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1597

  为了激励士气,这些官员们可是开出了高额的奖励,杀假贼一人即可领赏十两,杀真贼一人,即可领赏三十两。
  而这些都还是小数目,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杀伤大量的贼军,他们开出的赏银往往是群发的性质,比如说当贼军来攻的时候,临阵之前就说,打退贼军进攻的话,全体将士直接赏银多少,虽然都是几两银子的奖赏,但是架不住人多啊。
  这被围城的这段时间里,暂编第一团进行了三次试探性进攻,前面两次还只是火力侦查性质的进攻,用以寻找守军的薄弱点而已,而第三次的进攻也只是主要为了填平护城河。
  但是就是这三次进攻,却已经是让城内的守军耗费了大几千两银子,再加上平日里的吃喝,日常的粮饷,自从贼军杀入桂林后,桂林官府直接支出的战费就已经是达到了一万多两银子了。
  而这不仅仅是耗光了城内官仓的储备银子,甚至为此都摊派了两次。
  如果让城外的暂编第一团知道城内的守军是靠着大量银子来维持作战的,估计都会频繁发起进攻了。
  众人商讨了一番后,想来想去还是只有老办法,向城内进行第三次摊派了,而这一次的摊派也不仅仅是局限在那些大户们,一些中等人家也是需要摊派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是不可能弄到太多银子的,这都先后摊派两次了,那些大户人家也是有脾气的,一次给,两次给,但是不可能每次都给,即便是给,也不可能和以往给这么多啊。
  而结果也的确如此,这第三次摊派的时候,那些大户们一个个都是哭穷,一共竟然只摊派到了两千两银子而已,这点银子够干嘛的,城内几千守军,都不够一人一两银子分发的。
  而且按照惯例,这两千银子乃至靖江王府里拿出来的八百多两银子还要进行漂没,至少要扣除其中三成,剩下来的才会发放下去,漂没的这一部分,自然是在座各位高级官员以及众多衙门的官员们的辛苦银子了。
  主持守城也是很累很伤神的好吧,而且这漂没也是国朝惯例了,他们甚至因为战事紧张,这才特地直拿了区区三成,要是平常时候,这笔钱经过他们的手,至少得漂没一半,能够给将士们留下一半就不错了。
  而这钱到了军中之后,各级将领们按照官阶高地,从中又会扣下一部分,这钱除了装进个人腰包外,其实一部分还需要用来发放给亲兵。
  为啥?因为亲兵才是他们的心腹,乃至整支守城明军的核心战力啊!
  至于普通士兵乃至青壮,他们能够分剩下的两三成就是很不错了!
  而这种事在众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漂没、克扣这都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大家对此已经是习以为常并且形成了惯例。
  要不然的话,大家怎么维持体面的生活,养活一家老小,在老家购置田地商铺啊,就靠一年不过几十两银子的俸禄,别开玩笑了。
  这两千八百两被在座诸人分润了不少,而之前两次摊派募集的银子以及官仓里的好几千两银子,在座诸人自然也是不会少拿的。
  这一场围城战还没打完呢,在场诸人的腰包都是鼓了不少!
  不提这些银子最后的去向,也不说在座诸人到底分润了多少好处,不过第三次摊派过后,哪怕是加上靖江王府里捐出来的八百两银子,加起来一共也就募集了两千八百两银子,这个数字可是不够用的。
  “这银子还是少了,是不是再摊派一些,城内的那些士绅大户们怕是拿不出来了,不过王府那边肯定是有钱的,去多几次,总归是能够拿到银子的,要不然城池一旦破了,他靖江王府里的所有东西还不得都被贼军占去了,更别说银子了!”
  “现在去有什么用,他会给吗?”
  “等到贼军正式攻城的时候,不怕他不出钱!”
  “对,到了那个时候,靖江王定然是不会坐视城破不理的!”
  这些桂林府的官员们还不知道,人家靖江王也是打的这个主意,如今这两边的人都指望着对方在关键时刻会拿出钱来挽救危局。
  至于现在缺钱少粮,先缺着呗,伪唐贼军的援兵虽然来了,但这还没攻城不是!
第0532章
本王有钱,很多钱
  桂林府城内的纷争自然不是城外的陈科桥他们能够知道的,如果让他知道的话,还不得笑掉大牙啊!
  都这个时候了你们还不忘勾心斗角,这有意义吗?这自己破城以后,甭管是官员的家产还是靖江王的家产,清一色都将会成为大唐王朝的战利品,然后充入国库作为军费!
  现在的陈科桥很忙,他要忙着布置军队为进攻桂林府城做最后的准备呢!
  第四军的编制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正规军的步兵旅,一个守备旅,暂编第一团,这三个部分加起来的话,满编制就得超过一万五千人了,然后还得加上一个辎重团、炮兵、骑兵等辅助部队,如果是达到了满员编制的话,将能达到两万人。
  但是这只是纸面编制而已,实际上现在嫡属于第六守备旅的部队现在都还没有完全编成呢,现在旅部都还在梧州,这一次北上,随同陈科桥一起北上的守备部队其实就只有三个营,一千多人而已,而且都还是从第五守备旅抽调过来了。
  其次第三步兵旅的第六步兵团也是在之前的梧州攻坚战中损失惨重,缺员数百人之多,陈科桥北上之前,第六步兵团实际上依旧停留在梧州,准备接受新兵以及火枪,要数天以后才能够北上。
  因此随同陈科桥一起北上的,实际上只有第五步兵以及三个守备营以及第二辎重团,只有六门火炮的炮兵营以及不过一百五十骑的骑兵营,其他的则是极少数的辅助性部队了。
  总兵力其实只有六千余人。
  不过在桂林城外还有暂编第一团的两千人,所以两者相加的话,也有八千兵力了。
  八千兵力,而且里头还有一个第五步兵团以及六门重炮,攻打一个只有两三千人把守的桂林府城,陈科桥自认为是足够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是相当的谨慎,他还要带着第四军的主力北上湖广呢,可不能在桂林城下折损过多的兵力。
  因此他并没有来到的第一天乃至第二天就是匆匆忙忙的进攻,而是让部队先缓一缓,然后做攻城前的准备。
  等到了第三天,陈科桥认为对桂林府城发起总攻的时机已经是成熟,因此正式下令发起总攻。
  和每一次大唐王朝主力攻城一样,首先发动的就是炮兵部队!
  炮兵营里的六门五斤野战炮(八百斤)在距离城门不足三百米的地方进行开炮,对明军兵力密集的城头进行炮击,同时第五步兵团所属的六门的散弹炮也是靠近在一百五十米的地方向城头炮击。
  而对城头进行炮击之前,实际上昨天炮兵营的重炮部队已经是尝试过对城门进行炮击了。
  区区城门自然是承受不住五斤野战炮的实心弹炮击的,很快城门就是被打了个稀巴烂,但是城门之后却是发现了大量的砖石沙土,很明显,明军已经是直接把城门洞给堵死了,想要从城门发起进攻已经是不可行的。
  不过这也难不倒大唐王师,攻坚战他们打过好多次了,这都是打出经验来了。
  虽然如今大唐王朝的攻坚能力和他们的野战能力相比还是远远不如,但是打过这么多次后,多多少少也是有了心得。
  于是乎就是采用老办法,直接挖战壕,挖地道进行爆破,同时准备了大量的重甲步兵组成的临时突击队用于登墙作战,而其他的移动箭塔等攻城器械也是一应俱全。
  以前只是土匪流贼的时候,他们只知道傻乎乎的扛着长梯往上冲,靠着人命去填,这种办法遇上那些城墙不过一丈来高的小城池还行,但是面对这种至少有六米多高的府城城墙就是行不通了。
  但是打仗多了,经验也多了,加上也是不断的有明军的中高级将领投贼加入他们,也是带来了不少传统军队的作战手段。
  比如这些乱七八糟的攻城车,挖地道、爆破,其实就是学习传统军队的。
  不过挖之字形战壕,并通过战壕来缩短冲锋的时间,减少士兵的伤亡却是大唐王师的自创。
  同时用火炮,尤其是散弹炮靠近压制城头火力也是大唐王师自家想出来的办法。
  其他的话,其实传统军队攻城的模式比较相似,比如用火枪进行火力压制,人家传统军队也会用弓箭手进行火力压制啊。
  突击队这种模式就更常见了,传统军队里的敢死队可是多的很,非要说有什么不同,顶多就是大唐王师里的突击队加入了掷弹兵这个新兵种,发挥了手榴弹在近战中的庞大威力。
  不过传统手段加上新手段,却是让城门的明军无所适从,尤其是大唐王师挖的战壕,因为不是地道,所以挖起来实际上是很快的。
  而且这战壕并不是直接挖到城脚下,而是挖到距离城墙二三十米的地方就是停留下来,而这个距离上,除非明军自己跑出来,不然很难摧毁这些战壕。
  至于杀伤挖战壕的人员或者是在战壕里行进的士兵,人家大唐王师也不傻,他们会在战壕上直接铺盖木板。
  这些木板看似薄弱,但是却可以阻挡明军的视线,以及阻挡箭支,如果说明军用火炮炮击。
  弹片自然是能够穿透木板的,但是明军里的火炮主要以中小碗口炮为主,用专业的军事术语来说,这些火炮都是属于散弹炮,而散弹炮的射程不够远,并且是面杀伤,靠弹片来杀伤敌军的人员。
  对工事的摧毁基本没什么效果。
  纵然是被摧毁了木板,但是大不了直接换一片木板就是了,明军的火炮总不能把这么多战壕里的模板都给摧毁一遍不是。
  哪怕是不提城外大唐王师的火力压制,他们不怎么敢冒头,就是这么放任他们打,他们得耗费多少弹药才能把城外几乎密密麻麻的战壕给摧毁一边啊!
  这年头的火药可是昂贵的很,大唐王师自己都是不怎么舍得用,明军虽然背靠偌大的明王朝,但是明军实际上比大唐王师还苦逼。
  所以哪怕是桂林城内的明军发现了城外贼军挖战壕,也是尝试过用火炮或者弓箭进行打击,但是后来发现效果不大,而且在贼军的火炮反击下炮兵死伤惨重,因此干脆就不再管了。
  反正这些贼军们的战壕也不像是挖地道,而且也没有挖到城墙脚下。
  眼看着步兵部队已经是准备妥当,而且炮火准备的也差不多了,陈科桥少将终于是下令突击队以及第十一守备团下属的三个守备营发起进攻了。
  同时也是下令让暂编第一团在另外一面城墙发起进攻,用以牵制明军。
  至于他麾下的第五步兵团,则是派出了火枪兵和弓箭手以及炮兵进行火力压制,而其他的部队则是在后方压阵。
  多次的攻城战里已经是证明,大唐王师的正规军,在攻坚战里,尤其是攀登城墙的肉搏作战里并不比那些守备军们更好用。
  因为那种时候,大唐王师正规军引以为傲的线列战术就会彻底失去效果,火枪也是会失去效果。
  在加上正规军里的步兵们装备的是火枪、长矛为主,并不适攻坚战。
  所以历次攻坚战里,都只能是临时组织突击队,然后以守备部队配合攻城,正规军的步兵们主要是提供火力掩护以及掠阵,防止敌军冲出城来反击。
  这一次第四军麾下的突击队规模并不算大,只有三百多人,而且来源更加复杂,正规军士兵有,守备军士兵也有,各支部队的人都有。
  但是大唐王师的突击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重甲化!
  这三百多人了,有将近两百人都是身披重甲的刀盾兵!
  当他们从各条战壕一跃而出,叫嚷着各种口号冲上去的时候,城头上观战的一群桂林府的官员们都是吓傻了。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伪唐贼军,更是经历过伪唐贼军攻城的,但是却是从来都没有见过数百重甲步兵密集冲锋登城作战的模样。
  完了!
  看到重甲步兵们陆续爬上城头的时候,在场的所有官员,包括临时过来观战的靖江王都是吓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