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1597

  李春景得到报告后,当即道:“虽然此人打仗不怎么样,不过胆气却还是有的,厚葬之,别让人们说我们大唐王师不厚道忠勇之士。”
  虽然各为其主,但是说实话,王以旗的这种胆气他还是有些佩服的,估计此人战前就知道此战必败吧,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大唐王师野外正面决战能力是各种战术里最强悍的,虽然双方兵力差距有些大,但是王以旗此战获胜的机会绝对不会超过一成!
  要不然的话,李春景也不会费尽心思把王以旗的大军从金陵城逼出来了,为的就是这样一个野外正面决战的机会。
  而王以旗虽然明明知道此战获胜的机会不大,但是他为了那渺茫的机会依旧率军出击,因为他不出来,下场同样不妙。
  自从李春景率军东进,杀入宣城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可以宣告江南之战的胜负了,战略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李春景不管是去杭州还是迎战王以旗的主力大军,都是稳赢的。
  王以旗已经是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只能是率军出战,要不然的话,最后他只能困守金陵,但是江南繁华之地,同样是会落入大唐之手。
  困守金陵,那已经是没有半点意义!
  毕竟双方争夺的可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江南的归属。
  追击战结束之后,李春景没有停留,而是率领部队继续向北,他要直奔金陵城,此去金陵城不过数天路程而已,走的快一些,完全可以乘机快速拿下金陵城。
  同时他还派遣了第五步兵师继续南下,抢占杭州。
  整个江南的局势,不敢说完全,但是基本已经是处于李春景的掌控之中了。
  歼灭了这十万大军,整个江南已经是没有任何明军能够阻挡他的步伐!
  这江南,已经是可以宣告纳入大唐统治之下了,而且因为打了这么一场大决战,避免了频繁的反复拉锯战,江南腹地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战争破坏,最大的保存了元气,而这,也是李春景所极力追求的。
  毕竟大唐王朝要的江南,不是一片死地的江南,而是繁华江南!
  要是打一场超大规模的拉锯战,把整个江南都给糟蹋了,那么这江南短时间内也是无法为大唐提供什么助力了。
  第二军分兵之后,李春景也是在第二天收到了此战的大概伤亡统计。
  野外的中军营帐呢,第二军的副参谋长正在宣读着一份很长、很长的名单!
  “第七步兵师第十九步兵团,副团长李冰少校阵亡、第一营营长袁尚少校阵亡,第三营营长陈冲重伤,第二十步兵团团长沈家均轻伤,第五营营长宋崇阵亡……”
  “上述,为此战我军第七步兵师校官之伤亡名单,下面是第四混成团之校官伤亡名单……”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来,在座的将领们虽然大多面不改色,但是听的熟悉的名字时,依旧会免不了动容。
  “此战,我军校官阵亡十一人,重伤七人,轻伤十八人!”
  宣读名单的副参谋长还没有停下来,而是把手中的报告翻了一页,然后继续道:“下面,乃是我军此战中尉官的伤亡情况,其第五步兵师……”
  不过还没有等他说话,李春景就是直接打断道:“不用读详细的名单了,直接说数字吧!”
  副参谋长道:“此战我军阵亡尉官七十六人,伤一百三十四人!”
  李春景微微点头,然后道:“士兵呢?”
  “士兵们的详细统计还没有出来,不过根据各部汇报上来的大概情况下,死伤大约五千人左右,损失比例比较大的是炮兵运输部队以及协防左翼炮兵阵地的第十九步兵团!”
  听罢后,李春景道:“嗯,这伤亡比本官预料的还要小一些,看来这一仗,我们打的还算不错嘛!”
  听到李春景这话,之前众人因为那一连串的伤亡名单而出现的沉闷之色也是被一扫而空,可不是,这一仗他们第二军可是大出风头了。
  以四万兵力迎战敌军十万,结果把十万敌军杀的大溃败,死伤惨重。
  虽然说明军那边的死伤俘虏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保守估计,至少杀伤了他们三万人以上,而俘虏的数量就是超过了四万人。
  其他的明军大多溃散而逃,但是成组织溃逃的明军非常少,不会超过万人,其他的都是分散逃跑,估计转身就落草为匪或者逃回家乡去了。
  不客气的说,王以旗的这十万大军,已经算是被成建制的消灭,不复存在了。
  和击溃敌军十万的战果比起来,己方的数千人伤亡完全不算什么,至少比强攻有十万人把守的金陵城肯定是要的多。
  真要强攻有十万人防守的金陵城,还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将士的性命呢。
  李春景道:“把战报整理好,会议结束后就发出去吧,出战这么久了,肇庆那边估计担心着呢,让他们早日看到捷报,也早些放心!”
  旁人当即道:“是啊,这一次我们出战江南,朝野瞩目,这早些送回捷报也好让陛下放心!”
  不过李春景的捷报正在快马加鞭送往肇庆,但是江南地区的其他明军以及大量的官员们已经是早就沸腾了起来。
  王以旗率领的十万大军在建平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消息在当天就随着溃兵们传到了周边地区,然后如同接力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江南地区。
  金陵城内,众多官员们是人心惶惶,不管是本地权贵还是外来的文官们,一个个都是担心受怕的,因为他们都知道,王以旗兵败之后,贼军很快就会来到金陵城了。
  而凭借现在金陵城内的万余官军,怎么可能守得住金陵城!
  人家王以旗十万精锐大军都被全歼了,这金陵城的万余官军能够挡得住贼军数万兵锋才于鬼了。
  而且随着那些溃兵陆续抵达金陵城,更是把这种恐慌的情绪传遍了全城!
  什么贼军远远不住十万,而是超过十万甚至二十万之类的,贼军有千斤重炮上千门以上,贼军士卒个个都是悍不畏死之类的,还有的说什么江南其他地方已经是闻风而降,杭州、苏州等地都已经是叛变投贼了。
  总之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传言都有。
  如果是以往王以旗还在金陵城的时候,早就强势弹压,把这些散发传言的人给一一砍头了,但是现在,王以旗自己都死了,而城内的其他官员一个个都是想着该如何保命之余,还要想着该如何向紫禁城汇报,推脱自己的责任,把责任都推到王以旗以及其他的人身上。
  甚至还一度发生了兵乱,城内的其他官员联合了起来,把留守在金陵城的一个江南新军的副将给砍了,表面理由是这个副将想要叛变,但是实际上却是争权夺利。
  大难临头了,城内的这些官员们还在争权夺利,推卸战败的责任。
  当然了,他们争权夺利,也是因为他们在如何防守上出现了意见分歧,有的人想要弃城渡江,有的人想要逃亡江北的扬州,而有的人则是想要死守金陵。
  而之前江南新军的那个副将,就是主张死守金陵城的那个人!
  然后,他死了!
  自从王以旗兵败身亡的消息传到金陵城后,城内的大量人都是开始逃出城,一开始还只是那些权贵的家眷子弟,因为权贵们能够最先得到消息。
  再过来则是那些普通人,他们也是害怕遭到兵乱啊,想要躲避战争逃到外地去。
  而有消息说贼军距离金陵城已经不是二十里的时候,就算是城内的那些官员们,也是开始大规模的用各种方法渡江了,尤其是没有守土之责的武将们,然后是那些金陵城本地的公侯贵族们。
  至于城内的那些文官们,大部分因为守土有责而无法离开,也不敢离开,但是还是有人开始偷偷摸摸的混在出城的人群里逃命。
  次日,贼军兵临城下并架炮攻城,守军不敌,随即举旗想要谈判。
  李春景在城外接见了城内官员士绅派遣出来的使者,但是这个使者竟然是大言不惭的当着李春景的面一口一个伪唐,一口一个贼军,然后又说李春景大难临头之类的废话。
  李春景一看,就知道这娃三国演义看多了,真当你自个有三寸不烂之舌啊,当即就是让卫兵把这人给砍了头,再把头颅送回城内,让城内的官员士绅们再派一个聪明人出城谈判,而且直接说了别再派这种傻叉过来了,不然来一个砍一个!
第0790章
恭迎王师
  果然,城内明官士绅们第二次派来的人聪明多了,态度虽然不卑不亢,但是也不至于一口一口伪唐,一口一个贼军,然后还故弄玄虚之类的。
  所以双方还是能够进行实际性的谈判的!
  但是谈判却是没有成功,因为不过双方谈判的条件相差太大。
  城内要求大唐陆军保全城内官员士绅的性命,并且让他们来去自由,然后还说什么不得派兵进城扰民之类的。
  而李春景的条件则是他们无条件投降,并且不得破坏城内建筑,焚毁粮仓以及军械库等等。
  双方分歧太大,自然是谈不拢的,所以自然是继续打了!
  当天傍晚时分,第二军的突击营登上了城头之后,此时城内的官员士绅们再一次派人来说要谈判,李春景直接给拒绝了,只回了一句:要么降要么死!
  来人对于李春景的这种简单粗暴的态度还非常的愤怒,说着什么士可杀不可辱,宁玉碎不为瓦全之类的话。
  不过半个时辰后,金陵城官员士绅就是率领全城军民出降,恭迎王师入城了!
  王以旗临死前寄望的他们死守金陵数月,为江北争取布防时间的企图,在短短一天之内就宣告破灭了!
  其实城内的守军也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的,但是奈何现在守城的明军比数天前还要更少一些,一开始城内的守军还有王以旗留下的一万多兵马,后来又陆续有七八千溃兵逃回了金陵城。
  但是后面的几天,这些兵力陆续被他们的主将带着过江了,其中就包括了城内守军的核心三千江南新军。
  到唐军封锁了金陵城并攻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已经不足万人,而且都是战力羸弱之辈。
  就算是想要守城也是守不住的,守不住城,又不想死,自然想要谈判了,谈判不成后,也就只能彻底的无条件投降了。
  而且率领投降的官员品级可不低,南京六部尚书里就有两个,其他的高级官员一抓一大把,什么六部尚书、侍郎啊,督察院的御史啊,通政司、都督府里的公侯权贵啊之类的多的是。
  其品级之高,品种之丰富,开创了大唐、大明两家争霸战争以来的先河,即便是放在历朝历代里,除非攻克敌国首都,取得灭国的胜利,不然的话这种情况都是不多的。
  为啥,因为谁让明王朝是采取双京制度的,这金陵也是陪都呢,城内的六部、督察院、通政司、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等中央机构是一应俱全。
  这攻破了金陵城,投降的高级官员自然也会非常多。
  当然了,也不是全部官员都投降了,实际上很多都是事前跑路了,也有偷偷的躲藏了起来,也有的自杀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次金陵城内投诚的官员品阶之高,数量之多,还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也是李春景愿意接受他们投降,甚至还和他们谈判的原因,要不然的话,按照他的性子,直接破城而入就是了,到时候这些人还不是得乖乖的当俘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