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1597

  这声势能不大吗,大唐王朝所研发并装备的这种重型榴弹炮,本来就是专门为了攻城而准备的,所以需要巨大的威力!
  同时受限于黑火药的爆炸威力比较小,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爆炸威力,就需要大装药量,而大装药量就是会使得炮弹变大更大,更沉重。
  同时因为短身管,发射药的能量会被极大的浪费,所以要想让这种炮弹打出足够远的距离,就需要更多的发射药。
  同样口径的重型榴弹炮,也就是臼炮,往往需要两倍普通加农炮的发射药,然而即便是这样,其射程也是有些不如。
  同时发射药的增加,为了让炮管能够承受高膛压,在材料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只能是被动的加厚炮管了。
  所以,臼炮的炮管,往往是同口径普通的火炮两倍甚至三倍之多。
  这些限制以及设计,也就导致了重型短身管榴弹炮,也就是臼炮的诞生!
  同时因为炮弹依旧采用火绳引信,无法在长身管火炮里使用,同时黑火药威力有限,在口小过小的臼炮里使用也是实战价值不大。
  哪怕是小口径的臼炮了,通常也是指十二磅这种等级的臼炮,而二十四磅磅甚至三十二磅的臼炮,其实也只能算是中等口径的臼炮而已,只有六十四磅以上的臼炮,才能勉强算得上是大口径臼炮,你得知道,陆军方面已经是委托肇庆兵工厂方面,研发并生产更大口径的臼炮了。
  不过即便如此,陆军方面也是准备大量采购九斤以及十四斤这两个级别的榴弹炮,不过却不是准备给重型炮兵攻城使用的,而是准备充当步兵的曲射支援火力。
  因为别看榴弹炮的口径大了,但实际上他们的重量非常轻,一门十四斤的榴弹炮,不算底座的话,重量只有区区而已一百三十公斤,而且因为采取的是铁铸,其成本相当的低廉,大规模量产的话,这种火炮的价格不会超过五十两,大体上相当于十支步枪的价格!
  而九斤的榴弹炮才几十公斤而已,价格更为低廉!
  其实限制大唐陆军大规模使用中小口径的臼炮的原因,并不是火炮自身的成本,而是弹药的费用,多打几发炮弹,这弹药钱都要比这些臼炮的价格更高了。
  现在的大唐陆军还在研究怎么更好的列装这些臼炮,不过在这之前,他们打算先解决引信问题,现在的发射模式实在是太过危险了,哪怕是最专业,受过严格训练的炮兵,也不敢说保证发射时的安全。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解决了引信问题,那么大唐陆军也不用装备这中小口径的短身管臼炮了,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榴弹塞进现有的长身管火炮,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实战效能,而到那个时候,大唐王朝也将会正式迈入开花弹时代!
  不过这些李春景自然是没有心思去考虑的,那是枢密院军械司以及工部的工程师们该考虑的事,他李春景应该考虑的是,该如何利用好这十二门大家伙敲破明军的乌龟壳!
  如果能够在秋冬攻势里,利用这些大家伙敲破南昌的乌龟壳,恐怕也就没有人敢对自己晋升为中将而说三道四了吧!
  只要自己拿下南昌,自己的战功完全能够匹配得起一个中将军衔!
  他要让自己的这个陆军中将实至名归!
  李春景是在一个月前上任第二军军长的时候,被晋升的陆军中将衔,同时也是大唐王师里的第二个中将,而第一个自然是郝柏年。
  郝柏年比他晋升的还要早上两个月,是在五月份晋升的。
  李春景也是很清楚陛下为什么会给自己晋升军衔,为的就是让自己压住第二军下头的一群骄兵悍将,第二军里也算是人才济济的。
  有王单旭这个最早从龙的老将,也有在郴州、桂阳州战役里表现的极为抢眼的第四混成团团长顾士忠准将。
  暂编团改革的时候,李轩在陆海军增设了一级军衔,在上校和少将之间,增设了准将这一个级别,这是因为虽然大唐王师的规模逐渐扩大,而且李轩又想要严格控制少将级别以上的人数,但是混成团的规模都是差不多达到以往的步兵旅规模了,还是用上校军衔不太妥当,所以才是增设了准将军衔。
  另外的几个团长等等,大多也是战功显赫的老将了。
  而李春景虽然也是资历深厚,但是到底不如郝柏年,之前郝柏年晋升中将的时候,没有人说哪怕一句闲话,因为郝柏年的战功摆在那里。
  但是李春景晋升中将的时候,却是引起了一番一轮,理由是因为李春景在过去一年里,都是带着第四步兵师在广西西部、贵州西部、云南东部折腾,没有打过大规模战役。
  不过这并不影响李轩对他欣赏,以往李轩就对李春景比较欣赏,但是之前也是觉得,李春景在战术方面比较激进,但是带着第四步兵师和西南方向的明军打了一年,钻了一年山沟沟后,其战术风格变的稳重了起来。
  激进中带着稳重,这就是李轩所希望看到的!
  江西方向的战事任务很繁重,要想撬开明军的乌龟壳,王单旭这种开创性不足的老将是不足以担任的,方希同这个只会琢磨着讨好自己的人也是不行,而郝柏年要在湖广方面继续支持大局,所以考虑来考虑去,李轩还是选择了李春景。
  既然选择了用李春景,那么自然就要给他支持,而一个中将军衔就是最好的支持了!
  当李春景带着第二军北上备战的时候,李轩还不忘给他提供各种支援,首先是往赣州方向成立了第四补充旅,这个补充旅的作用和其他补充旅一样,都是为了前线部队提供新兵,顺带维持局面。
  虽然军费紧张,但是今年随着掌控了江西南部以及湖广衡阳以南地区后,又是为大唐王朝提供了不少税赋以及兵员,加上战略上的实际需求,设立第四补充旅也就是势在必行了。
  按照目前大唐陆军的计划,补充旅是和各省新兵训练营相互结合起来的。
  如今新兵营的训练时间还是以往的一个月,但同是规定,新兵完成基础的体能、纪律训练后,就要到各省补充旅继续训练,以确保最少三个月的完整训练时间。
  而按照这种制度,现有的三个补充旅就不够用了,所以李轩是在各省都设立了一个补充旅,用以培训新兵,同时肩负后方弹压任务。
  之前的三个补充旅,第一补充旅在湖广、第二补充旅在贵州、第三补充旅在广西,因此李轩又是设立了两个新的补充旅,分别是在江西的第四补充旅、在广东新成立的第五补充旅。
  补充旅和各省新兵营相互结合,主要是肩负新兵的中高阶训练任务,为前线部队提供合格新兵补充,同时肩负后方弹压任务。
  有了补充旅,前线部队才能够放心的作战,而不用担心新兵补充以及后方叛乱等问题!
第0676章
恐慌的明军
  补充旅的作用在大唐陆军体系里是越来越重要了,不仅仅训练新兵,而且还弹压地方,维护后方补给线。
  算起来,这其实也是对以往裁汰守备军、捕盗营的一种补充,毕竟现在各主力部队都有着自己的作战任务,而且战线逐步向北转移,不可能说后方随便出一点事了,就抽调前线部队回来镇压,更加不可能让耗费重资打造的主力部队留守后方。
  不过这样一来,再加上混成团的整编,主力师的整编,也是让大唐陆军的规模持续攀升,目前总兵力就已经是达到十三万人了,如果在年底完成全部编制的话,将会扩充到十五万人的规模。
  而如此庞大规模的职业军队,对于大唐王朝的财政压力也是极大的!
  税部的人不值一提的上折子,说目前的军费过重,目前的大唐财政根本就无力支持。
  当然了,税部的人还是不敢说停止部队的扩编,他们的想法是,希望军方那边能够压缩一些费用,比如说将士们的薪资待遇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些,尤其是占据薪资待遇里大头的伙食费用,尼玛,一个普通大头兵都天天白米饭管饱,隔几天还有肉吃,民间的小地主都没这么奢侈啊!
  继续这么下去的话,今年的财政赤字就会高达五百万两以上,比年初预计的四百万两还要更高!
  但是李轩对于税部的这种折子向来都是留中不发的!
  而且他也清楚,虽然财政问题很紧张,这么长久维持下去也是不可行的,但是现在还没彻底破产不是!
  虽然财政收入不够,但是大唐王朝的收入也不仅仅是依靠税赋啊,抄家也是目前大唐王朝财政的一大来源,去年查抄了伪明靖王府,可是给大唐王朝贡献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呢。
  其他众多乱七八次的查抄,也是给大唐王朝贡献了众多浮财!
  而且目前大唐王朝还有其他几个额外的财源,首先是大唐盐务公司,每年的利润少说也得百万两银子以上!
  大唐王朝可是实施食盐官营的制度,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又或者是销售,只能是由大唐盐务公司进行,这里头,除了税部直接征收的盐税外,盐务公司的净利润也是可以拿出来用的。
  然后工部下属的诸多工厂也是正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那些针对民间的工厂,比如纺织工厂、钢铁工厂等等,都是利润大户。
  哪怕是兵工厂,他们每年从军费里拿走这么多钱,赚取了利润除了进行研发、扩大规模等再生产外,剩下的利润都是需要上缴的。
  工部的众多工厂加起来,实际上利润也不低,每年也得上百万两银子呢。
  其他的收入再加上抄家所得的浮财,也才能够让大唐王朝维持运转下去,要不然的话,单单靠那不到千万两的赋税收入,大唐王朝早就破产了。
  但即便是这样,税部乃至内阁的其他人也是忧心忡忡,工厂所得、盐务所得都还好,这算是固定收入,但是抄家所得这可是不稳固的。
  而且抄家所得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新占领地区!
  而这代表着,一旦前线的军队没能开疆扩土,这一方面的收入将会大幅度减少,这可是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啊,一旦没了,恐怕连将士的薪资都发放不下去。
  针对税部为首的内阁官员们的担忧,李轩也是无奈,他有啥办法,他也很无奈啊!
  打仗虽然要很多的,而不打仗大唐可是会完蛋的!
  哪怕是再苦再难,军队也必须维持,战争必须持续下去。
  如今李轩所寄望的就是,今年的秋冬攻势里,陆军方面能够打开局势,攻占南昌,最后把整个江西占领下去,这样的话,不仅仅战略局势会大大的缓解,财政压力也能够得到缓解。
  攻占南昌后,大唐陆军到时候去那里都行,西进的话,就能够把整个湖广南部的二十几万大军围困在衡阳、长沙一带、东进的话,就能够杀入南直隶,夺取金陵。
  现在正是秋冬攻势展开前的最重要时期,他可不想让财政压力影响到前线部队的发挥,所以税部等内阁官员的折子一律留中不发,同时也是尽可能的供应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
  甚至为了集中资源,李轩都是大幅度减少了对贵州、广西方向的军事资源的投入,就连湖广以及广东自身也只是保持最低供应,然后把几乎所有的战略资源都是投入到了江西方面。
  数万民夫每天来往于粤北和赣南地区,通过内河小船,或者干脆是用独轮车甚至肩挑手提,把大量的物资运往前线!
  这些物资到了赣州这个最为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后,这些物资将会由海军的赣江分舰队进行护送,同时沿途的各个重要据点,尤其是万安,更是驻防着第五混成团,补给船队通过赣江顺流而下,一路直抵距离吉安府府治庐陵城外只有数十里的泰和县,而这里也是大唐陆军第二军的大本营,同时最为重要的前线基地。
  此时的泰和县城,已经是完全变成了一个大军营,里面驻扎了超过一万五千人的大唐王师陆军兵力,另外还有数千兵力在附近地区驻防。
  而城内原有的近万普通百姓,则是通通也是被大唐王师利用了起来,用以修筑各种工事,同时打造各种战略物资。
  毕竟很多东西也不能全部依靠后方运输,一些东西能够在前线就地解决还是会就地解决的,比如说粮食、军服、冷兵器、箭支之类的。
  即便是弹药甚至枪炮,也是会尽可能的站在前线搜罗工匠就地打造。
  从广东到泰和,这可是一条相当漫长的补给线,为了供应第二军作战,后勤部可是动员了五万多名民夫,而这,还是在部分路段有水路可供利用的前提下,如果是全部走陆路,所需的民夫至少得翻上一倍乃至更多。
  这也是大唐王师把秋冬攻势的时间放在九月中旬,霜降以后的原因,因为霜降前后,乃是两广地区秋收时节,在这个秋收时期,一切都得为秋收让步。
  那些民夫是需要回家收粮食的!
  而等秋收过后,两广地区、乃至江西南部的民夫就能够腾出手,进而大唐王朝就可以大规模征召民夫运输补给了。
  这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秋收后进攻,可以获得当地官府收取的秋税,查抄当地反叛大户的时候,也能够抄没大量的粮食,以缓解军用粮食的庞大需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