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433

  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马上把旗下所有人马都拉出山。
  这座城已经初具规模,黄土为墙,城内造屋,街道、水井、店铺……
  每天巡视着这座大城,黄三泰感到很满足。
  不过羊皓觉得他这种心态就是一个土财主。大王说的对,这些人上人在三山洲上困了五百年,五百年来都是困在山沟沟里,靠着险峻的地势躲避龙兽,他们各个方面都在退化。
  在城东门处,羊皓建了一处急脚递,在这里留下了十个人。如今刚刚安排好这里的一切,很快他就要去下一处巡视,看看那里建造的情况。
  黄三泰曾经背着手巡视全城的时候,来过他的急脚递。
  “急脚递?貌似是传递紧要消息的?”
  “不错!将来,咱们三山立国的消息一定会传出去,万一诸国来攻,就靠咱们这点人,这么矮的城墙,很难御敌。可咱们有龙兽啊,只不过,这龙兽只听大王的调遣,有了急递铺,一有什么消息,就可以迅速报与大王,大王就会带龙兽来,保一方安宁。”
  “好!这个好!你们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本官,本官一定予以协助。”
  很守财的土财主黄三泰,现在挂着户部右侍郎的官衔呢,虽然他从来没去上过朝,也不想上朝。
  今天他又来了,背着手,带着四个跟班。
  “羊皓啊,听说你要走了?”
  “是啊,明天就走。”
  “嗯嗯,这急脚递建好了?”
  “建好了!”
  “大王真是爱民如子啊,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养兵千日,平时里却只有开销,不容易啊。”
  “是啊,我们也要过日子嘛,大家都没得赚,哪还等得到有敌情发生啊,这些小子,平素里一定都去赚自己的钱了,那这急脚递可不成了虚设?我们打算顺着道儿,自己做点小生意,贴补贴补。”
  羊皓笑得很腼腆,有些小小的难为情。他虽然曾不动声色地干掉了一家几十口人,可平时真的会给人一种很内向、很老实的形象,要不然也不至于蒙蔽那么多人。
  黄老财对钱最感兴趣,一定生意,马上竖起了耳朵:“哦?却不知你们想做些什么生意呢?”
  羊皓道:“我琢磨着,让兄弟们平日里就南南北北的多跑跑,多打听些消息。一来呢,自己赚点小钱,二来呢,道儿跑熟了,真要有大事发生的时候,传递消息才能有条不紊呐。”
  黄三泰皱眉:“打听消息,能赚什么钱?”
  羊皓道:“大人你看,这诸城都在刚刚兴建,城与城之间的道路都还未通,这百姓们想给亲戚朋友传递个消息殊为不便,咱们这急脚铺只收一点小钱,就能帮大家送信传话了,岂不是好?”
  黄三泰恍然,微微点头,但心里还是有点不以为然。
  羊皓又道:“还有,各地商价不同啊,可是呢,各地消息闭塞,彼此全不知情。前边那荆阳城,城守要筑大屋,可他们那儿没有石头,他们那儿是一马平川呐!
  土地倒是肥沃,小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边坡上滑玩,从来都不用担心划伤了屁股。您这儿不同啊,旁的没有,就是采石方便,你看,这还有条河,要是建了筏子,顺水运去,又不需多少劳力,还怕卖不上好价钱?”
  黄老财的眼睛登时亮了。
  羊皓笑道:“这消息,咱奉送大人了,类似的商机,咱家这边都会注意着,不过下回大人要是想打听什么消息,可得付钱,根据消息的价值付钱。”
  “好好好!”
  黄老财说着,已经迫不及待想走了,他想赶紧回去弄清楚这件事,旁边那条河……
  他只知道可以用来灌溉,还没摸清它的走向呢,一直忙着建城的事儿,也不知道旁人那里缺什么,要是羊皓所说属实,应该会赚一笔吧。
  羊皓笑道:“大人莫忙着走,还有咸阳宫里的消息。”
  黄老财一愣,心想,大王那里能有什么消息?不是一切都是徐家说了算么?
  羊皓道:“就说近来吧,瀛州唐家来人了,直接找的咱们大王,就算是徐家做主吧,也得咱们大王点个头啊你说是不是?那我们这些大王的身边人还能不知道?我跟你讲,我跟大王身边的大太监何善光,那是一个头磕在地上的把兄弟。
  那你说,他们找大王谈些什么呢?反正啊,我是听说,徐家听了以后就开始造船了,现在还在到处招募水手,据说是要发大财了。可这具体他们商量了些什么呢?”
  黄三泰急道:“商量了些什么呢?”
  羊皓咳嗽两声,露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兄弟们苦哇……”
  黄三泰迟疑了一下,从袖子里摸出一个银饼子。
  这三山洲上久无统一的官府,货币都没有了。人们除了以物易物,就是用贵金属交易,商业全面退化,工业也成了小作坊。
  不过随着城镇的建设,新建的王朝渐渐必然要发挥作用,因为谁都需要它,那时,工商业势必也会渐渐壮大。
  这是势!
  杨瀚知道自己现在不是抢权夺权的时候,不然靠着这帮没格局的蠢货,三山帝国哪可能站起来,一旦三大帝国来攻,他最好的结局也是被人家抓走,圈一个安乐公。
  想想唐国李熠和小周后,他可不想自己的女人时不时被人家皇帝召进宫去,生不如死啊。
  所以,他宁愿摆出一副真心实意只要三山好,毫不在意个人权柄有多少的样子,只希望退化了五百年的三山洲尽快站起来。
  只要他把握了大势,当历史洪流渐渐汇聚、流动起来,他那时只需要顺水推舟罢了。
  因此,他把最好收拾的东山诸部交给了小青。不然的话,东山诸部需要的只是一个天圣杨家的名义罢了,他去和小青去是一样的。
  当然,小青对东山诸部年轻勇士们的激励作用,这个他是事先完全没有算计到的。
  所以,尽管东山现在已是迅速一统,一飞冲天,但杨瀚并不急,他在稳稳地一步步走着。
  西山诸部的底蕴要十倍于西山。只要让他把这些力量梳拢清楚、掌握手中,哪怕先蛰伏三年,他也会是那个最先站上巅峰的人。
  所以,他的杀手锏现在是不会用的。
  羊皓乜了眼黄三泰手里的银饼子,只是笑了笑。
  黄三泰有些犹豫了,钱他当然有,只不过,他无法想像,消息……能值几个钱?
  羊皓似笑非笑地道:“徐家也在筑城,而且一筑就是三座,他们也缺人呐,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居然舍得抽调人力去造船招兵,那么你想……”
  黄三泰怵然动容,想了一想,咬咬牙,又换了一块金饼子出来。
  羊皓笑吟吟地道:“荆阳城的秦大人出手很大方,而且他们部落所在,原有一座金沙矿,我这个消息,应该卖给他们才好。”
  黄三泰的胃口已经被钓起来了,心里一惊,急忙又掏出两块金饼子,凑作三块,咬着牙往羊皓手里一递,道:“如何?”
  羊皓想了想,叹了口气,接过金饼子,道:“那咱家就告诉大人好了。大人呐,以后,我劝你还是时不时的该去咸阳宫里站一站,就算你自己不方便总出门,也该派个亲信的子侄常去跟大王亲近亲近,不然,那徐家近水楼台,这好处可不都叫他们占了?”
  黄三泰心里忽然亮堂了一下:“对啊!如果老夫朝里有人,何必花了三锭金饼子来问你消息。不行,看来这朝虽说是上不上的没啥用,我还是该派个亲信的人,时常去大王身边转悠转悠。”
  黄三泰暗暗想着主意,嘴里却一迭事地催问道:“你快说说,徐家究竟得了什么消息,他们为什么要全力造船?”
第243章
大王派我来巡山
  荆阳城建造的规模比清泰城更大,但是这个部族更强大些,所以建造的也更快。
  城东将按照城主的规划建为商业区。
  荆阳地处要津,四通八达,将来各处城池建好,交通大多要经过这个地方。
  荆阳苏家的族长苏青很有头脑,年轻的时候,他曾游历瀛州和方壶。
  他很清楚自家地盘身处要津的优越地理条件,会给他带来何等源源不绝的财富,所以他的城筑得又大又高,店铺区的街道也是又平又宽。
  荆阳地区沃野千里,没有山,便连石头都不多。
  但是荆阳苏家却想把城墙建得更加坚固些,这条主要街道更要铺上平整的青石板。
  苏青很清楚,要舍得付出,才能凭借优越的条件招揽来更多的客户,当大部分客户都认可了这里,那就再也无人能夺走它商业中心的地位。
  先机,无疑是极重要的。
  这样一座大城,各色人口是少不了的,要有人耕田种粮,要有人在城中从事各种服务。
  可是要搬运筑城所需的石料、要尽快开垦出足以供给全城百姓的食粮甚而可以有余粮销往各地,他们虽有广阔的沃野,却少不了大王许诺的象农帮助,才能把它变为良田。
  且不要苏青这里本来就缺人手,就算他人手足够充裕,人力去做这些载运重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半年就能完成的。但是有了力大无穷的猛犸巨象那就不同了,他的速度可以加快几倍。
  苏青已经听说,徐家同时开筑的三座城池也都有商业街区,这令他产生了很深的危机感。
  所以,在听说栾城得罪了这支象农队伍后,苏青马上派人把他们请来了荆阳城。
  徐海生和司马杰率象队到来,苏青异常的重视,安排了他最得力的儿子负责接待。
  徐海生和司马杰率领的象农队也成了荆阳城东区商业街开张以来的第一单生意,因为六十头大象,对于各个严重缺少劳动力的部落来说,根本不够分配。
  徐海生和司马杰下山之后,去的第一座城就是栾城,栾家明显还没搞清楚立场。在他们看来,他们都是忠于大王的,筑城是响应大王的号召,将来这城都是大王的,所以……大王派来的象农队,理应为他们服务。
  虽然,他们只是名义上归属瀚王,这未免有些无赖。
  可徐海生显然不这么想,都说人要是阉过,就没一个好人,苏家现在就这么认为,那个徐海生居然不识抬举,带着他的象农奴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