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6/1597

  南洋几个岛屿的局部本土化,这个局部是指的地区限制,意思是一个省内的局部地区,进行本土化。
  限制的是区域,但是对于工业化种类是没有限制的,不管是什么工业,都可以建设。
  但是内洛地区的局部本土化,则是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巴库的局部本土化。
  巴库那边的局部本土化,也是限制非常大,进出口委员会只允许在当地发展石油工业,但是并不允许在当地发展其他类型的工业。
  这是因为巴库距离本土的其他地方实在太远,并且是位于高加索地区,附近都是奥斯曼人的土著,虽然有所封锁限制,但是如果放开了限制的话,依旧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导致技术的泄露。
  因此进出口委员会针对巴库的局部本土化,是只准许发展石油工业以及相关的港口设施等运输行业。
  但是对于其他的工业制造,依旧是不准许。
  内洛地区的局部本土化,也是如此。
  因为谁都知道,这个地方的局部本土化,纯粹就是为了开发金矿的,要不然也不会连带着铁路两侧十公里的区域限制了。
  对于这个地方,进出口委员会除了采矿业以及铁路、港口设施外,其他的工业制造依旧不允许。
  最近这两年,在圣天子的指导下,大唐帝国的海外本土化政策已经是做出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采用土著劳工进行海外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则是进行局部本土化。
  让一部分地区先行获得本土化的待遇。
  这也是直接导致了大唐帝国在海外地区的政策变化。
  内洛地区的局部本土化,只是这种政策下的具体产物而已。
  大批的轮船装载着诸多修铁路,修港口,挖矿的设备奔赴非洲的时候。
  印度事务衙门的官员们也是不甘落后,其他地方都能够搞局部本土化,没有道理他们印度地区不行啊。
  印度大陆自然是不可能的,这些地方太过混乱,但是锡兰岛这个岛屿却是可以的。
  这个地方本来就没有土著存在了,以前之所以无法本土化,纯粹是因为这地方和印度半岛是一起归属到印度事务衙门管辖。
  没有局部本土化政策之前,是不可能把印度半岛扔下,直接在锡兰岛搞本土化的,但是现在却是不一样了。
  局部本土化政策的存在,让锡兰岛获得了松绑的机会。
  新一轮的内阁会议上,对于锡兰岛局部本土化的讨论正式展开。
  “如今我们在锡兰岛上的移民已经是达到了十万人左右,另外还有上万人的海陆驻军,锡兰岛同时还是我们在印度洋上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适当的进行局部本土化,让当地具备一定的工业能力,尤其是维修战舰的能力,是非常必须的!”
  内阁方面对锡兰岛的局部本土化是保持了赞同的意见,反正那地方一个土著也没有了,全都是大唐移民,已经是满足了本土化的条件。
  而林轩对内阁方面的意见也是给予了支持!
  当即就是批准了锡兰州的局部本土化。
  进出口委员会方面,也是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整,准许当地发展一定的船舶维修,铁路等行业,但是对于其他工业制造业依旧限制的非常大的。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比如钢铁、化工、机械等行业,同时还有最重要的蒸汽机行业,全都是禁制的。
  进出口委员会也是在与时俱进。
  既然帝国已经是确定下来了局部本土化的政策,部分地区的局部本土化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他们却是依旧可以限制部分行业的流出。
  他们经过分析之后,原则上局部本土化的海外本土只允许发展基础设施,比如港口、铁路,然后允许当地的特殊产业,比如锡兰岛的船舶维修、农产品加工;内洛地区的采矿;巴库的石油;西丹岛的石油;吕宋岛的农产品加工等。
  而对于一些基础行业,尤其是影响重大的基础行业,依旧限制的非常大,只允许完全本土化的地区不受限制的发展。
  不用多久,在进出口委员会的建议下,内阁方面颁发了帝国海外产业布局文件,要求各京畿衙门,各地方衙门严格遵守帝国产业布局。
  这个产业布局具体下来就是,各海外领地,不管是已经完成局部本土化的海外领地,还是说尚未完成局部本土化的海外领地,都要寻找到自身的优势,重点发展某一种或数种行业。
  并已经是提前给出了规范!
  比如说局部本土化的巴库就适合发石油工业,吕宋岛适合发展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西丹岛适合发展石油工业以及农业。
  而没有完成本土化的其他地方,可以重点发展农业,比如说美洲发展农业就做的非常好,这个可以更上一层楼,除了粮食外,还可以大规模推广各种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咖啡、可可、蔗糖等等。
  这个海外产业布局,其实也是体现了大唐帝国高层对海外地区的利用和防备心理。
  他们一方面是想要海外领地的工业资源、农产品以及市场,但是又不让当地发展工业,进而和本土进行竞争。
  同时更不想让某个地方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国防工业体系,免的发生动乱之后,酿出大麻烦出来。
  李轩虽然不断的推动全球本土化政策,但他也是没有想过让现在就让海外领地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进而对本土造成一定的威胁。
  要不然的话,他早就放开对美洲的工业限制了。
  以北美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放开了手脚的话,不用几年时间当地就会有无数工厂拔地而起,说不准数十年后北美洲的工业产能甚至都有可能超过本土。
第1717章
锡兰本土化
  本土和海外领地的关系,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种主次关系。
  而且谁都有私心,当美洲的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当地的企业主以及权贵们和本土工商界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到时候独立或者干脆是更大规模的战争都是有可能的。
  历史上的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当然了,海外领地,尤其是美洲这种地方,以后发展是肯定的,就算是想要压也是压不住的。
  但是林轩却是可以缓一缓这个进度,最近二三十年内不能让他们拥有成体系的工业。
  给本土数十年时间进行积累的话,就算后续美洲开始发展工业,并且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了,那么也不可能对本土形成太大的挑战了。
  当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尤其是进入电气化时代后,各种技术差距以及壁垒将会越来越大,后来者是很难追赶的。
  至于说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事情,李轩就是懒得操心了。
  他只需要确保自己活着的时候,美洲等海外领地不出现太大的变化就行了,以后的事让后人操心去吧。
  反正还是那句话,等他搞完了全球本土化,甭管是美洲独立或者干脆是和本土发生战争,这都是大唐人打大唐人,再怎么打,肉都是烂在锅里,后人爱怎么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去吧。
  现在的李轩是不打算提后人操心了。
  如今李轩搞的本土化政策,一方面可以加速推动全球本土化进程,其实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用来限制海外领地的工业发展。
  因为真正能够完成本土化的海外领地,其实是非常少,而且非常困难的。
  条件这么优越的北美洲,如今看似发展良好,但实际上依旧被本土化搞的焦头烂额,这么的土著可不是那么好处理的。
  而只要当地一天还有土著存在,那么这个本土化一天就无法完成,没有完成本土化,工业也就无从发展。
  因此,大唐帝国的本土化政策,其实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向海外移民,把海外地区纳入本土范围的简单政策,它还具有更多的作用。
  尤其是和进出口委员会的进出口限制结合起来后,已经是变的非常重要了。
  李轩批准了锡兰岛局部本土化后,最高兴的人还不是印度事务衙门,而是海军方面。
  因为锡兰岛现在严格上来说,其实就是一座超级大的军事基地,虽然有不少的移民,不过这些移民更多的还是为军方服务的。
  局部本土化之后,锡兰岛上面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建立起来一座大型的海军船舶修理厂,以及一个小规模的造船厂。
  进出口委员会已经为锡兰岛的局部本土化,进行了专门的批复,准许锡兰岛有限发展造船业以及船舶维修业,同时准许在当地有效发展工产品加工业。
  这三个行业,其实都是针对军方需求的。
  军方,尤其是海军方面迫切的需要在锡兰岛建设一座更大,技术能力高强的船舶修理厂,用以满足海军在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众多船只的维修、保养服务。
  同时也是为了向帝国往来这两大海域的民间船只提供保养、维修服务。
  之前海军虽然在锡兰岛也有一座船舶修理厂,但规模只能说中等,只能做常规保养,甚至都缺乏维修能力。
  至于民用船只,如今的民用船只在海外基本得不到维修保养,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只能在非常原始的造船厂里进行最简单的保养。
  为了解决海外大量船只的维修保养问题,帝国高层也是有意把锡兰岛打造为大唐帝国在印度洋上的船坞,为帝国的船只提供修理、保养服务,不管是军舰还是民船。
  此外,还准备在锡兰岛设立一家小型的造船厂!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造船厂和大唐帝国的在其他海外领地设立的造船厂有着极大的不同。
  其实大唐帝国在很多海外领地都是有造船厂的,比如说名气最大的南非造船厂了,这个造船厂已经是具备了建造千吨风帆木制战舰的能力,英国人和西班牙以及奥斯曼人都从这个船厂里订购战舰呢,而普通的商船就能多了。
  但是,这个南非造船厂和其他的海外领地造船厂一样,只是传统的造船厂而已,只能建造风帆木制船只,而且就连造船也只能使用传统的方法,无法使用各类机械设备。
  从技术能力来说,南非造船厂并不会比西班牙人的造船厂强多少。
  然而这个锡兰岛造船厂,却是有着不同,这个造船厂虽然是被限制了,但是依旧可以建造千吨以下的小规模船只,尤其是军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