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7/1597

  哪怕是无法吃下江南地区所有的运输市场份额,然而江南大铁路的运营依旧是暴利!
  江南大铁路的早期修筑成本,其实在通车后没几年就收回来了,后面的营收除了升级复线以及维护、运营成本外,剩下的全都是利润。
  这年头的铁路还是非常赚钱的,这从大唐铁路总公司满帝国到处修铁路,而且还有能力修不赚钱的西北铁路以及中亚铁路就可以看的出来。
  其他繁华地区的铁路不说,仅仅是河北省天津到辽东省沈阳的这么一段铁路线,在宣平三十四年的时候,就为铁路公司贡献了三百多万元的净利润。
  这可仅仅是其中一段,而且现在的辽西、辽东以及河北地区,虽然工业发展的也还可以,但是远远无法和江南地区相提并论,而且就算是工业发展的不错,但是里面的很多货物,他们其实并不是全部走铁路运输,而是走一段铁路到港口,然后通过海运进行运输。
  毕竟海运的运费更便宜!
  由此可见如今帝国本土的核心区域里,铁路还是很赚钱的。
  而正是因为铁路赚钱,也才能支撑起大唐铁路总公司的全帝国铁路线建设。
  这十几年内,大唐铁路总公司就没停下过建设铁路的时候,而且都是众多路段同时动工的那种。
  本土东部省份在修铁路赚钱,在北方和西南以及西北等地区,也是在修国防铁路。
  只是修了这么多国防铁路,赚的钱都又重新填回去了,搞的大唐铁路总公司如今依旧是债台高筑,欠款已经是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正式突破了两亿多元!
  不过欠款虽然多,但是铁路总公司表示无所谓,其实只要他们停下来不修那些赔钱铁路,很快就会扭亏为盈,而且这个盈利还将会非常的丰厚,偿还贷款是小意思。
  没办法,虽让他们是大唐帝国唯一的一家铁路企业,垄断行业不赚钱怎么可能。
  如果不赚钱,那肯定是出问题了。
  大唐的御史们可没这么好说话。
  如今的大唐御史们,就指望着抓贪官升官发财呢。
  受到中亚设省的刺激,大量的帝国子民拖家带口坐上了火车,然后前往刚成立的海东省以及西伯省。
  而人们的移民地带,也是基本沿着铁路线,此外也有部分沿着河流,但是总体上还是沿着铁路线进行迁移。
  如此也是导致了铁路的运输量开始逐步增加。
  铁路公司看到了运输量增加,看到了回本的希望,同时军方也是一直在催,让他们尽快把铁路修到里海,最好是一路修到伏尔加河去,以方便军方的行动。
  为此铁路总公司方面又是从总公司抽调了大批资金,继续投入中亚铁路的修筑上。
  铁路公司估计,今年应该能够修到库里这个里海东北部的港口城市。
  说是城市也不太恰当,应该说是军营,之前鞑靼人把这里当成军营,如今大唐西征军也是把这里当成了军营,囤积者好几万的大军呢。
  乃是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前线的后方大本营。
  但是如果把铁路修到这里来后,那么也就意味着人员和物资可以通过铁路一直运输到里海,然后通过船只抵达里海的任何一个港口。
  这对于帝国的中亚战略以及后续的东欧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们已经是有了把库里这个军营建设为一个真正的港口城市的打算。
  等到了明年嘛,自然是会继续往伏尔加河方向修,到时候能够修到什么地方,自然要看军方够不够给力,能打到什么地方了。
  宣平三十五年金秋九月,土密省安乐城。
  该城乃是土密省省城,同时也是西洲州城,之前乃吐鲁番汗国都城,鞑靼人灭吐鲁番汗国后,此地又成为鞑靼人掌控西域的大本营。
  大唐驱逐了西域的鞑靼人后,此地回归华夏,设土密省时,因为此地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好,同时又是地处战略要地,乃是西北铁路前往中亚的必经之路。
  同时该城位于吐鲁番盆地,而该盆地又是西域地区少有可以耕种的精华地带,而当时此地可没有和几百年以后那样严重沙漠化,所以自然条件还算可以。
  因此土密省的省城也是设立在此地。
  不过虽然此地的条件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何锡华看来,此地和浙北老家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离家的人总是容易怀念故乡,尤其是像他这样踏上迁移中亚之路的人,这一路上更是经常把途径的地方和家乡进行对比。
  何锡华今年才十九岁,出生于统一战争之后的他倒是没有经过什么战乱,但是作为底层的农家子弟,他这辈子也没吃饱过几次。
  帝国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帝国再强大也不能让他吃饱饭!
  他们家早年是佃户,没有一分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后来承蒙圣天子皇恩浩荡,这才能以租代购的方式拥有了自家的土地。
  只不过他父亲也是有兄弟三人,这兄弟三人一分家,属于他们父亲的以租代购的土地也就没多少了,后来成亲又是生下了他们兄妹五人。
  这样一来,那份土地的产出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
  早年的时候他父亲是一到农闲的时候就去城里做工,母亲则是忙着农活还得带他们兄妹五人,虽然说过去的十几年里也没饿死,但是想要真正的吃饱饭也是别指望了。
  后来他大哥稍微长大一些,就是跑去城里做工了,这家里的状况才稍微好一些。
  去年,他十八岁的时候,他也是跟着大哥去城里做工,这拼死拼活总算是存下了一点小钱,还跟着他们的一个组长认了少许字。
  至少自己名字是写的出来了,少数常用字也认得出来了。
  但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在工厂里做工,虽然也能勉强过,但是也别指望有什么改观了,甚至连娶媳妇的钱都是要存好多年。
  但是他却是想要更好!
  这两年,他听闻不少人移民到海外去,其实他早就想跟着其他人一起移民了,但是总归是舍不得家人,而且对遥远的海外领地有着畏惧。
  当然了,还没存够钱也是一大原因。
  虽然身无分文也能直接报名移民,但是这船票和到了移民地方后的种子和工具等等也不是免费的,只是通过移民贷款的方式可以以后给而已。
  他不想这刚移民就背负一身的债务,他想着先做工存一点钱,这样才不致于移民后两手空空,什么都要等官府的安排。
  如果没有中亚设省这事,他恐怕还会继续存钱,然后过上几年坐上前往北美洲的客轮,前往遥远的海外讨生活,哪怕是他父亲和母亲坚决反对。
  但是,当中亚设省的消息传出来,并且开始大规模招募移民的时候,他动心了。
  前往海外未知的风险太大,而且船票昂贵,距离家更是遥远无比,但是如果只是移民到中亚那边的话,却是都不成问题了。
  以后想回来了,还可以坐火车回来看看两老。
  再听闻中亚的海东省的招募移民的条件也是很宽松,直接免费送地,而且还补贴部分种子和工具钱后,他就是忍不住了。
  一咬牙,就是报了名坐上了火车。
  随着火车继续哐当哐当着前进,坐在火车上的何锡华有些忐忑不安,又有着期待,一会怕海东省太荒凉无法耕种,一边又期待自己能够分到什么样的土地。
第1687章
军方福利
  随着哐当哐当的火车,何锡华乘坐着移民屯垦司组织的移民专列离开了土密省省府安乐城后,先是沿着博格达山西部边缘地带的平原地区,然后进入了准格尔盆地,随后沿着准格尔盆地的南部平原绿洲继续向西穿越拉山口后,进入同属于土密省的以脖府范围。
  然后再前往向南,经过以脖府的府城,位于巴尔喀什湖西南部平原地点的喀什城。
  抵达喀什城之后,西北铁路也是到了重点,接下来火车将会行使在中亚铁路线上。
  在这里,他们所乘坐的火车继续向西,何锡华也知道,一起来的其他几辆移民列出里却是会沿着中亚铁路南线,准备前往塔什干地区。
  而他们的话,则是会沿着中亚铁路的西线继续西进!
  这个时候,他何锡华也是充分感受到了海东省的荒凉!
  这种荒凉并不是穷山恶水,自然环境有多么的恶劣,而是指空无一人。
  实际上一路过来,何锡华所看到的地方大多还是以平原绿地为主,沙漠还是比较少看见的,这一方面是铁路经过的地方,都是气候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大多都是属于可以开垦的平原地带,太过恶劣的地方大唐也不可能把铁路修过来啊。
  毕竟铁路是为人服务的,这把铁路修在沙漠上,也没什么用啊。
  不过有好的地方就是,很多后世是属于荒漠化的地区,在这个时代里还是属于草原地区,甚至都是属于水草丰盛的地方。
  毕竟这个时代里的人口数量还是很少的,并没有进行过分的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植被变沙漠。
  现在偌大的大唐如今也才两亿左右的人口而已,而这还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盛世,加上工商业发展,更重要的还是扩张了众多的地方,核心本土地区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只要跑远一点总是不愁耕地的。
  也就是说,大体上来说,大唐的人口虽然增长速度快,不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更快,有了耕地有了粮食,才能够支撑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再加上没有战乱,社会稳定,医疗条件虽然依旧非常简陋,但好歹是缓慢进步着。
  这就使得了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统一战争之前,大唐帝国的人均寿命也就三十岁左右,但是到了现在,人均寿命大体上已经是增加到了四十岁。
  如果是在后世,人均寿命四十岁肯定是非常低了,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准而言,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大唐帝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不过大唐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本土,尤其是华夏人的传统生活居住的地方,其中又以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江流域的人口最多。
  而其他的本土省份,其实人口不怎么多。
  比如说陕西甘肃,这两个地方早年作为边疆省份,帝国可是下了大力气进行移民屯垦的,但是即便如此,人口数量也不多。
  再西边的土密省以及现在新设立的海东省,那就更是纯粹的移民省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