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4/1597

  但是既然生意上门,而且帝国本来就是打算扶持欧洲各国对抗鞑靼人的,所以也是来者不拒。
  只要有钱,那么就接受订单!
  这让大唐的军火商们颇为欣慰,这些欧洲人还是挺可爱的嘛!
  不过虽然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武器贸易众多,利润也高,不过相对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来说,海外市场的销量以及利润虽然也重要,但是却是远远不如国内的市场重要。
  这从国内的三大武器公司,针对出口的各种军械是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更新换代,就算是偶尔有新型号,那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所做的改进,但是性能上,那是从一而终,从来没有提升!
  就可以看的出来,三大武器公司对出口型的武器研发基本不怎么重视,当然了,这也和帝国进出口委员会的严格限制有关,帝国进出口委员会直接限死了各种出口武器的性能以及种类。
  比如说火枪,只能出口滑膛火绳枪,燧发枪是绝对不能卖的。
  板甲,只能出口轻型板甲。
  所以出口型武器基本没有什么研发的需求,但是国内部队装备的武器,就是需要不断的研发了。
  尤其是对陆海军的新一代步枪的竞争,最近几年是非常的激烈!
  帝国陆军老早就觉得现有的燧发枪不堪用了,目前帝国的五年式燧发枪,不管是步枪型号还是骑兵型号,还是海军型号,都是有着威力不足的缺陷。
  但是威力大的八年式十八毫米燧发枪,其重量又太重。
  陆军在过去一直都是两者混装,同时也是准备找解决方案。
  而去年开始,陆军终于是确定了步枪的更新换代,这一次的新枪不是皇家理工学院那边研制的。
  而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一个设计团队所设计。
  这枪采用了较短的枪管,采用了新式的钢管作为枪管,在确保了十八毫米的口径的同时,又是把步枪的重量给控制了下来。
  整枪重量为四点四公斤,口径为十八毫米,全长有一米五二,依旧是滑膛枪,采用刺刀,配属标尺等,至于弹药也没变化,依旧是定装纸壳包弹,作战的时候直接撕碎火药包就能进行方便的装填,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百米!
  这里头的诸多性能标准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八毫米的口径和四点四公斤的重量!
  让该枪具备了庞大的威力,再厚的板甲一枪过去也是一个洞,而且重量也不算太重。
  这种新枪射击出来,并经过了早期的测试后,迅速被陆军确定为新一代制式步枪,编号为二十六年式步枪。
  并延伸出来了骑兵性、海军型等。
  按照陆海军的换装计划,是要把以往的全部火枪,统统换装为二十六年式步枪的,这个需求量可就大了。
  短期内就至少需要五六十万支,中期至少需要百万支。
  如此巨大的蛋糕,虽然已经是被江南武器公司抢走了第一口汤,但是其他两家武器公司就算是只能授权生产,但是也必须生产抢蛋糕啊。
  相对于国内军方中期内的上百万支步枪的订单,区区几万支火绳枪的海外订单也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说步枪只是便宜货色的话,那么其他重武器就是更加引起了三大武器公司的争夺了。
  尤其是火炮这一项上!
  军方对现有的前装滑膛炮不满,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普通的民间人士都知道,现在军方做梦都想要一款新型的火炮。
  更准确的说是一款后装线膛炮!
  军方想要什么火炮,这都是公开的,只要你能够搞出来,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立马就能够用订单淹没你的办公桌!
  但是奈何无数后装线膛炮的设计被一一拿出来,最后都是被一一否决!
  现在军方不好糊弄了,不是成熟稳定的设计,他们根本就不要!
  前些年搞出来了河北号战列舰,就是让军方吃了大亏,现在的他们谨慎的很。
  所以现在军方对新型火炮是做梦都想要,但是也不是随便拿个不稳定的试验型号就能够得到军方大笔订单的。
  尽管火炮还是继续得用老掉牙的前装滑膛炮,但是大唐的军事行动,却是不会因为火炮的研发滞后而停止的。
  宣平二十七年秋十月,西北铁路正式宣告全线通车。
  由此,来自中原乃至江南、华南和华北地区的众多武器,就能够从西北铁路的起点,也就是开封府之郑州通过火车运输,一路向西,最后抵达嘉峪关。
  西北铁路刚通车呢,军方就是迫不及待的通过火车往甘肃省运输大量的各种物资以及兵力了。
  在全线通车的最早两个月里,从郑州开往甘肃的火车,百分之九十都是军用列车,至于普通的客运以及民用货运列车,只占了百分之十而已。
  随着无数的物资被运往西北,也是宣告着大唐帝国在西北方向的扩张也是即将拉开帷幕了。
  而这,也将会是帝国最近十年内最大的军事行动,超过了之前的印度洋战役。
  眼看着帝国即将发起大规模的西征,陆军上下都是一片喜庆,诸多陆军将领走路的时候,都是轻飘飘的。
  西征,必然是陆军的独角戏。
  而如此庞大规模的西征,会带来庞大的战功,战功代表着晋升,代表着爵位。
  不少陆军将领们,好几年前就是眼巴巴的等着西征,就为了西征的时候上阵捞个军功,然后博取一个爵位,有爵位的也是试图升一级,以换取更好的封地。
  哪怕自己无法上阵了,但是一个个也是到处拉人情,只为把自己的儿孙,尤其是爵位继承人送上战场以博取战功。
  自从圣天子决定对贵族进行海外分封后,先后已经是有超过千名贵族在海外获得了封地。
  这些贵族的封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北海省、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以及澳洲这些地方,另外还有少数是被册封到了北美洲、印度。
  基本上来说,子爵以上的贵族,都是获得了海外封地!
  大规模的海外分封,使得了将领们对军功的追求几乎痴狂!
  不少人都是希望也是能够建立军功,获得爵位,然后博取海外封地。
  就算是已经获得了封地的贵族,他们也是希望立下功勋,然后换取更好,更大的封地啊。
  如今陆军诸多将领们乃至国内那些军事贵族们的心态,就像是举办狂欢之夜的前夕。
  有些激动,有些紧张,但更多的还是期待!
第1568章
贵族的战争
  而随着帝国西征即将展开,陆军的军官们,不管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军官,不管是平民军官还是权贵子弟军官,一个个都是各显神通。
  为的只是调到西北去任职!
  为了参加西征捞取战功,能去最前线的一线主力部队的就去一线主力部队,去不了一线主力部队,那么就去二线部队。
  如果连二线部队都去不了,很多人一咬牙,连西北地区的守备师这样的三线预备役部队都是愿意去的。
  这么多人挤破了脑袋,想方设法也要调到西北前线部队任职,这种大背景下,哪怕是在陆军年轻一代军官里,已经算是小有名气,同时也是贵族子弟的毕志安,也是免不了到处奔走,只求一个在前线领军的机会而已。
  毕志安之前也是在西北担任过职务的,不过后来进入了御学堂学习,去年刚毕业,留在了枢密院参谋部担任参谋。
  已经是陆军少校,还上过御学堂的他,前途自然是不会太差的,只要不是倒霉的战死在前线或者是遇到其他什么意外,以他的年纪以及背景,只要按部就班的熬资历,也能够熬出来一个上校来。
  不过如果单单熬资历的话,在退役之前熬到一个陆军上校也是差不多到尽头了。
  只是以陆军上校退役的话,还不如在三十四岁的时候直接申请退役,然后进入政界发展呢。
  很多军事天分一般般的贵族子弟都是这样的,青年时期就报考军校从军,然后从军是十几年后,如果是看不到晋升将官的希望,往往也不会死熬,而是会选择及时止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退役从政。
  不过有希望成为将军的贵族子弟,往往都是费尽心思会留在军队里,然后争取立功的。
  毕志安也是这样,你说他有希望成为将军吧,如今他的年纪也不算小了,但还只是个陆军少校,在武学堂的同期里头,他的晋升速度不算快,顶多就是排在前三十左右。
  他的步科同期有大约两百多人,他能够在第三十个晋升为陆军少校,比起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不满,但是也只是抓住了尾巴而已。
  你要知道他的同期里,少将都有一个,准将也有一个了,上校、中校也不少。
  以他目前这样的晋升速度,其实是没什么希望成为将官的。
  但是你说他没希望成为将军吧,他还真有那么一点希望。
  毕竟他目前的年纪也不算太大,而且也是上过御学堂,往后的晋升之路会比较顺利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能量极大的同窗、老上司,此人就是陆军最近十年来最为年轻的陆军少将应易康。
  他当年在北海省作战时,就是在应易康麾下作战,后来还被应易康提携,调到了西北地区任职,积累了军功后这才获得免试入读御学堂的机会,你真让他凭借能力去考御学堂,他可考不上!
  如果能够继续保持和应易康的良好关系,他以后也是有极大的机会成为一个将军的。
  所以,他也不甘心和其他迟迟爬不上去的贵族军官一样,中途退出现役,然后跑到从政,他更希望继续留在军队里。
  这一次西北那边大张旗鼓,准备搞西征,毕志安也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宣平二十八年的三月金陵,雨水开始增加了,这意味着不久之后就会迎来夏天了,同样的,这也意味着西北那边的天气将会陆续好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4/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