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1597

  实际上不止是鞑靼人,其他国家的,比如说欧洲的洋人,西亚地区来的阿拉伯人,南亚来的印度人,乃至南洋地区的土著们,他们坐着海船来到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后,都会惊叹于大唐王朝的繁华以及人民的高素质。
  不少人甚至都是想着,干脆留在华夏定居好了,然后成为一个光荣的大唐子民。
  如今在几个通商港口里,都有着这样一批长期留在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里生活居住的洋人。
  自从格德斯之后,大唐王朝针对蛮夷入籍一事,也是放开了一个不是口子的口子,专门出台了新规定,蛮夷要想入籍华夏,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贡献极大,这个主要是针对技术类人才以及政治移民等等,一个长期依法纳税,每年纳税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如今就是每年纳税一万两,连续纳税二十年之后可以申请入籍,但是通不通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的。
  反正目前为止,虽然有了这两个方式,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入籍大唐王朝。
  格德斯,依旧是大唐王朝目前唯一一个入籍的洋人。
  鞑靼人的使团了,估计也会有想要留在金陵城的人,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蛮夷来到了繁华江南,看到了繁华江南后,想要走人,重新回到他们的野人部落里的,说实话真没几个。
  李轩很快就是接到了外务部的报告,说是鞑靼人的使团,并且送来了俺答汗的答复!
  俺答汗比李轩想象的更加干脆和果断,他并没有对双方谈判所达成的初步协议提出任何的疑问,甚至都是主动降低了部分要求,比如说在马匹供应上,俺答汗主动提出,每年五千匹战马可以提高到六千匹。
  这可是战马,而不是普通的马匹,按照双方的约定,鞑靼人每年向大唐王朝提供不少于五千匹的战马,这些战马的体重和肩高都是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肩高就是一米三五。
  另外还有普通马匹,普通马匹就没什么特殊要求了。
  不过种马的话,他们却是死都不肯大规模提供,只答应一年给几十匹。
  而其他的公马,甭管战马还是普通马匹,都是去势后的马匹。
  人家鞑靼人也是担心着他们得到了大批母马和种马后,开始自行大规模养殖马匹,从而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大唐王朝已经是在瓦剌人以及西域人那边达成了相关的协议,搞到了众多的种马和母马,虽然说价格有些高,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军方已经是组织人手和经费,对中亚马进行大规模的繁育,并且尝试着用中亚马和蒙古马进行杂交,试图培育出更加优良的马种。
  俺答汗主动提高了筹码,李轩也是能够猜的出来是为了什么,不外乎就是想要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但是这对于李轩而言也是同样的,大唐王朝也是同样需要时间来缓冲,进而建立大规模的骑兵,没有足够的时间,大规模的骑兵建立不起来,双方也就打不了起来。
  所以针对俺答汗的上表称臣纳贡,李轩也是没有矫情,直接就是准其所奏,随后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赐大唐金国为其封地。
  鞑靼人带着双方都是签署的条约书回去了,和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翰林院的一个侍读学士,此人乃是钦差,去草原们给俺答汗颁发册封圣旨以及主持册封仪式的。
  鞑靼人和大唐王朝正式签约的这一合约后,也是代表着,北方边境数千公里,将会迎来和平,双方的大规模边镇互市将会展开。
  但是这种和平能持续多久呢?
  大唐枢密院那边给出的答案是,少则三年,多不过五年!
第1008章
五年六万骑
  大唐王朝和鞑靼人所签订的停战互市条约,注定是无法持续多久的。
  这一点,大唐君臣们知道,鞑靼人也是心知肚明。
  因为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的关系,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处于相互敌对的状态!
  当其中一方强势的时候,就必然会发动战争,攻打弱势的一方,把弱势一方打的服服帖帖的,而双方都半斤八两的时候,则是会维持一个相互对峙的脆弱平衡。
  但是很少会有双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交朋友的。
  大唐王朝和鞑靼人的战争,必然是会爆发的,而爆发的时机要么是大唐王朝完成了战争准备先发动进攻,要么就是鞑靼人彻底统一了草原,然后大举南下。
  这也是双方对于合约的诸多要求都是比较宽松的缘故,大唐王朝没有对一些小问题斤斤计较,答应了互市,甚至提供一批火绳枪。
  鞑靼人也是放开了口子,答应供应大量马匹,甚至供应高质量的战马。
  这一切,双方的目的都是很简单,甚至是一致的,那就是争取时间!
  随意当鞑靼人的使团刚和大唐派出的册封钦差离开金陵城的时候,李轩就是召开了御前陆军会议,商讨今年五年内该如何应对北方边境安全的战略。
  在御前陆军会议上,李轩一再强调骑兵的重要性,要求陆军方面保持对骑兵发展的重视,并对骑兵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要求陆军在未来五年内,把骑兵总规模提高到六万骑以上!
  对于李轩亲自提出的六万骑兵的战略要求,陆军方面的将领虽然大多都是心中感到了压力和困难,但是却没有人敢在李轩面前说什么办不到之类的话,而是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毕竟六万骑兵听上去很多,但是只要加把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目前大唐陆军里的骑兵主体,主要是各步兵师里的师属骑兵团以及混成团里的骑兵营,此外还得再加上第一骑兵旅。
  至于近卫军的近卫军骑兵团,不嫡属于陆军,不列入统计范围之内。
  按照现有的大唐陆军编制,每个混成团里辖有一个骑兵营,只不过这个骑兵营对比以往的骑兵编制缩小了很多,更准确的来说,实际上是扩大化的骑兵队,骑兵营直辖有四个骑兵排,拥有骑兵大约两百五十骑。
  每个步兵师应当配属一个轻骑兵团,拥有骑兵大约六百八十。
  上述轻骑兵都是装备骑刀、遂发骑兵枪、遂发手枪。
  具体下来,每个骑兵团辖有四个骑兵队,每队辖有三排骑兵排,每排骑兵拥有军官两名,传令兵兼任军官卫兵两名,普通骑兵五十名,标准编制为五十四骑。
  每队辖有的普通骑兵总数为标准的一百五十骑,军官八名,传令兵兼任军官卫兵十二名,总兵力为一百七十名。
  此外,每个骑兵团还辖有一个骑炮队,装备四门专门为了骑兵而研制,轻量化的五斤火炮,然后还有辎重队、马夫队等辅助部队。
  因此每一个轻骑兵团里,虽然战斗骑兵只有大约六百八十余人,但是加上其他的辅助兵力,总兵力是能够达到八百多人的,配属的马匹也不止六百多,而是差不多近千匹。
  但是这样的满编骑兵团,目前大唐王朝里一个都没有!
  是的,一个都没有!
  因为大唐陆军缺乏马匹,所以所有的师属骑兵营虽然改编为骑兵团了,但实际骑兵数量并没有提高太多,状态比较好的,在北方作战的几个骑兵团,也就五百多名战斗骑兵而已,而其他师属骑兵团,普通而言只有四百多骑。
  严格上来说,目前整个大唐王朝一共有十五个师属骑兵团,十个混成团属大编制骑兵队,但实际上战斗骑兵的总数只有万骑左右,整体缺员百分之二十左右。
  即便是加上第一骑兵旅约三千骑,全军的轻骑兵总数也只有一万三千骑左右!
  倒是近卫军那边的骑兵力量不弱,近卫军接受了一大批北伐战争里缴获的战马,让近卫军那边直接是组建了一个新的骑兵团,所以近卫军骑兵团的规模膨胀的比较厉害,从以往的四个轻骑兵队,扩编到了十二个轻骑兵队,骑兵规模达到两千多骑。
  规模的膨胀,直接让近卫军那边新组建近卫军第二骑兵团,所以宣平七年的现在,近卫军是拥有了两个骑兵团,每个团辖有六个轻骑兵队。
  然而,李轩是对陆军提出的要求,和近卫军没什么关系,陆军那边要在短短几年内把骑兵规模扩充到六万人以上,难度并不小。
  李轩为什么会提出六万骑兵这个数字,那是因为他是直接按照根据敌人,也就是鞑靼人以及瓦剌人的骑兵规模来提出要求的。
  这北方草原上的敌人,骑兵规模都是好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根据军情司的情报,如果是和鞑靼人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话,如果己方采取守势,鞑靼人受限于后勤供应问题,能够出动的骑兵总数应该是在十万骑以内,更可能的情况是五六万骑左右。
  但是如果是己方主动出击,深入草原的话,那么没有后勤补给之忧的鞑靼人,甚至能够组织起来大约二十万骑来阻挡己方的进攻。
  一个是主动进攻,一个是北方防守,而鞑靼人能够动员起来的骑兵数量是截然不同的。
  因为前者,他们只能是挑选出来少数的情况参与主动南下进攻,但是后者的话,俺答汗甚至能够征召每一个部落里的成年男子进行防御作战,对于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而言,防守作战的情况,拉出二十万骑来是极有可能的事。
  如果要主动北方草原,发动战争,干掉鞑靼人,甚至是一路向北,向西横扫的话,按照李轩来看,五万精锐骑兵是最低数字。
  后续最好是能够把这个数字增加到十万乃至二十万以上!
  毕竟,不管是北上草原还是西进中亚,在广阔的平原、沙漠、戈壁滩之类的地形里,到时候的主力兵种都会变成骑兵,步兵将会沦为辅助部队。
  骑兵在前方开疆扩土,步兵后续跟上,就地筑城、维护补给线,最后一直深入到敌国腹地,灭其国,掠其财,杀其青壮,夺其妻女!
  要完成这样的壮举,大唐陆军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数量庞大的骑兵!
  至于陆军那边如何具体去做到,李轩暂时先不去管,反正每年扔出去两千多万的陆军军费,如果这些将领们办不到,李轩并不介意杀一批,撤职一批,换上另外一批将领去办。
  李轩定下了目标给陆军那边,陆军那边也是为难的很,五年六万骑,这可不是个容易做到的事。
  更何况,目前大唐王朝这边,还没有大规模的产马地,而扩充骑兵,需要的可是大量的战马。
  和鞑靼人的互市,每年能够买到的战马数量是固定的,就六千,不多,不少。
  不过好在,大唐王朝能够获取马匹的地方也不仅仅是鞑靼人,瓦剌人以及吐鲁番汗国、甚至目前并不和大唐王朝的实际控制区所接壤的叶尔羌汗国,目前也是派了商队偷偷摸摸过来和大唐王朝进行马匹的交易。
  西北地区,目前也是目前大唐王朝获得马匹的重要渠道!
  在加上,大唐王朝还在北方地区开始推行马匹养殖,不仅仅官方建立马场养马,也是鼓励民间养马,当然了,大唐王朝是不会和其他傻叉一样的王朝一样强迫民众养马的。
  大唐王朝是鼓励民间养马,是通过官方采购的方式!
  目前大唐王朝从北方草原乃至西北地区,获取马匹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把这个成本,直接转移到国内采购的话,足以鼓励部分适合养马地区的人民养马了。
  李轩亲自吩咐陆军那边发展骑兵,自然是为了战争进行提前准备!
  不过即便是要和鞑靼人打仗,那也是好几年的事了,现在嘛,大唐王朝的军事战略重心,依旧是在西南,哪怕是辽东一时半会的都比不上。
  前些时候,辽东半岛传来战报,说是辽东暂编团通过发动登陆,直接闪击金州卫城,最后攻克该城,但是这事,也只是让李轩多看了辽东半岛的地图一眼而已,然后就没有继续关注了。
  近期内,他关注的也就只有四川那边的战事了!
  时间进入五月份后,在湖广作战的大唐陆军各部基本上都已经是结束了战事,第一军和第二军以及第五军联手,横扫了长江以北的湖广地区,陆续攻占安陆州、荆州府剩余地区,德安府、襄阳府等地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