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1597

  最后,他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果对面真的打开城门了,那么自己就趁机杀进去,哪怕是有埋伏也不怕,到时候让突击营的重甲部队杀进去,有埋伏也直接碾压掉。
  如果没有打开城门,自然是什么也损失不了的。
  然而,蔡二虎的所有担心最终化为了虚无,当第六步兵师开始攻城的时候,其中一座城门果然是和约定的那样打了开来,而且还能看见这城门附近两伙明军正在厮杀。
  而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第六步兵师的突击营趁机杀入了城,然后接应主力部队大举进城,城内的明军遭此重击,瞬间溃败。
  半数弃城直接逃走,而剩下的半数不是死伤就是成为了俘虏!
  攻打邵武如此顺利,蔡二虎自己都是不敢相信,更别说俞大猷了!
  但是现在的俞大猷还是不知道,他手底下有个卫所兵的将领投贼了,而且还是卫指挥使这种品级不低的武将。
  而他更不知道,这个卫指挥使之所以投诚,一方面是受到了南澳岛总兵秦志福反正的影响,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心有不甘的缘故了。
  为啥?
  因为守城的两万明军里,五千破贼军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但是其他的卫所兵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凭什么大家都是一起打仗,你吃的就好比老子好?天天白米饭管饱还吃肉,老子连粗粮都吃不饱?
  当然了,这种区别待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们这些卫所兵纵然心有不甘,但是谁让自家战斗力不如破贼军,这对抗伪唐贼军得依靠这些破贼军。
  平日和伪唐贼军打仗的时候,也是以破贼军为主,他们这些卫所兵一般都是在后方护送辎重补给,协助防守城池的。
  这种任务自然是没有多少性命之忧,所以虽然待遇远不如破贼军,但是他们也忍了。
  然而这一次伪唐贼军大举来攻,邵武城内的主将,俞大猷麾下副将戴吴成和几个心腹商议守城策略时,认为贼军来势汹汹,不可力凭,应当先是卫所兵充当炮灰,消耗贼军兵力,弹药等,然后再用破贼军充当核心进行防守。
  偏偏这商议刚好被外头的一个低阶武将听到了,然后就是告知了他的顶头上司,卫指挥使邴林勋。
  得知上头竟然是打算让他们这些卫所兵当炮灰,用来消耗贼军的兵力和弹药后,邴林勋那里还忍得住啊,他可不想成为炮灰白白送死。
  这个时候,刚好大唐枢密院军情司的探子在城内刺探情报,并试图策反城内的明军,他们和邴林勋一个是郎有情,一个是妾有意,所以双方很快就是勾搭上了!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原本被俞大猷认为可以防守许久的邵武府,竟然是几天都没有守住,就是被大唐陆军给攻打了下来。
  而且第六步兵师在此战红,死伤甚小,伤亡不过两三百人而已!
  以这么微弱的代价就夺取了邵武府,顺带还杀伤并俘虏了近万明军,这自然是让蔡二虎大喜过望,当天晚上他就是把相关的情报给了上去,顺带着为此战里的有功人员请功。
  情报司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主持此事的情报司少校,回头升职是板上钉钉的,而邴林勋的功劳也不会小,当然了,具体如何封赏那就和蔡二虎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只是根据事实把相关的情报报告上去,上头怎么做那就是上头的事了。
  不过蔡二虎猜测,这个邴林勋所获得的封赏,纵然无法和前南澳岛总兵秦志福相提并论,但是一个校官军衔估计是跑不了的,爵位估计是没有指望了,不过金银之类的赏赐估计也不会少。
  而蔡二虎的猜测并没有错,邴林勋被安排送回了肇庆后,礼部朝报司自然是免不了又对此事进行了宣传,不过宣传力度却是和秦志福这个前明南澳岛总兵无法相提并论,而最后的封赏,则是给予了此人一个陆军上校军衔,然后安排进入了军政部任职。
  此外,追随此人一同反正的其他明军将士,效仿当初南澳岛反正的一千多明军的处理方式。
  军官愿意继续从军的,则是授予尉官到校官不等的军衔,然后安排进入武学堂学习,或者干脆是安排闲职,不愿意从军则是安排闲散文官职务,哪怕是不愿意在大唐王朝尉官的,也是直接赏赐金银,来去自由。
  普通士卒更简单了,不愿意从军的,一律发放路费遣散,愿意从军的,极少数身体素质过关,各方面条件都过关的则是安排进入新兵营训练后继续从军。
  而愿意为大唐效力,但是身体素质不过关的,自然是无法从军的,他们则是被安排进入各地的民兵队伍或者是担任巡警。
  相对于那些俘虏们而言,这些反正将士的待遇可谓是优厚无比!
  而这些安排,又会被礼部的朝报司稍微艺术化处理,进行了小小的夸大化宣传,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争取未来有更多的明军投诚反正。
  不过,这些处理和报道,那都是以后的事了,俞大猷此时此刻可不知道。
  但是不管怎么说,邵武府失守了都是事实,如此一来延平府就会直接面临贼军兵锋了,一旦无法在延平府挡住伪唐贼军,那么伪唐贼军就会直接杀入福州了。
  怎么办?
  这是摆在俞大猷面前的一个选择难题!
  俞大猷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考虑足足一个多时辰后才是做出了决定,当即率领泉州内的所有明军迅速返回福州,同时向江南五百里告急!
第0773章
卖不出去的香皂
  俞大猷要率军撤离泉州,这自然不是王朝宏所能够抵挡的,毕竟王朝宏率领的部队距离泉州还有一段距离呢,所以也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俞大猷离去。
  而此时,其实王朝宏自己也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受限于通讯水平,王朝宏率领的部队和蔡二虎率领的部队,实际上已经是各自为战,只是约定了最后在福州汇合而已。
  不过王朝宏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看见俞大猷走的这么匆忙,甚至连泉州都是没来及进行破坏,隐约也是能够猜的出来,明军那边肯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的,不然的话,俞大猷是不可能直接放弃泉州撤走的,更不可能走的如此匆忙的。
  只是王朝宏虽然猜到了明军可能发生了什么变故,但是也是没有想到,这个变故竟然是因为邵武府被第六步兵师打了下来。
  王朝宏虽然没有去过邵武,但是从情报上判断,却也是得出了邵武府是个硬骨头的判断,第六步兵师能够攻克邵武府,对此他是相信的,而且也是这么坚定的认为的。
  但是他却是也没有想过第六步兵师能够如此轻松而且快速的攻克邵武府!
  战争,总是这样充满意外的。
  至少现在,局势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脱离了王朝宏和蔡二虎等人事先制定的计划,而脱离计划就代表着不确定性以及风险。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明军败的太快了!
  兵不血刃的拿下北上的第二座城市后,王朝宏依旧是率领部队在后面继续追赶,而这一去,可就是要直接去福州了。
  当福州这边的王朝宏、蔡二虎以及俞大猷等唐明双方的将领们针锋相对进行厮杀的时候,肇庆这边,却是看不见任何的战争气息。
  此时的肇庆,已经是完全看不到前几年战争所造成的痕迹了,甚至都是看不出来原来的肇庆城模样了。
  过去两年多来,肇庆城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墙虽然还是那道城墙,城区还是以前的城区,但是在城郊却是拔地而起出现了众多建筑。
  而靠近西江的岸边,更是出现了一片片规模庞大的建筑,这些建筑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各种工厂的厂房建筑,有肇庆兵工厂,刚刚从肇庆兵工厂里独立出来的肇庆机械厂,还有工部下属的第一家采用机械水动力的纺织厂,还有工部第一家大型造船厂肇庆造船厂等等。
  此时的肇庆,乃是大唐王朝真正的核心,这里不仅仅是大唐王朝的首都所在,政治中心,更是工业中心。
  这里,产出了大唐王朝几乎四分之一产量的各类军械产品,其中的九斤以上的大口径火炮的产量更是占据了总产量的半数之多。
  不过,这里虽然是大唐王朝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业中心,但是不用多久,这个地位将会被广州府所取代。
  毕竟现在的广州府,才是大唐王朝的真正的商业经济中心,交通远远要比肇庆更加的便利,不管是海运还是河运都是相当的发达。
  这也是当初大唐工部,或者说是李轩决定暂停在肇庆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把精力转移到广州去的原因。
  在广州府,有佛山钢铁厂这座正在建设,预计冬天就能够正式投入生产的超大规模的钢铁厂,同时还有广州造船厂这座目前大唐王朝里规模最大,技术最雄厚的造船厂,同时佛山兵工厂的规模也是正在持续扩大,如今的火枪以及铁制火炮的产量已经是快要追上肇庆兵工厂了。
  同时,佛山兵工厂还拥有整个大唐王朝范围里,规模和产量都最大的弹药工厂,靠着港口城市的便利,佛山兵工厂可以轻易获得大量的硝石、硫磺等原料,生产火药非常方便,其火药产量,已经是占据了目前大唐王朝的总产量的半数之巨。
  而上面这些,还是比较典型的几家工部直属工厂,然而实际上,整个广州里的各种工厂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是,其中相当多一部分还是私人工厂或者说是作坊。
  根据商部的统计,广州府里除了工部直属工厂外,其他私人工厂众多,其中包括皇室产业,因为皇室产业严格上来说也是私人产业。
  其中雇工超过千人的工厂就有三家,其中两家都是纺织工厂,而剩下的一家乃是沙面造船厂,而雇工在千人以下,五百人以上的工厂足足有十多家之多,有意思的是,这些工厂大部分也是集中在劳动力密集的纺织产业。
  至于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的工厂更是有数十家之多,百人以下的小型工厂则是上百家之多,而那些只有几人、十几人的家庭作坊就更是数不胜数,甚至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了。
  单单是这些私人工厂,每年上缴的税收就超过百万两之巨!
  而这些工厂、作坊虽然各行各业都有,不过有相当多还是集中在纺织、木材家具、造纸等轻工业,其中又以纺织业的规模最大。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声大唐治下的机制布的情况了!
  这些机制布,从技术和质量来说,其实和土布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其产量和成本却是传统手工织布无法比拟的!
  这些大量利用水力的纺织厂,能够利用水力以及机械设备大量的纺纱织布,其产量大,成本低,而且即便是质量没有超过传统手工织布,但是质量却是非常的统一啊。
  这些廉价的机制布匹流入市场后,瞬间就是引起了广大的市民阶层的欢迎,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机制布除了在大唐王朝辖区内比较受欢迎,还被那些海商们运输到了江南甚至山东京师等地贩卖,因为质量不错而且价格低,销量很是不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这些机制布匹的价格便宜,但是却是依旧无法打开农村市场!
  因为就算是便宜,但是也还是要钱啊,而农村地区的话,人们手里头可没有多少余钱购买布匹,穿的都是农村妇女自行织出来的布匹。
  因为产量越来越大,而销售始终局限在城市里,所以那些纺织厂们为了打开销路,也是不遗余力的向那些海商们推广。
  这些廉价的布匹也是引起了海商们的注意,然后购入运到各地,尤其是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地土著国家里进行贩卖,甚至还有商人运送到印度去贩卖呢。
  这也是让大唐王朝的布匹,迅速成为了瓷器、丝绸、茶叶之后的第四大出口商品!
  同时成为大唐王朝出口利器的还有以香皂、牙刷、牙膏为代表的生活用品。
  不过现在的茶叶和日用品的出口,只局限在东亚、东南亚地区,至于在欧洲那边还没有打开市场。
  茶叶虽然也是有欧洲商人尝试着带回去贩卖了,但是一时半会的也没有回音,至于香皂等日用品,除了最开始引起了这些海商们的注意之后就是没了下文。
  一开始外务部和商部里的官员还不知道为啥,香皂这么好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是成为大唐权贵的必需品了,即便是明王朝那边的权贵、还有朝鲜、日本的权贵,或多或少都是接触并使用香皂这么伟大的产品了,你们欧洲人为啥不要。
  结果一问,人家才说,因为黑死病、梅毒等疾病泛滥,欧洲人的医生说,如果洗澡了就会把人的保护膜(就是那层污垢)洗掉,从而就会被疾病入侵,因此这年头的欧洲人大多不爱,或者说不敢洗澡。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有几个欧洲人海商却是自己购买了少量使用,同时带回欧洲少量给友人之类的,为啥?因为他们都是常年在东南亚等地跑,见识很广,来到这些地方后,发现其他人都洗澡,有些人也会尝试着洗澡的,当洗了澡发现自己也没病没灾的,自然也就继续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