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4/1597

  这个中非王国,其实也就是以前的安南王国。
  但是呢,自从大唐帝国在南洋地区各地设立新的安南省、暹罗省等本土省份后,为了避免称呼上的冲突,更是为了避嫌,安南王国的人最先反应过来,然后主动把他们的国家名字给改成了中非王国。
  南洋十二国的另外国家也是有样学样,直接把他们的名字给改了,甚至都绝口不提他们以前都是南洋人,一律说自己是非洲人……
  这明显是怕惹恼大唐帝国了!
  但是,大唐帝国又不是这么不讲理的国家,那里会跟他们在乎这些东西啊。
  不过人家自己改名字,大唐也是懒得管了。
  所以,这非洲东海岸中部区域的南洋十二国,就是变成了中非十二国!
  这中非十二国里,中非王国算是实力比较强的,主要是当初给他们分配的地盘还算不错,而中非王国的过往近卫军战斗力还算可以,早些年打的当地土著不能生活自理不说,后来又是给外来的西班牙等地方的商人们充当雇佣军,帮着他们免费雇佣非洲土著,从中赚了不少的钱。
  同时他们的土地还比较肥沃,开发出来后除了种植粮食,还广泛种植各种经济农作物,而且他们自己还找了个铜矿,然后进行原始的开采。
  所以别看人家现在只有百来万的人口,但是人家的小日子过的其实挺不错的。
  他们的国王近卫军虽然人数少,但是别说在非洲了,哪怕是欧洲地区也是小有名气,人家一说起来非洲的雇佣军,就会说起中非王国的近卫军。
  这小日子过的不错的中非王国,而且其经济模式除了依靠雇佣军赚钱外,大部分经济收入还是依赖铜矿以及经济农作物的出口,并且这个出口对象只有大唐人。
  所以他们也是极度重视和大唐的外交关系的。
  要不然也不会花费庞大的外交经费在使馆区内租上一层上好的使馆区了,而且其使馆区的人数都是满额的五十人。
  嗯,大唐对每个土著王国派遣到大唐的外交人员是有限额的,和大唐关系比较良好,真心抱大唐大腿的天天叫爸爸的,一般都是给予一等五十人的配额。
  其他此等国家则是四十人,三十人,或者二十人不等。
  如果不限额的话,这些土著国家有一个算个,能派遣一大堆外交人员跑过来……
  大唐呢,谁不想来!
  哪怕是在大唐的生活成本高昂,但是除了少数国家外,其实很多国家的外交经费,一般只用来租房以及少数生活经费,来大唐当外交官的人,大多都还得自己掏钱维持在大唐的生活。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是有无数人打破脑袋想要跑过来。
  诺里斯子爵,他的薪资其实很低,折合唐元的话,每个月不过四唐元,嗯,这是按照大唐松江府最新薪资标准发放的。
  但是身为一个外交官,想要在松江府生活的体面,这点钱远远不够,这多出来的生活成本其实都是他自己承担的。
  当然了,作为一个驻扎大唐多年的资深外交官以及英格兰子爵,他除了国内封地的固定收入外,还有其他不少额外收入呢。
  比如说这一次回国,他就在诸多地方做了演讲,为英格兰国内的权贵富商们讲述大唐的诸多事情,同时他还通过自己口述,请人代笔写了好几本书,其中有基本是在整个欧洲大陆地区广泛发行,虽然欧洲那破地方没啥版权意识,但是多少还能赚一些钱。
  更重要的是,他在大唐这边发行了一本书,名为《英格兰的眼泪》,故事的主体乃是一个贵族女性和一个穷家男相爱的故事,这咋一看是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只是通过男女主角的视角展现当代英格兰的独特社会面貌。
  尤其是重点描绘了英格兰的乡村地区的贵族的残暴,农奴们的悲惨,自由民的无奈。
  放大了说,其实这是描绘当代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一本小说,如果过上几百年,估计就能用这书还原这个世界的欧洲社会的诸多细节,有着不小参考价值。
  但是现在嘛,这书在大唐算是猎奇读物,销量很一般,偶尔会有大唐人也会因为猎奇买来看一看,看完后大多会感叹一句:哇,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落后野蛮的地方啊!
  依靠着这一本买的不算太好的书,诺里斯子爵其实生活过的还算不错。
  大唐这地方,版权保护那是没的说的,诺里斯写的这书销量也一般,但是没有盗版的情况下,依旧能获得不菲的收入,依靠版权收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也能让他在松江府这地方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了。
  但是也就是在大唐了,如果是在后世的华夏,即便他这书书再火十倍也得饿死他,因为没几个人会买他的正版书看。
  兴许那天诺里斯就会饿死街头,临死之际发出低沉的呐喊:看盗版的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至于其他外交官,也基本不是普通人,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办法成外一个外交官进而来到大唐,因此是个人有个人的门路,大抵上在松江府这地方也能维持生活。
  在大唐生活,有些地方其实也挺便宜的,而有些地方就很昂贵,松江府这破地方毫无疑问是大唐帝国里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
  仅仅是使馆区以及外交人员的住宿楼,租金就不便宜,还得加上吃饭以及其他的生活花销。
  人家中非王国每年在外交经费上就得花掉好几千唐元,这还是公办经费,可不包括维持外交人员体面生活的开始,人家只发放最低薪资,确保外交人员饿不死而已。
  外交人员们想要自己过的体面,自己想办法去……
  嗯,哪怕是在大唐的外交人员,其薪资水准也得按照大唐帝国的劳动法来,确保最低薪资收入。
  中非王国一年好几千唐元的外交办公经费,这个数字如果是放在大唐内,根本不算什么,对于中非王国这样的国家而言,也能拿出来。
  但是有些土著国家可就拿不出来了。
  毕竟,土著国普遍都挺穷的,手里有点钱他们也会用来购买大唐的武器装备。
  当然,有钱的大国也是有!
第1985章
大唐人的无视
  和中非王国一样租用第一栋的办公楼,并且有五十人配额的还有西班牙王国,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土著国家当中的大国,他们虽然也缺钱,但是相对于小国而言就好多了。
  没看见人家西班牙王国欠着皇家银行好几百万唐元的债务吗?
  这能欠这么多钱,那也算是本事,其他土著国家,比如英格兰王国之类的,想要欠这么多钱,人家大唐的银行还不借呢。
  这第一栋使馆区的使馆大楼,里头要么是土著里的大国,要么是土著里经济比较好的国家,寻常的土著国家可不会租用第一栋里的使馆区。
  使馆区第一栋使馆大楼,其一楼是公用的厅堂,大型会议室,宴会厅等,要用直接临时租用就行了。
  二楼就是奥斯曼帝国的领事馆,这是土著里的大国。
  三楼是英格兰王国的领事馆,这英格兰王国虽然小了点,但是早些年依靠奴隶贸易,后来又依靠煤炭资源,这手里算是有点钱。
  四楼是丹麦王国的领事馆,这个丹麦王国自从迁移到非洲西海岸的中部后,发展的还算不错,搞了不少的种植园,并且为周边的大唐的海外领地港口提供各种农产品等,也算是赚了点钱。
  五楼是法兰西王国领事馆,这个法兰西王国其实听穷的,欠着大唐一屁股债没钱,但是呢,最近人家在鲁尔地区找了个大煤矿,然后进行开采把煤炭卖给大唐人,经济也算是稍微好转,同时呢,这个法兰西王国乃是抵挡鞑靼人的第一线,大唐也是对法兰西王国多有扶持,每年给欧洲地区的无偿或者有偿援助,总是少不了法兰西王国的那一份。
  而六楼和七楼嘛,自然是西班牙王国的领事馆,嗯,由于西班牙已经吞并了葡萄牙,因此严格上来说,这是西班牙葡萄牙联合王国了。
  这西班牙王国就算最近的日子过的苦了点,但是人家好歹还有着美洲的不少殖民地,而且西班牙人虽然说已经不怎么跑远洋贸易了,但是却是回过头跑欧洲的沿海贸易,这家底还是有的。
  除了第一栋使馆大楼里的五个土著国家,另外几栋使馆大楼,还有另外几十个国家的领事馆,规模有大有小,不过大多都是租用隔间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领事馆。
  诺里斯子爵和几个相熟的朋友聊过之后,却是发现有些老朋友已经是结束任期回国了,而且大概率也是没办法回来了。
  每个土著国家里驻扎大唐的外交人员名额,那都是非常宝贵的,在各自的国内会引来争夺的。
  他们英格兰王国里的四十个外交人员,全都是贵族。
  有些是和诺里斯子爵一样有爵位的,有些虽然没有爵位,但也是贵族子弟,哪怕是那些最低等的外交随从,他们普遍也都是贵族子弟。
  比如诺里斯子爵带过来的两个随从,一个是伯爵次子,一个是侯爵次子。
  这样身份的人如果是放在英格兰内部,那都是尊贵无比的存在。
  但是在大唐,却是什么都不是,他们唯一的身份就是英格兰的外交人员,而且还是最低等的外交随从,这出门的时候,还得兼职当车夫,仆人呢。
  英格兰王国如此,其他土著国家里也是不例外,奥斯曼帝国的驻唐公使,还是人家的皇子呢。
  不对,不能这么说了,毕竟人家奥斯曼帝国……
  也不对,不能再称之为奥斯曼帝国了,而是应该称之为奥斯曼王国。
  因为奥斯曼王国的国王早就公开宣称,他的头衔并不是皇帝头衔,也不是什么万王之王,国王之王之类的头衔,他们这头衔翻译过来,就是和国王差不多的头衔。
  什么,你说我们是奥斯曼帝国,你是我是奥斯曼皇帝。
  开什么玩笑,绝对不是,你这是污蔑。
  帝国二字,是专属于大唐帝国的,皇帝普天之下更是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敬爱的,比太阳更伟大的圣天子李轩。
  你再说我是皇帝,老子跟你没完!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反正这年头是没有什么土著国家的统治者,敢说自己是皇帝或者国王之王,万王之王之类的。
  他们顶多就是自称国王、某个地方的统治者、保护者之类的头衔。
  嗯,奥斯曼王国的驻唐公使,就是现任奥斯曼国王的王子之一。
  其他几个国家的公使大多也都是各自国家的大贵族。
  从这些人员的构成,就可以看的出来,在各个土著国家里对于驻唐的外交人员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再加上呢,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和诺里斯子爵一样,来了就不想回去了。
  在来大唐之前,没有在大唐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前,你可能会对大唐有各种各样的感觉,但是在大唐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么几乎所有的外交人员他们都不想回去。
  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想要留在大唐帝国内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