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1597

  这种政治大环境,是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官政治的传统延续,哪怕是在大唐帝国,李轩如此强势的情况,也是无法避免,只能说是把负面影响降低到了最小。
  如此环境之下,陈立夫把金融司的事情直接捅到了御前,这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别人不待见他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陈立夫在乎吗?
  他不在乎啊!
  上书之前,他就知道自己会成为钱祧里以及宋阮高双方派系的眼中钉,所以他选择当一个孤臣!
  只要圣天子继续看重他,这点事算个屁啊!
  陈立夫在金融司忙着,虽然工作有些不顺心,但总算是把金融司给初步稳定了下来,这个时候,金融司的左副司长看见局势稳定,立马就是病好了,然后回到金融司坐班。
  此时,在圣天子的亲自指示下,吏部那边也是重新安排了一个金融司司长任职。
  这种情况是让陈立夫松了一口气,这金融司终于算是走入正轨了,而自己也不用担心着有一天就栽到水沟里不得翻身了。
  至于趁此机会升官,成为左副司长甚至代理司长之类的,陈立夫根本就没想过这一点,他才刚升官呢,不可能又升,这不符合帝国官场的规矩。
  金融司初步稳定了下来,陈立夫才是把心思都放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
  作为一个右副司长,他是需要分管证券处的,换句话说,他今后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国内证券行业,之前因为金融司动荡,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去了解国内的证券行业。
  现在,则是需要把这事提上日程,然后做出成绩来了。
  因为证券处的处长如今还在监狱里待着,而吏部那边一时半会的也无法安排官员过来任职,所以如今的证券处是群龙无首,陈立夫也只能是挽起袖子亲自上了。
  首先是让副处长先代理主持工作,然后陈立夫就是开始了解证券处的工作了。
  财政部金融司证券处,掌管帝国证券行业,主要的业务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管理国内众多从事股票,债券交易的各类基金、证券公司,另外一个则是管理国内的两家股票交易所,分别是上海股票交易所以及广州股票交易所。
  面对着一大堆的报告,陈立夫可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望而生畏,而是一头转进了无数的卷宗之中,他要从这些报告里了解国内整个证券行业的基本情况。
  而越是了解,陈立夫就是发现了越多的问题!
  麻蛋,前任证券处处长被抓进监狱,听闻是被判了无期,然后被流放到吕宋挖矿去了,这个人之所以有如此下场虽然说是有着宋阮高的出力,但是此人还是真的不咋地。
  捞钱就捞钱啊,但是干嘛把国内的证券行业搞的乌烟瘴气啊,整个证券交易市场,几乎都是充斥着违规交易,那些大庄家利用资金和内幕消息,拉升和打压股票价格,来来回回的割韭菜,让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
  违规操作很正常,但是搞的这么嚣张,搞的三个月之前有足足有三个小型投资机构的老板集体跳下黄浦江自杀,那么这就有问题了。
  如果不是看证券处内部的报告,他都还不知道三个月前,上海股票交易所里发生了一场剧烈的波动,其中的十多支股票出现了极度异常的飙涨和狂跌。
  结果就是直接有十多家小型投资机构破产!
  其中三家公司的老板不堪重负,最后集体跳下了黄浦江自杀。
  虽然说这些小型投资机构的老板们也不是啥好人,但是那些大型机构做的实在太过分了,让陈立夫自己都是看不下去了。
  嗯,当然了,这其中也有着三个月之前,他也是听自己的管家说,家族投资的一家基金公司损失惨重,投入股市里的好几万两银子鸡打蛋飞,连个毛都没剩下。
  麻蛋,他陈立夫的钱都能在股市里被人给坑掉,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里头,肯定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第1121章
玩勾心斗角,你们差远了
  之前陈立夫在巡查处任职的时候,很清楚税部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偷税漏税,其核心方式并不是说去查看他缴税纳税的过程是否合法之类的,往往都是直接看他的收入和缴纳税收的比例。
  当一个人做生意赚取了十万两银子,但是只缴纳了几千两银子税收的时候,甭管他缴税纳税的过程是否合法,账本做的有多么完美,但是税部都会认定他是偷税漏税,然后就是各种查账了。
  只要让税部注意到,并认真查其账来,那基本是一查一个准的。
  当年金矿危机的时候,吕宋金矿公司的那一群骗子们,就是被税部这么抓起来的。
  如今虽然陈立夫不在税部任职了,但是很多事其实本质都是差不多的。
  他并不需要知道那些机构是怎么利用内幕或者其他手段故意拉高或打压股票,进而收割普通投资者的利润的,他只需要知道,股票市场不正常就行了。
  既然不正常,那么就是需要整顿的!
  陈立夫出手,那自然是不简单的,一纸公文下去,暂停了国内十多家大型证券公司的交易资格,同时要求证券处立马派出工作组奔赴上海和广州两地,直接入驻交易所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的对象,自然不是说什么犯罪行为之类的,因为即便是有违规操作,利用黑幕之内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些行为在目前帝国的金融相关法律框架之下,并不算违法行为,你顶多说人家心狠手压,做事不地道,但是却是不犯法。
  那些证券商们,其实就是利用了法律的漏洞,钻空子。
  但是法律无法惩戒,不代表陈立夫不行啊。
  很多时候,对付这些商人们,根本就不用不上什么法律手段的,简单的行政手段就行了。
  人家不说你违法了,只是说你操控金融市场,造成金融不稳定,为了稳定市场,然后以行政的方式暂停该公司的交易资格而已。
  不过这种简单的行政手段,也只能是一时限制而已,陈立夫也没指望着一直都是限制了这些公司的交易资格,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人家这些金融公司也不是任人可欺的软蛋,一个个都是掌控着大笔资金的大型金融机构。
  有时候钱这东西,还是影响很大的。
  所以陈立夫能够做的,也只是一时限制,但是最后肯定是要恢复他们的交易资格的。
  但是陈立夫的目的却不是这个,他派出工作组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摸清楚证券行业的一些内容,然后再推动制定正式的法律法规,直接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禁止。
  简单说,陈立夫想要做的事,其实是完善金融市场的一些法律法规,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交易规则。
  这一点,其实和他当年在税部干的事也是差不多,他以前办过这么多税务案子,然后也是发现了诸多偷税漏税的漏洞,再然后就是上报,然后不用多久,税部就会联系法部那边制定相关的新税收法律,从而让大唐税律更加的完善。
  其实税部的官员们才是偷税漏税的专家呢,因为只有了解了怎么偷税漏税,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法律啊!
  民间里也有种说法,说是最赚钱的办法,都在大唐法律上写着呢,什么走私啊,什么贪腐啊,什么偷税漏税啊,尤其是一些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那可都是最赚钱的生意,只要你敢做,分分钟都能发家致富,但是有没有小命去花,那就是个问题了。
  大体上就是,最赚钱的生意是死刑起步,抄家灭族也是不在话下!
  稍次一些的赚钱生意,那也是会被判个几十年。
  但是官方机构虽然整天都琢磨着怎么研究犯罪,然后堵上这些漏洞,但是天下何其之大,聪明人可是多不胜数,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找到了方法,然后绕开法律。
  如今的证券领域,在陈立夫看来就是这样,充满了一群钻空子的投机者。
  都该杀!
  陈立夫派出了工作组,然后又是带着证券处的官员们整天翻阅卷宗,试图彻底理清楚国内的证券市场,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陈立夫埋头开始处理证券事务,也算是借着这个机会躲开金融司的动乱。
  如今的金融司虽然看似表面平静了,但实际上却依旧是风云涌动,只是这种风云涌动只限于内部,并没有流传到外界去造成什么太大的风波。
  而这一切的根源,又是因为新任的金融司司长谢一卫。
  也不知道吏部是怎么选上来的人,明显和钱祧里和宋阮高都不是一路人,因为这人是地方官员出身。
  身上没有税部的标签,和钱祧里没啥关系,也不是国内金融系统出身,和宋阮高也没啥联系。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前明进士出身,投入大唐怀抱之前就是山东那边的州同知了,在大唐王师杀入山东的时候,他和部分地方官员们一样选择了投诚,然后留任。
  后来的几年,他继续在山东任职,最后一路干到了知府,然后被调任到浙江担任杭州知府,随后升任浙江按察使。
  大唐王朝的省按察使,和前朝的按察使主要掌管司法不一样,大唐王朝的省按察使,其实是属于巡抚的副手,品级为从三品。
  大唐王朝的省级衙门构架,是比较复杂的!
  每个省,有四大衙门,分别是巡抚衙门、省督察院、省法院、省税务厅,至于省守备司令部,这个不属于文官政治系统内,属于军事系统。
  省督察院以及省法院还有省税务厅这三个不用多说了,一个掌管检查,公诉等权力,一个掌管审判,一个掌管税收,其一把手都是正三品。
  而巡抚衙门的话,则是要庞大的多,从二品的巡抚掌握一省大权,巡抚之下,设正三品布政使、从三品按察使。
  三位大佬之下,设省各厅,厅长为正四品,厅下属设各处,处长为正五品。
  省级的政治构架,也极大的沿用到了道、府、州、县,比如说直隶四道,和各省的政治构架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整体上品级要低了那么一级,道员只是正三品而已。
  而府级衙门的话,设知府衙门,府督察院,府法院,府税务局,整体构架和省级衙门极为的类似,就是品级低一些。
  知府为正四品,其他三大衙门的一把手是从四品。
  知府衙门内设府同知等属官,还有各处,各科。
  谢一卫在被调任金融司司长之前,就是浙江按察使,正儿八经的从三品高官,一省三把手!
  这样的人被调入京畿,担任金融司司长,背后肯定是有深意的!
  因为三品以上的职务,通常来说都是陛下钦定的,吏部那边顶多也就是给一个建议而已,不可能和陈立夫这样的四品,五品官员,吏部就能够直接决定。
  陛下亲自决定把此人调到金融司,自然是有着陛下的用意!
  这个用意倒是不难猜,不外乎就是看见钱祧里和宋阮高斗法斗的太厉害,干脆就是直接从外头引入人进行牵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