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0/1597

  比如第三骑兵师里也有一个胸甲骑兵团,但是就只有光溜溜的八百名轻型胸甲骑兵,配属双马。
  但是第六胸甲骑兵团呢,他们除了千名重甲胸甲骑兵外,其实还额外配有千名的辅助骑兵,这些辅助骑兵在战时帮忙这些重甲骑兵佩戴重型胸甲,帮忙扶着上马等等。
  但是做完了这些后,他们就能摇身一变,直接变成轻骑兵了。
  此外第六胸甲骑兵团为了保持独立作战的能力,自身还有额外的轻型骑炮兵、辎重兵部队。
  整个第六胸甲骑兵团,总兵力其实达到了三千人,光光是配属可供乘骑作战的战马就有四千多匹,另有役用马四千多匹。
  整个第六胸甲骑兵团,配属的马匹数量达到了八千多匹!
  第六胸甲骑兵团不仅仅是人多马多,而且里面的骑兵也都是精锐,战马也都是好马!
  第六胸甲骑兵团,可是全陆军里少数的几个王牌骑兵部队,别说在陆军内部名声显赫了,就算是在帝国民间,第六胸甲骑兵团也是大名鼎鼎。
  该骑兵团名声显赫,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胸甲骑兵,实际上大唐陆军里的胸甲骑兵多了,不止第六胸甲骑兵团一支,该团名声显赫,自然是因为战功。
  当年在河套战役里,该团多次以少胜多,上演了多次骑墙冲锋,最后大破敌军的戏码。
  穿戴胸甲的骑兵挥舞着马刀发起集体冲锋,这种场景成为了当年大唐陆军骑兵的典型形象,也正是因为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彪悍战绩,大唐陆军后来才是大规模发展胸甲骑兵,到了现在,更是普遍为骑兵配属胸甲,只不过胸甲又轻重之分而已。
  第六胸甲骑兵团战功显赫,自然也成为了陆军内部各方面待遇最为优厚的部队。
  尤其是在装备和战马上更是如此!
第1627章
骑兵最佳战马
  第六胸甲骑兵团里的主力重骑兵们,他们配属的重型胸甲,那都是根据士兵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定制,而不是和其他骑兵一样,穿的都是军方配发的通用胸甲。
  而更能体现骑兵部队地位的战马上,第六胸甲骑兵团配属的主力战马乃是清一色的,帝国马匹培育的最新杰作,也是最近十几年来陆军最为满意的一种战马:土密马。
  哪里像第三骑兵师里一样,其下属的轻型胸甲骑兵团配属的战马,只是中亚马而已。
  而这个土密马,也是目前大唐陆军里最适合充当重骑兵使用的战马了。
  在大唐帝国里,如今公认最好,最适合重骑兵乘骑作战的战马自然是句容马,肩高普遍超过一米六五,爆发力卓越,不管是体型还是爆发力全都是最顶级的。
  不过句容马同时也是公认的最娇贵的马匹,喂养的成本高昂,对环境非常的挑。
  因此陆军很多将领对句容马的态度一直都是相当矛盾的,他们想要大规模装备句容马,但是又是养不起,而且除了这个外,还对气候比较挑。
  前些年因为句容马的爆发力和体型实在是太好,陆军的骑兵将领有点忍不住,试着引入了几百匹,看看能不能装备重型胸甲枪骑兵,结果嘛,半年不到陆军就是把这批句容马转让给近卫军了。
  不是说不好,而是实在太好,好到陆军养不起!
  那玩意实在太娇贵,要养活并维持它们的战斗力,陆军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后来一算,陆军养一匹句容马花的钱,都够他们养十匹阿拉伯马了,除此之外,句容马不能适应北原地区的严寒气候也是一大重要原因,大冬天的都不敢放出去,只能在室内喂养。
  所以到目前为止,依旧只有不差钱,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是充当皇家礼仪骑兵,长期驻防江南一带的近卫军第一枪骑兵团装备了句容马。
  其他部队都是没有句容马的。
  除去了句容马外,目前大唐帝国里最顶级的战马,自然就是帝国培育的土密马了。
  这种土密马实际上是帝国选出来的最优秀的阿拉伯马母马和句容马里的优秀公马进行培育后的产物。
  句容马的血统非常的复杂,所以土密马的血统也是比较复杂,比如整体上还是保持了相当多一部分阿拉伯马的特性。
  帝国培育的土密马,体型比纯种的阿拉伯马要高,爆发力要强,不过耐力稍微差一些。
  其公马的平均肩高能够达到一米五五,其中优秀者甚至能够达到一米六。
  相对比来说,这个数据自然是远远弱于句容马的一米六五平均肩高,但是却是要强于阿拉伯的一米四四到一米五二之间的肩高。
  而爆发力的话,也是强于阿拉伯马,弱于句容马。
  耐力虽然弱于阿拉伯马,不过比句容马那娇贵玩意好太多了。
  喂养方面,比阿拉伯马娇贵不少,但是远远不如句容马那么娇贵。
  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不管是南边的雨林还是北边的严寒地带都能勉强适应,喂养得当的话,勉强保持战斗力。
  如果把大唐现在大规模培育并运用的各种马匹用后世的车来对比的话,那么句容马毫无疑问就是属于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超跑。
  阿拉伯马、中亚马就是几十万的中级车。
  西北马就是十来万的A型车。
  至于蒙古马、西南马则是几万块的入门级紧凑车型,能用。
  而最近几年培育出来的土密马,则是属于百万级别的大型轿车或者是入门级跑车。
  而这也是大唐陆军内部认为比较理想化的重骑兵用马了。
  句容马用不起,阿拉伯和中亚马还是有些局限,至于西北马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陆军培育出来土密马出现后,立即就是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培育,甚至还专门搞出来了一个本土化的名称,称之为土密马。
  而大唐陆军里其实没几支部队装配了土密马,也就几个独立骑兵团而已,主要是土密马目前数量还不多,只有几支独立骑兵团才能够配属。
  全军里头,一共也就服役了几千匹而已。
  第六胸甲骑兵团里的主力战马,就是土密马。
  从这个战马再到装备,其实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第六胸甲骑兵团受到的重视了。
  而第六胸甲骑兵团也是当得起这样的厚待,别看只是一个团,但是真打起来,普通骑兵师还真不是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对手。
  从战马到装备再到骑兵的个人素质依旧后勤支持等等,彼此间差距太大。
  第一骑兵军里除了第六胸甲骑兵团外,还有一个第七胸甲骑兵团,这同样是独立骑兵团,战斗力不俗。
  而且这已经是第七胸甲骑兵团第二次奔赴中亚战场了,早年该部队就是配属于第二骑兵团麾下,进入中亚的作战部队,后来轮转调回了内地休整。
  今年又是调回了中亚,并配属给第一骑兵军。
  两个独立骑兵团在手,再加上军部直属的骑炮团以及辎重部队,总兵力将近七千余。
  而实际战斗力,怕是还要超过两个骑兵师的总和。
  所以后续想要击溃鞑靼的主力骑兵,那么军部直属的部队也必须抵达战场,不然的话,光靠前线的三个骑兵师,怕是还无法获得什么太大的战果。
  顶多就是和以往多次一样,双方势均力敌,这种情况下双方大多时候也是不敢擅自进行决战,最后往往是你瞪我,我瞪你,直到情况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往往也会导致其中一方主动撤退。
  但是现在,戴亚新却是想要将计就计,把鞑靼人在那边的主力给套进来,然后集结己方的主力部队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当然了,在这之前呢,还是要先找到他们在南边的主力骑兵。
  如果连人到找不到,那么一切都别提了。
  这一夜,第一骑兵军各部的将领们,都是感受到了大战将近,当天晚上,将士们都是早早休息,养精蓄锐。
  晚上凌晨大约三点左右,第一骑兵军的直属部队就是不约而同的起身,然后就餐,伙夫们早已经是提前准备好了伙食。
  吃完后,部队开始摸黑夜行。
  今晚下半夜的夜色不错,依旧黑漆漆的,不过会有举着火把的士兵领路,后面的士兵跟着走就行。
  之所以能够在这种月色中赶路,也和大唐军方内部大规模消除夜盲症有关。
  李轩这个后来人可是知道夜盲症其实就是缺乏维生素A而已,而很多食物里都是富含维生素A的,比如说鸡鸭的内脏以及部分蔬菜等。
  军方的食谱里会专门加入一些防治夜盲症的食物,尤其是陆军里的侦骑类的士兵、海军里的军舰瞭望兵等,更是会专门强化晚上的视力。
  海军那边的专业夜晚瞭望兵,哪怕是借着一点点的星光月色,都能发现远方海面的船只。
  至于普通士兵们,但是不会进行专门的强化,但是普遍也不存在什么夜盲症了。
  这也就让夜间行军方便得多,只要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哪怕是没有大量火把,只有领路的人带队路了,走起来也是可行的。
  当然了,速度肯定是块不到那里去的。
  至于所有人举着火把前进,这就更没什么好说了,都举着火把了,还说什么黑夜了……
  而第一骑兵军的直属部队,倒是没有所有人都举着火把前进,只是有少量引路等士兵举着火把而已,大部分还是跟着人,就着月色走。
  如此勉强能行军,也不至于发出太大的火光让很远的敌人就发现了。
  这一路行军,他们连续走了四个多小时,直到大约七点钟的时候才是停下来休息。
  此时,戴亚新已经是接到了第三骑兵师的报告,说该师已经是在大约六点钟的时候就是出发,直奔敌军的两千前锋而去。
  同时也是相继接到了第二骑兵师和第十三骑兵师的报告,这两支部队也是按照戴亚新的命令,南下的同时朝着第三骑兵师靠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