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3/1597

  最后大唐没办法,采取了直接遣返,对各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点等等,除了少数几个通商口岸外,其余边境全数封锁。
  不过即便这样,依旧难以彻底阻止移民跨越边境,最后干脆是主动把平民撤出靠近边境的地带,以便设立隔离带,并不熟大量的边境巡逻部队。
  这也是为什么会在这一地区常年部署三个二线守备师的缘故,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封锁边境禁制非法移民进入的。
  但是,对于莫卧儿王朝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区别,他们依旧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
  莫卧儿王朝的臣服并不是特例,虽然具体方式不太一样,但是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
  欧洲各国,哪一个不是抱着大唐的大腿叫爸爸的!
  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鲁道夫二世,人家早就宣称主动放弃罗马皇帝的头衔,只保留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克罗地亚国王、波西米亚国王等一连串的其他头衔。
  这里头固然有着他的大部分地盘都已经被鞑靼人夺走的缘故,但是这和大唐的绝对强势是有着绝对关系的。
  大唐讲究的是天无二日,民无二君,你们这些乱七八糟的土著搞国王啊,大公之类的头衔,我们大唐懒得管,但是你要是搞什么皇帝,万王之王,国王之王或者有类似这些含义的头衔,那都是不允许的。
  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主动去掉‘沙阿’,也就是后世人所说的什么印度皇帝头衔,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鲁道夫二世呢,他用公开宣布放弃罗马皇帝头衔,然后获得了当时大唐帝国的部分军事物资援助,包括三千支燧发枪,十二门滑膛炮。
  更关键的是,没有一个人,包括同为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敢宣称自己是罗马皇帝的继承人。
  其实就连奥斯曼帝国和萨菲王朝等其他国家,虽然说他们没有搞什么放弃头衔之类的事,但是也一个个是主动对大唐解释,我们现在的头衔,其实翻译成汉语就是国王啊大公或者类似的头衔,甚至严格上来说连国王都不是,就是一个地方的统治者而已,可不是你们大唐人说的皇帝啊!
  人家连头衔都自己搞的矮一头,可见大唐如今的强势!
  生活在这么一个强势帝国里的帝国子民,其内心是骄傲的,甚至是膨胀的。
  他们现在甚至都不能说是看不起其他的土著蛮夷,他们甚至都没把那些土著当人看。
  你让他们把自己和土著们放在同一个层次进行对比,他们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侮辱。
  而这种舆论氛围也是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的诸多对外政策乃至军方的建军策略。
  军方你必须吊打各种土著,任何出现和土著打的有来有往,甚至都还需要将士们拼命的情况,那都是不允许的。
  大唐丢不起这个脸!
  除了国内舆论上的逼迫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是现在军方已经是被国内的工业体系给绑架了。
  大唐陆军的七十五毫米的后装钢制线膛炮,就已经是足以吊打全球了,你陆军搞个两百毫米的列车加农炮,三百毫米的列车重型榴弹炮有啥用啊?
  估计还没等这些重炮运抵前线,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只是,即便如此,大唐帝国依旧没有放弃在技术上的钻研,并不断的拉开自己和土著之间的距离。
  这甚至都不是军方在推进,因为军方其实根本没这个需求,人家军方将领对现在的这些武器装备就挺满意的了,所要求的只是把弹药费用降低下来而已。
  帝国已经是进入了后装线膛时代,领先其他土著至少也是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了。
  后续只要按部就班发展都能够保持优势很久很久,这个时间肯定是久到李轩都无法活着看到土著的技术水平追上来。
  但是造成大唐帝国依旧不断的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试验并装备大量先进武器的原因,除了圣天子本身的重视外。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来之于国内的工业体系。
  以国企部为代表的三大武器公司,他们几乎是拖着军方的步伐前进,逼着军方不断购买他们的新式武器装备。
  三大武器公司这么搞,自然是为了利润。
  大唐的军工研发体系比较复杂,三大武器公司的研发,很少是自掏腰包的,都是先弄出来一个概念或者初步设计后,和军方签订研发合同,军方拨款让他们进行研究,研究成功了则是下订单正式生产。
  这个过程里,哪怕是研发阶段,人家三大武器公司就已经是开始赚钱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军方说不研究新武器,不和三大武器公司签订各种研发合同了,三大武器公司分分钟对现有的武器装备涨价你信不信……
  现在人工成本都涨了,材料成本也涨了,涨价很正常嘛!
  如果只是三大武器公司的话,其实以他们的能量也无法强迫军方做什么,更关键的是几乎整个帝国的工业体系,也都是支持三大武器公司这么干。
第1902章
汽油机原型机
  三大武器公司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三家总装厂而已,他们还需要成千上万的工厂为他们进行配套呢。
  每当三大武器公司接到军方的一批武器订单的时候,养活的可不仅仅是三大武器公司自己,还有一大堆配套的企业呢。
  如果仅仅是这些利润,其实也不值得整个帝国的工业体系如此看重军方的订单。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大量的武器订单,能够持续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和扩张。
  战列舰就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几乎每一个零部件的成功制造,背后所代表的就是某个工业体系环节的技术提升。
  里头一个看似很普通的螺旋桨,其成功制造对于大唐的基础工业提升就是巨大的。
  因为这玩意看似普通,但是最新战列舰身上的螺旋桨直径六米多呢,几乎就是两层楼高。
  这种超大型零部件对加工能力可是非常巨大的,而一旦能够制造出来,那么对于整体工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新星号这艘三万吨豪华客轮上使用的超大型螺旋桨,其技术就是直接来源于战列舰。
  如果没有之前军方大力投资研发超大型的螺旋桨,新星号根本就无法达到这么高的航速。
  因为它连个适合的螺旋桨都没有……
  新星号上的蒸汽动力系统也同样如此,同样是直接来源于军用战列舰的超大型舰载蒸汽机系统。
  汽油机也是如此,要知道如今的汽油机的研发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军方,尤其是陆军方面,因为人家陆军想要获得汽一款真正的钢铁战车,汽油机就和之前的煤气机以及小型蒸汽机等一样,都是这个钢铁战车的配套动力。
  哪怕是现在大规模在工业上应用的煤气机,最早也是为了海军陆战队的煤气战车而配套的。
  还有弹簧这个小玩意,一开始也是军方投资研究的,为的是获得制造燧发枪所需要的弹簧,但是当弹簧技术得到了突破后,军用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更多的还是用于工业上,而民用上则是主要体现在马车的减震钢板以及沙发弹簧上。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甚至就连蒸汽机,一开始也是海军投资研发的。
  但是现在,蒸汽机已经是成为了奠定大唐帝国工业基础的核心工业设备。
  从中也就可以知道军方的投资研发对大唐的科研以及工业制造体系的重要性了。
  不管是国企部还是皇室资产科甚至是民间资本,他们都是希望军方继续投入大批的资金,用于研发、装备新装备。
  因为在这个过程里,大唐帝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都能够获得巨大的好处,甚至这个好处都不单纯是那些采购装备的军费,更多的还是利用这些军费完成技术升级,然后在民用领域赚取更多的利润。
  如此也就造成了,帝国上层虽然同意每年拨给军方大量的军费,却同时也要求军方每年在先进装备的研发和装备投入巨资。
  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就业以及产业的持续升级。
  要不然的话,别指望内阁里的那些官员们每年同意上亿元的军费支出了。
  大唐一年才四亿多的财政收入而已,军费就占据了一亿多,每年的军费支出都占据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多。
  这对于根本就没有什么外部威胁,并且已经是完成工业体系,而且各方面制度都比较健全的国家而言是非常不正常的。
  这么多军费花出去了,除了提升军队战斗力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持续刺激国内的工商业发展。
  因为这些钱,最后终归是要通过各种途径,不管是采购武器装备以及大量的军需还是作为将士们的薪资发放下去,最后总归是要回归整个经济循环体系的。
  而内阁的那些官员们也都是精明人,自然是能够看到这些,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每年吵来吵去,但是最后内阁都会让步,让军费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了。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钱,到最后其实还是会回到国内的经济循环体系中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帝国花费这么多的军费,也是为了扶持国内工商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每年上亿军费砸下去,可比什么政策扶持管用多了。
  最后搞到现在,其实军方不想要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都不行了。
  军用侦查较射气球的发展和装备,也是这么一个路子。
  如果没有军方的需求,怎么可能有资金研发出来现在的蒸汽飞艇。
  尽管这蒸汽飞艇在圣天子李轩看来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大号炸弹,但好歹也是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啊。
  尤其是上面的那台超轻型的蒸汽机,虽然只有区区八马力,但是能够做到如此轻巧,这里头蕴含的技术含量可高了去。
  这种先进技术,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刺激,只靠工业惯性去研究发展的话,还不知道要多少年呢。
  对于先进技术的研发,李轩一向来都是很支持的。
  为此他都还专门提醒了飞艇研究人员,这氢气还是太危险,可以尝试选择其他不怎么危险的气体嘛,比如前些时候,化学系的人成功在实验中制备的氦气就可以试一试嘛。
  至于动力方面,蒸汽机虽然成熟可靠,但还是不太适合用于飞艇上。
  如今军方连战车的研究都放弃了蒸汽动力,也放弃了煤气机动力,而是转为研究汽机油了,这飞艇以后还是要以汽油机动力为主。
  还有这气囊,软式气囊还是不太安全,可以搞个厚实的硬气囊嘛,就和战舰的水密舱一样,破掉一个气囊也没有什么大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