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1/1597

  奖金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进一步的刺激球市,让更多观众进场看球,购买球队的相关附属商品,比如步球装备之类的。
  同时呢,今天也有可能把球场广告卖出一个好价格!
  他的球场广告这个月就要到期了,之前的合同都是两年前签订的了,当年第一次搞球场广告合同,没能预估到广告效果,所以价格便宜的很。
  现在嘛,不用他自己推销,就有广告主找上门来想要打包球场的各种广告位了。
  这一次,他得狠狠的捞一笔,不然的话,对不住自己苦心经营球队这么多年。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比赛刚结束,刚才还是广告主的冯氏航运公司的代表,却是直接问道:“不知道丰经理有没有把球队转手的打算?”
  这问题问的有点直接,甚至让丰子桑措手不及。
  但是他很快就是拒绝了:“不好意思,球队乃是丰某人毕生的心血!”
  出售球队,这是不可能的!
  不仅仅是情怀的问题,而是这支球队是能够给他赚大钱的,去年净利润就有十几万呢,今年估计还要更多一些,少说也能有二十万。
  虽然为了修球场也欠了一屁股债务,但是他相信不用几年就能够还清银行的贷款,到时候年年几十万净利润到手,岂不是爽歪歪。
  这年头,可没多少行业能够一年里净赚几十万的。
  而且赚钱的同时,还能够获得社会名望以及地位。
  北岸队拒绝出售,冯氏航运公司的代表只是笑了笑,然后道:“如果只是冠名呢?”
  丰子桑道:“冠名,你是说用你们冯氏作为球队名?就和西湖汽车人一样?”
  冯氏航运公司的代表道:“不错,比如说北岸冯氏队之类的!”
  但是丰子桑却是摇头:“抱歉,这不仅仅是我的球队,更是北岸人的球队,所以冠名一事不用再谈!”
  丰子桑很清楚,北岸开发区里,步球队从一开始的时候可不止只有他一支,而是好多支,后来刚职业化的时候,职业队就有三支,但是现在呢,只剩下北岸队了。
  为啥!
  就是因为这名字让北岸地区的民众有归属感,其他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名字,就和那个什么西湖汽车人一样。
  而有了归属感,球迷才会把你当成主队,比赛日的时候来看球,来看球才有门票和商品收益。
  这才是维持一支球队活下去的根基所在。
  得罪谁也别得罪自己的球迷啊,得罪了他们,到时候赚谁的钱去?
  丰子桑的态度如此坚决,这倒是让冯氏航运公司的几个代表一阵沉默,最后纷纷辞别而去,连广告也不谈了。
  离开了球场,坐上了马车后,这几个冯氏航运公司的人里的一个中年男子道:“看样子直接收购是不成了,不仅仅是北岸队,黄埔队也拒绝了我们的收购提议!”
  “唉,这些成熟的顶级联赛的球队不是这么好收购的,如果好收购,早就被人抢了去,那里轮得到我们!”
  “既然收购不了,那么就自己搞,这步球影响力是越来越大了,我们也要提前布局,以加强品牌建设!”
  “西湖汽车人是最早的一家企业投资球队,而根据我们的调查,‘西湖汽车’这四个字,已经是随着这支球队传遍了大江南北,品牌价值大幅上涨!”
  “他们卖汽车,卖拖拉机的人能搞步球队,没道理我们搞航运的就不能搞个球队啊!”
第1995章
扁平化发展
  北岸队和西湖汽车人队的步球比赛,在第二天就是登上了松江府日报以及其他报纸上,让这两支球队的名字再一次传遍了整个松江府。
  而整个松江府乃是大唐帝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人口众多,这也是意味着两个球队的名字再一次被数百万具有极大消费能力的民众所看到。
  看到几乎所有报纸都是提到了这一场比赛之后。
  冯氏航运公司的高层也是坐不住了,他们直接收购一支位于松江府的低级别步球队,随后更名为冯氏步球队。
  随随后宣布对俱乐部增加投资,包括在南城区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三万人的球场,签约实力球星。
  同时直接砸钱,签约了今年在高校职业联赛上大出风头的新秀队长朱子元,这个朱子元并不是退役军人出身,他是湖广大学步球队出身,大学期间就是明星人物,大学四年四次带领湖广步球队杀入全国高校联赛决赛,三次夺冠。
  为了争夺朱子元,更是为了让朱子元甘心来冯氏步球队这个低级别球队,冯氏步球队大手笔的开出了对于一个新秀指挥官而言的天价年薪,还给了十万唐元的一次性签字费。
  这个签字费和年薪,哪怕是对于平均薪资最高的泛江南职业联赛而言,那都是属于上流了,由此可见冯氏步球队的野心。
  随后冯氏步球队的媒体上高调的宣布了,冯氏步球队要在两年内冲击上泛江南职业联赛,成为松江府地区征战泛江南职业联赛的第四支职业球队。
  冯氏航运公司家大业大,为了追求品牌效应也是不怎么在乎这几十上百万的。
  更何况现在球市火热的很,民众对步球的热情极高,如果球队运营的好,其实都不用母公司继续投资,自身的运营就足以维持俱乐部的运转甚至盈利。
  就和北岸队一样,这个北岸队的背后可没有实力强大的母公司作为支撑,但是人家还不是活的好好的,而且收入颇高,不但能够高价签约球星,更是能够为球队老板提供丰厚的利润。
  冯氏航运公司大手笔投资步球队,看重的是品牌效应。
  这一点和苏州动力机械公司搞西湖汽车人步球队,西湖汽车人马球队都是一样的。
  从这些大企业纷纷涉足步球行业也是可以看的出来,目前大唐人的口袋里已经是开始有了闲钱,他们舍得开始为一些娱乐行业花钱了。
  而这,是大唐工商业澎湃发展,普通民众收入普遍增加的最佳明证。
  而除了步球队外,其实在其他诸多方面也是能够看的出来大唐的农工商业经济在过去几年里快速发展。
  比如说吃这一方面,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所有的大唐人都能够感受到,吃的比以前好了。
  随着大唐执行经济发展计划,搞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大唐开始从海外领地大规模采购大量的农畜产品。
  来自美洲,南非,印度,南洋等各地区的农畜产品源源不断的通过船只被运输回本土地区。
  上海港口地区,曾经在一天之内连续有三艘来自海外的冷冻船抵达,三艘船装载了总数两万多吨的肉制。
  至于普通的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更是一船一船的运回本土,然后进入大唐人的肚子。
  大量的农畜产品,极大的丰富了大唐人的餐桌。
  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的,副作用就是,本土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们所生产的农畜产品价格难以提升,连续数年都是维持在平稳的价格。
  但是别以为这正常,实际上这不正常,因为大唐的经济不断上涨,人们,尤其是工商业的从业人员收入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农民和牧民的收入却不上涨,这也就属于变相的降低收入了。
  对于这种情况,大唐帝国高层也是早有预料。
  大唐帝国在经济发展计划里,除了继续加大农村地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外。
  更加重要的还是发展地方经济。
  而且不是和以往一样,都是朝着大型工业城市倾斜,而是朝着普遍地区,落后地区倾斜,鼓励资本在中小城市投资建厂,就地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民众收入。
  为此,大唐高层提出来了‘扁平化发展’的策略。
  要求各地经济百花齐放,而不是说某个地方一枝独秀。
  从宣平四十一年开始,中小型城市的工商业投资开始增速,大量当地的农民开始进入当地的工厂或者其他行业,获得就业机会,从而获得除了农畜行业以外的额外收入。
  李轩对这种情况还是相当满意的。
  帝国的早些年,为了发展工商业,采取的是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原则,给一些条件优越的地方众多的优惠政策乃至资金扶持,以集中资本、资源,发展出来一个个工业区。
  上海、广州、武汉三镇、当涂、滁州、郑州等等地方的工商业发展,都是这么起来的,而过去的二三十年里这种政策也是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松江府就是这种政策的直接体现!
  一个拥有五百多万人口,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
  但是现在呢,大唐帝国却是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来是扶持中小城市,偏僻落后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追求的不再是重点发展,而是全面发展。
  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民众的收入。
  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是极大。
  其实这种扁平化的全面发展模式在大唐帝国里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而是过去一直都存在。
  比如说广东那边的广州地区,整个广州府可没有和松江府那样,有着高大上的中心城区。
  广州府的各个县发展的都非常的平衡,以至于你都很难分辨出来广州那里是城区,那里是乡下,因为大部分地区看起来都差不多。
  密集的城市火车、公共马车几乎贯穿了整个府,乃至覆盖了整个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在陈立夫当年的主持下,采取的就是扁平计划发展。
第1996章
缺钱的爱德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1/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