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1597

  大唐陆军为了弥补超过五十米的火枪命中率,想多很多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基本都不靠谱,最后还是用了最老套的方式,那就是用火力密度来弥补命中率过低。
  这也是大唐陆军抛弃了以往的六列横队,而是采用三列横队,同时队形非常的紧密,几乎人挤人的那种,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单位面积里投射更多的子弹。
  一粒子弹看打不中敌人,但是百粒子弹,千粒子弹形成一个覆盖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命中率。
  但是即便是这样,百米距离的命中率也是渣的很,这也是导致大唐陆军是不太喜欢进行远距离射击的,反而是更喜欢抵近齐射然后直接刺刀冲锋!
  这种抵近齐射,刺刀冲锋的战术,有时候很好用,有时候也会被打的欲生欲死,但是大唐陆军依旧坚持着这种看似死板的战术,死活不改。
  理由?
  因为大唐陆军玩火枪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有发生过,在百米距离通过火枪射击就能击败敌人的先例。
  所以大唐陆军始终坚持在中近距离开火,尤其是拉近到五十米距离内后,命中率相当可观。
  步兵上的部分战术,放在第三火枪骑兵身上也是通用,第三火枪骑兵团的骑兵们,就是骑着马靠近五十米后,直接就在马背上开枪。
  如果敌人不靠近,他们甚至能下马继续打枪,通过持续的中距离射击来杀伤敌军。
  如果敌人要靠近,直接骑马走人,拉开距离再开枪!
  这种战术在部分特定情况下,面对单纯的冷兵器步兵那是相当无耻的,哪怕是面对敌人的冷兵器骑兵也是同样如此。
  因为这个距离上,敌人的弓箭杀伤力非常有限,如果敌人的弓箭厉害一些,那么就把距离拉远到八十米乃至一百米,总之就是要避免敌人的弓箭打击。
  这种情况下,哪怕敌人也是机动力比较高的骑兵,顶多就是双方一追一逃,然后在马背上我开枪你放箭,但是马弓的射程以及威力可是远远无法和火枪相提并论,至于命中率嘛,双方都得靠个人本事,要想获得高命中率,对骑术以及枪法的要求相当高。
  假设双方骑兵的骑术以及开枪放箭的水准相当,那么传统的骑射骑兵会被这些火枪骑兵玩到死。
  只是想要做到在马背上装填、瞄准开枪,对骑兵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甚至比骑射都要高,所以如今整个大唐陆军里,也就这么九百多骑兵能够做到。
  有意思的是,这九百多大唐火枪骑兵,绝大部分都是早年南下进入长城内生活的鞑靼人后裔,不过他们都是迁移到长城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如今虽然很多还是保持着放牧的传统,但是早已经汉化,并且和当地人进行通婚,也是大唐帝国子民的一份子了。
  没办法,想要骑术好到能够在马背上玩火枪的,也就只有这些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牧民比较容易做到了。
  大唐陆军招募骑兵的时候,也是优先招募北方地区的一些牧民,只是大唐治下的牧民本来就少,数量并不多,而其中的精锐,也就集中到了第三火枪骑兵团。
  第三火枪骑兵团,和第六胸甲骑兵团,都算是康长宁麾下这支骑兵兵团里真正的精锐骑兵,反倒是第一骑兵师和第五骑兵师,虽然挂着骑兵师的名头,但那也只是普通轻骑兵而已。
  大唐陆军里的骑兵精锐,大多都是集中在各个独立骑兵团里,第一枪骑兵团、第三火枪骑兵团、第六胸甲骑兵团,都是大唐陆军数万骑兵里的精锐。
  康长宁亲自带领这两个骑兵团坐镇中军,可见这两个独立骑兵团的重要性了。
  鞑靼人的前锋骑兵呼啸而来,但是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就是发起了冲锋,因为他们的前方,康长宁的骑兵兵团已经是初步集结了起来,最前方的第一骑兵师已经是列阵完毕,那几千鞑靼人的前锋骑兵如果敢贸然冲上来的话,估计下场很不好。
  加之这些鞑靼人乃是长途奔袭,他们胯下的坐骑大多已经是劳累不堪,他们想要发起冲锋,还得换上另外一匹作战用的马匹才行呢。
  所以他们并没有直接冲上来,而是靠近到千米外,就是下马然后换上了另外一匹,不过却不是骑在马匹上,而是牵着马列阵,一些鞑靼骑士,还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豆料,水给战马喂食呢。
  这些鞑靼人,玩了一辈子骑兵,比大唐陆军更加清楚在战前需要保存战马的体能。
  双方相隔千米,看似距离不短,但是双方的骑兵却都是高度警戒,因为这个距离来说,对于骑兵的冲锋而言,可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康长宁手持望远镜,看着前方的鞑靼骑兵,发现他们后面的骑兵还没有及时跟上来,而且他也是判断出来,这些鞑靼骑兵长途奔袭,肯定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休整的,哪怕是只是重新整列队形,换上新的马匹,这些都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顶多也就是那么几分钟而已,但这却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如果等到鞑靼人全部抵达休整完毕,那么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初步判断了形势后,玩了十几年骑兵的康长宁立即下令道:“命令第一骑兵师和第五骑兵师立即出击,杀一杀敌骑的气焰,注意,一击即走,不要陷入缠斗!”
  康长宁打算在敌人的骑兵主力抵达并休整完成之前,先把敌人的前锋骑兵打掉,哪怕是无法给他们的骑兵造成多少伤亡,也要把他们逼退,从而造成他们的混乱,让他们无法顺利的完成休整。
  随着康长宁的话音落下后,他身后的两个旗语手立即就是挥动了手中的旗帜,通过旗语向前方的第一骑兵师以及第五骑兵师传递命令。
  与此同时,他身边的两个传令兵也是立即催动胯下的快马,然后想着第一骑兵师以及第五骑兵师狂奔而去。
  这些传令兵胯下的战马,比大部分的骑兵坐骑都要更高,清一色的中亚马,肩高普遍达到了一米四八,这种肩高,放在中亚马里都是属于最顶尖的了。
  和康长宁的坐骑基本上是属于同一个级别。
  没办法,为了传递命令,大唐陆军里的传令兵就是装备了最好的马匹,基本上清一色的中亚马,而骑兵部队里的传令兵,更是最顶级的中亚马。
  顶级的中亚马,在大唐陆军里目前只给重骑兵以及高级将领和传令兵配属。
  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大部分的部队里,传令兵所乘骑的马匹都是要比骑兵部队的要好,第一枪骑兵团除外,他们的主力坐骑都是清一色的最顶级的中亚马或者是阿拉伯马。
  传令兵乘骑着高大的中亚马一路狂奔,与此同时,第一骑兵师和第五骑兵师那边,也是开始准备行动了。
  大唐陆军的命令传递系统,乃是旗语和传令兵传递相配合,为了避免出现命令传递的差错,每一道命令都必须有两个旗语手发出旗语,旗语一致才能执行。
  同时,在战场上,传令兵也会乘骑快马前往传递命令,这是加的一道保险,如果旗语传递失误,传令兵的亲自传达就能够及时的避免失误,避免更大的损失。
  当然了,战场上瞬息万千,有时候也不可能等待传令兵抵达,因此大部分时候,作战行动都是直接通过旗语命令传递,部队接到旗语命令。
  传令兵的亲自传递,只是加一层保险而已。
  所以,第一骑兵师和第五骑兵师接到旗语命令后,就已经是开始行动了!
  第一骑兵师的骑士们开始在军官的命令下,分成了前后好几波,基本上以标准骑兵团为单位,形成了多个庞大的骑兵方阵。
  其中一个骑兵方阵最前方,为首的一个上校得到了命令后,他就是直接翻身上马,然后朗声道:“上马!”
  顿时,他身后的骑兵们齐齐上马,整整齐齐的跨坐在马鞍之上!
  “慢步前进!”
  随着他的命令持续下达,他身后的副官则是大声重复着他的命令:“慢步前进!”
  话音落下,身后穿的军服和普通骑兵不太一样的传令兵吹响了手中的号角,号角的比较平缓,这是代表着慢步前进的命令,后方各步兵队的军官们,也是各自大喊着慢步前进的口号!
  顿时,这八百多骑兵,就是开始缓步前进,这八百骑兵也是前后分成了足足四波,而每一波都是一个骑兵队,每个队的兵力,军官和普通骑兵乃至辅助骑兵,传令兵什么的加在一起,大约两百骑。
  每个骑兵队的前后距离大约间隔了二十多米,这个间隔里,后一波骑兵的指挥官就在最前方,指挥官的旁边就是连接前后波次的传令兵,这些传令兵往往穿着比较特殊的军服,手持号角,准备随时根据前方的命令吹响号角。
  而骑兵们的步伐,则是根据号角的节奏频率来定。
  当连续的急促号角声响起的时候,就是冲锋的时候!
第1225章
大唐骑兵,一往无前
  大唐陆军的骑兵编制,从统一战争开始,已经是经历了好多次的改革,直到宣平十二年的时候,才算是确定下来了骑兵的基本编制,基本上一个标准骑兵团,不管是师属骑兵团还是骑兵师下设的骑兵团,又或者是独立骑兵团,理论编制都是一样的,一个骑兵团的兵力就是八百,下设四队,每个队两百,中间是没有骑兵营的编制。
  不过实际操作过程里,师属骑兵团的编制往往缩小化,同时独立骑兵团也会扩大化,比如第三火枪骑兵团,就有千名骑兵。
  而第六胸甲骑兵团,足足两千骑兵。
  第一枪骑兵团也有两千多人。
  但是,骑兵师的骑兵编制,却都是标准编制,说是八百就八百,不打折。
  八百骑兵分成四波缓缓前进,骑兵和骑兵之间的间隔非常小,同时每一排都是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种严格而密集的队形,乃是大唐骑兵实施骑墙战术的根本。
  在大唐骑兵里,你可以不能在马背上搞各种复杂的花样,甚至连砍劈的战术动作都一般般,但是必须能够保持阵型,不然的话,根本无法和战友协同作战。
  大唐骑兵从来都不讲究什么单打独斗的,而是密集队形冲上去,以密集队形争取局部兵力优势,造成己方几个人干敌方一个的局面。
  如今,第一骑兵师所属的各个骑兵团,就是以这种经典的密集队形逐步上前的,他们的速度并不快,只是马匹的正常的步行速度而已!
  一共四个骑兵团加上一个师部直属骑兵营,总数大约三千五百名战斗骑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然后缓缓朝着前方的鞑靼人前进。
  第一骑兵师的总兵力虽然有四千多人,但是也有部分是辅助兵力以及骑炮兵部队,这些兵力显然是不会直接参与冲锋作战的,参与冲锋作战的只有三千五百骑而已!
  当第一骑兵师各部各自翻身上马开始行动的时候,前方的鞑靼前锋骑兵们也是瞬间动了,他们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是发现了对面第一骑兵师的异动。
  很快,他们也是放弃了列队休息,而是各自骑上了战马,同时也是动了起来。
  静止不动的骑兵,其战斗力甚至都不如步兵呢,所以不管是防御作战还是进攻,骑兵都是要动起来了,最好是能够冲锋起来,这样不仅仅能够带来庞大的冲击力,而且还拥有绝佳的机动性。
  这些,都是骑兵的看家本事,如果傻乎乎的待着不动,就等于是放弃自己的优点。
  站着不动在地面肉搏,那是步兵的专长!
  第一骑兵师动了,侧面的第五骑兵师也是动了,第五骑兵师参与冲锋作战的兵力大约也有三千五百骑,在第一骑兵师的旁边边缓缓前进,同样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
  这两个巨大的箭头,并行前进,彼此间隔了大约三百米。
  但是很快,这两个巨大的箭头开始缩短了距离,从三百米很快就是缩短到了两百米,乃至百米!
  对于庞大的骑兵部队而言,这区区百米的距离基本上和没有已经是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这两个骑兵师,已经是汇合在一起,准备共同发起冲锋!
  此时,又是看见最前方的一个穿着高级将官军服,佩戴着少将军衔的中年男子缓缓拔出了腰间的马刀!
  此人正是第一骑兵师师长刘子傲陆军少将,大唐陆军骑兵总监卢愚之中将的在统一战争时期的心腹爱将,左右手,宣平八年统一战争结束时,已经是陆军准将,战争结束后熬了四年才在宣平十二年晋升为陆军少将,宣平十三年担任第一骑兵师师长至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