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1597

  “哼,上头的大人们,全都是盯着西南看呢,那里会关注我们辽东半岛这破地方啊,更何况,当时我就是反对把我们直接编为作战部直属,这不,现在好了,现在连第三军那边也是不管我们了!”
  听着下属们的议论,辽东暂编团的团长洪霍方上校脸色也是不太好看!
  他自然也是和下属们一样,对上头不增援兵力也是非常不满的,要知道,他已经是为大唐陆军创造了历史,成为了第一个麾下兵力不满千人的上校团长。
  尼玛,这说出去都丢人!
  之前他被上司调往辽东半岛来,担任这个刚成立的辽东暂编团的时候,虽然当时兵力只有一千六百人,但是作战部的几个高级作战参谋可是信誓旦旦的对他承诺过,不用多久,就会对旅顺增兵,到时候,辽东暂编团的规模不用多久就会达到混成团的规模,至少五千人起!
  但是,他来到了旅顺后,就是发现,作战部里的那些高级参谋们一个个都是满嘴谎言,吹牛不打草稿的人。
  他来旅顺四个月里,一个援兵都没见着!
  他多次往上头打报告,然后都是被拒绝了,而且就连拒绝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兵力紧张,没有多余的兵力给他。
  如果不是大唐王师限制部队自行征兵,他就是要自行募兵了。
  但是,他要是敢自行募兵的话,上头到时候估计就不是派援兵过来,而是派大军过来平叛了!
  大唐王朝的军事体系里,拥有募兵权的只有内阁的陆军部和海军部,别说他一个小小的暂编团团长了,就连是第三军军部,乃至枢密院下属各部,甚至是作战部,都是没有权力招募士兵!
  擅自募兵者,以谋逆论处!
  陆军部招募好了新兵,送到枢密院作战部下属的训练司,进入新兵营训练,然后训练完毕后,才是派遣到各部队服役,这是有一整套流程的。
  甚至连士兵的薪饷发放,都是不经过各部队的主官,而是枢密院的薪饷司直接轮派相关官员到各部队,然后进行统计核实并发放,每个军人的薪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发放到军人手里,一部分则是作为被服伙食相关费用扣除。
  同时士兵们也是可以通过随军银行,嗯,大唐皇家银行在每一支军队里,都是设有机动的营业点,把钱存进去,或者是直接寄钱回家。
  众多规矩,都是迫使了洪霍方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麾下兵力越来越少,但是却得不到补充!
  甚至连雇请当地村民协助作战都不行,这种事在上头看来,那也是属于私自募兵的范畴!
  陆军部的一群官老爷们天天盯着呢!
  陆军部挂着陆军两个字,但可是正儿八经的文官机构,和陆军没啥实际联系,陆军部属于内阁的一份子,而内阁的那些文官们,早就想要限制军方权力,或者干脆是自己搞一支内阁军队出来了。
  一旦让那些文官们抓住机会,那可是会往死里喷的,到时候他洪霍方的从军生涯可就彻底完蛋了。
  但是心中虽然恼火,但是对于下属们的话,他却是需要制止的,毕竟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当即他就是道:“西南战略关乎帝国万年基业,大人们重视,那是自然的。我团归属作战部直辖,关乎帝国辽东攻略,上头自有打算!”
  “至于这兵力不足的困难,一直都有,而现在,我们要咬牙继续坚持!如今西南战役已经获得了战略胜利,十万督标被尽数歼灭,西南压力大减之下,上头也应该会重新重视辽东一地了,本官相信,援兵不用多久就能够抵达!”
  而他的话刚说完呢,外头就是传来一声‘军报’。
  军报?登州那边送来的?
  里头的几个月顿时就是停下了讨论,然后洪霍方就是从传令兵的手中拿起了一个厚实的铁皮盒,这铁皮盒上标着军事绝密等字样,而打开铁皮外包装后,露出了里面的信封。
  这信封,乃是作战部参谋司传递命令的标准信封,上面印刷的作战部参谋司几个大字,显眼的很。
  检查无误后,拆开信封,洪霍方看起来了信件的内容,然后一边看就是一边露出了笑容!
  信件并不长,乃是非常标准的公文格式的信件,主要内容就是参谋司通知他,即将有两千援兵抵达旅顺,让他做好迎接的准备。
  并且明确表达,这两千援兵里,有三个已经编成的步兵营,还有大约五百名纯新兵,这些兵力都将会加入辽东暂编团,归他指挥。
  看罢后,他深吸了一口气道:“诸位,我们的援兵要来了,两千人,足足两千人!”
  “真的,真的派援兵过来了?”
  “两千人?这么多,难不成上头吃错药了,如今兵力如此紧张,还能给我们抽调这么多的兵力?”有人对两千兵力表示怀疑!
  不过没有一会,他也是看到了这份信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两千人!
  “妈呀,他们真吃错药了!”这人看罢后,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是脸上的喜色却是非常的明显。
  “圣天子不愧是万古圣君,这刚回朝,就是看到了我们辽东将士的苦楚,直接派遣援兵过来了!”
  “虽然说来的都是新兵蛋子,战斗力差一些,不过这可是两千人呢,好好训练,在实战磨练一番,就能够拉出去打一仗了,但是别说守住这旅顺港口了,反攻对面的伪明贼军也是有希望的。”
  众人被这两千援兵即将到来的消息给惊呆了,即便是洪霍方上校的心情都是好了不少,然后根据信上说的日期进行推算,估计短则八天,长则十天,这一批援兵就能够抵达。
  然后下午时分,他就是把麾下的主要军官都是召集了起来,商讨着该如何迎接这两千援兵,如何安置,如何训练,如何不妨等等。
  而私底下,他还和自己的参谋长商量起来反攻计划了!
  对面的辽东惠王麾下的伪明贼军,仗着人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压着他们打,虽然说这几个月里,辽东暂编团前后至少给对面的伪明贼军造成了两三千人的伤亡。
  但是人家死伤多了,立马又是增调援兵上来,兵力一直都是保持在万人规模。
  打的是洪霍方一点脾气都没有!
  现在,援兵即将抵达,洪霍方自然是要盘算着,该如何利用这一批援兵打一个反攻,最少是能够趁机把金州卫给拿下来,知道拿下这个地方,后续的北上推进就容易多了。
  但是硬碰硬直接等援兵后向北发起反攻,难度也不小,人家伪明贼军为了防备自己北上,早已经是在金州卫修筑了完整的防线,直接打过去就是一场攻坚战。
  但是,可没谁规定说他洪霍方一定要打陆地攻坚战啊,完全可以在金州卫防线侧后登陆啊,给他们来一个前后夹击!
  他就不信,前后夹攻,切断金州卫明军的后路后,他们还能守住金州卫城!
第1002章
大唐不需要和亲
  辽东半岛上的战事,对于身处其中的辽东暂编团的众多军官们而言,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关乎他们的未来的前途,更加关乎他们的身家性命。
  这打的好了,升官发财不在话下,打的不好,一个不小心可就是都会壮烈殉国的。
  纵然就在港口,长期都有着数十艘运输舰以及两艘护卫舰、多艘巡逻舰待命,随时准备接应驻军撤退,但是打仗这种事,哪能说得准的啊。
  但是,这种重要,也仅仅是对于辽东暂编团而言,而对于整个大唐王朝来说,辽东半岛的战事,就是一个次要战线而已,甚至作战部那边都是懒得制定相关的计划,而是全权让洪霍方处理。
  对于作战部里的众多高级参谋们而言,他们首先关注的依旧是西南战事,其次则是关注北方,尤其是针对鞑靼人、瓦剌人的情况。
  尽管目前大唐王朝已经是和鞑靼人的使者敲定了初步的合约,但是依旧还没有签订,正月的时候,在金陵城待了许久的鞑靼人,才是派人带着初步协议开始北返,他们要把初步协议送回草原上,等待俺答汗的答复,然后再相关的结果送回金陵城来。
  后续,双方才能够正式签订停战互市的条约!
  整个过程,应该还需要两三个月以上!
  在这之前,双方都不能称之为结束了战争的状态!
  当然了,虽然双方还保持着战争状态,但实际上自从大唐陆军接管河北、山西北部等区域后,双方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顶多就是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短期内来看,北方边境应该是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
  但是,大唐陆军却是始终视鞑靼人以及瓦剌人为敌人,时刻都是不忘警惕,更加没有忘记制定相关的进攻计划!
  总体而言,目前北方,双方都是保持高度警惕的对峙姿态!
  这对于俺答汗而言,是好事,因为他们能够腾出手来收拾草原东部的部分部落,同时也是准备着对付瓦剌人。
  对于大唐王朝而言,这也是一个难得的缓冲时间,让大唐能够腾出手来先平定西南!
  但是,等大唐王朝平定西南后,军事重心肯定会再一次北移,到时候,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重新紧张起来。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至少近期一年内,大唐王朝这边都是没有在北方草原发动大规模战事的计划,近期是西南,中期是辽东。
  等解决了这两大威胁后,才是考虑解决北方草原威胁的时候。
  金陵城内,李轩也是再一次召见了外务部的官员,听取了关于北方草原的情况,鞑靼人那边,情况老样子,谈判已经是差不多了,双方的条件都是相当的保守,很显然,双方都知道,这只是双方迫不得已之下的临时停战而已,也没指望获得多大的好处。
  因此这一次和鞑靼人的谈判,双方主要就是达成了三条,第一,是双方停战,鞑靼人彻底退出之前的从伪明守军手里占据的边镇,退回长城以北,就是恢复南下之前的状态。
  第二条就是,大唐王朝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封地为‘大唐金国’这个国号的含义就是‘大唐朝属下的金国’。
  而这个大唐金国,也是大唐王朝目前所正式承认的第一个藩国,至于其他的安南啊,朝鲜啊什么的,虽然他们都是华夏中央王朝的传统藩国,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请求册封,大唐王朝也是没有对他们进行册封,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算。
  第三条则是,双方在固定的若干边镇进行互市,鞑靼人以马匹向大唐王朝交换各类物资,普通物资自然不是其中的核心物资,核心物资是盐、铁、茶等一批对于草原民族而言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还额外批准了五千支火绳枪的出售许可!
  而这些物资,都需要鞑靼人拿马匹来交换,大唐王朝不接受其他形式的付款方式!
  当然了,还有一些普通物资的交换,则是没有这么严格的控制,比如说布匹啊,香皂啊,从南洋进口的各种香料啊等等货物,大唐王朝表示,这些东西你们可以拿牲口来交换,也可以拿金银来交换。
  除了上述三条核条约外,其他的基本就没了,本来鞑靼人还提议双方进行和亲的,请求大唐王朝下嫁一个公主到俺答汗,而俺答汗也会送一个儿女或者孙女之类的给李轩当妃子。
  外务部的某些人觉得和亲能够增加一定程度的互信,所以就是临时答应了下来,然后报告给了李轩!
  李轩一听这话,当场就是把负责谈这事的外务部官员贬值发配到了云南去当一个小县科长!
  麻蛋,你竟敢让大唐公主嫁给蛮夷,这简直是胆大包天!
  更何况,现在大唐王朝的成年公主就一个,慧尘公主,而慧尘公主被白太后无视了多年后,终于是在去年年底给她敲定了一门婚事,准备在今年春天成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