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1597

  别看柳八苟早年只是道士,连个秀才都不是,但是人家可是两朝老臣,真正的开国功臣,当年就是他和陈屠夫,白云奇带着圣天子逃出李家村,然后在大山里扶持圣天子登基继承大统啊。
  不仅仅功劳大,而且这个人实际能力不差,这么多年来,一直掌管内阁,从来都没有出过什么乱子。
  要不然的话,即便是他的功劳再大,估计也是得致仕养老,要么就是空有头衔但是不掌管实事了,就和之前的王文华、钱梦久等人一样,他们的功劳也大啊,但是现在呢,王文华除了一个御书房行走大臣的头衔外,再无其他实际官职,钱梦久更是干脆致仕,跑到大唐西洋公司去了。
  马维虽然也是黄竹山时代的老人,但是面对柳八苟,还是属于后来者,所以面对柳八苟的埋怨,他也只能是露出尴尬一笑,然后道:“正六品的候选官员实在是有些多,就这三百多人,还是已经压缩了又压缩的结果,要不然的话,下头的那些人能够拿出两三千个候选人来!”
  马维的尴尬笑容,其实也是透露了一个意思,这破事是麻烦事,下头的人没胆子去碰,他马维虽然贵为吏部尚书,御书房值班大臣,但是也没必要自找麻烦啊!
  此时,向来都是不怎么管内阁事务,只是因为御书房值班大臣的身份,才是出现在今天会议里的雷万上将道:“我说,这么多档案,总不能都看一遍,然后慢慢挑选吧,我枢密院那边还一堆事呢,可没时间和你们在这里瞎扯!”
  一旁的海军代表,包义奋海军上将也是道:“就是嘛,这些破事你们内阁自己处理就是了,我下午还要面圣做报告呢!”
  分别代表陆军和海军的雷万以及包义奋,从来都是不怎么管内阁事务的,不想管的同时,实际上也管不了,这军方和内阁之间的矛盾,可是一直都是非常大的,他们说了,人家柳八苟他们也不听。
  这关系不和,哪怕是在御书房值班大臣会议上,他们两人和柳八苟他们说话的语气都是不怎么客气的!
  对于这两个人的态度,柳八苟早已是习以为常,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当即就是挥了挥手:“既然两位军务繁忙,那么就先回去吧!”
  当即雷万和包义奋也不客气,直接就是起身出门而去,这出门后,雷万一边走着,一边对包义奋道:“这一次他们闹出来不小的乱子啊,我猜啊,估计用不了几个月,这御书房里头恐怕又要有变动了!”
  包义奋道:“你管他们做什么,一群二货,眼光短浅,天天都盯着那点鸡毛蒜皮的事,真正的军国大事反而是一点都不关心!”
  雷万道:“得了,让他们自己折腾去,这都大中午了,怎么样,要不要一起吃,顺便谈谈重型火炮的问题,听说上海火炮厂那边的三十二斤重炮开始大规模量产了?”
  “嗯”包义奋听到这话后,习惯性的回答了个嗯,但是很快就是反应了过来:“莫非你们是想要这些三十二斤的舰炮?我告诉你,你们陆军想都别想。
  那是我们海军给战列舰准备的主炮,为此我们海军花费了无数的研发资金,这好不容易量产了,你们陆军就想要来摘桃子,这不可能。
  我们可是和上海兵工厂签订了研发合同和优先采购合同的,你们陆军想要装备这款火炮,等着吧,说不准三五年后我们的优先合同就能够完成了,到时候随便你们采购!
  而且你们要这些重炮做什么,这都是长身管的加农炮,好几吨重呢,如果搬上陆地的话,加上炮架什么的,还会更重,就你们陆军那点劣马,拉得动嘛你!!”
  雷万却是呵呵一笑道:“这还没谈呢,怎么就不可能了,再说了,我们陆军不就是想着帮你们海军减轻一下负担吗,你们的军费本来就不多,在重炮花费了这么多军费,应该是感到力不从心了吧,正好我们陆军准备加强重型炮兵的建设,刚好可以帮你们承担一部分军费呢!”
  包义奋冷哼一声,都懒得回答!
  雷万一看包义奋这神情,这彼此间斗了这么多面,那里还不知道这个表情意味着什么,当即就是道:“我们也不是要太多,就是想要装备个十来门装点一下门面,搬到北边吓唬吓唬那些鞑靼人而已,当然了,我们陆军也不会让你们海军吃亏的,大不了我们陆军给你们海军一些补偿嘛!”
  “补偿?”包义奋听罢后,倒是有了点兴趣:“什么补偿?”
  就当雷万和包义奋一边走着,一边因为重炮一事讨价还价的时候,御书房里头的那些文官们,则是继续因为那三百多人的名单而愁着!
第1132章
从三品知府
  如果没有太多的顾忌,哪怕是为了上海县这样的重量级县选拔一个县令,其实都不是多大难度的事。
  帝国立国也有这么多年了,科举制度虽然改来改去,但是同样昂也是为帝国补充了大量的中低级官员,这些官员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新式科举入仕的,他们的各方面才华虽然远不如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那些变态们,但是放在这个时代而言,依旧是顶尖的精英。
  不得不说,华夏数千年开,不管是什么时代的官员,其实社会上的顶尖精英,这一点不会因为他们读的书是四书五经还是数理化,是清官还是贪官而发生改变的。
  因为他们掌握着普通人所没有的知识!
  以往,他们可以在四书五经这一行列了傲视众生,如今,他们在数理化方面同样也是超越了普通人。
  对于他们而言,学什么不是问题,反正不管是学四书五经还是学数理化,都是为了当官而已。
  即便是贪官,也得有点智商啊,没有点智商,哪能贪腐这么多钱啊!
  如今的大唐帝国的各项教育以及科举制度,都能够为帝国选拔各种人才,至少他们将会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这种大环境下,帝国要选出来区区一个正六品的县令,哪怕是主政上海县的县令,吏部那边都是分分钟能够选出来数百人的候选人。
  这些候选人,不管是从履历还是从能力,都是足以升任这个职务的人选。
  但是,即便是有了这么多合格的候选的人,但是柳八苟他们依旧是没能从中选出来哪怕一个合适的人。
  这个时候,更多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了,还得考虑到上海这个地方的特殊性。
  讨论到最后,御书房值班大臣会议都是没能选出来一个上海县的县令人选。
  到了最后,就算是松江府知府的人选也是没能确定下来。
  当这事传到李轩这边后,李轩也是大体能够知道为什么下头迟迟无法决定新任松江知府,上海县县令的人选,因为这事太过复杂了。
  复杂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政治问题。
  这种情况下,李轩也是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上海以及其他几个重要的经济城市,也就是北上广深,那些城市是怎么治理的?
  然后他就发现了如今上海的问题!
  上海县,甚至整个松江府,行政级别都太低了!
  上海县的县级行政级别,县令不过正六品,这个品级虽然是全帝国统一的,但是放在上海县这个能够一年贡献八百万财政收入的地方就是不太妥当了。
  从人口,经济,政治影等各方面来说都是不适合。
  宣平十年的上海县,辖区里的常住人口就已经是突破了二十万,而且还有数十万人来及周边地区甚至其他省份的人在这里务工,生活。
  整个上海县的常住以及临时人口数量,已经是突破了五十万,比整个金陵城以及城郊地区还要多。
  而经济上就更不用说了,那里有着数千家工厂,还有众多服务类产业,每年贡献的财政收入就是达到八百万两银子。
  这样的一个上海,竟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城市,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如果能够把上海的行政级别提上去,那么后续选派官员以及管理也就更加容易了,也不会出现如此真纠结的麻烦了。
  当即,李轩就是召见了几个臣子,开始商讨上海行政级别的问题。
  按照李轩的设想,上海完全可以效仿其他的三个陪都,比如幽州、西安,肇庆,特事特办,作为省直辖城市而存在。
  至于中央直辖城市,目前来说,帝国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之前的三大陪都,一开始虽然有过这样的内阁直辖计划,但是很快就是被抛弃了,最后作为了各省直辖城市而处理。
  不过上海还是要更加特殊一些。
  虽然说这个城市的经济地位很大,但是说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县而已,并没有太过特殊的政治含义。
  同时也不能把上海县和松江府剥离,这样的话,上海县其实就是一个不完整的县,上海县虽然有着商贸区和工业区,但是还是离不开松江府其他几个县的支持,没有临近县的交通、粮食、人口等支持,上海是发展不起来的。
  所以到最后,李轩决定特事特办,直接把整个松江府的政治地位抬高!
  如今,松江府置于江南道下属,乃是帝国通用的府级衙门,知府为正四品。
  但是现在,李轩却是打算抬高松江府知府的品,当然了,并不是说把松江府升为松江道之类的,因为这同样会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会影响到松江府和江南道其他地方的发展。
  江南,是一个整体,哪怕上海县的经济发达一些,但是话又说回来,上海的经济发达,其实还是依托在整个江南的大环境下的,如果设立了两个道,就等于在行政上把松江府和苏州、镇江等府区分开来,进而导致各种麻烦。
  所以李轩并不准备把松江府升级为松江道,而是把松江府知府的品级从正四品,提升到从三品。
  目前大唐帝国的地方行政体系,以内阁直辖省道为主!
  最多的就是省了,由从二品的巡抚主政,帝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属于省级机构。
  然后则是道了,这个道比较特殊,目前有直隶四道,早年道员的品级为从三品,前两年进行改革后,省级为正三品,比巡抚低一级。
  省道之下,则是有三种行政机构,府,省道隶州,府隶州,县。知府品级分正四品,省道隶州知州为正五品,府隶州知州为从五品,知县为正六品。
  上述的省道构架,基本上构成了目前帝国的主要行政统治体系!
  此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种是内阁直辖领地,这种地方通常都是海外领地,主要是琉球府、吕宋府、万丹府、戈河州这四个地方。
  而另外一种,则是属于军管区,顾名思义,这种地方就是维持军事统治的区域,这种地方一般都是属于荒凉无比,没有多少普通民众,只有大量驻军,而且长期和敌人作战的区域,难以实施有效的普通行政统治,只能是长期维持军事统治状态,你说是行政区域呢,更不如说是战区。
  这种地方,目前也有几个,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甘肃军管区,这个地方以前其实就是前明时期的陕甘行都司,西边以嘉峪关为边界,和吐蕃人接触;北边以长城为界,和鞑靼人接触,东边也是沙漠隔壁地形,同样和鞑靼人接触。
  只有南边和陕西的临洮府接触,而西南方向,却又是青海,那里还是鞑靼,吐蕃人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敌对势力。
  如今大唐王朝掌控的这一片甘肃军管区,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突出部,朝着西部方向延伸,一直延伸到嘉峪关,乃是大唐王朝杀向西北的唯一通道。
  这种四战之地,基本上没有多少普通百姓,除了军队就是各种屯垦团!
  所以这个地方,虽然名义上属于陕西省,但是却是直接归属中央管理的!
  当然了,即便是属于军管区,但是在大唐帝国里,军政分离是政治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此地依旧是施行了严格的军政分离。
  此地名义上依旧属于陕西管辖,并设立了甘肃府,辖西宁、凉州、肃州三县,设知府以及县令,并治理当地的百姓。
  只是当地的普通百姓非常少,整个甘肃军管区,拥有大约十万人左右,过半都是军队,剩下的也都是归属军方管辖的屯垦团,真正的普通百姓,万人不到,而即便是这样人,大多也是依附在军队生活。
  因此甘肃府的知府以及那些县令,象征作用大过实际作用!
  但是有时候,哪怕是象征的知府,也得有啊!
  甘肃军管区,大体上就是一种中央和地方共同管辖,同时以军方为主的特殊行政区域,同样的地方,还有辽东省的东北军管区以及位于云南、四川和藏区交界的一片特殊区域西康军管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