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1597

  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背负这样的罪名!
  不过一些低品级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八品、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官员们就是没有太多的顾虑了,他们的很多人都是黎平府这边的本地官员,家人都是在这边的,投降对于他们而言就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了。
  至于归顺大唐王朝,成为大唐的官员,也不是没人这么干,当初在兴泉府有人这么干,在黎平府这边自然也是会有人这么干的。
  所以在郝柏年他们入城后不久,就是看到了七八个已经表示要归顺大唐王朝的明朝低级官员了。
  对于这些投诚的明朝低级官员,大唐王朝历来都是抱着能用就用,用不了就踢到一边的态度。
  大唐王朝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明朝高级官员的投诚,而且需要他们投诚也不真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出色,而是因为高级官员的投诚能够带来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在读书人阶层的影响力。
  这一点,是能够直接体现到大唐王朝能够招揽多少人才为之效力的。
  虽然说大唐王朝并不需要文学大儒,不需要他们做什么诗书文章,但是大唐王朝需要的人才,最少也得识字啊。
  不管是内阁那边需要的诸多文官,还是说大唐新军这边需要的军官,都是需要大量读书识字的人。
  大唐新军这边的军官虽然都是自己培养的,但是这个培养也得有底子才行啊,武学堂那边可不负担启蒙教育,直接教授的都是天文地理,军事学科的理论,读书识字了才能够听得懂学的入啊。
  所以如今的大唐王朝虽然不需要大量那些科举小能手,不需要那些八股文章写的好的人,但是大唐王朝却是需要大量读书识字的人,尤其是年轻士子。
  而一旦有明王朝的高级官员,尤其是科举正统出身的进士官员,而且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投诚大唐王朝,所带来的附加影响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个时代的高级文官从来都不是只代表他一个人,他身后还有亲朋好友,还有同窗师生,他身后站的是一大群人。
  如此也这代表着,士林阶层将会对大唐王朝开一个口子,让大唐王朝有更多的理由和底气去招揽那些年轻读书人为之效力,乃至引起后续更多的明王朝官员投诚。
  毕竟投诚这种事,是需要有人带头现身说法的。
  可惜的是,现在还没有哪怕一个人愿意投诚,并为大唐王朝站台。
  虽然说李轩也是假冒苏家康的名义发布了一些文书,试图营造出来苏家康是真心投诚大唐王朝的假象,但是大家都不傻,从苏家康一直都没有公开露面就可以猜测的出来,恐怕苏家康虽然被俘了,但是依旧没有真心投诚。
  以至于很多人,尤其是兴泉府那边的读书人都是在观望!
  高级官员宁愿死都不愿意被俘虏,更别说是主动投诚了,剩下的少数低级官员虽然主动投诚了,但是作用并不大,所以郝柏年也是懒得跟他们多废话,承诺了一番他们今后只要跟着大唐王朝的步伐前进,少不了会有一番荣华富贵外,就是把这些人给打发了。
  当然了,实际好处也是会给他们,比如说升官!
  他们在明王朝那边兴许只是八品、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官员,但是大唐王朝很爽快的给他们来了一个升官发财,八品的升到七品、乃至六品,九品的也升为七品等。
  比如说投诚之人里头,官职最大的是一个八品县丞,虽然此人看起来是心不甘情不愿,只是为了保住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投诚的,但是随军而来的吏部官员也是很大方的把他晋升为正六品的通判。
  让那人意外的无所适从,这一投诚就从正八品到了正六品,这可是官升四级啊!
  当然了,如果他知道,在大唐王朝里,随便一个读书认字的人都能够轻松混到一个六品乃至五品郎中的话,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大唐王朝别的没有,就是官帽子多,下到九品村长,上到二品尚书乃至内阁大学士,李轩随时都能够拿出一大堆来。
  真有什么有才华,或者具备重大政治影响力的人来投靠,李轩立马就能甩出去一大堆官帽子,任君挑选。
  官帽子多,就是这么的任性!
第0366章
伪唐贼首名录
  作为一个已经先后攻克兴泉府城、正泰县、连和县三个城池的大唐新军,已经有着丰富占领刚攻克城池的经验了。
  进城后,首先是进行全城肃清,这个肃清不仅仅是针对溃散的明军,同样还会针对那些趁乱烧杀劫掠的青皮流氓,以恢复城内的治安和基本民生。
  同时贴出大唐王朝的安民告示,让民众们知道,这里黎平府城内已经是换主人了,只要你们乖乖的服从统治缴纳赋税,那么你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同时针对城内散兵游勇兵以及流氓的肃清,也是为了警告城内的士绅大户们,别捣乱,别反抗,要不然的话大唐的刀枪可是不会客气的。
  在入城部队雷厉风行的清剿之下,只花了两个时辰不到,整个黎平府就是重新恢复了平静。
  从早上攻城再到下午时分大体恢复平静,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四个时辰不到。
  由此可见,大唐新军办事的高效!
  军方彻底控制了城内后,一方面是持续派遣士兵在街道上巡逻威震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另外一方面也是等待着后续内阁派遣的官员抵达,并配合他们开始建立城内的有效行政统治。
  早在这两个步兵团出发来黎平府的时候,内阁那边就已经是派遣了相当多数量的官员随军前往。
  除了兵部和税部这两个部门的人马用以征收赋税、招募兵员外,吏部以及其他各部门都是派遣了相关的官员过来,所为的就是第一时间里在新占领区建立有效的统治,并为前线大军提供有力的支援。
  内阁那边的官员进城的时间要比郝柏年他们稍微晚一些,直到第二天,大唐王朝所任命的黎平府知府孙亚伟才是带着他的属官抵达黎平府城。
  当孙亚伟抵达黎平府城后,看着偌大的黎平府城,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这里就是他今后大展宏图的地方啊!
  有谁能够相当,他一个从小考到大,十多次落榜于县试的人,能够成为一府知府,掌控数十万人口的府尊大老爷。
  谁能够想到?
  以往和他一起读书的那些同窗们,经常嘲笑他不自量力,考了四十多岁还没有考过县试,但是却还是不死心一心要科举,天天想着当官。
  那些同窗们,那些曾经在县试里不让他通过县试的多任正泰县令,包括苏家康他们,会想得到自己有一天当上一府之尊吗?
  想破他们的脑袋估计都想不到吧!
  哈哈~
  想到这里,他是不由得想要狂笑!
  和诸多早期投靠大唐王朝的读书人一样,孙亚伟也是个学渣,从十几岁下场参加科举,考到四十多岁都没能考过县试。
  去年大唐王朝崛起,并在今年上半年占领了正泰县广阔乡野之后,他就是和一些科举不成,郁郁不得志,同时也没有太多家庭牵挂的读书人一样,一咬牙就是投向了大唐王朝。
  这一去,就是被授予了六品的官帽子,在户部任职,然后他卖力做事表现,又是在上个月高升为户部五品郎中。
  半月前,大唐新军准备进军黎平府的时候,他也是和其他内阁官员们一起,进入了上头那些大佬们的考察视野,准备从中挑选出一人去担任黎平府的知府。
  最后在面圣的时候,陛下李轩问如果他担任了黎平府知府后,会如何施政的时候,孙亚伟在回答中,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说什么休养生息,劝农,如何让民众生活富足之类的话。
  而是说,他主政黎平府后,将会尽可能的挖掘黎平府的所有资源,为国朝之扩军征战提供一切所必须的后勤保障,包括不限于采用强迫的手段征集粮草、银子、征召民夫挖掘铁矿等各处矿产。
  这一番话的宗旨就是,如果让他主政黎平府,那么整个黎平府就将会成为大军的后方,提供一切所必须的物资。
  这个回答让李轩是相当满意!
  其他几个候选人的回答一个个说的都太高大上了,说什么要施展仁政德政之类,让李轩是相当的反感。
  要知道大唐王朝可是在造反,是要和明王朝打仗的,而且的未来的军事压力极大,地方官员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责任不是提高教化,让民众生活的更好,而是支援军方作战,保障军方的后勤。
  所以李轩最后是选择了孙亚伟担任黎平府的知府。
  孙亚伟晋升为黎平府知府后,也算是成为了大唐王朝内的高官之一了,虽然他的品级只有正四品,但是在大唐王朝内,品级上能够超过他的也没有多少了。
  而且考虑到大唐王朝目前的统治区一共也就两个府,而且兴泉府作为皇权所在地,内阁为了加强对兴泉府的统治,暂时还没有设立兴泉府知府,而是由内阁暂时直辖。
  如此也就是说,现在大唐王朝内的知府,实际上就只有孙亚伟一个人。
  如今的孙亚伟,说是大唐王朝里的第一个封疆大吏也不为过,虽然权力没有明王朝的知府大,没有军权,也没有财权,但是民政权力还是有的。
  入城后,孙亚伟先是和郝柏年他们进行交接,郝柏年他们的任务繁重,可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黎平府城的琐事上,因此交接完毕后,郝柏年、李春景他们就是把城内的诸多琐事置之不理了。
  大军开始休整,然后准备下一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同时也是派遣小规模的部队去清剿黎平府其他地方的反抗。
  孙亚伟正式到任后,入住的黎平府知府衙门的第一天,就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他的封疆大吏生涯,首先是和内阁派遣过来的吏部官员商谈了半个时辰,匆匆确定了黎平府下面要设立三个县的行政机构,同时这三县下面还要设立各镇、各村,完善大唐王朝早就已经确定下面的基层要有:县、镇、村三级行政机构的制导方阵。
  同时还得配合巡警部、税部的人分别建立治安力量以及征税机构。
  这三件事,是他目前最紧要的任务,因为建立了完善的三级行政机构,才能够真正的把大唐王朝的触角伸进黎平府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巡警部下属的各县巡警局、各镇治安官、各村捕盗官,才能够在军方的大规模部队撤离之后,有能力维持统治。
  而税收自然是更重要的,有了税收机构,才能够合法合理的征收到更多的税收维持军方的作战,毕竟总不能一直靠税务稽查队的人用乱七八糟的方式征税不是,总得有一个合法合理的方式啊。
  孙亚伟到任后的第二天,知府衙门的门口就是摆起了好几张大桌子,同时竖起了好几个招牌,招牌下还有张贴的公文,其中一个公文说:如今大唐王朝是求贤若渴,急需各路英才效力,知府衙门、各县衙门需要各科科长、科员,只要通过考核当场授官。
  而考核的要求也是相当相当的低,只要能够读书写字,那么就能够来当一个科员甚至科长什么的,如果能力要更出色一些,县丞、同知之类的也能够当场授官。
  一句话,只要读书人敢来,大唐就给你官当!
  可惜的是,应募者少的很,一天下来也就五六个人来应募而已,而且还都是学渣加无可奈何的类型。
  不过大唐王朝也是照单全收,这么干可不是因为什么千金买马骨,而是真的缺人啊,只要是能读会写,甭管你是什么人,大唐都敢用,你稍微表现出来一点对大唐的忠诚,对大萌的反感,那么就是重用。
  至于会不会怕他们背叛之类的,这个大可不必担心!
  他们想要背叛大唐王朝,那也得看明军答应不答应啊!
  如今大唐王朝里一些外界比较熟知的人,都是已经是在明军那边挂上了号,据传巡抚祝志海手头上已经是有了一份‘伪唐贼首名录’了,排在最上头的自然是李轩这个伪帝,然后是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这三个伪大学士,再到杨秀才、马维等伪唐尚书、侍郎。
  军方之中的方东全、黄学仁、郝柏年等伪唐贼将,通通都是榜上有名,而且是相当靠前,据传,祝志海手中的这份名单,足足有一百多号人呢,上头有了名号的人,如果被抓住了最轻都是一个凌迟,如果是大唐亡了,这每个人背后的家族,都少不得要经历一番抄家灭族,而几个主要头脑,比如李轩,柳八苟他们,估计都会被诛九族。
  就连曾子文也是在榜单之上,被明王朝的官员称之为明朝第一大叛徒,堂堂五品千户,竟然是投诚了伪唐贼军,担任一个不知道是何名目的作战司郎中,这简直是大逆不道,无法忍。
  如果不是曾家就在兴泉府里,恐怕明王朝早就把曾家上下抄家灭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