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2/1597

  “同时也是为了验证未来的海战新模式,所以暂时我们先用现有的战术尽可能的去模拟未来的新型战舰!”
  “造船司的人也是论证过了,以我们目前的蒸汽机技术水平,只要舍得花钱,同时把更多的吨位用于动力系统,那么航速还是能够继续提高到二十多节!”
  “火力方面预定部署四座双联装的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的主炮。”
  “装甲的话,则是采用穹甲,以腾出吨位给动力系统。”
  “这样的话,我们除了防护能力外,在航速以及火力上,可以最大程度模拟未来主力战舰,探索统一主炮后所带来的作战模式的变化!”
  听到邵顺这么说,大家基本也都知道了,这技术验证舰,估计就是为了统一射击指挥仪以及统一口径、身管倍数的八门主炮而搞的,至于什么防护和航速之类的,其实都不重要。
  但是搞这么一个玩意,虽然懂行的海军将领都知道重要性,但是民众不懂啊。
  人家普通民众只喜欢看见吨位大的,炮管粗的。
  你跟他说技术不技术之类的,人家根本无法理解,也不在乎。
  你说技术先进,战斗力更牛逼,估计大多大唐人能直接呵呵!
  技术先进什么的,他们不在乎,反正现在已经够牛逼了。
  就算不用海军动手,大唐这么多的民用钢铁蒸汽船只,撞都能把所有的土著风帆船只撞沉了。
  如果海军动手,随便拉几艘护卫舰,保障后后勤供应以及维护,能从太平洋打到大西洋,环绕地球一圈,把所有能看见的土著风帆船只都打沉。
  所以更多时候,人们关注海军并不是关注海军对土著舰队有多少优势,而是单纯的关注海军的大吨位船只给他们自己带来的震撼而已。
  那种站在码头上看见上万吨的庞然大物所带来的震撼感觉,远远比什么技术细节更震撼人心。
  然而搞个几千吨的巡洋舰,现在民众都懒得看一眼。
  但是,还是那句话,两万吨新型战列舰继续难产中。
  几万吨的战列舰暂时搞不了,万把吨的旧式战列舰,圣天子不太支持,海军倒是想要更多,但是奈何圣天子不给更多的造舰经费,而海军现有的经费也不够用,只能是挤牙膏似的每年挤一点出来。
  由此海军这几年一共也就先后下了几艘战列舰的订单而已,基本保持着一艘战列舰建造技术才开工新的,但是战列舰的建造工期长啊,一艘得三四年呢,这也意味着,海军得三四年才下水一艘战列舰。
  这么搞,其实最大的目的还不是维持海军战列舰的规模,而是为了维持相关厂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毕竟有了订单他们才会继续研发,生产,如果没有订单了,也没人搞战列舰相关的诸多技术了。
  如果没人搞了,那么以后想要重新捡起来可就麻烦了,更多的成本,更长的时间不说,而且最重要的是,海军在有需要的时候也无法立即下单建造,还得需要重头设计研发。
  这才是几乎整个帝国都知道,海军的战列舰就是个大号玩具,不仅仅是海军的玩具,还是民众看热闹的玩具,还继续拨款维持战列舰的研发和建造的原因。
  至于战列舰的实际作用,对于目前的帝国对外战争里,基本没啥卵用。
  因为海军根本就用不上这些战列舰,一票的护卫舰和巡洋舰足以让帝国掌控全球海域,甚至仅仅是这些巡洋舰和护卫舰,其实都严重火力过剩。
  非要说有作用,那估计也是用来防备未来的海外领地等各种内部叛乱了。
  但是这种事,至少在圣天子还活着的时候不可能看见。
  圣天子的威望太高,高到让任何一个野心家都不敢生出丝毫叛乱之心的程度。
  海军自己也知道战列舰没啥实际作用,然而对海军来说,战列舰的意义不在于实战,而在于提高海军在帝国内部的影响力。
  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力。
  说白了就是个面子问题!
  所以海军才会一直坚持搞大吨位的战列舰,因为看起来够威武,够震撼!
  现在的技术验证舰,就是为了未来的战列舰而进行技术验证的,当然既然都搞了,那么海军也是顺便打算把航速拉上去,至少要比新星号这种民船给重新踩下去。
  海军不允许出现诸多海军战舰里,竟然连一艘主力舰都追不上新星号这种尴尬事的出现!
第1869章
这玩意不会散架吧
  海军搞的技术验证舰很快就是被确定下来了详细的设计。
  这一次的技术验证舰设计流程和大唐海军之前的战舰射击都不太一样,因为这一次是完全不考虑现有战舰的船体以及火力、装甲等性能的布局,而是准备完全全新设计。
  大唐海军以往设计新型船只的时候,其实很少说会从零开始全新设计的,大多时候下都会参考原有的战舰设计,以便技术传承,减少技术难度。
  这一点在大唐的战列舰设计里体现尤为明显,几艘一万多吨的万丹号、吕宋号、锡号等,虽然每一艘的吨位以及技术细节都不太一样。
  但是船体的设计理念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全钢制船体,船只长宽比都比较小,全面防护,液压旋转炮塔,前后双联装主炮,装备大量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
  因此严格上来说,其实大唐海军最近几年设计建造的万吨战列舰,大体上都是同一类型的战列舰,放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前无畏战列舰。
  在其他战舰的设计上也差不多,比如最近几款巡洋舰,都是在西印级穹甲巡洋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不管是提高性能还是降低性能,但是还是西印级穹甲巡洋舰的那一套东西。
  护卫舰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玩意连个装甲带都没有,只依靠钢制船壳以及煤仓作为防护手段,而这种设计都是十几年前的设计了,大唐海军的第一款钢制蒸汽护卫舰也就是钦州级护卫舰,就是这样的防护布置。
  目前大唐海军最先进,战力最强悍的护卫舰则是宣平三十三年动工,三四年服役的新南极护卫舰,这玩意虽然使用了更好的钢材建造船体,使用了最先进的一百二十毫米三十五倍后装线膛炮,航速也更快,但是设计理念上来说,这玩意其实和钦州级护卫舰没什么本质区别。
  至于目前大唐海军正在建造,最新一代的护卫舰三河级护卫舰,这玩意别看它宣平三十五年才动工,三十年首舰才服役,但是三河级护卫舰实际上战力还不如新南极护卫舰呢,因为三河级护卫舰本来就是新南极护卫舰的廉价缩水版本,火力减弱,防护减弱,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力系统有所提升,但是使用的依旧是成熟技术的蒸汽机,最高航速不过十四节。
  纵观大唐海军的设计建造历史,虽然短短几十年内,但是却分成了好几个时期,早期的时候是纯风帆战舰,船体融合了东西方的优势,采用多桅杆软风帆,采用侧舷滑膛炮,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专业远洋风帆战舰,这种船型被外界称之为唐式战舰,当年同时期的欧洲人,还在玩武装商船呢。
  只是没几年欧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就是先后设计建造效仿唐氏战舰,或者是从盖伦船改进而来的专业远洋风帆战舰。
  第二个时期,宣平十九年后,大唐的高压蒸汽机技术取得了突破,随后蒸汽机上舰,开启了蒸汽时代,不过那个时候依旧是木制船只,风帆也是依旧保留,蒸汽机还只是辅助动力,这一时期海军尝试着建造铁肋木壳,并在木壳外加铺一层钢铁,以便建造大吨位船只,增加防护能力,舰炮上也依旧采用滑膛炮。
  重要技术特征就是机帆动力、铁肋木壳、滑膛炮、纯蒸汽机动力比较低,只能作为辅助动力,依旧严重依赖风帆进行航行。
  代表船型就是江南级铁甲舰。
  第三个时期,则是大唐的钢铁生产技术得到了突破,钢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蒸汽机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并出现了前装线膛炮,以这些新技术建造服役了广西级战列舰(后该类为甲带巡洋舰)为代表的战舰,技术特征就是全钢制战舰、纯蒸汽动力下航速普遍提升到十二节以上、前装线膛炮。
  第四个时期,则是后装线膛研发成功,高性能的三胀式蒸汽机进入成熟时期,高性能装甲出现。
  这一时期里的主力舰开始抛弃风帆,使用纯蒸汽动力,采取全面钢制,同时敷设厚装甲,同时采取旋转炮台,其典型自然是万吨战列舰。
  这几个时期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这些分类只能是在当时的顶级战舰上作为区分,而众多的辅助舰,也就是巡洋舰和护卫舰,其实技术革新并没有这么快。
  战列舰老早就开始使用全钢铁船体了,但是在三十一年建造服役的海州级护卫舰,依旧铁肋木壳船体。
  甚至不少船型,都是综合了不同时期的技术,比如漳州级巡洋舰,这玩意可是三十四年才建造首舰并服役,但是依旧是铁肋木壳船体,然而后续却是改装为线膛炮,装甲也是采取熟铁装甲带,并且还是甲带式布局。
  这是因为大唐工业化之后,技术革新发展的太快,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出来,导致当年建造战舰的时候也是每年一小改,年年改。
  这种情况在最近四五年里才是出现了变化。
  随着新南极护卫舰、西印级巡洋舰、吕宋号战列舰的建成服役,这才是正式宣告着大唐海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几年新设计的诸多战舰,甭管大小,往往都还遵循着早几年的设计理念。
  万吨战列舰都建造三艘了,虽然吨位一艘一比艘大,但实际上核心理念都没啥变化。
  其他船型大多也都是如此。
  但是现在的技术验证舰,却是打算抛开现有战舰的牵制,重新探索一种新的战舰设计乃至作战模式。
  所以这一次的海军设计出来的技术验证舰都是不太一样。
  首先是火力,预计部署四座双联装,前后左右分列的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舰炮,更加重要的是,预计采用统一射击指挥仪,要求一侧对敌的多门主炮能够对同一个目标进行齐射。
  而其他的所有船体设计,都是围绕着这八门主炮来进行的。
  搞这艘技术验证舰的时候,看着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图纸,不少人都是很担心,这玩意不会一个齐射后,整艘船都散架吧!
第1870章
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
  尽管带着诸多担忧,但是在一票设计师们说他们已经经过详细的计算,哪怕是一侧对敌的所有主炮进行齐射,也不会让船体散架,因为他们搞的齐射,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齐射,每门火炮的射击还是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间隔。
  所谓的齐射,只是把各主炮的先后射击时间压缩到极为短暂的时间里。
  不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或者不信任,不过这艘技术验证舰还是开始动工建造了,海军方面也是给予该舰一个舰名,称之为新金山号。
  当海军搞新型战舰的时候,民间的船只发展其实更加快速。
  这种进步,不仅仅是体现在更加先进的技术上,更大的船体上,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经济性上。
  新星号这种三万吨的豪华快速客轮,固然是代表着大唐最杰出的造船技术,但是其他诸多不怎么起眼的货轮同样也是体现了大唐最为杰出的造船工艺。
  南洋石油公司订购的第一批万吨油轮就是如此。
  仅仅是搞个能够装油的油轮很简单,但是想要运载更多的石油,同时又有的确保运输过程里的安全,更加重要的是要确保运输成本低廉,这些综合起来可是不小的挑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