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9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8/1597

  松江府知府衙门,距离他原来任职的上海特设县县衙门,距离不过区区一千多米而已,所以当天他就是被吏部的官员陪同着,前往知府衙门上任了。
  经过简单的交接后,陈立夫就是坐在了知府衙门里的二楼巨大的办公室内!
  松江府知府衙门,并不是在原来的华亭县里,而是搬迁到了上海,不过也不是在老上海城区里,而是位于老城区城南的黄浦江沿江大道边上,是在宣平九年的时候设计并建造,一共由三栋建筑组成,都是双层建筑,可以同时容纳三百多人同时办公,乃是整个松江府的政治核心建筑。
  而上海特设县的县衙门,还在老城区里,使用的是前明时代的各栋官方建筑。
  宽大,明亮,这就是松江府知府衙门的最大的特点,加上就在黄浦江上,站在二楼的办公室,透过大片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见黄浦江上不断穿梭而过的众多船只,也可以看到沿江大道上的众多马车正在不停的经过。
  站在这里,几乎就是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上海的繁华!
  不过站在这里,陈立夫想的却不仅仅是上海的繁华,而是整个松江府。
  上海,虽然在松江府里占据了绝对的经济比重,但是也只是松江府属下的一个特设县而已,而且上海县的土地面积其实并不大,经过多次的开发,一个商贸区,两个工业区,再加上一个北岸开发区,其实已经是把上海县的可开发土地都差不多给开发了出来。
  而这些面积,对于整个松江府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
  如今的松江府,一共辖有上海县、华亭县、青浦县、嘉定县,此外这两年虽然松江府还设立南汇县,不过一直都是在讨论之中,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目前一共就四个县。
  而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县里头,其实上海县的总面积不算小,但是很多一部分都是属于黄浦江东岸的土地,这一部分因为隔着一条黄浦江,其实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如果容易开发的话,之前陈立夫也不会搞北岸开发区,而是直接开发黄浦江东岸了。
  而更重要的是,从整个松江府而言,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的不平衡,上海县独树一帜,几乎占据了全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工业产值,同样也是提供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税收。
  但是其他几个县却是惨不忍睹!
第1304章
畸形的地方经济
  整个松江府了,上海县汇集了全府大部分的工商业产值以及税收,但是即便是上海县内部里,其经济发展也是非常畸形的。
  上海的工商业如今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区内,这一片的城区,主要是指老城区、商贸区、北岸开发区、第一、第二工业区,但是除了上述地方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工商业存在了。
  上海的其他地方,比如说黄浦江东岸地区,或者是黄浦江西岸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也就是主要城区之外的地方,其经济模式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依旧是没有太大起色。
  上海,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上海的五大城区,联合起来汇成了一个超级黑洞,源源不断的吸纳着周边地区的财富、人口、资源。
  连周边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府都是被吸走了众多的财富、人口和资源,而就在五大区边上的松江府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虹吸效应在上海,在五大区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陈立夫还是上海特设县的县令,那么他自然是很乐于看见这种状况的,甚至是努力继续吸纳着周边地区的所有资源。
  因为这样,基本上就是等于是吸纳其他地方的资源发展上海,对于上海本身而言是属于大好事。
  但是如今陈立夫却是变成了松江府知府了,对于这种状况却是显得有些担心了。
  毕竟身为松江府,他在确保上海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得让其他地区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够整体拉高整个松江府的经济发展。
  他的政绩,来自于整个松江府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上海一地的发展。
  但是现在这种严重畸形的经济发展策略,却是让陈立夫产生了警惕。
  比如是说华亭县,该县和上海相邻,其县城距离上海老城区也没有多远,但是经济发展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比如可怜的华亭县,曾经松江府的经济重镇,府治,在宣平十六年的时候,其工商业产值,只有上海的百分之五!
  是个,没看错,就只百分之五!
  而更关键的是,这百分之二的工商业产值,也并不是华亭县传统上的经济重地,也就是县城地区所产生的,而是在华亭县东部,也就是临近上海县的这一片区域所贡献的。
  在华亭县东部的黄浦江西岸地区,靠近上海的第二工业区,虽然不是直接毗邻,而且还隔了好几公里,但是第二工业区强大的经济引擎,依旧是带动了周边,乃至是临县的发展。
  华亭县这边依靠着临近第二工业区,打出了为第二工业区各大企业做配套的口号,直接在两县交界的地区设立了一个华亭开发区,试图进行招商。
  不过华亭县的招牌和上海县的招牌差别还是极大的,同时华亭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其实也没有得到中央乃至江南道的支持,而没有上级支持,也就意味着没有财政支持。
  没有财政支持,他们就没有办法进行前期投资,对开发区进行基础的建设,比如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修建码头,修建码头货运铁轨、仓库、厂房这些。
  只靠华亭县县财政,再加上松江府补贴的一些财政,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只能是小打小闹,到现在,连可用的沿江码头都没有搞起来,也就是搞了几条煤渣路作为联系第二工业区的主要交通要道。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华亭开发区并没有得到上级的支持,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开发区并没有获得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大唐帝国里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用税收补贴的模式来吸引企业入驻,但是补贴的力度是不同的,而且这和地方自己的意愿无关。
  因为税收优惠政策分为好几个部分,比如有中央规定的税收优惠措施,也有省级财政的税收优惠措施,还有府、州、县等各级的税收优惠。
  其中,中央的税收优惠政策是非常难以获得的,目前来说,有少数特定行业、特定工业区才能够获得了这种来自中央的税收优惠政策。
  行业来说,主要是也高科技产业、特定企业为主,这种税收优惠政策,不管企业在那里,只要通过中央的审核,并获得批准,那么就能够享受到最高级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基本的都是三年免税,五年半税,然后是免费送地,免费修好各种基础设施等等,然后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特定的补贴,不一而足。
  不过能够直接获得中央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其实很少,全国范围内不超过一百家,而且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不涉及的重工业为主,比如说民营企业最喜欢投资的纺织业,这个行业基本别指望能够直接申请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了。
  唯一的渠道就是入住能够享受这种政策的工业区。
  自从制定了工业区政策之后,大唐帝国里其实是冒出来了一大堆的各种工业区,基本上是个府县都是不敢落后,多多少少都会去搞一个工业区。
  但是这些工业区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入驻不同的工业区,能够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截然不同的。
  因为有些工业区,能够享受到来自中央、省财政、府/州、县等各级财政的财政补贴,能够做到彻底的三年甚至五年免税,五年半税之类的。
  但是这样的工业区很少,满打满算八个!
  分别是上海的第一、第二工业区、北岸开发区。广州的番禺、佛山两大工业区,再加上太平府的当涂工业区,武昌的汉阳工业区以及天津的大沽口工业区。
  就连金陵城里都没有这种能够享受到所有优惠政策的工业区。
  全国各地里剩下的其他工业区,还有少部分是省级财政支持的工业区,比如说浙江几乎用了全省财政打造的宁波工业区,又比如说江西的九江工业区。
  至于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只有州府级别,甚至只是县自行搞的工业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临高工业区了,这个依托临海二九渔业公司这个全国最大的渔业捕捞、加工企业所建立的工业区,如今是整个琼州府全力支持,并为琼州府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工商业产值以及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税收。
  华亭开发区,很不辛,就只是一个县级工业区,它甚至都没能获得来自于松江府的财政支持,至于江南道和中央的就更别指望了。
  因为不管是中央还是江南道,他们的目标都是放在了上海,想要集中大力办大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限发展潜力大,前景良好的上海,至于隔壁的华亭县,很不巧,就是成为了牺牲的对象。
  华亭县的一众官吏们,自然是不甘心的!
  上头不支持,他们就自己搞。
  临高渔业工业区的例子就是全国绝大部分府县自行办工业区的最佳例子,哪怕是上头不支持,但是只要找对了路子,一样能够搞起来。
  最重要的不是没有政策,而是要找对路子!
  因为各地的官员们也是各显神通,根据自己的地方有的东西专门发展一个行业,比如说浙江湖州,他们有丰富的优质蚕茧资源,而且当地的丝绸本来就很出名,所以开始发展生丝产业,上海那边缫丝厂多而且技术含量高,成本低,和他们竞争压力大,所以湖州当地干脆是直接走高端路线,直接发展高档丝绸,错开竞争。
  又比如某地发现辖区里有不找竹木资源,这就发展相应的造纸或者是竹木家具等产业。
  临高渔业工业区,专精一行的模式,也是给众多地方上的小工业区极大的企业。
  大而全他们是搞不来,但是依托当地的特产等优势,发展某一个行业还是有搞头的。
  不得不说,其实很多地方工业区虽然规模小,不起眼,里头大部分也没几家上规模的企业,但是有一些还是活的很滋润,并且往往成为了当地的工业支柱以及财政龙头。
  但是这些,和华亭开发区都没关系!
  上头不支持,华亭县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唯一的优势就是临近上海了。
  但是靠近上海是优势,也是他们最大的劣势!
  因为华亭开发区和隔壁的第二工业区一对比,但凡是不傻的企业家,都会选择去第二工业区建设工厂。
  如此折腾了好多年的华亭开发区,如今也不过是小猫两三只,还都是本地的士绅们投资搞的,至于外来的投资商,人家直接就去上海了,根本不会去只间隔了几个公里之外的华亭。
  不过企业虽然没几家,但是华亭开发区的人却是不少,毕竟距离第二工业区也就几公里,第二工业区里的工作人员超过十万之多,需要庞大的生活居住以及消费配套区域,当周边的区域住满人后,自然也就有大量在第二工业区工作的人跑到了隔壁的华亭开发区生活居住。
  因此华亭开发区也是越来越热闹,但是这种热闹,却不是华亭县官员所愿意看见的。
第1305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纵然这些在第二工业区工作,但是在华亭开发区生活的民众也是能够给华亭开发区带来了一些消费,进而提供部分商业产值和税收。
  依托这些,华亭开发区也还算过得去,收的税其实和其他的县级开发区之类的横向对比,那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了,但是,这依旧不是华亭官员们所希望看见的。
  因为一开始的华亭开发区,是作为工业区来开发的,当地官员是希望吸引大量的中小企业,通过给上海的各大企业做配套,从而提供就业、税收等。
  进而让华亭县从一个纯农业地区转型为一个工业城市!
  但是现在这,被寄予厚望的华亭开发区,却是变成了生活居住为主的区域,看似人多也兴旺,但是却是很难给华亭县带来太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更关键的是,税也是收不上多少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8/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