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1597

  陈立夫不知道谢一卫是怎么想的,但是陈立夫自己却是个想要做实事,做出成绩来,然后爬上去的人。
  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官员,陈立夫并不满足于和其他官员一样混日子,他还想要继续升官,还想要成为一部尚书,甚至是进入御书房呢。
  这样混日子是他看不下去的。
  因此金融司的其他事情他也是懒得管了,他只是管好证券事务,然后找到机会就调到地方去。
  要想继续高升,甚至是成为一部尚书,没有主政地方的经验是不行的。
  毕竟宋阮高这样的人整个大唐王朝也就一个,是不可能作为效仿的例子的。
  然而这个谢一卫却是彷佛看懂了陈立夫的心思一样,不等陈立夫回答,就是继续道:“不过呢,我看陈兄你年岁也不大,想必是希望继续上进的,继续在京畿里任职对于其他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对于陈兄而言恐怕就不是太好了!”
  陈立夫并不知道谢一卫到底想要说什么,所以回话也是谨慎了一些:“那里,这升迁任免,自然有吏部的同僚们把握,我等身为帝国臣子,做好本分也就可以了,那里敢奢望太多!”
  谢一卫道:“呵呵,陈兄不必太过拘谨,今天这里也没有外人,不怕陈兄笑话,对于这金融事务,我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啊,这上任金融司之后,谢某我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啊,就是怕出了什么差错,最后辜负圣天子的看重,辜负天下黎民的期望啊!”
  “而陈兄你就不一样了,你之前是税务巡察,虽然说税务巡察和金融工作有些区别,但是好歹也算是和银子打交道,不像我谢一卫,只会和一些乡下人打交道,你让我下乡走访,上河堤抗洪,下田地打水井之类,那勉强还能干,但是这金融一事,那是真不懂啊!”
  听着谢一卫的话,陈立夫也是微微点头,这个谢一卫倒是没说错,自己在巡查处干的事,实际上和现在在金融司干的事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谢一卫自己嘛,他倒是有些自谦了。
  他最近也是了解过此人的履历,发现这个人屁事不懂还能够一路高升,除了勾心斗角的手段厉害之余,而且在地方为官的时候,做事的态度那叫一个诚恳。
  在山东任职的时候,据传他为了了解辖区的详细情况,连续下乡走访一个多月,走遍了每一个村子。爆发旱灾的时候,以身作则,亲自带着一群官员们到田地里打水井!
  那可是真的脱下衣服,挥舞着锄头挖井,一挖就是半个多月,最后带领着全府官民打出了众多水井,又是挖开了沟渠,把河水引入干枯的农田,拯救了全府百姓,避免了大规模的旱灾而导致的饥荒,进而爆发动乱。
  据传离任的时候,百姓可是给他送了万民伞,不是那些士绅商人们送的,而是真正的老百姓,那些农民们送的,上司也是极力向吏部推荐。
  调任浙江担任按察使的时候,去年夏天浙江北部因为连日降雨导致爆发洪涝,堂堂一个从三品的按察使,谢一卫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勤劳亲自扛着锄头上了河堤抗洪!
  不说其他的,也不说谢一卫做这些事的时候,有多少作秀的成分,但就凭借上述几件事,谢一卫都是得到了他应该有的回报!
  在外人无法看到的吏部内部官员档案里,有这么八个字的评价:“任劳任怨,忠于君事”
  而其他人同样不知道,其实陈立夫在吏部的内部档案里,同样也有着‘忠于君事’这四个字。
  嗯,就算是谢一卫或者是陈立夫自己都是不知道自己获得了吏部如此高的评价的,吏部的内部官员档案,除了具体负责该档案的吏部官员外,也就只有李轩以及获得授权的部分高官可以看了,普通官员是看不到的,本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评语,那可是最高等级的评价了!
  在大唐帝国,对官员的评语,最高级别的就是忠于君事这四个字了,但凡是有这个评语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吏部的重点栽培对象,其档案都是会被直接递给圣天子李轩翻阅的!
  要不然,圣天子能够知道陈立夫以及谢一卫?
  但是话又说回来,谢一卫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办实事这一点上,那是真的渣!
  在山东任职期间,其所主政的地区经济发展长期都是在山东各府里排名最后几位,基本上拿不出来什么工商经济发展的政绩,在浙江任职的时候,他也是分管农业事务,结果除了抗洪外,浙江的农业发展,长期停滞。
  在金融司这里同样如此,主政金融司个把月里,除了勾心斗角外,说真的,他就没干几件实事!
  这种不干实事的人,陈立夫是极为鄙夷的!
  但是听到谢一卫直接说自己对金融事务一窍不通,他倒是有些佩服这个谢一卫了,自曝其短,而且还是面对下属自曝其短,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
  接下来,又听谢一卫道:“最近我看你在证券事务做的不错,这个就很好,虽然我谢一卫不懂证券事务,但是也知道不能乱,要有规矩,你就大胆的放心的去做,要是有什么问题,尽可来找我!”
  这个时候,谢一卫并没有说什么钱祧里要让陈立夫回税部的话了,很明显,这个时候谢一卫已经是表达出来了他这一番话的深意,这个人想要拉拢陈立夫。
  为什么拉拢自己,陈立夫多少也能够猜测的出来,一方面是陈立夫已经是得罪了钱祧里和宋阮高,在这金融司里混是比较艰难的,而谢一卫这个人呢,在财政部那也是孤家寡人,他虽然有着关系,但是却是不在财政部。
  更重要的是,谢一卫玩政治可以,但是你让他办实事,玩金融,那就抓瞎了,因此,他需要一个能够为他办事,办实事的人。
  谢一卫肯定也是有野心的,想要做出成绩来升官发财的,要是手底下没人给他办事,那么在金融司也就只能是混日子了,这里可没有旱灾、洪涝什么的给他捞政绩。
  陈立夫当场并没有答应什么,但是也没有拒绝什么。
  如今的陈立夫处境也不算太好,和谢一卫两个人其实都是半斤八九,而且他们两个人都和钱祧里以及宋阮高不对付,从这种情况来看,双方是天然的政治盟友。
  但是!
  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谢一卫给卖了!
  陈立夫可不相信,这个谢一卫能够从一个同知一路爬到金融司司长,靠的只是抗旱抗洪的作秀,而最近金融司的初步也是证明了,人家的手段厉害着呢。
  更何况,官场这种事,即便是结盟之类的,那也不能说破啊,很容易就会被人说成是结党营私了。
  但是考虑两天后,陈立夫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哪怕是他都不喜欢谢一卫这个人,但是他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施政环境,做出政绩来。
  而目前,只有谢一卫能够给他创造这种环境!
  所以,两天后,陈立夫就是拿着一份证券事务的报告去找谢一卫做报告了!
  看到陈立夫来做报告,并且详细的说了他对证券事务的各项整顿计划,谢一卫一边听一遍摸着胡须点头称是,连续说了三声好!
  而事实也的确证明了,谢一卫这个人真的不一般,金融事务,他不懂!
  但是他却是能够把陈立夫的这份证券改革报告,直接送到圣天子李轩的案头上!
  数天后,陈立夫刚来到金融司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呢,谢一卫就是找到了他,然后道:“陈大人,你赶紧准备准备,中午跟我一起进宫面圣,圣天子要亲自听取证券事务的改革方案,我不懂这个,到时候你来做报告!”
  “面圣?”听到这话,陈立夫都是惊呆了!
  入仕多年,虽然他见过李轩好几次了,但是面圣做报告,这还真是破天荒头一次,哪怕以前担任巡查处这个位卑权重的职务时,都没能捞到这种机会。
  而现在,竟然是有了这种机会!
  惊喜过后,他再一次看了看谢一卫,心中暗道:“这个谢一卫不简单啊!”
  以谢一卫的品级和政治地位而言,能够面圣做报告都是比较困难的,通常来说,圣天子是不会召见一个司长做报告的,大多都是直接找尚书、侍郎等。
  而谢一卫,不仅仅能够得到圣天子的召见,更加关键的是,还能够把自己也带去!
第1126章
当皇帝很危险
  整个帝国上下都知道圣天子每一天都是非常的忙碌,大唐朝报上,几乎每一期都会报道着圣天子召开了什么会议,召见了什么人,从这些报道上来看,那么几乎可以得出了一个结论,圣天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忙于工作,忙于为帝国,为黎民谋取福祉。
  而这是事实吗?
  自然不是,李轩又不是什么不需要休息的机器人,不可能持续高强度连续不断工作的。
  早些年还没有统一的时候,李轩不敢分心,每天都是忙于政务,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基本上不会间断,有时候还会率军亲征,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而统一之后压力没这么大,再加上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李轩也不用和以往那样把什么事情都抓在手里了。
  如今的他基本上,保持着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间隔数天就休息一天的节奏,大体上和后世的上班族差不多,朝九晚五带双休。
  不过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他的工作强度在历史上众多皇帝当中,依旧算得上是非常勤奋的一个,纵然无法和秦始皇、朱元璋这些工作狂人相比,但是李轩也是差不到那里去。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开国皇帝或者是部分经历过争霸战争的二代、三代皇帝大多都是比较勤奋,这也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是工作狂,而是他们更加清楚事情的轻重,知道能够统一天下不容易,更加清楚有无数人都想要造反,必须时刻防备着。
  不过除了这些经历过统一争霸战争的开国、二代君主、三代君主或者是经历过王朝中期叛乱等重新中兴的皇帝外,其他的皇帝大多都是没有这样的觉悟。
  他们会被自己是皇帝,天生就应该统治这个国家,其他人都应该臣服的假象蒙蔽,继而出现享乐主义。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绝大部分皇帝都不是什么好鸟的重要原因!
  李轩严格上来说,并不是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他只是二代皇帝而已,开国皇帝乃是他老子李尔必,也就是大唐帝国太祖武皇帝。
  但是几乎整个大唐帝国,都是把李轩当成了实际上的开国皇帝!
  哪怕是大唐帝国官方对帝国早期的历史有所掩盖和修改,把李尔必吹捧了一番,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李轩即位之前,大唐帝国已经是即将覆灭,臣民不过数十,还处于逃亡之中。
  是李轩带领帝国臣民来到黄竹山,继而开创了在帝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黄竹山时代!
  虽然吹捧李尔必很重要,但是捧高当今圣天子更加重要!
  所以帝国历史上早期的黄竹山、兴泉府等时期的历史,那都是大书特书的!
  陛下即位之初,率军亲征水龙寨等一系列战事,那都是以正史记录的,当然了,记录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会有少许艺术化加工。
  至于真假,说实话,除了柳八苟等当时少数几个当事人外,那是谁也不知道的了,而少数知道的人,一个个也会被这些事情埋藏在心底最深处,因为早期的历史里,美化的不仅仅是圣天子李轩,柳八苟、钱梦久等黄竹山时代的从龙之臣,同样也是被美化。
  如此,谁也不会站出来说:
  “谁说当年我和进剿的伪明贼军大战数百回合的。这绝对是造谣,老子当年根本没有和他们打过,面对明军围剿时,我明明就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早期历史的真假,其实到现在,已经是没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了,再过几十年,等老一辈的人死光了,后世人所知道的也只能是官方编写的历史了!
  至于真假?那重要吗?
  这样的早期历史,也就造成了李轩的很特殊的地位,他虽然是二代皇帝,但是谁没把他当成二代皇帝看,都是当成开国皇帝来看的。
  身为一个名义上的二代皇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李轩自然很清楚哪怕是统一了整个华夏,依旧不能放手,权力必须抓在手里,要不然的话同样会死的很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