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1597

  只要土司不造反,每年纳贡听宣,那么基本上中央朝廷不会没事找事去灭掉这些土司的。
  明王朝如此,如今的大唐王朝同样如此,基本上都是承认现有土司的世袭权力,恩,前提是他们不造反!
  因此岑春霖认为,大唐王朝是极有可能会答应自己的条件,扶持自家夺回当年被叛乱者夺走的土司之位。
  而事实上,崔春林他们听到岑家的这个条件后,虽然崔春林嘴上说着尔等图谋甚大,当实际上心中却是暗中松了口气。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担心这个岑家会狮子大开口,索要众多的利益特权,尤其是一些商贸上的特权之类的,比如盐铁茶等战略性物资的专营权什么的。
  但是不管他们提的要求是什么,只要不是短期内会重大影响大唐王朝的利益,那么李轩都已经是给礼部右侍郎下放了权力答应他们,只要岑家能够短期内提供大量的军粮,那么答应又有何妨?
  什么,答应了之后以后会极大的损害大唐王朝的利益,比如什么烟、茶之类的专营权?开玩笑,你以为大唐王朝是什么啊,签署了协议就不能反悔啊,只要大唐王朝愿意,分分钟都能撕毁条约啊!
  而且这说的条约还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你一个粮商,竟然敢和大唐王朝谈什么条约,不要命了!
  所以短期内大唐王朝会答应他们,然后获得军粮,等大军拿下广西乃至两广后,岑家这个所谓的广西大粮商基本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到时候不来一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都对不住自己。
  所以,其实岑家提出的条件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如果是轻松的条件,大唐王朝给也就给了,如果是过重的条件,那么就先答应,事后反悔也是可以的嘛!
  重点是,先把粮食拿到手!
  嗯,如果说岑家是事先把粮食囤积在了柳州府内,大唐王朝的这些官员们还和他费什么话啊,早就派大军前去直接征用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你们岑家的粮食自然也就是陛下的,陛下的大军征用之,合情合理!
  谁要是敢说个不字,抄家灭族伺候!
  可惜的是,这些岑家人自己也说了,他们的粮食是需要从广西的其他地方调运,如果是需要数量好几千石的话,甚至还需要从湖广和广东等外省调运。
  大唐王朝就算是想要抢粮食也办法抢啊,要不然的话还谈什么谈啊,直接抢了就是了。
  如今岑家提出的条件不过是帮助他们恢复土司之位而已,这种事就是顺手都可以完成的事,到时候大军南下武宣的时候,随便派几百人帮岑家打一仗就行了,根本就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不过即便这个条件在大唐王朝自身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岑家却是很重要啊,而作为和人打了无数的崔春林而言,他自然是知道该怎么掌握谈判的节奏,为己方争取更多的利益。
  不过既然双方的基本条件都是没有太大的出入和矛盾,那么这一场谈判虽然反复拉锯了一个多时辰,但还是在当天就达成了协议!
  双方约定,三天内,岑家将会为大唐王师免费提供四百石的军粮,这批军粮将会有岑家通过柳江运往象州,抵达象州后由大唐王师接手。
  半个月内,将会再一次性提供五百石粮食抵达柳州,这一批粮食也还是免费的。
  后续每个月将会提供两千石的粮食供应大唐王朝,后续的这些粮食供应就是需要钱了,而且价格比市价要高了不少。
  动则几百几千石的粮食听上去似乎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算多,因为目前仅仅是南下部队,每天所消耗的军粮就高达一百多石,这还不包括战马以及役用牲口的口粮呢!
  而且位于广西的南下部队,每天还在快速扩张,怀远县、融县、象州等地的募兵点,每天都会众多当地的贫寒子弟报名参军呢。
  这么多人,总是需要吃饭的啊,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海量,所以这粮食是再多都是不嫌多的!
  要不是岑家的供货渠道能力有限,大唐王朝恨不得他们每个月供应一万石粮食呢!
第0472章
大军碾压而来
  大唐王朝税部商务司和岑家达成的一连串商业协议里,军粮虽然是最主要的项目,但也不是唯一的。
  除了最为主要的军粮供应协议外,双方还达成了各种物资供应协议,岑家将会利用自己遍布两广的供应渠道,为大唐王朝提供急需的各种战略性物资,包括铜、铁、硝石、铅、布匹、盐等。
  尤其是硫磺和铁这两项!
  因为岑家方面表示,他们有渠道可以联络到大量这两种物资,比如说硫磺,他们甚至能够从广州直接采购,然后运输返回。
  而广州乃是沿海城市,也是明王朝少数就几个对外进行贸易的港口,而硫磺这种东西,在东亚地区的主要产地乃是日本。
  要想大批量获得硫磺,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廉价的办法就是向日本进口。
  而铁的话,广东的佛山可是明清时代的钢铁重镇,铁的产量极大。
  而这些物资,都是可以通过西江一路河运进入广西甚至抵达柳州的。
  当然了,沿途肯定会有明王朝的关卡把守,然而怎么蒙混过关,这就得看岑家的本事了。
  此外还有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上述的各类物资,包括军粮以及钢铁在内,其交易价格只是在市价上多了几成而已!
  光光是这一点,就能够为大唐王朝节省大量的金钱!
  岑家的供货价格和孙老头的供货价格,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孙老头的供货价格,甭管是什么物资,就没有低于两倍价格的,一些战略物资更是三倍甚至四倍价格,比如硫磺,孙老头敢喊出五倍市价的价格,然而大唐王朝还是只能捏着鼻子购入。
  没办法,谁让大唐王朝暂时没有渠道获得大量硫磺呢,而这些东西不管是孙老头还是其他商人,开出来的价格都不便宜。
  而且其他人的供货能力没孙老土这么强大,就算是价格便宜了,但是数量不够的话也没什么用。
  要不然大唐王朝的官员们也不会喊着,这大唐王朝的税收,都被孙老土这些黑心商人都全部赚走了。
  很多大唐的官员们,尤其是税部和军方的将领们都已经是暗自磨利了刀,等着那天孙老头没什么用了,那绝对是要把这个姓孙的王八蛋抄家灭族的!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能是想法了,现在心里想想是可以,但是真和孙老头翻脸,那是得不偿失的事。
  杀了孙老头甚至把他一家老小抄家了很简单,抢夺他的货物和银子什么的也简单!
  但是孙老头的价值不在于其自身的家产什么的,而是在于他的供货以及运输渠道!
  供货渠道就不说,要搜罗到这么多市面南寻,而且是受到明王朝严格管控的军需物资,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运输也麻烦,如今湖广、两广地区等大唐王朝的周边省份的明军,基本上是已经是封锁了和大唐王朝控制区的联系。
  你要是敢大摇大摆的带着满载钢铁,铜料等管控物资的商队前往伪唐贼军控制区,你真当明王朝的刀不利乎?
  这一年来,和大唐王朝交易的商人绝对不止孙老头一人,而是非常的多,但是有些商人往往交易了一两次后就不再来了?
  为何?
  是因为他们赚够了钱,所以怕死不敢来了?又或者是说突然爱国心大爆发,不想再资敌卖国了?
  开玩笑,有百分之好几百的利润呢,足以让他们把脑袋别着裤袋上继续做这种生意了。
  而爱国?很抱歉,在十六世纪中期里,还没有现代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有的只是家天下,顶多再加一个华夷之分而已,但是即便是这样那也是有限的,因为有些人认为‘华入夷则夷,夷入华则华’,要不然蒙元入侵和满清入侵,就不会有这么多读书人跪着喜迎王师了。
  所以因为爱国而不和大唐王朝交易,这纯粹是扯淡,这种事如果放在近代、现代还有可能,但是在十六世纪中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这些不再来大唐王朝交易的商人们,大多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私通伪唐的事暴露了,然后不是死就是逃了!
  兴泉府对面的湖广临近的几个府县,可是在通往兴泉府的通道上设下了层层关卡,每个月都会逮住不少胆大包天试图运输物资前往兴泉府的商人。
  这要想把物资顺利的运输进入大唐王朝的控制区,那可是不容易的事。
  没有深厚的关系网,根本不可能把物资运输过来,更别说是大批量的运输了。
  而孙老头却是能够办到,而这一点,就是他的价值所在,让大唐王朝为此付出数倍价格采购他所供应物资的关键所在。
  可惜的是,这个孙老头对自己的渠道保密的非常好,大唐王朝的税部商务司已经是派出了不少探子试图挖出他的渠道网,然后来一个取而代之,但是都是摸不着头绪。
  挖掘孙老头的运输渠道,这个事已经是被刚成立没多久的翰林院调查统计科接手了。
  不仅仅如此,李轩还给了翰林院调查统计科一个任务,那就是渗透,拉拢周边省份的明朝官员,建立在大明官场里的情报渠道。
  而翰林院调查统计科虽然是刚成立没多久,但是其人员可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的老手,不少人还是前明时代的衙役,捕快,探子,这些都是老江湖了,工作开展的比较迅速,如今已经是把情报网渗透进入了靠近兴泉府的湖广几个府县了,甚至还拉拢了少数明王朝的官员暗中的投诚。
  不过对外展开情报工作后,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的任务性质就和枢密院情报司那边有些重叠了,最近这两家同属于大唐王朝的情报机构已经是打了不少嘴仗,谁也不服谁。
  对此,李轩也是暂时不去管,不管是什么事,都得竞争才有动力啊,让他们相互竞争,也能够让大唐王朝的情报系统早日成型。
  和岑家达成了协议之后,大唐王朝的谈判团队却是没有返回兴泉府,而是继续留在怀远县负责后续的交接工作。
  而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的惯例了,派往广西方向的中高级官员们往往是不再返回兴泉府,而是在怀远县或者融县两地继续办公。
  他们的公务除了原有的任务外,还有另外一条,那就是为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工业中心搬迁做准备!
  目前在柳州府内办公的大唐王朝高级官员已经有不少了,光光是侍郎级别的就有四人之多,吏部、工部、礼部、税部都有侍郎级别的官员在广西逗留。
  这一切都代表着,大唐王朝已经为正式南下做最后的准备了!
  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搬迁,这还得看前线大军的作战是否顺利,比如说什么时候攻克柳州。
  而郝柏年作为南下支队的总指挥官,大唐王朝里首个陆军少将,自然也是很清楚自己所背负的责任!
  但是他依旧拖着柳州城不打,把目光放在了柳州南部的象州、武宣一带,他要在这里尽可能的歼灭明军的有生力量,通过大唐陆军最擅长的野战正面对决!
  而在象州望云溪以南二十里外的安家庄园以及柳江沿海的安家码头,这个原本只是当地地主安家的田庄别院以及私人码头,如今却是已经成为了八千明军的驻地。
  尊贵无比的广西巡抚卫严的临时官署以及这八千大军的指挥中枢就设在安家别院内,围绕着安家别院就是明军大营!
  此时明军大营内,已经没有了前几天的那种平静,显得有些喧哗甚至是混乱,明军士兵们被军官们鞭策着正在修筑加固营地,而更多的士兵们正在紧急列队,一些将领们骑着马在营内奔驰而过,他们所去的方向各不相同,但是不少人都是朝着安家别院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