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597

  如果仔细分析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枢密院,那么就会发现,其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皇权集中’。
  可惜的是,李轩的野心在这大唐王朝里,没几个人能够看的出来!
  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都是读死书的那种,不怎么开窍,看着李轩写出来一大堆的官制条例,看是看得懂,但是你要让他们说出这背后有什么深意,那就太勉强了。
  至于方东全他们,他们连字都不认识,看都看不懂,只能是听李轩说,而李轩说的时候,自然是避重就轻,可不会傻乎乎的告诉他们:以后老子要统管军事大权,你们只要负责带兵打仗就好了,其他事别管。
  一番忽悠后,满朝大唐文武重臣们,就是一致赞同了李轩的官制改革计划,甚至还不断的吹嘘李轩多么圣明。
  搞的李轩都不好意思了,以后如果等你们变聪明了,发现我搞出来的官制实际上是为了集中皇权,不知道你们会作何感想?
  这官制讨论了一整个上午,期间还顺便确定了官员等阶制度,也就是九品制,这个九品制倒是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了,基本效仿了伪明的九品制度。
  不过就算搞出来了官制,但是让人尴尬的是,现在的大唐王朝连九个尚书都凑不齐。
  没办法,大唐王朝里的人才稀少,能够断文识字的文官一共也就那么三个人,不过大唐初立,正是需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时候,所以李轩大笔一挥,把原本跟着柳八苟他们几个做事,勉强能读书写字的人也封了官。
  甭管他们何不合格,先给他们个官当当,反正如今的大唐王朝那么小一点,也不需要什么满腹经纶的人来当官,能认得字就行了。
  于是乎,大唐王朝里凡是能读书认字的人,哪怕是只认得几百个字,写起字来扭扭曲曲的人全都一夜之间翻了身,成为了尚书、侍郎、少卿,最差的也是一个正五品郎中。
  至于五品之下,不好意思,大唐王朝太牛逼了,所以不设这么低级的官!
  一天忙下来,众人都带着升官的喜悦回去了,但是李轩却是依旧盘算着后续的计划。
  今天的官制改革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才是重点,那就是军制改革,而这个军制改革也不是今天所说的军令军政,而是军队的详细编制。
  而军队的编制可以直接影响到军队的装备、作战模式,这后续能不能挡住明军的进攻,李轩可就指望着军制改革能不能成功了。
  要不然的话,靠着如今打仗就是一窝蜂冲上去的土匪模式,李轩是看不到任何挡住明军的希望!
第0102章
军制改革
  搞定了官制改革后,李轩并没有急着立即就推动下一步的军事改革,而是继续一门心思的扑在了他的近卫军上头。
  为何?
  因为要搞军事改革,尤其是编制,战术这些东西,总得有个章程吧,而这些东西可不是李轩自己随便想一想就能够想出来的,就算是能够想出来,但是李轩也不敢乱来啊。
  编制,战术这些东西关系着大唐王朝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他李轩能不能活下去,那是半点都不能马虎的。
  因此李轩还是决定先以近卫军为试点,先把基础编制搞出来再说。
  “陛下,之前我们近卫军有五十二人,分为六个小队,每队五人到十人不等,如今遵照陛下圣旨,又招募了三十人。”王单旭站在李轩面前,恭恭敬敬地回报着近卫军的情况。
  李轩道:“嗯,不错,既然人数够了,那么就尽快展开下一步的编制和训练!”
  王单旭道:“臣遵旨!”
  说罢后,王单旭抬头看了看李轩,然后道:“陛下,如今我军火枪缺乏,现在就编练二十多人的是不是多了些?”
  李轩却是摇头道:“才二十多人,不多!”
  “可这火枪装填慢,打的也不准,还不如把火枪都换成弓箭呢……”王单旭还想继续说,但是李轩却是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李轩是不懂什么战术,但是眼前的这个王单旭更不懂,所李轩宁愿相信自己前世从影视剧里看到的战术,也不相信这个土匪头出身的侍卫将领。
  他给近卫军搞出来的编制,有些类似近代军队,但又不像。
  按照他的设想,他是准备以长矛兵和火枪兵作为主力,搞多列纵深的线列战术,中间乃是长矛兵,两翼是火枪兵,这两者的比例应该是一比一的。长矛兵以三十人为一队,一共六队,居于中军。两翼个有九十名火枪兵,也是分为六队。
  但是很可惜,黄竹山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火枪,根本无法做到李轩设想中的比例,所以他只能是降低要求,有多少火枪就用多少。
  按照他的预计,两个月后,近卫军就应该能够装备二十支左右的火绳枪了,虽然还是不够用,但是勉强也能配合长矛兵作战了。
  同时由于近卫军人数少,他也不可能玩五六列纵深的线列战术,只能勉强玩三列的线列战术。
  为此,他准备把近卫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火枪兵,一部分是长矛兵,一部分是刀盾兵,并采用线列战术。
  其中作为主力的乃是长矛兵,一共有三队,每队十四人,作战的时候居中列阵,前后排成三列。
  火枪兵有四队,每队七人,作战的时候配属于长矛兵的两翼,前后两列。
  最后则是刀盾兵,每队十四人,一共两队,配属于火枪兵的后方,用于保护线列的侧翼,不过更主要的还是用于在敌军溃散的时候,上前追击斩杀敌军,扩大战果!
  上述每个小队包含队长一员,队副一员。
  按照李轩自己的设想,近卫军作战的时候,严格遵照线列战术,和敌军接阵的时候,如敌军缓慢前进,则是用火绳枪进行多排轮射,但如果敌军是高速冲锋,则是在五十米到百米内的距离不开枪,等敌军进入五十米之内,甚至二十米内进行齐射,换句话说,只开一枪!
  之所以在敌军冲锋的时候不用轮射而是用齐射,这是因为李轩觉得,近卫军的火枪兵本来就这么一点,如果还搞多排轮射的话,每一次射击只有零星的几声枪响,还不如在最后关头玩一把大的。
  在最后关头进行齐射,不仅仅能够给敌军造成重大的杀伤,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挫伤敌军的勇气,有效的减轻长矛兵发起冲击时的压力!
  火枪兵齐射过后,长矛兵开始以密集队形发起冲击,火枪兵则是在火枪上塞入用矛头改装的塞入式刺刀跟随长矛兵发起冲锋,刀盾兵尾随上前保护火枪兵的同时,击杀零散敌军。
  火枪装备刺刀,这是李轩早就决定下来的事,而且由于不考虑技术难度高的套筒型刺刀,只用塞入式刺刀的话,技术难度基本可以忽略,实际上装备了刺刀之后的火枪兵,完全可以当长矛兵来使用。
  但问题是,现在黄竹山的火枪产量太低了,不得已之下,李轩只能是继续把火枪兵和长矛兵混编。
  近卫军的编制和战术,这是李轩苦思了好几个月的结果,这个过程里几乎把脑袋里所有看过的战争影视剧、小说什么的都给想了个遍,这才弄出来这么一个似而非似的东西。
  不过编制是有,战术也有了,但是到时候管不管用,李轩就不知道了,这事只能听天由命。
  在近卫军那边折腾了足足三天后,李轩才是把其他几支常备军的改编提升了日程!
  朝议上,当群臣们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处理完毕后,作为国舅爷、白太后的心腹,后军统帅白云奇率先开口道:“臣有事启奏!”
  随着一个准字后,白云奇开始阔阔而谈:“我大唐编练常备军已有数月,前后编有左右前后、镇西一共五军,然各军编制各一,战法不通,以至于各军配合不当。
  如遇大战,各军如配合不当,轻者延误战机,重者可至全军溃败,为维持我大唐王师战无不胜,我军应当统一军制!”
  不用怀疑,不用猜测,白云奇这个文盲能说错这么一番半文不白的话来,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有人教过他这么说的,而教他这么说的,除了李轩再无他人。
  李轩此时道:“白将军所言,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此时,方东全和黄学仁他们都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沉思着,倒是钱梦久,这个跟着大军出战多次的文官第一时间开口道:
  “臣以为白将军所言极是,之前我军的数场大战,皆有指挥不畅,配合不力之弊,所幸我军将士勇猛,数次都是获得大捷,然明军不日就极有可能再一次进山,我军如裹足不前,届时面对明军大军,怕是力有不逮!”
  柳八苟也开口道:“臣不通兵事,然天下强军,必定是军纪严明,整齐如一!”
  当即王文华接上话头道:“我大唐虽有陛下这等千古圣君,有陛下洪福,定能百战百胜,然将士用命,指挥通畅则能变小胜为大胜,大胜为全胜!”
  这三个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仅有的大学士文臣清一色的赞同军制统一,这在李轩的预料之内。
  毕竟对于柳八苟他们来说,大唐军队越强越好,这样才能对抗明军啊,至于军制改革后,对现有的将领们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他们可就不关心了。
  柳八苟他们会同意,李轩是早有预料的,现在的问题是,方东全他们是否会同意?
第0103章
他们傻吗?
  和之前的官制改革方东全他们这些武将没有任何意见不同,这一次方东全他们听罢了李轩以及钱梦久他们的话后,却是集体陷入了沉默。
  他们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们的耳朵没有聋,而且白云奇他们说的也不晦涩。
  所以他们都是听清楚并明白,他们的说的军制改革,对他们这些武将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怎么改制,改制后对他们的权势影响有多大,手底下的土匪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些都是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
  所以他们不可能不关注。
  方东全、黄学仁齐齐沉默,而陈屠夫这个傻大个则是看了看方东全、黄学仁他们一眼,然后又是扫了钱梦久,柳八苟他们一眼,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紧接着再一次低下了头。
  他选择了和方东全、黄学仁他们一样沉默思索。
  显然也是知道了这一次军制改革的讨论,对他自己的影响也会极大。
  看见方东全、黄学仁、陈屠夫这三个可以说是大唐王朝里最重要的武将一言不发,李轩面色虽然依旧,但是内心里却是已经有了微怒。
  他就知道,军制改革是不可能那么顺利通过的,因为这牵扯到了黄竹山里的两个实权派:方东全,黄学仁。
  同时陈屠夫乃至刚投诚不久的蔡二虎也是牵扯其中。
  他们会担心甚至害怕因为军制改革而失去权力。
  为何?
  刚才白云奇可是说了,如今大唐王师里存在着两个严重问题,一个是编制不同,而另外一个则是指挥不畅,这两者加在一起则是导致了各部不能有效配合的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说编制也就罢了,十个人一队,二十个人一队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左右不过是一个表面编制的问题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