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1597

  这一次的秋试,乃是按照正式科举的流程走了,虽然限于时间比较紧迫,同样也是为了给那些学子们留出一部分的准备时间,所以开始考试的时间是安排在七月份,但是后续考试的时间却是比较紧凑了,基本上间隔一个月就进行一级考试,从七月份就开始县试,八月份进行府试,然后九月份进行院试。
  然后十一月份则是进行乡试。
  等待明年春天,则是进行会试和殿试。
  和第一次登极恩科的时候一样,前明的各级士子,比如秀才和举人,都可以直接参加相对应的考试。
  虽然说情况特殊,第一次县试是在七月份,但是现在都四月了,留给学子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大唐王朝开科取士,虽然说八股文章依旧很重要,但是策论和算学以及杂学也很重要,这些学子们自然是要进行相应的学习的,以争取更好的成绩的。
  如今大唐王朝第一次开科取士的考卷都已经是公开,甚至连国子监那边的考卷以及教材也是被公开了,如今市面上已经有聪明的商人紧急雕刻印刷了相关的书籍,比如说登极恩科中会试的答卷文章,国子监的相关内部教材。
  这些都已经可以在大城市的书铺里找到了。
  不得不说,人民的适应性是非常强大的,这一点不管是贫苦老百姓还是自诩精英的地主士绅们都一样,他们都是人,爹妈生的,谁也不比谁更强大。
  不同的是,他们对适应的要求有所不同而已!
  这个时代,近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现在依旧是家天下横行霸道,所以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民众而言,只要能够让他们安居乐业,恩,或者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能够有饭吃,勉强活得下去,那么他们就对外界的变化不甚关心。
  李家当皇帝,朱家当皇帝,天下变动关他们屁事啊!
  而对于士绅地主商人们而言,虽然要求高了点,但本质其实是一样的,让他们当官发财,他们难道就非得要让朱家当皇帝,不让李家当皇帝不成?
  关键在于,大唐王朝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王朝能不能挺住。
  如果大唐王朝没几下就被明王朝干趴下了,那自然是大家都躲着他,但是现在看来,形势却是一片大好啊。
  所以很多自认为找到了出路的士子们,一个个都是磨拳搽掌,准备在秋试里大干一场,捞一个新朝举人,然后明年再去参加会试。
  今年春天很多不学无术的人都捞了一个进士,他们这些精英读书人定然也是能够捞一个的!
  从这一点看,其实这些儒家读书人的适应性比普通老百姓更强大,而且他们还能找出一大堆理论来证明自己这么干是对的,这种见风使舵的本事那是普通老百姓得自叹不如的。
  外界的良好反应也是让李轩颇为满意,直到拿下了肇庆,杀进了广东之后,他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率领下的这个大唐王朝终于是逐渐从土匪流贼转变为一个正式的政权了。
  哪怕只是一个偏偶一方的割据政权,但那也是一个王朝啊,而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皇帝啊!
  只不过想要当安稳这个皇帝,光靠之前的胜利是不够的,还得有更多,更大的胜利。
  尤其是兴泉府那边,要是打了个大败仗的话,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如今的大好局面说不准就要丧失了。
  “兴泉府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有新消息吗?”处理完日常事务后,李轩又是把曾子文喊了过来询问军情。
  曾子文道:“启禀陛下,兴泉府那边暂时安然无恙,方将军前日来报,称正在积极休整补充兵力,预计在四月中旬重新发动进攻!”
  “第四军那边的行动也比较顺利,目前各部已经是摆脱了桂林地区明军的纠缠,正在向湖广靖州挺进,预计也会在四月中旬正式进入湖广靖州。第四军主力北上后,在桂林围剿明军的任务将会转移到第六步兵团等部队身上!”
  李轩听罢微微点头,同时心中暗道:看来,兴泉府那边的围困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了,也不知道王单旭那家伙能不能继续坚守下去,如果在援军抵达之前就完蛋了,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第0555章
喜迎大明王师
  兴泉府城内,王单旭一脸愁容的看着手中的报告半天都没有说话。
  虽然说之前他大字不识,但是这一年多来也是硬着头皮读书认字,这文章自然是写不出来的,甚至很多字他都不认得,不过简单的文字报告他还是看得懂的。
  这报告的内容很简单,是城内储备物资的报告。
  上面说粮食已经不足全城人口十天之用了,其他的军械物资倒还算是充足,尤其是弹药和弓箭等消耗性的物资,因为当初大撤离的时候,为了确保贵州东部地区的守军的弹药供应,这城内还留有小规模的弹药以及弓箭等作坊,虽然说包围后,原料已经是断绝了来源,只能依靠原有的原料进行生产,不过这也足够城内守军使用了。
  毕竟现在城内手中的枪炮武器也是不再满编了,火枪不过五百条,火炮不过是一门八百斤的重炮以及十多门一百五十斤的营炮和缴获自明军的百来斤的碗口炮。
  如今城内的作坊虽然已经停工了,不过他们还是储备了足够多的弹药,箭支也有不少。
  至于冷兵器,有着明军这个运输大队长在,大唐王朝从来就没有缺过冷兵器,无非就是冷兵器之中的盔甲少一些,刀剑的质量差一些而已,但是勉强用还是可以的。
  现在的关键倒不是军械弹药不足,而是粮食不足。
  早在数天前,王单旭就已经是下令集中全城粮食,并由军方统一分配,但是收集起来的粮食却是不多。
  这倒不是那些大户们不肯上缴粮食,在军方的刀枪逼迫下,那些大户们可没有胆子私藏大批的粮食,当然了,而且大批粮食也是藏不住,城内就这么大一点,但是人家私底下藏了部分私用的口粮肯定是有的。
  对此军方也不好逼迫的太过,这些大户们自己留下口粮也就留下了,但是多余的都必须出售给军方。
  然而即便如此,搜集的粮食也是不多,这被围城两个月了,城内的粮食也是固定的,大户们平白无故也不会囤积大量的粮食,而且不少人都是在前期私底下高价出售了一批粮食,如今留下来的粮食却是不多了。
  收起手中的报告,王单旭抬头看着下方的一群军官们,然后道:“如今粮草已经能不足十日之用,众位可有什么方略!”
  此时旁边的一个上尉道:“团长,要不我们干脆突围算了,如今我们还有四千可战之士,弹药也算充足,足以让我们杀出重围了!”
  但是这话刚落下,旁边的一个少校却是出口辩驳道:“突围那不正中了伪明贼军下怀嘛,他们在城外埋伏了重兵,如今我们这四千人只有半数不到是正规军的战力尚可,守备军的战斗力要差一些,如果是突围作战的话,就得严重依赖第四步兵团的战力,这用两千人去打四五万人,这不是突围,这是自杀!”
  “不错,突围不可行,先不提我们能不能成功杀出去,但是我们军方能够突围出去,但是城内的万余民众呢,这里头大多可都是心像我大唐的忠义之士,城破之时,伪明贼军怎么会放过他们?”
  兴泉府城之前作为大唐王朝的临时首都,可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原先该城内的死硬分子大多已经是被清理或者牵制徒迁,剩下的都是配合的人,此外还是有大量和大唐王朝关系密切的人留在此地,这些人在明王朝看来,可都是附逆。
  当初明军攻城之初就说过,如果守军投降的话好说,但是如果不肯投降的话,那么等待城破之时鸡犬不留。
  别以为明军不敢这么干,他们真敢,而且还在正泰县城干过了!
  正泰县作为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而且大部分大唐王朝的高层都是正泰人士,明王朝打下来后自然是要大杀特杀,当初劝降失败后,明军强攻该城,城破后城内固守的千余守军以及三千多民众被尽数屠杀,无一幸存。
  好在明军大举来攻之前,守军就已经是对正泰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离,大批亲唐的人士被安排通过各种山路小道撤往黎平府,后来黎平府也不安全了,一部分甚至还撤到了柳州府。
  本来兴泉府也是施行了大规模的撤退行动的,不过兴泉府的人口更多一些,而且前期撤退的都是工匠以及官员和家属,但是撤退到了一半,明军就杀过来了。
  好在之前已经是把绝大部分的工匠们都撤退了出去,要不然的话,现在柳州兵工厂等几个兵工厂都还不一定能够开工生产呢!
  然而即便是城内留下来的这些人,不到万不得已,也都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当然了,让这一群军官们说不能撤退的主要原因,自然不是因为城内的普通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放弃,这话的四级意思就是,某种情况下是可以放弃的,比如说为了守军顺利突围。
  但是想要突围和能不能突围,那是两码事!
  “不突围的话,难不成留在城内等死不城?”此时又有人开口道:“援军迟迟不到,我军粮食又将近枯竭,再这么等下去,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
  “援军怎么不来,军长大人已经率部发挥了,虽然第一次解围作战失利了,但是只要给第二军的友军一些休整补充,他们绝对能够打通救援通道的!”
  “此外,前些时候不是有消息说,在桂林的第四军已经开始北上了吗,等第四军一到,还怕眼前的这些伪明贼军?”
  “第四军如果北上了,现在城内的这些伪明贼军还能这么舒舒服服的围城,人家早就撤兵了。由此可见,第四军要北上,恐怕还为时尚早!”
  听着手底下一群人争论来争论去,王单旭也是心烦意乱!
  突围,他是想的,而且已经这么干过了,早在一个月之前他就尝试着指挥部队突围,但是前锋部队刚出城呢,就是遭到了明军绝对优势兵力的拦截,最后只能是无功而返。
  本来是想等着休整几天,然后再想办法突围的,但是那里会想到明军越来越多啊!
  之前第二军本部前来救援的时候,因为通讯渠道断绝,城内的守军根本就不知道第二军在发起进攻,如果知道的话,当时也就配合的发起反攻了,说不准这一冲也就冲出去了。
  但是问题是他不知道啊,因为兴泉府城被明军包围的严严实实,明军甚至都没有玩围三厥一的计策,而是直接四面包围。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派遣快马突围,也是需要精打细算仔细谋划一番,即便如此,也有极大的可能被明军的部队拦截。
  王单旭并不知道,上一次解围作战的时候,方希同是派出了使者前往兴泉府城,试图让守军配合作战的,但是使者还没入城呢就是被明军截杀了,根本就没有成功把消息送到,王单旭可是一直到数天后才是得到第二军本部曾经来救援过,并且失败了的情报,而且这还是明军主动射箭送进来的劝降书信里得知的。
  第一次突围作战失败了,第二军本部来救援的时候也是没能成功配合反攻,等到第二军本部失败退回黎平府后,王单旭也就只能继续死守了。
  至于继续突围,王单旭很清楚,这个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单凭自己手底下的这么一群残兵败将想要单独突围走人,难得不是一般的大,就凭这四千残兵,而且里头只有两千不到的正规军就想冲出去,你当城外四五万明军是傻蛋啊!
  所以苦思无法之后,也只能是继续被动等待了,一边是吩咐下去尽可能的节约粮食,不能和以往一样对全城都进行充足的供应了,粮食供应要尽可能的保障一线作战部队的口粮,而这个保障也是和以往大大不同,以往正规军的伙食都是一天三餐管饱的,但是现在,即便是正规军的将士们,也只能一天吃两顿,而且其中一顿还是稀饭。
  此外能够为守城提供助力的青壮们也能吃上一点干的,至于其他人,不好意思,只能是每天吃一点粥了,勉强维持饿不死的状态。
  没办法,粮食就这么多,人人都敞开肚皮吃的话,根本就坚持不到援兵的到来。
  而鬼才知道援兵什么时候能够到,也许是三五天,也许是十天半个月,也有可能是一个月以后,至于一个月以后还不来,那么也别来了,因为就算再怎么节约粮食,这些粮食也不可能支撑到一个月以后。
  到时候城内军民肯定都饿死了,即便是不饿死,恐怕也会投降了。
  别高估了大唐王师将士们的忠臣度,对于其中的中高级军官以及文官来说,投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明王朝是不可能放过他们这些举起造反的人,更不要说这些中高级军官里,实际上有不少还是明军降将出身的。
  当初大唐王师俘虏了这么多明军,不乏有明军中低级军官投诚大唐王朝。
  但是中高级将领以及文官们不肯投降,不代表着普通士兵们不肯投降啊!
  现在局势勉强还能维持,虽然吃不饱但是还有的吃,等到粮食彻底吃光了,估计也是全军大崩溃的时候了,到那个时候,士兵们为了活命估计都敢杀了王单旭然后打开城门喜迎大明王师!
  所以现在的王单旭就是祈祷着,不管是第二军本部还是第四军的援兵,最好是在半个月内赶到,最迟最迟也得二十天内,要不然的话,局势将会恶化到他彻底无法掌控的地步。
  而王单旭苦苦等待的援兵,尤其是生力军第四军如今在那里?
  他们在靖州,准确的说是刚刚进入靖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