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2/1597

  苏伊士运河自己负责一部分工程,这一段就是请大唐本土的建设公司合作,动用机械设备,大唐技术人员,主要是负责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程。
  此外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程,则是分包给多家劳务公司,不仅仅是有非洲劳务公司以及印度劳务公司。
  也和奥斯曼王国、西班牙王国等土著国家的劳务公司进行了合作。
  那些劳务公司承保了工程后,为了赶进度,也是为了节省成本,人家可不会正儿八经的雇佣工人,通常都是采取强制性免费雇佣制度。
  唉,那啥,如果他们不采取免费雇佣制度的话,以苏伊士运河公司给的那点钱,他们得赔死……
  整条运河上施工的人员,最多的时候一度达到了三十多万人呢,平常基本维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几乎所有施工人员都是各大劳务公司的人员,至于大唐人其实没多少,都是一些机械操作维护人员以及其他类型的技术、管理人员,撑死了几千人。
  而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年各大劳务公司都需要往运河工程补充很多的免费劳动力,要不然的话,这运河挖着挖着就没人挖了……
  运河的施工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有非洲当地的土著,有西亚地区土著,有欧洲土著,有印度土著。
  不过这些运河公司不管这些劳务公司用什么地方的土著施工,反正工程都已经分包出去了,这些劳务公司怎么完成是他们的事。
  这些劳务公司的工作是卓越有效的,过去的几年里频繁提前完成工程,让苏伊士运河的施工时间缩短了许多。
  运河的正式施工是在宣平三十九年,以前预估是要在宣平四十九年才能完工的,但是现在苏伊士运河公司很乐观的公布,预计宣平四十六年左右,运河就能初步通航。
  现在都宣平四十三年了,也就是说还有三年运河就要通航了。
  运河一旦通航,对埃及地区乃至整个欧洲地区的影响将会是重大的,帝国的军舰或民用船只不用在绕过非洲好望角前往欧洲,而是可以直接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进入欧洲。
  基于这一点,大唐海军都已经是打算在埃及省的亚历港建设一个新的军事基地了,未来的大唐帝国在地中海的军事力量的主要基地,将不会是休达,而将会是亚历港。
  军方这么打算,也是有理由的。
  休达虽然位置紧要,但是那地方到底还是贫瘠了一些,用来充当一个纯粹的军事基地是不错了,但是潜力太小,移民没多少,甚至这破地方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
  但是亚历港不一样,背靠尼罗河下游平原这个大粮仓,大唐帝国将会在这里计划移民至少数十万人,后续此地生活居住的大唐人,怕是能有上百万人。
  有这上百万人为依靠,亚历港作为一个军事基地的话,将会获得足够的支撑。
  军方打算把帝国在欧洲的军事战略中心,从休达转移到亚历港来,从这也是看的出来埃及地区的潜力。
  其他人自然也是能够看的出来,尽管目前的埃及省以及运河区的大唐人也就十来万人左右,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极大,至少比什么休达州要强多了。
  欧洲饭店的管理层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打算在埃及省的省府亚历港投资建设一座新饭店。
  目前的大唐帝国在埃及省的主要人口分布,就是围绕着亚历港周边展开的。
  乔治带着新婚妻子李琳娜以及十多名同事以及同事的家眷,乘坐着蒸汽客轮跨越地中海抵达亚历港后,乔治还在港口的时候,就已经是看到了港口边上一栋整体已经施工完毕的高大建筑。
  那正是欧洲饭店埃及分店,他今后工作的地方。
  上岸后,乔治发现这个亚历港虽然发展的时间不过几年,远比休达发展的时间要少,但是城区的面积却已经是要比休达那边大了,只是城区内的人口比较少。
第2027章
黑海海峡谈判
  虽然看见的城区大,但是人少,和休达有极大的不同,不过乔治对此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知道亚历港这地方和休达不一样,此地并没有和休达一样有着大量的暂住民,主要还是大唐人。
  而大唐人不喜欢住在密集城区里,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
  乔治虽然常年都是待在休达,之前也没有去过其他的大唐海外领地,但是他聪明好学,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努力学习,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自行学习,因此对大唐的很多风气都是非常熟悉的。
  要不然的话,他之前也不能以一个暂住民的身份被大唐人所接受,成为一个士绅了。
  这亚历港的城区面积不小,但人口密度比较小,建筑也都不高,不过面积普遍偏大,街道的面积也很大。
  同时绝大部分的城区,说是城区呢,但其实更像是一个个社区,大多都是民居。
  只有靠近港口的这一边才是建筑比较密集,有着高楼以及比较多的商业建筑,乃是整个亚历港城的中心城区。
  欧洲饭店埃及分店,就是坐落在中心城区。
  抵达亚历港口,初步安顿下来后乔治就是投入了繁重的工作当中,他以及他的同事们要提前招募,培训员工,为饭店的开始营业做准备。
  但是招募员工的时候,乔治发现这个埃及分店的后续运营费用,恐怕是要比休达那边的欧洲饭店高不少。
  因为这地方的员工薪资比较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此地的暂住民数量很少,根据官方的统计,常年居住在此地的暂住民数量估计也就万把人,远不如休达州那边有着大几万人,而且这些暂住民除了少数几千人待在亚历港外,大多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周边的几个的小镇上。
  此地更多的乃是从本土移民过来的大唐移民。
  大唐帝国对红海事务衙门地区,尤其埃及地区以及运河区的治理,远远要比休达州要上心。
  休达州那地方,大唐其实没多重视,但是埃及以及运河地区就不一样了,大唐官方为了避免几十年上百年以后,埃及地区以及运河区出现变动,从一开始就实施了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
  当年奥斯曼帝国撤离的时候,可是把几乎所有的土著都是给带走了,剩下的部分土著也都是被大唐迁移到中部非洲等地区,还有不少的漏网之鱼,则是一股脑弄到运河区那边挖运河了。
  红海事务衙门可以很自豪的宣布,如今红海事务衙门下设的一省一区四洲,也就是埃及省、运河区、半岛州、班加州、北非州,没有任何一个土著存在,哪怕是暂住民的数量也很少不过两万多人而已。
  红海事务衙门的区域花费,是以埃及省以及运河区为核心,这两个区域都是按照核心海外领地来打造,甚至都准备放开一部分进出口限制的。
  而外围的半岛州、班加州以及北非州,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无人区,这三个州的作用,其实更多的还是充当隔离带。
  就和大唐本土的缅甸省以西的孟加拉州一样,都是充当本土屏障,防止土著进入的。
  作为核心区域的埃及省,自然也就没有多少的暂住民了,本土移民倒是多了有那么十几万人,但是雇佣这些大唐海外移民的话,薪资可不低。
  这些大唐移民到了埃及省后,一个个都是免费分得了少则数十亩多上百亩土地的,这说的可是个人,而不是一个家庭。
  如果是一个就家庭的话,基本上每家每户动不动就是几百亩土地的。
  说白了,一个个都是中小农场主。
  人家种田放牧小日子就能过的很不错,出来工作的话,要的薪资可不低。
  欧洲饭店为了招募到足够的员工,给出的薪资可不低。
  为了降低人员薪资支出,欧洲饭店那边甚至想着到休达雇佣一些暂住民呢,但是没能获得埃及省官府的批准。
  人家一听说欧洲饭店要弄一大堆暂住民过来,直接把欧洲饭店的人给轰出去了。
  开什么玩笑,现在埃及省这边还想要把剩下的近万暂住民给迁移出去呢。
  为啥?
  一切都是为了本土化!
  为了进出口限制。
  虽然大唐早已经废除了所谓的进出口委员会,但是现在又多出来了一个国防安全委员会以及其他各种机构,海外地区的进出口依旧是受到了极大限制的。
  大唐帝国高层在理论上,已经是放宽了各种限制,但是这种放宽是只针对于完成本土化的地区。
  比如说北美洲,那地方可没有什么土著或者暂住民。
  如今大唐各地的海外领地,为了争取取消各种进出口限制,一个个都是在努力搞本土化呢,土著什么的绝对不会要的,就算是暂住民大多也是不要的。
  因此有些海外领地的暂住民比较多,但是有些地方的暂住民是很少甚至是没有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的暂住民,是无法和大唐人一样随意流动的缘故,哪怕暂住民从休达去其他海外领地,也需要通行证,而这种通行证一般都是不会被批准的。
  埃及省这边的原有暂住民,都是红海事务衙门刚成立,亚历港刚开始建筑开发的时候,最早迁移过来的一批暂住民进行早期开发的,乔治的弟弟乔翰,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后续埃及省开发稍具规模之后,埃及省就是停止了暂住民输入。
  因此欧洲饭店想要从休达或者其他地方招募暂住民过来亚历港工作,官府可不会批准给予通行证。
  最后没办法,欧洲饭店只能是一边在当地招募暂住民,另外则是提高薪资招募大唐人了。
  好说好歹,总算是招募了一百多名员工并开始前期培训。
  乔治这段时间是天天忙着招募员工,培训员工,忙的脚不沾地,如此忙碌数月后,员工初步培训成本,欧洲饭店也是即将迎来了开业的日子。
  但是在准备开业的时候,乔治却是接到通知,说是暂缓接待普通公众,进行为期大约半个月左右的非正式营业。
  为何?
  因为大唐帝国即将和奥斯曼王国进行一次商谈,针对黑海海峡的通航问题进行协商。
  这一次协商的举办地点,就是亚历港,而经过欧洲饭店的高层游说争取,欧洲饭店埃及分店将会作为会谈举办点以及帝国谈判代表团的下榻地点。
  这意味着,欧洲饭店埃及分店将会迎来众多帝国权贵!
  这将会极大的提升欧洲饭店埃及分店的名声,进一步建立高端饭店的品牌。
  为此,欧洲饭店不惜推迟面向公众的营业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