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1597

  不管怎么说,在大唐玩侵权风险很大的,各地的专利局每年就指望着逮住几家影响巨大的侵权企业罚款呢,要不然这么多行政人员咋养啊,所以专利局绝对比被侵权企业自身更积极调查各种侵权案件。
  有时候被侵犯专利的企业自己都不知道,人家专利局就逮住了人,通知你可以去领取被侵权的赔偿金了!
  正是因为知道大唐的专利制度有多么的完善和苛刻,李育博才不愿意卖掉这些专利。
  军方对李育博的意见自然是没意见的,专利是人家的,人家爱咋地咋地。
  于是,军方又是提出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找其他厂商纯代工。
  这单纯的代工自然是没有问题,这样只是给个加工费用就行了,保留专利不说,而且自己这边还会保留设计能力,研发后续型号的发动机,直到有一天有足够的资金自行设立发动机生产线。
  至于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专利授权,军方给出了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案,军方可以直接和启翔机械公司签订订购合同,然后你拿着订购合同去找银行贷款,贷款后得到钱再去皇家理工学院拿授权。
  皇家理工学院很好打交道的,只要专利在对外授权名单内,你价钱给到位那就不是问题。
  陆军对于武昌启翔这种玩新技术的企业,还是有良心的,虽然压价,但是一台双轮汽油车也是给出了两千唐元的价格。
  这价格可不便宜啊。
  因为李育博的双轮自行车,其实就是那台汽油机比较值钱,然而即便是之前,但是也因为发动机比较简陋,而且也是属于小型发动机,造价也不算太贵。
  至于车身基本不值几个钱,部分零部件还是木头做的呢。
  还别说,这年头的中原汽车公司和杭州动力机械公司搞出来的四轮汽车,除了承重结构以及核心部件外,很多地方其实都是采用的木材,尤其是车厢。
  这倒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降低车身的重量。
  毕竟发动机动力太小,对车子的重量要求比较苛刻,不可能直接整车都是钢铁制造的,那样的话随随便便都是一两吨甚至更重,现在的发动机根本带不动。
  话说这自行车架子里的很多零部件以及独特设计还是李氏自行车公司的独家专利,为了这些专利,他一度还和家里闹了点小矛盾。
  一开始的时候,他老爹直接同意以市价收取了专利费,把涉及到的部分独家专利授权给自家次子的厂子。
  不过家里有人对此很有意见,说什么既然是一家人,用专利不是不可以,但是既然都用了专利了,这双轮汽油车的生意大家是不是也可以一起做呢。
  毕竟一家人嘛,而且李氏自行车公司搞双轮车这么多年,不管是技术还是经验都是业内刚刚的。
  好吧,全帝国就这么一家自行车公司……
  对于这些话,李育博保持了沉默!
  这事真说起来,还真是他李育博占了便宜,有人不满很正常。
  双轮汽油车车架上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李氏自行车公司的独家专利零部件,如果是别人,李氏自行车公司完全能依靠这些独家专利索取更多的利益,比如说直接要求入股。
  如果对方拒绝,那就拒绝授权,想要搞双轮汽油车,等十多年以后我们的独家专利到期以后再说吧。
  或者有本事你绕过李氏自行车公司那围绕着踏板自行车构筑的两百多条各种专利。
  你要是真能做到,整个帝国都得说一句你牛逼!
  大唐帝国偌大一个帝国,只有一家李氏自行车公司不是没有理由的,就是因为人家围绕着踏板自行车构筑了一连串的专利。
  不仅仅是整车,更关键的是各种核心零部件以及设计,全都是他们的独家专利!
  想要绕过他们的专利很难,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搞,能不能搞出来不说,就算能搞出来也是得不偿失。
  这年头的自行车除了军方采用外,在民间其实销量并不算太大。
  一方面价格贵,如今的李氏自行车最便宜的款式也得两百多唐元,这比得上很多中等收入家庭一整年的收入了。
  目前在大唐,一个标准的五人家庭,年收入三百唐元基本都算是中等收入阶层了。
  如果是单身的话,基本上年收入达到一百唐元就能过的比较体面了。
  一辆自行车两百多唐元,不是什么家庭都能买得起的。
  不过价格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问题,私人马车也贵啊,但是全帝国范围内私人马车的保有量大了去。
  最关键的是,大唐人对自行车这玩意,其实并不怎么待见。
  大唐人觉得,这玩意还得自己蹬着走,大热天骑一身汗,大冷天骑车冻成狗。
  一点也不体面。
  大唐人对体面这个词,已经到了有点病态的地步。
  农民伯伯进城办事或买东西的时候,都会换上一身上等羊绒的职业装或丝绸长袍乘坐公共马车进城。
  你骑自行车把自己累个半死还一身臭汗,到了城里人家百货商店都不让你进门……
第1919章
启翔牌汽车
  骑自行车,这对于当代的大唐人来说,并不是什么体面的选择,至少在正式出行的场合里,体面人是不会选择不雅的自行车的。
  他们宁愿步行!
  当然了,实际上买得起几百元的自行车的人,也不至于落魄到走路,他们可以乘坐马车。
  大唐的马车业现在发达的很,中等家庭搞不起私人马车,但是日常出行的时候,选择乘坐出租马车绝对承担得起,实在不行公共马车也行啊。
  所以,别看大唐人口好几个亿,但实际上李氏自行车公司每年卖出去的自行车也不多。
  要是大唐人人手一辆自行车,他们李家早成为帝国首富家族了!
  可惜,这种事也只能是在梦里做一做了。
  不过即便如此,李氏自行车公司靠着自行车的庞大专利,也是维持了数十万唐元的公司市值。
  由此可见,这些自行车的专利还是很重要的。
  李育博从家里的公司获得了专利授权,哪怕是给了专利授权费,但是严格上来说他还是占便宜了。
  但是直接给股份,或者合伙之类的李育博也是不甘心,这汽油发动机,是他用老娘的嫁妆搞出来的!
  最后李育博主动提出,给更高的基础专利授权费,同时后续也会支付分成专利费,算是把专利授权的费用提高了上去。
  同时又是主动提出,启翔机械厂的加工生产能力还不足,准备把部分零配件的订单交给家里的工厂去做。
  这样,才算是初步平息了家里那边的意见。
  随着军方的订单签订,李育博直接找到了皇家银行申请贷款,随后用于皇家理工学院的汽油机等专利授权费。
  紧接着又是在军方的牵头下,和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汉阳精密机械厂达成了代工协议,借用他们的先进设备用以生产汽油机。
  江南武器公司的技术是不用质疑的,尤其是在高精尖加工领域,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的实力一直都是属于国内一流。
  很快,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汉阳精密机械厂很快就是根据李育博给出的设计资料,造出了多台的样机交付启翔机械厂,用以进行各种试验、测试。
  毕竟之前的那台汽油机原型机,并没有经过什么太过严格的测试,造出来后简单测试以后,就是直接装上去用了。
  纵然现在还没有暴露出来什么明显的缺陷,但是小问题却是一直都有不少,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测试,改进的。
  由于李育博一开始采取的是大量的零部件外包的方式,其本身的启翔机械厂只是用于总装。
  因此很快就从各个零配件厂商获得了第一批的零配件用于进行各种测试、试验。
  同时也是造出来了第二台的汽油车原型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第二台的汽油车并不是双轮,而是三轮造型。
  这是考虑到双轮汽油车虽然技术更加简单一些,对地形的适应力更强,但是平衡比较差,所以军方那边就是主动提出来,能不能在双轮车的基础上,搞一个三轮或者四轮的版本。
  当然,这个三轮或者四轮的版本,也不是和中原汽车、杭州动力机械公司的普通汽车一样,至少重量和体型就不一样。
  因为动力上的差别比较大,所以就算是搞出来三轮或者四轮的车型,也必须是更小,更轻的。
  说白了,其实军方没要求李育博搞出来什么四轮汽车,只是单纯的想要在双轮车的基础上加个轮子,让平衡性更好一些。
  这种简单的要求自然是没啥难度的,李育博只花了一晚上就是在自己的双轮汽油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了三轮车。
  至于四轮,他直接放弃了,他的汽油机动力太小,而四轮的车结构必然会变得更加庞大,重量加大之后,这汽油机的动力就不够了。
  毕竟他设计出来的汽油机,只是一款气缸容积只有三百毫升,马力不过一匹的小型汽油机而已,和中原汽车公司、杭州动力机械公司他们搞的三四匹马力的中型汽油机不一样。
  这新设立出来的三轮车,是一个边三角的形状,这是为了简化传动结构,控制重量以及成本,驱动轮依旧只是双轮车的后轮,边轮只是纯粹为了平衡性才搞出来的。
  同时边轮上,也是增加了一个座位,这个座位既可以用来载人,也是可以用来载货。
  当军方的代表看到这辆三轮车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比之前的双轮车更大。
  他们频繁进行试驾,一大堆人写了众多的报告。
  这玩意的体型依旧很小,全长也就一米多而已,宽一米都不到,比汽车动不动好几米的长度小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