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这样懂事的人,陈立夫喜欢!
此时杨泰平心里也是有些无奈!他何尝不知道知道税部尚书钱祧里最近几个月对陈立夫有些不爽,继续向陈立夫靠拢,这以后在税部里估计是很难混得下去。
但是他杨泰平是陈立夫一手提拔起来的,属于真正的嫡系,这个事整个巡查处,甚至整个征粮司都知道。
他考中博士科三甲博士之后,第一次选官就是被分配到了巡查处,在巡查处干了三年,一直都是在陈立夫手底下干,然后也是慢慢的升到了正六品的税务巡察,这样的他想要摆脱陈立夫派系的烙印,谈何容易。
如果陈立夫继续在巡查处的话,以后他估计还能够升到从五品的巡查处副处长之一,但是如今陈立夫都调走了,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在巡查处继续升官了,甚至在税部里都是没有他的晋身之途了。
如果不是松江府这边临时出了周礼德案件,上头急需人手来此地巡察的话,估计他现在都已经是被扫地出门,不知道被扔到那里偏僻的地方当县税务官去了。
不过等结束了松江府的巡察之后,他估计还是免不了和诸多同僚一样,会被调出巡查处。
被调肯定是会被调的,现在他关心的就是自己以后会被调到那里去,巡查处没法待了,征粮司估计也待不下去,税部的其他司估计可能性也不大,至于跨部门调到中央的其他部门,比如吏部之类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税部这么多年来,跨部门调动的官员屈指可数,仅有的一次大规模调动,应该就是财政部成立,原来大量的税部官员直接成为了财政部官员了,但是这种调动,是特定的,不可复制的,寻常的税部官员,通常都是走内部升迁的路子,想要调到其他部门任职,难度还是很大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陈立夫一样,在圣天子那里挂上了名号,一句给他加一加胆子,立马就调动到兴泉府担任知府了。
对于杨泰平这样的普通税务官员而言,跨部门调动的难度极大。
因此杨泰平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调到地方担任税务官员。
但是调到地方当税务官员,那也分好多种呢,有可能会被调到某个县、州担任税务局局长,也有可能被调往某个府担任副局长,也有可能被调到某个省税务厅下面的机构任职。
而大唐王朝里,比较重视一把手经历,如果是被调到了省税务厅里任职,估计连个处长都混不到,到时候运气逆天了顶多也就是个副处长,省税务厅的副处长,对于这些习惯了权势的税务巡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职务,到时候可就真的是只能混吃等死了。
陈立夫虽然不在税部任职了,但是他在巡查处的影响力依旧非常大,这一点上,能够给他杨泰平带来一些好处,人家不给他杨泰平面子,但是多少会给陈立夫面子。
毕竟如今陈立夫的升官节奏这么快,这才几个月啊,都已经是轮换了好几个位置了。
别看陈立夫在兴泉府知府任上,甚至都没有去上任,也别看他在金融司只干了几个月而已,也别看他如今跑到了松江府担任同知,但是这样的调动本来就不正常。
寻常官员,三年调动才是常例,就算是被吏部培养的官员,也得在某个位置上干上一两年才会调动,而且调动一般也不会这么无厘头的横跨税部、财政部、地方。
但凡出现这样任职履历的,那么基本上就是属于重点栽培的官员,频繁调动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他们积累更多工作岗位经验,培养综合素质。
这样的人,大多都是简在帝心,以后不出意外都是会被重用的。
很多人都知道陈立夫未来肯定是会继续高升的,这松江府同知,也就是他的官场生涯里一次不起眼的镀金经历而已,甚至很多人都不认为陈立夫会在地方任职太久,估计几个月时间又被调回京畿去也不一定呢。
说白了,不少人,甚至陈立夫自己都是认为,上头让自己来松江府只是来镀金的。
这样的陈立夫,以后成为一部侍郎是大概率的事,乃至成为一部尚书也不可能的事,到时候,他们这些老部下,就是他陈立夫天然的嫡系,他陈立夫派系的重要组成。
在大唐官场上,派系这东西,是存在的,而且都不用官员们刻意去经营,都会自发的出现,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圣天子禁制结党营私就杜绝,顶多就是不公开化而已!
对于杨泰平他们这些陈立夫的老部下来说,陈立夫就是天然的大腿,哪怕陈立夫如今不在税部任职了,那都是需要继续紧抱的。
因为不在税部任职的陈立夫,依旧有能力影响到杨泰平这些人的仕途!
这,就是今天杨泰平依旧对陈立夫保持极大尊敬,以下属自居的最重要的原因!
确定了双方的态度之后,这两个人才是开始的谈起了正事,不过碍于身份,陈立夫是不可能直接要求杨泰平去做什么事的。
哪怕杨泰平是他昔日的下属,如今依旧对他保持着极大的尊敬也同样如此。
因为陈立夫不是巡查处处长了,他没有权限命令杨泰平做什么,甚至都不能和杨泰平正儿八经的讨论税务问题。
所以他采用的办法比较简单,他直接把上海码头的那些经理人的行为告诉了杨泰平,并把巡警经济犯罪科的调查而来的一大堆资料给了杨泰平,然后让杨泰平自行处理。
杨泰平也是个老练的税务巡察了,自然也是不会当场表示什么,而是收下了档案,然后继续和陈立夫叙旧。
陈立夫和他聊了半个小时后,就是离开了,这个时候,杨泰平才是有时间翻看了手中的资料。
简单看了看后,他就是把手底下的一个下属叫了进来,这个下属是税务稽查队的一个调查官,而且也不是松江府税务稽查队里的调查官,而是他从镇江府那边临时借调过来的。
从其他地方借调税务稽查队的相关人员,这也是税务巡察的常用手段,这是为了避免当地的税务稽查队也是被腐蚀掉了。
杨泰平巡察松江府税务,可不是孤身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从镇江府、苏州府临时抽调的一百多名税务稽查队队员,里头有调查官员,同样也是不会缺乏行动官员,一个查案一个抓人,搭配的很。
这种税务稽查队的借调,跨区域办案,在整个税务系统里很普遍,已经算是一种常规的方式了。
不借调不行啊,杨泰平来到松江府,抓的人也是差不多有四十五个了,其中半数都是税务系统内部的人,其中不乏税务稽查队成员。
巡察地方,税务巡察通常干的第一件事不是收税,而是整顿当地的税务系统,这个习惯,还是当年陈立夫留下来的,如今依旧如此。
把下属叫了进来后,他直接就是把这些资料交给了这个税务调查官,让他把手头的其他案子移交给其他调查官,先把这件上海码头公司的案子办了再说。
这个名为方平宿的税务调查官也是个老税务调查官了,虽然不是什么科举出身,而是账房出身,但是正是因为账房出身,这才会对各种账务有着天然的敏感。
略微一翻看手头上的资料,立马就是兴趣大起!
虽然上头并没有偷税漏税的证据之类的,只是一份上海码头公司第三期码头工程的项目经理沈星的基本情况调查,上头有着此人以及亲友的基本财产调查和纳税记录!
他甚至都是懒得看这个项目管事沈星本人的资料,他直接看其了此人的亲友的基本财产以及纳税调查!
其中沈星的堂弟沈洋的记录更是吸引了他的目光!
第1143章
这个人啊,喜欢搞事
他只是看了一眼这个沈洋在皇家银行账户最近半年的流水,然后再看看此人的纳税记录以及基本财产调查,税务调查官的直觉告诉他,这人有问题,大问题!
三个月之前,此人的银行流水还是局限在几十两的,但是三个月之后瞬间就是爆增到数千两,但是纳税记录却是依旧。
此外这个沈洋在一个月之前,购入了一套位于商贸区靠近沿江路的地段里的一栋带庭院的两层小楼。
那地方在四五年前,还是一片荒地,但是现在,却是整个上海,乃至整个松江府里房价最高的商住区。
这一栋带庭院的两层小楼,市价起码是五千两起!
因为此地刚好在江边,隔壁就是整个商贸区的商业中心,聚集着一大堆的大型公司以及政务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三证券公司,直隶纺织银行等等都是在这里。
因此这一片地区也就是吸引力大量的达官贵人购置产业,把价格也是越炒越高。
而沈洋不过是一家小面馆的老板,即便他把整个面馆卖掉,再把他的全部家底都拿出来,估计都买不起这栋两层小楼!
而此人的堂哥,也就是沈阳,刚好就是上海码头公司,第三期码头工程的项目经理,四个月刚升上来的,之前只是个副经理。
这里头肯定有问题,大问题!
这个人有没有贪污,税务官员自然是不关注,也不在乎的,但是从此人的纳税纪律来看,却是和以往一样,换句话说,他突然获得了这么多的贪腐收入,但是却没有缴纳相应的税收。
这,就有问题了。
所以税务调查官方平宿很快就是拿着一大堆的资料走了,接下来,他将会对包括沈洋在内的上海码头公司的诸多高层进行详细的税务调查。
税部那边会怎么做,陈立夫大体上能够猜得出来,不过他却是没有管了,因为接下来的事,其实他也插不上手了,毕竟现在的他已经不是税部的人了,如果贸然插手的话,有越权的嫌疑,那些如同饿狼一样的御史可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哪怕是无法给陈立夫带来什么实际性的定罪,但是一纸弹劾肯定是少不了的。
因此现在的陈立夫,得避嫌。
回到了知府衙门后,他也是开始忙着自己的其他事务了,毕竟上海码头公司那边的事,只是他预定的第一把火而已,而实际上这把火已经是烧了起来了,几乎全部有问题的管理层都已经是被抓了起来,哪怕最后无法给他们定罪但也算是把上海码头公司的蛀虫们给揪了出来,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案件已经是开始逐步上报,并且直接引起了上层的注意,尤其是国企部,已经是对上海码头公司所暴露出来的这种新型犯罪事实保持了极大的关注。
因为他们已经是察觉到了,这种行为可不仅仅是上海码头公司一家的事情,而且有可能发生在所有国企部企业里的犯罪。
但是,这种企业员工通过自有的权限,利用各种合同损害公司利益,然而自身却是没有直接从这种合同交易里获得利益的行为,目前大唐的法律是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限制的,因此很难给他们定罪。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国企部那边,已经是开始对几乎所有的国企部企业都是展开了突击式内部排查,同时联络了巡警部的经济犯罪司进行调查。
如今的法律框架尽管无法对这种行为直接定罪,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犯罪嫌疑人都能够和上海码头公司的那群人一样,有着如此明确的防范心理的,只要能够找到他们通过这种合同交易里直接或者间接获益,那么就能够直接以侵吞国有资产罪起诉他们。
实际上,这些针对官办企业雇佣的员工,还是比较麻烦一些,倘若是国企部的官员,那么就简单多了,如果有明确的证据的话,直接给他们定下贪污受贿罪、侵吞国有资产罪之类的,哪怕是没有找到他们直接受益或者间接受益也不碍事,以为针对官员,还有一条渎职罪呢。
因为工作失误造成了重大损失,这妥妥的符合渎职罪的判罪标准!
这个渎职罪,只针对官员,而且这玩意也是个大箩筐,基本啥都能往里装,基本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需要官员为此负责的时候,大多都是少不了这么一条罪名。
不过,针对国企部官员的处理,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唐王朝还处于开国初期,各方面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对贪污腐败这种事的容忍度比较低,只要有官员敢这么干,而且还是被揪出来了,那么大多都是会非常非常的倒霉。
只是现在出现问题的并不是官员,只是国企部的员工,人家可不受渎职罪这种专门针对官员的罪名影响。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国企部那边得知了这个案件后,一方面是内部进行排查,另外一方面也是直接开始推动法部那边制定下的法律。
在国企部的推动下,法部那边就已经是开始准备制定相关的法律,准备堵上这个漏洞了。
从这,也能够看得出来,国企部的能量还是比小的。
在帝国早几年的时候,其实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税部,而是工部,立国初期的工部,掌管着诸多官办企业,生产各类军械物资,为统一战争提供武器,弹药等几乎一切的战争物资。
当年的工部,权力可是相当的大,就是因为权力太大,所以才是遭到了拆分。
工部被直接拆分为两个部门,几乎的官办企业以及相应的事务都是被独立了出来,然后成立国企部,剩下的营建等事务,才是留给了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