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1/1597

  “他们采用全面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是产量足够大,如此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而更重要的发动机生产方面,涉及到了六种特殊材料以及十多种特殊的加工工艺,这些特殊材料以及加工工艺我们暂时无法获得专利授权,此外他们的发动机的多项独特设计,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设计,而这些设计我们也不能用!”
第2009章
汽车时代
  “我们的生产部门研究过了,我们采用机械化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组装生产的话,固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降低的价格也不会太多,因为最关键的发动机我们无法降低成本!”
  “我们的研发团队什么时候才能够拿出来低成本的发动机?”
  “研发团队已经是开始加班加点进行研发,但是想要绕过他们的专利,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
  “一年?”
  听到这个数据后,很多人都是不满意,但是不满意也没有办法!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这一年里,我们要尽可能的维护我们的西湖汽车的豪华车品牌,保住高端客户群,另外西湖汽车立即开发新车型,采用全新的专用底盘,全新的箱型车厢以及其他所有能够用上的新技术。!”
  “我们西湖牌汽车,代表的不仅仅豪华,更代表着最顶级的科技!”
  相对于杭州动力机械公司的如临大敌,松江重型机械公司淡定的很,甚至还为启翔汽车公司的成绩鼓掌。
  为啥?
  李育博亲自上门,把之前预定的一万台变速箱订单变成了直接订单,同时还签订了两万台变速箱的意向订单。
  他们估计着,不用多久,他们的变速箱的年出货量就要突破三万台了。
  这都是钱啊!
  中原汽车那边,也没有这么紧张,他们的私人轿车业务本来就没多少,中原牌轿车,过去一年也才买了两百多台而已,而且大多还是人情购入。
  他们如今的核心业务是货车,他们在之前的一点五吨货车的基础上,又是研发并推出了马力更大,载重更大可以达到三吨的大型货车。
  同时在一点五吨货车的基础上,减轻车重,缩小载货量,增加了爬坡能力的车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三款货车的销量好的很,过去一年销量达到了两千多台,而且利润还高。
  如今中原汽车公司那边的业务重心,已经是全面转到了货车业务上了。
  至于轿车业务,半死不活的吊着。
  不过他们也是很关注启翔汽车,但是关注的并不是轿车市场,而是他们降低发动机以及车身组装的成本的方式。
  启翔汽车公司用来降低成本的一系列方法,其他汽车公司也是能够效仿的。
  奈何启翔汽车公司建立了专利池,想要绕过专利池一时半会的也挺难的。
  外界的反应,都不能阻拦启翔汽车公司的快速崛起了。
  启翔汽车上市发售一个月内,就是累计从全国各地获得了超过了上万台的订单,而且订单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启翔汽车公司内部估计,未来一年内,他们的启翔牌汽车的全年订单数量预计会超过三万台,而且随着产量的扩大,技术的成熟,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等到明年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把售价拉低到两千唐元以下,到时候销量肯定还会更大。
  然而启翔汽车公司原先准备的产能其实只有一年一万辆,哪怕是紧急扩产之后,一年也就只能生产一万五千台而已,产能严重不足。
  所以仅仅是发售一个月后,启翔汽车公司就是宣布,在汉阳地区建设第二家汽车生产厂,一旦建成,该新厂的年产能预计达到三万台。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比启翔汽车公司上市发售更轰动!
  人们都知道启翔汽车最近很火,但是没有想到会火到这种程度。
  新旧两家厂一共四万多台的产能,如此恐怖的产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唐帝国将会正式迈入汽车时代!
  这不仅仅是民众们这么看,就算是官方也是这么看。
  大唐帝国的交通部,在这个时候下发了把汽车以及其他内燃机车辆定义为机动车辆,同时考虑到机动车辆的驾驶需要一定技术,同时速度快等因素,出台了车辆登记政策以及驾驶证政策。
  驾驶人需要考取专门的机动车驾驶证才能够驾驶这些机动车。
  同时每一辆机动车都需要登记注册,用于确定身份,追究各类违法责任等等。
  其实类似的政策早就在马车以及火车还有轮船上上实施了,只不过之前针对的都是公共运营的大型马车,重型载货马车等。
  大唐帝国范围内的所有公共载客马车,都是需要登记注册,同时车夫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考核,发放驾驶证才能够驾驶,这是为了保证乘客以及路人的安全。
  而船只方面,帆船时代就已经是开始施行了,船只需要登记注册,而船长以及大副等主要人员,是需要考取专门的执照,才能够有驾驶船只的资格。
  如今,只是把汽车也纳入管理范围之内而已。
  大唐官府的举措,再一次证明了大唐帝国官方对新技术,新事物的重视以及扶持。
  而汽车行业,也只是大唐帝国扶持重视的新产业之一。
  大唐帝国扶持重视的新产业多了去,比如说农业方面的化肥产业,大唐帝国可是破天荒的,针对化肥行业推出了特定的税收优惠措施。
  这个优惠措施,比其他行业的优惠措施都要高。
  基本上一家化肥企业,只要达到了官府的制定标准,那么建厂五年内一毛税都不用交,五年后的税收也会极其优惠。
  化肥行业,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而民以食为天,大唐帝国可是一直都是非常重视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扶持的。
  尽管目前的化肥产量还是比较小,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大唐帝国依旧是积极推动化肥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偏僻,落后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一起,保障食物指数的持续下降。
  为了响应帝国号召,国企部以及皇室资产科下属的一大批企业,都已经是先后在中部等地区投资建厂。
  江南纺织公司,这家大唐帝国规模最庞大的纺织类企业,就是大手笔直接在成都投资建成了一家预计直接雇工人数超过万人的大型综合类纺织厂,以生产各种半成品布匹,同时还生产大量成衣。
  以便就近供应西南地区,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2010章
再接再厉
  成衣市场,是最近几年大唐帝国崛起最迅速的一个纺织市场的新市场。
  以往的时候,大唐帝国的纺织工厂们,都是生产布匹、丝绸等售卖,普通人自己买了布匹、丝绸后自己缝制,或者是找裁缝缝制。
  除了特定的制服,比如军服,工作服之类外,市面上其实很少有成衣。
  不是说商家不卖,实际上也有各种成衣店,关键的是早期的民众不习惯买成衣,都是自己买了布匹自己做衣服比较多。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民众收入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城市民众的收入增加,也就有了直接购买成衣的需求。
  这个时候,商家们也是与时俱进,有机械公司研发出来了专门的缝纫机,效率可比人手工缝衣服快多了,这也就大幅度降低了成衣的制作成本,同时为了吸引顾客降低成本,对衣服的款式不断的推陈出新。
  这些年市场孕育下来,也就逐渐上来规模,很多城市家庭都已经是开始直接购置成衣,而不是说购置布匹自己缝制了。
  这种新型市场自然是被那些大企业看在眼里,江南纺织公司早几年就是设立了服饰子公司,生产销售各类成衣,市场销量也是相当不错。
  成衣行业的发展,也是进一步带动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而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影响可是巨大的。
  大唐帝国工业化数十年,各种行业都有,几万吨的轮船都能够造的出来,但是纺织行业在大唐帝国的经济体系里,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步。
  纺织业是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棉纺,毛纺,丝纺的各个环节,从种植棉花桑树,养羊养蚕再到纺纱、织布,印染,再到成衣诸多工序里,提供了庞大的就业岗位。
  这也是大唐帝国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的时候,优先选择纺织业的缘故,因为这个行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样的,在落后地区扶持发展的行业,大多也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反,你要是重资产,但是雇员没几个的行业,大唐帝国还不扶持呢。
  帝国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的工商业,不是为了其他,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优先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这个也是有不小的效果。
  宣平四十二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工商部报告,过去一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增投资中,在落后地区的新增投资占据了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在去年,这个数字只有百分之八!
  新增的百分之三十投资里,绝大部分都是属于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投资,包括各类工厂,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这给各地带去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针对这个情况,李轩批示: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宣平四十三年春天,春节刚结束,大年初三,蒋晓东就是背着一个大包,和几个同乡离开了深山之中的老家,前往襄阳府城。
  这是蒋晓东离开家乡最远的一次,之前最远的时候,是他以前到县里应募参军,但是没能选上。
  和很多农村家庭里的孩子一样,蒋晓东很小的时候就是帮着家里务农了,后来哪怕是上了小学也是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务农,自小就是知道了生活的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1/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