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1597

  骑兵所用的乘用马,要求最高,价格也最昂贵,基本要二十五两银子以上。
  至于第一枪骑兵团的那些中亚马,无法具体衡量价值,因为大唐陆军为了武装第一枪骑兵团,在引进中亚马上,累计花费的银子超过五万两,平均算下来每匹马需要一百两银子以上,但实际上,这些中亚马就算是高大强壮一些,但实际价值肯定不值的,但是没办法,谁让大唐王朝没有这些高大的马匹,只能是千里迢迢从西域地区引进,价格需要很正常。
  突击营士兵所装备的精钢腰刀,一柄需要二两银子,普通士兵们佩戴的质量稍差一些的普通腰刀,也需要一两银子。
  一柄骑兵所用的骑刀更贵一些,刀身刀刃乃至刀柄都是精钢打造,这样的骑刀,一柄需要三两多银子!
  而这,也就是大唐王朝这边工业化生产的成本,如果是放在明王朝那边,先不提他们能不能装备这么多纯钢材打造的兵器,就算是能,那价格也不是几两银子,至少翻好几倍!
  而燧发枪一杆,如今稳定在五两银子左右!
  上述装备,别看很多只有几两,几十两银子的,看似很少,但实际都不便宜。
  但是这些装备的价格虽然都不便宜了,但是相对于各种消耗来说,还是便宜了!
  比如说火炮,要让一门九斤野战炮在战场上作战,需要为它配属至少十二匹马匹,还有需要十几个炮兵,也需要消耗的大量的弹药。
  火炮的维持成本以及作战花费,比它本身的成本要更高!
  所以这么一算的话,你就会知道为啥火器部队的花销比冷兵器部队高这么多了!
  不是武器贵,而是用起来贵!
  要维持一个炮兵团,一年下来没几万两银子根本就做不到,而作战的时候,一个炮兵团随随便便就能够打出去价值几万两银子的炮弹!
  这可是几万两银子,不是几两银子,由此可见,火器部队的花销有多大!
  这年头,大唐王朝国企部下属的诸多工厂里,工人们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拿一两银子左右,而农民一年累死累活干农活,省吃俭用,到头来也积攒不了一两银子。
  此时的贫民们,想要积攒钱购买一亩几两银子的土地,想要全家人省吃俭用付出多年的努力,而且中途还不能有任何的意外出现!
  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大唐王朝治下的农民们,尤其是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们,为什么会对大唐王朝如此拥护,因为大唐王朝颁发了‘租代购令’允许他们购买官田,并以当年田租作为分期付款。
  为什么众多贫寒之家的子弟,踊跃参军,每当地方上的征兵站开始一年的征兵工作时,无数贫寒子弟都会踊跃报名!
  为什么?待遇好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参军可以分田!
  如今,大唐王朝已经是累计为八万多名将士发放了军功田,这些将士都是满足了条件的,包括服役多年,表现突出。
  而且人人都知道,参军分田这个政策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因为每年都有人参军,这官田终归是要分完的。
  要想分田,只能是在早期从龙!
  而事实上,大唐王朝的确是这么做的,对于分田的将士们,都是以从龙的名义进行分田的,而不是说以一种特定的制度。
  每年对符合条件的将士们进行分田,都是李轩下特旨,以犒赏从龙功臣的名义进行特赐!
  而等国内统一之后,这种恩赐还会继续吗?可能性不大!
  但是了,他们并不知道,李轩是打算继续把这个政策玩下去的,不过以后军工分田所分的土地,就不是国内的土地了,因为那时候肯定早就分完了,他是打算在国外获取土地充当军功田。
  东南亚有着众多沃土!
  北方和中亚有着无数的土地,哪怕是荒芜一些,但是面积大,数量管够,在本土可能就只给了几亩,但是西伯利亚和鬼地方,李轩敢直接给几百亩乃至几千亩!
  然后还有澳洲、美洲、非洲、印度,这世界上的无主土地多了!
  至少李轩觉得在占领全球之前,应该不愁没有土地分发给将士们!
  不过李轩不说,也还没有开始这么干,外人不知道啊,现在不少人都是想着,眼瞅着大唐就要彻底统一华夏了,想要争取从龙之功,获得军功田,只剩下最后这么一波机会了。
  所以宣平六年秋季招兵的时候,几乎整个大唐治下的地区,报名参军的青壮比例,远远超过了往年,也是超过了宣平六年的春季招兵。
  大唐龙兴之地,兴泉府正泰县,这个只有十万人口不到的偏僻县,从军之人的数量超过八千人,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在近卫军里服役。
  这个比例是相当恐怖的,因为这代表着几乎每个家庭里的青壮,都是在军中服役!
  最近几年来,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就是参军!
  当然了,参军也有不同的方式,地主士绅之家的子弟,一般都是报考武学堂或者海军学堂,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当军官。
  而普通子弟,则是直接报名参军!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兴泉府的另外几个县!
  因为除了从军的各种原有优待外,作为龙兴之地的兴泉府,当地子弟在从军的时候,有着额外的优待,这种优待并不是说其他方面,而是指,一旦参军,并且个人愿意的话,他们就可以进入近卫军服役!
  而近卫军的待遇,比陆军以及海军要好的多!
  当然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大唐的高级军方将领,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兴泉府出身!
  目前军方的所有中将级别的将领,陆军的郝柏年、李春景、方希同、陈科桥、雷万、海军的包义奋等个人,这些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清一色的兴泉府出身,没有一个例外!
  而这也就让兴泉府的子弟参军拥有旁人所没有的优势!
  啥优势?
  因为他们和这些高级将领们,都是沾亲带故的,哪怕不是近亲,但是肯定也能扯上远亲,即便不是远亲,但是找找关系,姻亲啊,同乡啊甚至同村之类的关系总能够找到的。
第0969章
杜丹清的防守反击
  兴泉府作为大唐王朝的起家之地,出现一大批高级将领是很正常的事!
  在自家远方叔叔或者老爹的发小、老娘的娘家舅舅等乱七八糟的亲朋故旧是军方高层将领,你说他会不会去从军?
  不去那就是浪费资源啊!
  甚至在众多军方将领们的主持下,众多的将领们联合捐资,在兴泉府专门开设了一家军事预备学校,专门招收青少年进行基本的军事培训以及文化培养,培训的目标,就是为了让他们考上考武学堂!
  多年来所形成的诸多情况,也是让整个兴泉府大变样了,前明时代兴泉府就是个普通的偏僻下等府而已,要啥没啥!
  但是现在,兴泉府却是已经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军事贵族的集中地,家家户户从军!
  如今这个龙兴之地,已经是出现了将近一百家军事贵族,全都是早期从龙获封贵族头衔的,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并且扩大军事贵族的数量!
  每年都有大量的兴泉府的子弟报考武学堂或者是海学堂,考不上没关系,复习,明年再考,这辈子,除了从军,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有其他念头的了!
  而这种情况李轩也是注意道了,兴泉府子弟从军,他并不排斥,相反还很欢迎,但是大量军事贵族扎堆,他就是不太喜欢了。
  尤其是那个军事预备学校,只招生兴泉府子弟,这一点很不好!
  所以李轩在秋天的时候大笔一挥,直接把这家兴泉府籍将领们捐资成立的军事预备学校,从私立变成公立,变成了官办军事预备学校,改名为‘兴泉府军事预科学校’,不过却不是嫡属于军方,而是把它划归给了礼部科举司。
  同时亲自规定,该校必须从全国范围内招生,全国任何具有中学文凭的学子,均可报考。
  同时还指示了科举司,可以在其他地方也是继续筹办若干官办军事预科学校,不需要太多,办个三五所即可。
  所以科举司那边已经是初步选定在‘广州、金陵、天津、长沙’四地,筹办军事预科学校,从中学毕业生招生,专门为了武学堂以及海军学堂提供预备考生!
  基本上,这和普通的预科学校差不多,只不过普通的预科学校,是为了去报考大学的,军事预科学校,是为了报考军校的。
  同时,并没有规定说,军事预科学校的学生只能报考军校了,他们也能够报考其他大学,同时其他的普通预科学校的学生,也能够继续报考军校。
  这两种预科学校,性质是一样的,顶多就是培训学生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
  军事预科学校,也只是大唐王朝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变革的其中一个环节,旨在为大唐王朝培养更多的职业军官,而不是说和之前的私立兴泉府军事预科学校一样,只为了某一个地方的特殊群体所服务。
  兴泉府的普遍参军现象,也是目前大唐王朝兴起过程当中的一个缩影,只不过这种现象在兴泉府那边显得比较突出而已。
  实际上其他地方,参军的人也是非常多!
  所以目前大唐王朝,是不缺乏兵源的!
  但是不缺乏兵源,并不代表着就会随意的挥霍将士们的性命,倒不是怜惜这些普通士兵们的性命,每一个高级将领,哪一个手底下不是靠着麾下将士的血肉拼出来的功成名就啊!
  他们只是单纯觉得傻乎乎冲上,让士兵们去送死性价比太低,划不来!
  虽然兵源不缺了,但是培养士兵也是需要花费了,培养一个合格的老兵,少说也得几十两银子啊。
  三个月新兵训练期,进入现役部队后的各种训练,军方在每一个士兵身上的花销可不小,直接当炮灰用,用完了,就得再花几十两银子去培训一个合格的老兵!
  老兵的性命,还是比较珍贵的,王朝宏舍不得!
  所以王朝宏老老实实的用土工作业!
  然后把对面的督标左军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人家根本不傻乎乎的往前冲,而是不断的挖掘战壕前进,前进到一定距离后就是扔手榴弹,用榴弹炮炮击,用野战炮炮击,然后冲进去用手枪,用刺刀,腰刀解决战斗!
  这样打起来,虽然说进度缓慢,但是效果却是很不错!
  说实话,在李轩看来,督标左军搞出来的这种防御体系,实在是太先进了!
  已经是超出了这个时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