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1597

  旁人自然也是知道这个捕盗营的军官出身来历,此人之前乃是第一步兵营里的一个中士刀盾手,但是因为脾气火暴,上个月和战友打了一架,结果就被一纸调令调到了黎平府新设的捕盗营里任职副队长,看似高升为巡警中尉副队长,但是谁都知道,这是贬职。
  和一起打架的对手也同样逃脱不了军法的惩罚,同样也是被赶出了主力部队,调到了兴泉府那边的捕盗营任职去了。
  在主力部队里任职的前途和在捕盗营里任职的前途,那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为捕盗营只是一支地方治安部队,作战任务也会有,但是肯定无法和主力部队相比。
  没有作战机会,自然也就没有战功,没有战功,谈何晋升啊!
  更何况,捕盗营这边的军衔和主力部队那边的正式军衔不通用,捕盗营里官兵的军衔,是有一个前缀的‘巡警’,从这个军衔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归属巡警部、军队双重管辖,是一支以维护地方治安为主要任务的辅助部队。
  和敌军作战,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如今看到主力部队的友军,不免的羡慕又恼悔,早知道,老子打什么架啊,就应该当个龟孙子,如今主力部队正处于大扩军,只要打几场大战不死,他这样的资深士官继续高升当上正规部队里的军官是轻而易举的。
  可惜啊!
  其实和他一样因为打架之类的小错被赶出主力部队到捕盗营里任职的还有不少!
  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是主力部队对士兵的要求是,你可以不勇敢甚至懦弱,但是你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刺头,因为刺头代表着士兵依旧保持着个性,而个性在军队,尤其是以严苛军纪为核心的大唐新军里,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大唐新军需要的士兵,是和木头人一样的士兵,军官下令你往前走,哪怕前面是一个茅坑,你也的跳下去,而且还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大唐新军对士兵的训练目标,就是力争磨灭士兵的所有个性乃至人性,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只会听从命令的机械士兵。
  这样的士兵,才是一名合格的线列步兵!
  要不然的话,你怎么让他们上了战场后,迎着敌人的枪炮弓箭还能够保持装填,开枪啊,并且还得是听从军官的口令统一装填、开枪!
  要不然的话,你怎么让他们顶着敌人的火力,一抢不发,只是闷头齐步走,一直走到距离敌人只有二三十米的距离才齐射,然后齐射完就端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冲上去啊!
  要做到这些,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士兵的勇气,更多的还是需要他们对命令的本能服从,哪怕他们害怕,哪怕他们手脚都在颤抖,但必须服从命令!
  很明显,能够一言不合就和战友打架的这种士兵,就是保留了过多的个性或者血性之类的东西,他们兴许会很勇敢,但是兴许第一个逃跑的就是他们。
  而大唐新军,不需要这种人!
  孙亚伟并没有插口属下们的议论,他看着眼前这支从自己面前不断走过的部队,心中又是忍不住生出了豪迈之情,有此强军,我大唐何愁不兴,收复黎平府城是之日可待的事,他日横扫贵州,湖广,广西周边数省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他们这些人停在路边让眼前的这支大军过去的时候,此时一个骑着马的军官也是策马到了孙亚伟等人面前,他过来后先是敬了个拱手军礼。
  这拱手军礼乃是中国军人的传统军礼了,汉武帝视察军营的时候,周亚夫就是用拱手礼相迎,因为身着盔甲不便行跪拜礼。
  作为一个自诩标榜为正统的不能再正统的汉人王朝,大唐新军的军礼同样不能免俗,沿用了这种拥有数千年传统的军礼,甚至还在军制条例里正是规定了下来。
  大唐新军身为一支处处讲军法,处处守纪律的近代军队,基本上一言一眼都是有着刻板而严苛的要求,不仅仅是战场纪律,日常也是有着诸多规矩。
  比如军制条例规定,将士相见,不管是士兵还是将官,职位高低,一律以拱手礼相敬,不得行跪拜之礼,有损军人之威。
  即便是面圣的时候,除去特殊场合,比如明确规定的大朝会将士需要行跪拜之礼外,其他时候如果将士一身戎装,一律免除跪拜之礼。
  只有身穿便装的时候面圣,才需要行跪拜之礼,但是军人一年到头基本是军装,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是免除军人的跪拜之礼。
  孙亚伟朝着这个少尉微微点了点头,这是才听这个少尉道:“敢问可是黎平府尊孙大人当面?”
  孙亚伟道:“本官正是!”
  少尉道:“孙大人,我家团长有请!”
  孙亚伟当即点头,然后就是随着这个少尉上前,不用多时就是看见了这个少尉口中的团长。
  不过看到这人的时候,他却是有些诧异,因为这个团长并不是他熟悉的方希同,他可是记得很清楚,第三步兵团的团长是方希同呢,怎么会是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呢。
  这个中年人他也知道,以前好像是在枢密院那边做事,姓宋,乃是作战司的副司长,官拜少校。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为了第三步兵团的团长!
  还有方希同跑哪里去了?莫非是开罪了陛下丢官去职了?又或者是战败丢官去职了?又或者是倒霉催的在战场上负伤了?
  又或者干脆是在战场上阵亡了?
  如果让已经高升为第二旅旅长的方希同知道他此时此刻的想法,少不得要唾他一脸:老子得罪你了?想的都是老子怎么倒霉怎么倒霉,难道你就不能想想老子升官了?
第0411章
在风中凌乱的孙亚伟
  宋团长的年纪和孙亚伟相当,不过一身身材却是健硕的很,和孙亚伟的肥胖臃肿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孙亚伟倒是丝毫不在意两个人的身材差别巨大,走进后就是很热情的喊了起来:“宋老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这才几天功夫呢,您就高升为团长大人了!”
  宋团长的性格兴许有些沉闷,面对孙亚伟的恭维,没有适当的来一句:“不敢当,孙大人您不也高升为我大唐第一封疆大吏了嘛!”
  他只是微微点头,然后说了声:“还好!”
  见此人的性格有些沉闷,不知变通,开口问候也只是一句你好,一点都不知道官场上花轿子人人抬的重要性,我不吹捧你,你不吹捧我,你让我接下来怎么和你愉快的聊天啊,很尴尬的好吧!
  然而宋团长只是略微开口和孙亚伟相互问候了几句后,也不管官场上的诸多规矩,直接就是问起了孙亚伟关于黎平府城以及明军前锋的情况来。
  对此,孙亚伟心里果断的骂了一声,这军方里果然都是粗鲁武夫居多,这都是个中校团长了,竟然还跟那些大头兵们一样一点规矩都不懂。
  见到老子这个大唐王朝第一封疆大吏,难道你就不能客气一些,再客气一些,更客气一些吗?
  吹捧本官两句你会死啊?
  不过首辅柳大人说的对,这些武夫大多粗鲁不堪,我等读书人读书明理,应当保持广阔的胸怀,不和这些俗人一般见识。
  当即他就是深吸了一口气,把自己心中的鄙夷给隐藏起来,虽然文武有别,但都是同朝为官,能不产生矛盾还是不产生矛盾来的好,再说了,我堂堂一个知府,怎么能够和这些武夫一般见识呢。
  本官忍!
  但是如果让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宋团长其实也是个读书人出身,而且当年科举成绩比他还好,曾经连过县试、府试两关,最后惜败于院试的话,不知道他这个连县试考了一辈子都没考过去的人会作何感想。
  大唐新军里自从举办了武学堂、御学堂,大力招揽读书人从军。
  并且规定军官一定要能读书识字之后,实际上目前大唐新军里的大部分军官,尤其是中高级军官,实际上都是御学堂出身的,而御学堂出身的军官,基本之前都是读书人。
  即便是普通士兵晋升上来的低级军官,实际上也是需要进入御学堂学习,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不说熟背四书五经,但是基本的家书还是能勉强写出来的,只是没甚文采罢了。
  因此从综合素质来说,其实大唐新军的军官阶层,是要秒杀大唐王朝里的文官阶层的,大唐新军的军官大多识字,而且中高级军官的文化程度还不低,但是文官阶层,其实很多都是不咋地。
  由此造成了一个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事实,其实大唐新军军官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中高级军官的综合素质乃至科举水平,已经是超过了文官们。
  现在这个时候大唐王朝举办一个科举,并让文武官员一起参加考试的话,考中的武官肯定比文官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大唐新军里的军官待遇高,前途广,而且目前大唐王朝的封爵,都是以军功为准。
  除去极少数一开始就从龙的几个老文官,比如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马维等人外,其他文官想要封爵其实很难很难。
  现在这会不少主动来投的读书人,甭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是很多人都是梦想着能够当一个开国功臣,最后来一个封爵荣华富贵百年的,因此不少人都是选择了从军。
  再加上御学堂、武学堂都是有文化课程,可以说这些军官从投军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听过学习,这知识水平保持着持续增长,以至于综合素质超过文官阶层也是常理。
  宋团长自然是不知道眼前这个孙亚伟的诸多心里,现在的他可没有心情去管这个孙亚伟的心理感受,他更关注黎平府城以及相关明军的情况。
  好在孙亚伟虽然心里有些刺,不过还是详细说了黎平府城以及明军的情况,把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都是说了出来。
  听罢孙亚伟的话后,宋团长和孙亚伟再简单说了几句话后,就是直接拿出了随身的军用地图,然后开始和身边的几个军官以及参谋们看了起来。
  孙亚伟一看这些丘八不再搭理自己,当即又是一顿气闷,心中默默念着:我忍,本官忍,本大人忍……
  麻痹,不忍了,老子要走人!
  “那个,宋团长,本官公务繁忙,这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呢,这就先告辞了!”
  屁的公务繁忙,如今他连黎平府城都丢了,如今他只是带着一群残兵败将狼狈溃逃而已,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李轩,然后进行解释,免的前途不保了。
  宋团长兴许是太投入了,都没回身,只是背着他来了一句:“宋大人慢慢走!”。
  孙亚伟当即也不停留了,直接迈步离开,走着还回头看了一眼,可惜的是宋团长等一群军官们依旧没有抬头看他们一眼,气的孙亚伟有一种想要吐血的冲动,心情郁闷之下一个大脚飞了出去,想要踢地面的一个小石子。
  但是那里想得到,这地面上的小石子却是深埋地里,估计这只是露出来的一小截呢,这一脚飞过去,自然是踢不动的,反而是让孙亚伟痛的大叫一声,然后直捂脚。
  这个时候,宋团长等人才是转过身来,宋团长问了句:“孙大人,你没事吧?”
  孙亚伟单脚一跳一跳,同时还捂着另外一只脚,听到这话回头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没事,没事!”
  “哦,没事就好!”说罢,宋团长又是转身过去和下属继续商讨军情了。
  留下孙亚伟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草!
  说实话,现在的宋天彪的确是没有心情搭理孙亚伟的心情如何了,如今的他可是肩负重任的。
  大唐新军主力从铜鼓卫城南下后,李轩派遣了方希同的第二旅作为前军,而方希同又是让下属的第三步兵团走在前方,为超过万人的大军开路。
  这身为全军前锋,第三步兵团所承担的压力自然是不小的,而他宋天彪这个新任第三步兵团的团长同样也是压力不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