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9/1597

  这一场伪唐贼军的大规模北上进攻,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十二月份开始湖广攻势,二月后湖广那边的攻势暂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在三月份又是掀起了江西攻势,前后持续了四个月的时间。
  这四个月里,大唐陆军先后动用了四个步兵师又三个暂编团,超过六万兵力先后在湖广、贵州东北部以及江西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明军方面,先后抽调来了总数不少于三十万的兵力参战,包括湖广、江西、南直隶甚至福建地区的兵力!
  至于说胜负,从战术来说,肯定是大唐王朝获得了没有争议的胜利,先后数战,他们攻占了湖广大片南部地区以及江西南部地区,占领了邵阳、赣州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城池,并且实际包围了衡阳,威逼长沙、南昌这两座任何一座明王朝都不能失去的城池。
  同时大唐陆军先后击毙明军超过两万多人,俘虏四万多,轻者无数,但是因此而彻底崩溃,并失去组织的明军部队至少超过十万人。
  而大唐陆军方面,阵亡约一五百人,伤约两千人!
  但是如果从战略上来说,大唐王朝从去年开始谋划的战略却是失败了,因为大唐陆军非但没能攻克长沙,甚至连衡阳都没有拿下,而且三月份的战略目标南昌也没有拿下来。
  也就是说,具体的重要战略目标,实际上一个都没能实现,更别说实现后续饮马长江,然后沿着长江南下江南的战略构想了。
  而明王朝方面虽然损兵折将,也是丢失了不少城池,但是好说好歹是把伪唐贼军的大规模北上攻势给阻挡了下来,虽然说依旧损失惨重,但是如果对比宣平二年明军从两广地区的一路溃败来说,这一次明军的表现其实要好得多。
  同时他们所尝试坚守大城,避免和伪唐贼军野外正面作战的战术构想也是得到了实现!
  伪唐贼军虽然强悍,但是面对衡阳、长沙、南昌这样的坚城,也是别指望能够轻易拿下来,所以这让张岳是大松了一口气,也是更加重视当初建议他放弃野战,坚守城池的宋志文了。
  进入四月后,宋志文就是因为参赞军机有功,然后被张岳举荐,宋志文也是被加了‘右佥督御史’的正四品官衔,但是宋志文虽然升官了,但是他的工作却是依旧没有变化,依旧负责造火器、募兵。
  现在,张岳已经是把宋志文当成了手底下最得力的心腹来看待了,几乎把后方募兵,训练,造枪炮的事务尽数交付。
  宋志文也是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张岳麾下干的有声有色,过去一年里,已经是为张岳招募并训练了至少数万新兵,造出了一大批的枪炮。
  不过伪唐贼军虽然暂停了攻势了,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战斗力,己方就能够打一个大反攻了。
  实际上北上江西以及湖广的伪唐贼军依旧兵强马壮,攻打坚城不太行,但是要想守住还是问题不大的!
  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明军没有实力,甚至都不敢和伪唐贼军打野战,一旦出城基本就是送死的下场。
  因此四月开始雨水纷飞的时候,张岳向京师呈递的方略是依旧固守长沙、衡阳、南昌三地,加强募兵,造枪炮练新军,以现有的督标、火枪军为标准,编练至少十万新军,待练出十万新军后就和伪唐贼军决一死战,并且尝试的提出裁汰地方卫所旧军,挪出军费来造更多的枪炮。
  然后奏请军费不足,请求朝廷拨付更多的军费,并奏请整顿盐务筹集军费,开设‘商捐’,向广大的商贩们征收平贼所需的军费。
  此外奏请加强长江流域的水师力量,抽调江南地区的水师进入湖广、江西流域,造船练兵,表面理由是预防贼军利用湘江,但是谁都知道,张岳这是为了预防万一,这要是等雨季过去后,伪唐贼军大举北上,长沙以及南昌失守后,朝廷还能够依靠水师力量把伪唐贼军阻绝于长江以南,并堵死贼军沿着长江东进江南的路。
  这也是张岳这个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所针对面前的困局所作出的革新努力!
  但是张岳提出的众多革新,并不是每条都得到了朝廷的准许,朝廷认可了他的编练新军、固守城池的战略,也准备抽调水师进驻长江,但是却是直接否决他关于裁汰地方卫所兵力以及加征‘平贼商捐’的想法!
  地方卫所不能打,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朝廷也没有指望过这些地方卫所兵能够打仗啊,但是现在天下局势不稳,庞大的地方卫所如果裁汰了,说不准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而且这天下是越来越不太平了,南方的伪唐贼军闹的这么凶狠,诸多地方的野心家也是有样学样,去年各地方报告上来的叛乱,比往年至少增加了十倍以上!
  单单是陕西地区,当地官府就是先后镇剿了超过二十次的中小规模的叛乱。
  甚至是南方前线,比如湖广、江西、福建乃至江南繁荣之地都是出现了中小规模的叛乱!
  地方卫所兵力虽然打不过伪唐贼军,但是依旧是镇压各地叛乱,维持明王朝地方统治的有力工具!
  至于前线兵力不足的问题,正德皇帝已经是力排众议,决定抽调两万边军南下增援张岳!
  明王朝的诸多应对,李轩也是能够看得出来一些倪端,不过李轩并没有为此反应过度,虽然冬春时分的一系列攻势并没能最终达到己方想要的战略目标,但是也是收获不小,现在大唐王朝需要消化这些胜利果实,并为雨季过后的秋冬攻势做准备!
  如今的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了,但却不是代表着战争的终结,而是为了下一场战争最更加充足的准备!
第0656章
大唐商律
  趁着雨季这一段时期,大唐陆军开始腾出手来对各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另外抓紧时间完成对现有五个暂编团的改编工作,把他们改编为正规的混成团,另外也是准备适当的小规模的加强前线各部队的实力,以加强火炮数量、枪支数量以及开始小规模装备板甲为主。
  然后内阁方面也是急需把新攻占下来的湖广南部、江西南部地区彻底纳入统治,让这些地方为大唐王朝提供兵员、税赋!
  打下一地掌控一地,这是大唐王朝现阶段的军政核心战略!
  他们可不是流匪,打完就不管了!
  所以前线的战事虽然停下来了,但是李轩却是依旧忙碌,不仅仅是李轩,其实整个大唐王朝的行政体系都是保持着持续的高速运转着。
  不仅仅有诸多行政事务,而且宣平三年的殿试也是即将开始了!
  这一场科举,严格上说起来,还是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科举,和去年匆匆忙忙的登极恩科不一样,这一次的科举是举办的非常标准。
  从县试再到府试、院试,然后再到乡试以及会试、殿试,全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科举的流程来。
  在二月份,前线各部队奋战的时候,已经是有数千名各地士子汇集肇庆,参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会试了。
  虽然当初参加的士子,很多都是用来凑数的,质量不咋滴,如果是按照明王朝的科举标准来看,这数千名士子里,恐怕十分之一具备真材实料的都没有,但是李轩,乃至整个大唐王朝都不在乎啊!
  这一次的科举,因为三省之地里的大部分读书人因为对大唐王朝有所抵触,所以并没有和明王朝举办科举一样踊跃参加,但是这也是相应的降低了门槛。
  基本上来报考的士子,稍微过得去就能够获得秀才的功名!
  考举人也比较简单!
  举人考会试也是简单,数千人应考,足足录取了三百多名进士科的贡士以及八十多名博士科的贡士。
  加起来就是四百多人了,占据应考士子的六分之一!
  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出意外都能够通过殿试,并获得进士或者博士功名的学子,有超过半数都是出身于国子监。
  因为国子监的学生,本身就会被赐予举人功名,有着直接参加科举的权力,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以国子监的授课内容为主,所以国子监的学生考中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这也和地方来应考的举人并不多的缘故有关!
  四月份,李轩正式召开殿试,并亲自坐镇!
  而且还亲自批阅了博士科所有的八十多份考卷,同时还批阅了进士科排名前三十名的考卷。
  钦定了来自广州府的一个年轻学子赵麟为新科进士科状元,国子监理学院的学生刘林翰为博士科状元!
  同时亲自诏令进士科一甲进士、博士科二甲以上博士进入翰林院,分别授予不等的翰林院官职。
  不过李轩让他们进入翰林院,可不是让他们养望的,而是锻炼他们的能力的。
  因为大唐王朝的翰林院,和明王朝的翰林院不同,并不是一个养望机构,而是一个实际处理政务的机构,这些新翰林们进入翰林院这个事实上的秘书机构,是锻炼熟悉政务的。
  但是不可能和明王朝的翰林们一样,能够在翰林一代就是十几二十年,然后直接熬出头入阁,在大唐王朝,可没有这样的捷径。
  因为李轩早已经是规定,翰林们不得在翰林院的体系内升迁,想要升官,行,外调,即便是不想外调都不行,因为翰林只能在一个职位上担任三年,三年后不想外调也必须外调。
  而即便是翰林院里有了空缺职位,也必须是从外面抽调年轻骨干官员担任,是不会直接从翰林院里选拔的!
  一场科举办完后,李轩看着数百名官员的名单,也是深感欣慰,大有天下人才尽数收罗手中的感叹!
  同时这一场正式科举办完后,大唐王朝的根基也就约法稳固了!
  一个封建王朝开办科举,这几乎就是一个王朝走向稳固的标志,同时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唐王朝,背后就是数百个乃至数千上万个这个时代里的社会骨干家庭上了大唐王朝的这架马车。
  这年头,一个学子从来都不是他单独一个人的,他们背后会有着师友、宗族乡亲。
  一个新科士子在肇庆这种地方,自然是不算什么,因为这个地方和北边的京师一样,现在是官员满大街都是,但是这一个新科士子在当地却是通常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别说是已经有了中举的士子了,即便是一个举人,在当地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绅骨干力量!
  只要大唐王朝多办几次科举,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进来,到时候,三省之地的精英阶层,不敢说全部,但是大部分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加入大唐王朝这个体系,成为明王朝的敌人!
  这也是李轩支持开办科举,甚至捏着鼻子录用那些只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的缘故。
  这表面上是为了人才,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拉拢三省之地的精英阶层!
  大唐王朝自从建立以来,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阶层的对立面,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所采取的‘士绅一体纳税、商税、农业税’这三大税种,几乎是严重打压了当地的精英阶层,并不断的激起他们或明或暗的反抗。
  宣平二年里,被大唐王朝抄家灭族的不知凡几,镇压的武装抗税也是多如牛毛,杀的那叫一个人头滚滚,而且杀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为代表的精英士绅阶层。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杀,都把人杀光了他李轩治理谁去啊?
  所以科举,是李轩,也是大唐王朝用来和士绅阶层缓和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些士绅阶层最在乎的是什么,其实不是土地也不是赚钱,而是当官!
  数千年来,华夏大地里的精英阶层,最在乎的还是当官!
  没办法,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转过来的。
  李轩现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面强行推行各种新政策,并为此大杀特杀,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给予了那些服从大唐王朝统治的士绅阶层一个进身之阶,通俗一点来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而用更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宣平三年的科举落下帷幕后,李轩指示今年也要开始准备明年的科举了!
  是的没错,李轩是最近几年里,每一年都办一次的科举,这一方面是为了拉拢精英阶层,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人才的匮乏。
  哪怕是李轩心中的人才,乃是幼军营里的学生,或者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但是偌大一个帝国,需要的官员可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成千成万呢,现在大唐王朝的统治区越拉越大,对官员的需求数量也是越来越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9/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