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1/1597

  这些年最典型的就是为了培育适合帝国本土西南部以及南洋半岛、南洋诸岛等地区使用的马匹,帝国可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除了在本土西南建设西南马场外,还在吕宋省、马六甲州、澳洲等地方建设马场进行培育马匹。
  但是直到现在,其实也没能说培育出来真正作战能力强,同时又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乘骑战马。
  甚至连培育适用的役用马都难!
  其实也不是说搞不出来适应性强的,就是适应性强悍了,但是肩高不足,爆发力不行。
  但是大唐陆军的眼光高啊,这骑兵部队用惯了动不动就肩高一米五甚至一米五五的土密马,现在你让他们乘骑一米二三的马匹作战,人家骑兵大爷们是要骂娘的。
  搞得现在,大唐陆军部署在南洋地区的驻防部队,每年都要补充很多的优良战马,耗费非常大。
  后来陆军看到自行车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机动部队,而是配属给驻防南洋地区的部队,一定程度上代替马匹。
  毕竟大唐家大业大,但是也经不住南洋等部分气候恶劣的地区里每年的大量非战斗损失啊。
  后来慢慢的,这才有了机动部队的概念。
  不过依旧没有正式组建,一支到了今年汽油机正式研究成功,中原汽车率先推出了第一款试验汽车,杭州动力机械公司推出首款可量产的汽车后,大唐陆军这才是正式建立了第一支机动部队。
  规模很小,不过一个营的规模,不过却是直属枢密院,充当机动部队的试验部队。
  机动部队本来就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自行车,现在换成汽油双轮车的话,效果应该更好。
  如此,军械部的人才会这么看重,并第一时间就报告上来。
  李轩看过后,虽然觉得这玩意还太原始,甚至都不具备实用性,但是对于当代的技术水平而言,这已经是妥妥的高科技了。
  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李轩总是持以鼓励态度的,所以自然不会说什么这玩意太垃圾,根本不适用之类的。
  而是批示,可以适当的采购一批实验性装备,以探索机动部队的发展模式。
  说白了就是让军方出钱采购进行扶持。
  不仅仅是这汽油双轮车,同时汽油四轮车李轩也是让军方采购少数,作为实验装备配属机动部队。
  但是也只能局限于少量采购,实验性装备了,现在的内燃机价格还太贵,大规模装备部现实,先弄一点探索发展模式就行了。
  至于目前而言,李轩反而觉得自行车更加适合一些,尤其是南洋地区这些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马匹难以适应的地方,自行车的战术作用更高。
  不管怎么说,李轩都是亲自批示了可以实验性采购!
  而军械部的人本来就极为重视,再得到了圣天子的批示后,直接就是向武昌那边派发电报开始搜集信息,同时军械部的多名军官也是踏上了火车前往武昌。
  这一切,李育博甚至都还不知道呢。
  现在的他还郁闷着呢。
  因为他通过电报咨询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尝试获得汽油机的授权失败了。
  也不能说是失败了,人家皇家理工学院并没有拒绝他,也没有为难他,而是很大方的直接答应了下来。
  其实到现在,皇家理工学院都已经是对十多个厂家进行了汽油机的专利授权了,基本上就是一副敞开了授权的模样。
  但问题是,这专利授权费不低啊!
  皇家理工学院开出来的汽油机专利授权费相对于开发费用已经很便宜,但是依旧不是李育博能够承担得起的。
第1914章
姚亮亲至
  一整套汽油机专利,包括四冲程结构等核心结构等上百个专利呢,你要搞汽油机,这一百多个专利都得获得授权,不然的根本造不出来,或者你自己很牛逼,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这么多专利组合在一起,仅仅是基础授权就得十万唐元,这还是基础授权费,后面你每生产一台汽油机,或者说每生产一个他们专利授权的零配件,都得交钱。
  后面的专利分成就不说了,反正也会包含在售价里,消费者买单。
  但问题是,这十万的基础授权费李育博拿不出来啊!
  要不然,目前也不会只有十多个厂家获得了授权呢,就是因为这基础授权费贵啊,一毛钱还没赚到,就得砸进去十万专利费,然后再投资建设生产线之类的,这结合起来成本可就高了。
  哪怕是资产上百万的大型机械厂,一般都很难玩得转。
  目前涉足投资汽油机相关产业的,全都是帝国内顶级的大型企业。
  哪怕是中原汽车公司、江南重型机械公司这两家之前名气很小的企业,但那也是国企部之前准备好用来发展汽油机产业的,当年汽油机都还没有搞出来呢,公司就已经是筹建起来了,并开始搞充气轮胎等各种汽车配套的产业了。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之前汽车还没搞出来呢,他们搞的这些配套产业竟然也搞的很不错,赚钱的很。
  中原汽车公司收购后,继续研究发展出来的可充气橡胶轮胎,那可是刚研发出来就火爆全国,瞬间就成为了各种豪华马车的标配。
  松江重型机械公司他们搞出来了的变速器可是牛逼的很……
  他们一开始只是为了搞出来准备在未来的重型载重汽、工程车辆上使用的变速器,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搞出来的变速器还可以进行各种变种,并搭配蒸汽机使用,最后,他们生产的各种变速器都是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了。
  很多他们为了汽车为准备的诸多零配件,其实都能在其他领域找到市场。
  如此的他们其实本身业务就发展的很好,更别说国企部还持续给他们投钱,这购买专利建厂什么的根本不差钱。
  而杭州动力机械公司嘛,他们本身是没啥钱,但是人家本身就拥有一部分汽油机的专利啊,按照当年的协议他们是能免费使用皇家理工学院所有的部分汽油机相关专利的。
  同时核心的四冲程结构可就是他们家的,皇家理工学院收的每一唐元专利费,他们杭州动力机械公司可都是能够的分到一部分的。
  除了这三家企业外,其他杀进来汽油机行业的都是大企业呢。
  国内的四大蒸汽公司无一例外,尽数跟进,包括肇庆机械公司,海军蒸汽机厂和其他几个生产蒸汽机的厂子改革重组而来东部动力公司,天津友邦机器公司,同时还有冯氏航运公司。
  别好奇为啥还有个航运公司,因为冯氏航运公司虽然以航运为核心业务,但是他们的经营理念一直都是打通产业链,降低成本,同时纵向发展,所以但凡有机会插上手的行业,他们都想插一手。
  得益于航运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他们的其他产业也都发展的很不错,上至煤炭,铁矿,钢铁厂,下到造船厂,机械厂,蒸汽机厂,再到航运公司、码头服务公司,最近几年甚至都涉足到了海外贸易。
  其中的蒸汽机厂更是持续做大做强,他们走了当年天津友邦机器公司的路子,同时也是用他们最得心应手的手段,不玩别的,就玩价格战,同规格的蒸汽机别人卖一千唐元,他就敢八百卖。
  虽然质量什么的也相应的降低了很多,但是和降低的价格比起来,质量差一点人家也不在乎。
  这么慢慢搞起来,都是让他们做到了帝国第四大蒸汽机厂商的位子。
  除了这四大蒸汽厂商以外,其他加入进来的也都是顶级企业,比如三大武器公司,一个都没落下,全部都进来了。
  这十多家企业放眼整个帝国可都是最顶级的企业,最差的杭州动力机械公司,人家原本的固定资产也有上百万呢,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
  十万汽油机的专利基础授权费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后续投资建厂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唯一制约他们的就是技术能力。
  汽油机刚面世不久,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是管杀不管埋,他们弄出来了理论设计,搞出来了实验室产品后,可不管你企业怎么量产化,人家皇家理工学院现在已经是奔着更大功率的汽油机去了,开始研究四缸乃至六缸之类的多缸发动机了。
  目前真正有技术进行量产化的,其实也就是杭州动力机械公司,他们本来就是汽油机项目组里的人,自行设计出来了新的简化版本的汽油机以满足工业化生产。
  至于其他企业,现在都还折腾着怎么量产呢。
  回到李育博这边,他自己是设计出来了更加简单的汽油机,按照他的估算以目前帝国的技术能力也是能够进行量产的,但是他没专利授权,更加没有生产线。
  所以最近几天他是头疼无比!
  没有生产线也就算了,他还可以去找其他大型厂商代工,但是没有专利可就不行了,他根本没有办法把自己设计的汽油机用于商用。
  顶多也就是自己手工造几台,自己开着玩,但是想要卖出去那就别指望了。
  大唐帝国的专利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可是完善的很,你要是在没有专利的情况下进行商用,哪怕是亏本卖,也会被搞到破产的。
  苦闷几天后,他是想着是不是接受其他几个人的投资算了,让出去一部分股份以换取资金用以购置专利授权,再找其他大厂家代工也是可以的。
  但是还没等他下决定呢。
  陆军的人就是找上门来了!
  率领团队抵达武昌的乃是战车司司长姚亮少将,因为军械部极为看重这个双轮汽油车,更加看重上面所搭载的这台看似简陋,但是却体积小,功率大的汽油发动机。
第1915章
这破厂能造汽油机?
  因为圣天子都已经是批示,要扶持高新技术。
  为了体现陆军的重视,因此战车司的司长姚亮少将亲自带队,通行的除了他的两个下属外,还有其他几个同为军械部的同僚,此外骑兵总监的人也是派了个代表过来。
  至于为啥看个双轮汽车会有骑兵的人过来,那是因为现在的机动部队,其实在目前的大唐还算是骑兵的一个分类。
  机动部队严格上来说是骑兵部队!
  目前的试验机动部队,全称可是‘大唐陆军第第一百三十二快速机动骑兵营’。
  机动部队,其实只是简称而已。
  这是因为陆军方面一直推动战车发展的,也是骑兵部队,之前搞什么蒸汽战车,煤气战车的可不是什么步兵将领,炮兵将领,而是骑兵将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1/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