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1597

  这也就使得了重型马车对马匹的数量虽然要求比较大,但是运货量也大,综合起来,运输成本比双轮马车还要更小一些,使用同等数量的马匹,用四轮马车的话,可以比用双轮马车更快速,运输更多的货物。
  此外高大的重型四轮马车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高大的车身具备良好的防御能力,面临敌军袭击的时候,直接把这些马车首尾相连,那就能瞬间变身为一个野外小型的堡垒。
  士兵躲在里面,可以轻易的抵御数倍甚至更多数量敌人的进攻。
  不得不说,四轮马车的发展以及应用,让整个大唐陆军的后勤运输都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沿途堡垒、集中护送、四轮马车,这三大法宝是大唐陆军敢出长城和鞑靼人玩命的底气所在,因为这样,他们可基本上可以确保在没有大量骑兵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补给线的运转。
  只要后勤线不断,大唐陆军就无所畏惧!
  区区鞑靼人,算个毛!
  邓喜德对自己的后勤线信心满满,甚至都是没有派人去告知康长宁,让他的骑兵掩护补给线,因为第九军的战略规划里,就没有让骑兵兵团掩护补给线的计划,骑兵兵团,是可以自行活动寻找战机的,至于后勤线问题,步兵方面自行解决。
  要不然的话,后勤线的维持都需要骑兵来做,这仗也别打了,处处受限根本不可能打赢。
  邓喜德信心满满,俺答汗同样是信心满满!
  直接去啃几万人的营地,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这么做的,但是袭击粮道这种事,却是简单的很。
  他派出足足五千人的骑兵部队,迅速南下用于截断补给线,他相信,不用多久就能够收到捷报,然后坐等眼前的这些南蛮子因为补给断绝而自行崩溃。
  到那个时候,就是收获战果的时候!
  俺答汗有信心,也有耐心,所以他也不着急,就在外围晃悠着。
  此时,康长宁的骑兵兵团也是终于赶回了,不过他同样是没有着急着和步兵主力汇合,步兵主力那边五六万人,要想防守的话,就凭俺答汗那点骑兵根本无法攻破,安全一时半会的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他有着自己的任务,那就是寻找机会消灭鞑靼人的骑兵!
  于是乎,这草原上就是出现了相当尴尬的一幕,邓喜德的步兵严防死守,掩护工兵和民兵继续修城,这三天后,修城完毕后,也是不管外围虎视眈眈的鞑靼人,而是继续缓缓向前行军。
  这双方间隔好几公里,骑兵就算速度再快,冲上来也需要时间,更何况,己方的一万多骑兵同样是在外围虎视眈眈,就等着鞑靼人傻乎乎的冲上来袭击己方的步兵部队,然后他们也好冲上来捅鞑靼人一刀。
  这样的行军速度不快,甚至鞑靼人也是派出了小规模的部队进行袭击,让己方的大军偶尔会承受一些损失,但是邓喜德却是不在乎,区区几十几百人的死伤,在这种战略性战役里算个屁,他连眼都没眨一下。
  俺答汗看着眼前的这种状况,却也是并不着急!
  因为他在等!
  等偏师截断粮道的那一天,等更多部落的骑兵到来!
  如今,他麾下的总兵力不过四万,还派出了五千骑兵去拦截粮道,手头上只有三万五千骑,就这点兵力,肯定是不够的,他在等更多的部落兵力到来。
  他统治下的草原如此宽阔,部落众多,等众多部落的兵力陆续抵达后,他手头上的骑兵总数能够超过十万乃至更多。
  年初他和瓦剌人干了一仗,出动的兵力就是达到了十五万骑!
  如今时间虽然紧张了点,但是再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集中起来至少十万骑兵,到时候他倒是要看看,眼前的这些南蛮子能怎么办。
  俺答汗很有耐心的在等待,只是在很远的距离上监控着邓喜德的步兵主力以及康长宁的骑兵兵团,但是却丝毫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想法。
  邓喜德自然是乐于看见这种场面的,因为一天后,他又是跑出去了十多公里,然后开始修筑第四座城堡了。
  再多修那么几座的话,他都能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去了。
  至于身后的几座土垒棱堡的安危,他也不担心,驻防的兵力只有千人不到,那些鞑靼人如果真心发狠了,要攻打下来那是必然的。
  但是鞑靼人要想打下来,不死伤几千人也是不可能的!
  一千人换几千人的鞑靼人,赚大了,而且就算被他们攻下来了,回头他邓喜德就能派遣部队反攻过来再驻防,来多几次的话,估计都不用去东胜城,在路上就能够把鞑靼人给耗光了。
  俺答汗也的确是没打算去啃那些看似简陋的土垒棱堡,他只是派遣了两千多人尝试进攻一番第三座土垒棱堡,死伤了几百人后就是果断放弃了。
  这些土垒棱堡,分明就是陷阱,引诱他们进攻的陷阱,真要一个个打过去,他们鞑靼人就得死光了。
第1207章
不理他们,继续前进
  大唐和鞑靼人的这一场战争,比拼的并不是双方的聪明才智,而是硬实力的比拼。
  因为不管双方将领都不傻,邓喜德以及康长宁,这些都是经历了国内统一战争的老资历将领,更何况都还有一整个的参谋团队帮他们出谋划策。
  大唐帝国的参谋制度,在统一战争之处还只能是说可有可无,更多的是依靠将领个人才华,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参谋制度也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能够担任参谋的人,往往都是同届里最优秀的军官。
  这一点,是和大唐陆军独特的晋升制度分不开的,大唐陆军的军官们想要晋升,是不可能说当了队长就当营长,然后就是团长,再过来就是师长的,中间必须需要其他职务的过渡,尤其是团长到师长这一级别的跨越,通常被上面看中的团长会被抽调到作战部担任作战参谋,或者是其他类似的职务,然后才能够成为准将,去当副师长或者师参谋长。
  统一战争结束后,还从来没有上校团长直接晋升为师长的例子!
  这样的独特制度也就确保了,大唐陆军的参谋团队,能够集中大量拥有一线部队作战经验,同时军事理论扎实的军官,让大唐陆军的参谋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让参谋的作用更大。
  一个人可能出错,但是一群人综合讨论的时候,各种对错都会被摆出来讨论,最后选择的方案,那都是经过无数讨论出来的方案,哪怕是里面有着什么缺陷,但大多已经是事先知道,并会做出一点的防范。
  同样的,俺答汗那边虽然没有什么专业的参谋团队,但是鞑靼人常年南征北战,尤其是俺答汗本人,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和敌人厮杀度过的。
  他以及他的部下,那都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这些人,哪怕是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近代化军事培养,也没有什么参谋帮他们出谋划策,但是依靠经验以及军事才华,同样能够避免绝大部分的错误。
  所以,双方几乎都是不太可能犯下一些低级错误。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会犯错,更加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能够在战斗中获胜!
  战争,总是会有胜负的,这一场河套战役,不是以邓喜德第九军失败告终,就是以俺答汗的骑兵大军失败告终,而谁胜谁败,那就是目前谁也不知道的问题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双方都是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对己方的实力都拥有强大的自信!
  邓喜德的自信来源于帝国的强大实力,这种实力体现在后备兵员的充足,物资的充足,武器的先进,而俺答汗的自信来源于己方大军的丰富战争经验以及强大的骑兵力量。
  一旦让他汇集起来十几万骑兵,足以横扫整个草原!
  双方的自信也是让他们坚定的执行着自己的战略,邓喜德就是想要杀到东胜城去,把东胜城修起来,在草原上插入一根大钉子,直接顶死鞑靼人。
  俺答汗则是想要把这几万人歼灭,再不济也要重创他们,打消大唐帝国在未来数年里再一次出兵草原的念头。
  双方如此针锋相对,也就意味着虽然双方大部分时间都还保持着克制,但是战斗却是始终会爆发的。
  距离长城防线三十二公里处,平坦的草原上耸立着一座周长只有数百米的城堡,这座城堡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新修建的,而且还非常的简陋,城堡的外围还可以看见众多匆忙施工所留下的痕迹。
  这座堡垒,就是邓喜德所部出长城后所修筑的第二座土垒棱堡,被命名为南林堡,此地驻防了八百多名大唐将士,其中包括了五百名一线部队的将士,再加上三百多名预备师的将士。
  这八百将士,除了常规武器外,还拥有足足六门火炮,包括四门五斤野战炮以及两门九斤野战炮。
  这些野战炮,清一色配属了大唐陆军最近几年才开始全军列装的榴炮弹!
  他们驻防在此地,充当着警戒,防御鞑靼人的重任,同时还需要接应后勤部队。
  此时,南林堡驻军的最高指挥官,曹广涛中校就是皱着眉头看着远方,而他身后,将士们正在紧急集合,军官们都是喊着快点快点,因为他们要去接应友军。
  在三公里之外的地方,足足一千名鞑靼骑兵正在列出队形,准备着战斗,他们正是俺答汗派出来袭击粮道的五千偏师骑兵的一部分。
  在他们的正前方,则是一支典型的大唐陆军辎重部队正在紧急列出防御阵型,这个辎重部队,乃是从那边开来的大唐陆军运输部队,这支运输部队拥有超过五百两马车,上面运输着超过四百吨的各类物资。
  而护送这一批物资的兵力也是不少,乃是第九军麾下第十三步兵师的师属辎重团,也就是第十三辎重团,战时编成的第十三辎重团拥有足足两千多的兵力,与此同时还有后勤部所属的第四十五运输团的一千多名的民夫。
  从双方的兵力来说,大唐陆军的这一支运输部队,毫无疑问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不仅仅拥有全副武装的第十三辎重团,而且还拥有一千多名民夫。
  第十三辎重团,虽然挂着辎重这两个字,但是在大唐陆军里,辎重部队的定义,并不是说运输物资,而是护送物资,这两者的区别也是导致了,大唐陆军里的辎重部队,其实都是清一色的战斗部队。
  这个辎重团,拥有完整的步兵、炮属炮兵,甚至都还有侦骑。
  而第四十五运输团的这些民夫们,虽然都是临时征召的民夫,但是也是给他们配发了冷兵器以及部分燧发枪用来辅助部队战斗。
  也就是说,必要情况下,这支运输部队,是可以拥有超过三千人进行防御作战的。
  但即便如此,对面的这一千鞑靼人还是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鞑靼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冲上来,反而是在外围开始列阵,然后只是派遣少数几十人一波接着一波上前,这些试探、骚扰用的鞑靼骑兵,充分发挥了东亚骑射骑兵的特点,他们高速冲刺而来,如果找到机会了就冲上来放一波箭,如果没有机会他们也不浪战,而是会迅速掉头高速离去。
  这种战术的最大目的,并不是说要杀伤多少敌人,而是迫使敌人停下脚步,然后列出防御阵型!
  大唐陆军的辎重部队,也的确是被迫列出了防御阵型,战斗步兵们迅速列出了一个个庞大的空心方阵,并把辎重部队里的马车掩护在中间。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也就被困在原地而无法进行机动了!
  南林堡的守军发现了友军陷入了困境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主动出击支援友军作战。
  八百多守军,直接有六百兵力迅速出城,然后毫无畏惧的冲了上去!
  此时,对面的这些鞑靼人看到了这一幕后,却是没有进行阻拦,而是依旧在外围游走,不时进行着小规模的袭击。
  他们,似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进攻的打算!
  他们既然不进攻,那么得到了友军支援的运输部队,也是开始慢慢保持着阵型,向着南林堡出发了!
  时间足足过去了两个小时后,运输部队才是在骑兵的虎视眈眈下,走完了这区区三公里的路程,然后进入了南林堡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