士再次对望了一眼,神君过于慷慨了,尤其是对女弟子,回去以后,一定要想办法避免那二十七位女博士与神君照面儿,要不然,恐怕太卜寺的博士又要增加。
  嗯,那二十七位女博士中,年纪大于五十的十六位,年纪虽轻,但是相貌平庸的有七八人,这些……想必是安全的。
  ……
  馆驿之中,前来迎接神君的四位白发博士,与玄月交谈,小菜便与白藏师兄一旁侍立听讲。
  而此时,早就赶到咸阳宫,静候于宫门之外的宋词,也得了旨意,赶到御书房。
  “大王!”
  一见杨瀚,宋词便潸然泪下,他太苦了啊。
  他一个如此佛系的人,一个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不喜欢走南闯北只喜欢宅在一个地方安生度日的人,偏偏总是东奔西跑,遇到很多陌生的人,陷入很多莫名的纷争,他真是受够了。
  “宋词啊,苦了你,不过,你也算是为寡人立了大功,寡人是不会亏待你的。”
  宋词一听,忙摆手道:“不不不,臣,不要赏赐,不要功劳,不要封官。只希望,大王能给臣安排一个太平安稳的所在,叫臣安生度日,臣便感激不尽。臣,实在不是游走天下、鼓弄唇舌的使臣材料啊!”
  杨瀚听了不觉失笑,道:“男儿在世,谁不想建功立业,你倒是个异类。罢了,这一回,寡人也不要你继续奔波了,待此间事了,便打发你去南孟,那儿有一个宋焱,如今任着太守,你去做个刺吏,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寡人也不算万待了你,如何?”
  宋词一听,大喜过望,欢天喜地的纳头便拜:“多谢大王,多谢大王,臣……臣总算可以安稳下来了。”
  宋词说着,已经在畅想要在南孟置宅子买地,再娶个漂亮媳妇儿,早上升衙打卡,沏上一壶热茶批批公函文件,晚上早早下值,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美滋滋……
  杨瀚咳嗽一声,打断了他的幻想:“你在秦地已经待了近一年了吧?想必对秦地已十分了解,如今,你且给寡人说说,你在秦地的诸般见闻。”
  宋词一呆,愕然道:“臣听说,太卜寺早就派了人与大王联系,再有两日,大王就要启程赴大秦了,对秦地风土人物,竟还不知么?”
  杨瀚摇头道:“寡人自然是知道的,而且对寡人讲述秦地风物的,对寡人极是忠心。只是,她本就是太卜寺中人,虽然她无心隐瞒于朕……”
  杨瀚的目光闪烁着,昔日金陵城里桃叶渡口的那个巡街小吏的神采早已不复存在,如今他的心思,已如渊之深。
  杨瀚缓缓地道:“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有些事情,她虽无意隐瞒,但由她说来,立场不同,听在寡人耳中,便大不相同。
  你不同,寡人听听,互为佐证,才能对大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所谓,知己知彼,寡人要知道,敌人,何以成为敌人。盟友,何以成为盟友,才能有的放矢,百战不殆!”
第472章
你临朝,我去也
  杨瀚听宋词仔细讲述了他在秦地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他在桑家村那个边隆小村待了差不多半年的所有经历,杨瀚更是问的仔细。
  一个边隆小村,所能了解到的消息,无疑比大秦都城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少了千倍百倍,但是从这里的一举一动所能判断出来的一切,却会剥离一切表象,更加趋近于真实。
  比如,宋词被羁押在小村足足半年,最后是由太卜寺的人秘密带走的。也就是说,太卜寺对于乡镇农村的控制力,应该是远远大于三公院的。
  这也正常,村镇所在,愚夫愚妇甚多,朝廷的衙门不可能开到这么具体的所在,很多政令都需要乡贤扶持。而乡间百姓对于国法未必了解很多,对于宗教却更乐于接受。
  所以,杨瀚可以判断出,三公院的控制范围,主要是在各处大城大阜,而太卡寺的拥戴基础,主要在于广袤的农村。
  另外,大秦疆域虽广,阶级虽然森严,宋词出现的消息,也不会需要那么久才传到太卜寺的最高统治阶层,可是足足过了半年,他们才提宋词进京,很显然,太卜寺的高层是比较理性的,不像白藏、玄月这些基层的狂热信徒。
  宋词的出现,意味着山外世界与大秦的接触已不可避免。六曲楼既然是大秦的耳目,那么自己五年前就已出现三山的消息,大秦应该早就知道了,可是为何一直按兵不动?
  照理来说,他们不该是兴奋的涕泗横流,哭着喊着跑出山来接自己过去当皇帝么?怎么会到了此时,才争先恐后?
  理性啊!人的智慧、阅历和城府,都是随着见识和能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走向更高的位置。杨瀚相信玄月没有骗他,但是同一件事,站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如今听了宋词所言,对杨瀚客观地看待大秦的各方势力,分析他们的心态变化,甚而因此推断他们所掌控的力量以及目前的处境,都有很大的帮助。
  黑的未必就有那么黑,白的也未必就那么白。
  人性是复杂的,也许在某一高光时刻,一个人是黑还是白的属性会更明显一些,但大多数时候,灰色才是常态度。
  他是会变得更黑还是更白,你对他施加的作用,也是改变他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人,莫不以一己好恶而取舍。
  若能做到不以一己之好恶而偏颇,便是明德明智之人。
  杨瀚听了宋词的话,沉思有倾,缓缓点头:“与你同去的那些堪舆师,也都回来了?”
  宋词道:“是,臣把他们,都带回来了。”
  杨瀚道:“都是有功之臣呐。二狗子。”
  黄耳趋前,听旨。
  杨瀚道:“明日,把这些自秦地归来的堪舆师,引去谒见青女王,再由青女王决定,将这些人分置于高初、李淑贤两位宰相门下,酌情委以官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