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597

  同样的移民,你让他们去南洋去印度去非洲,他们不乐意,但是去美洲,人家欢迎的很。
  有了政治上的理由,再加上帝国现在的蒸汽船只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几千吨的客轮都是造出来了,一两千吨的更是不在话下,海运能力,尤其是跨洋海运能力大大增加。
  如此,限制大规模移民美洲的航海技术也是不再成为障碍了。
  政治成熟,有海军支持,航海技术上也没有太大限制,这大规模移民开发北美洲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此,去年年底的时候,李轩在一次小朝会上,就已经是初定决定,在未来数年内,帝国将会组织至少二十万人的移民前往北美洲生活居住,此外还会把在北美洲的驻军数量从两千人增加到五千人。
  之所以不增加更多的兵力,那是因为增兵太多的话,当地无法养活这么多的军队。
  弹药什么的还可以从本土千里迢迢运输过去,但是如果是粮食这种大宗物资都需要从本土运输过去的话,那么成本就太大了,帝国暂时无力承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移民和军队同时进军的理由,这些移民实际上就是去当地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以供养大军的。
  当渡过了开始这几年的补给困难,当地的帝国子民数量多起来后,那么后续就简单多了,帝国将会按部就班的把北美洲变成帝国的第二家园。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先把西班牙热干掉,顺手再把其他几个在北美洲东部海岸占据了殖民地的国家也干掉,然后再顺手把当地的土著也消灭了。
  北美洲,将会是,也只能是帝国的北美洲。
  在这一点上,帝国高层非常的看重,他们甚至都没有打算在北美洲搞殖民统治,而是打算一步到位,直接本土化。
  帝国在印度、非洲等地区的势力存在,更多的还是以殖民统治为主,移民开发为辅。
  而在北美洲,尤其是新金山州一带,帝国却是直接进行本土化。
  什么是本土化,大体上让帝国子民在当地的人口比例占据绝对优势,最少也得是百分之九十以上。
  如此才能够确定百年后,千年后,北美洲依旧是华夏人的北美洲,哪怕到那个时候,大唐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北美洲依旧是华夏人的北美洲。
  要搞本土化,没有足够多的移民自然是不行的,所以才会有了移民开发计划。
  在国宴上提一提美洲开发的事,李轩是为了今年即将展开的美洲移民开发计划定下基调,不过并没有说的太多,毕竟这事虽然李轩看的重,不过对于当地的庞大帝国而言,依旧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至少,是绝对没有今年秋天即将展开的西域攻略重要的。
  更没有帝国最近几年一直推动的工业化重要的。
  次日,李轩继续视察上海,视察的主体还是以企业为主,多数都是皇室或者国企部的大型企业,不过还是有少数民营企业获得了被视察的资格,其中就有在国内名声很大的冯氏航运公司。
  去视察该企业,也不是他人推荐什么的,而是李轩主动要求去看的。
  因为这个冯氏航运公司,算得上是国内民营实业类企业的标志性企业了。
  该公司乃是国内航运公司的双雄之一,和长江航运公司不相上下,两大公司一直都是在争夺国内第一大航运公司的名头,同时由于冯氏航运公司同时设计航运、造船、港口服务、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所以其总体量还要超过长江航运公司很多。
  只不过冯氏航运公司的主营业务,最出名的业务都是航运,所以外界一直都是把这家公司当成纯粹的航运公司,实际上这样是不正确的。
  冯氏航运公司的全年营收里,航运业务只占据了百分之六十而已,还有百分之四十是由造船、港口服务、机械制造等领域贡献的。
  说实话,区区一家民营企业,而且还是在重工业方面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冯氏航运公司也算是国内一大票民营企业里的异数了。
  帝国的民营企业,大多都是从事轻工业或者是贸易等产业,而重工业虽然也有涉及,但是说实话并不多,也无法构成某个重工行业的主体。
  但是在航运和造船这一块上却是个例外,之所以出现这个例外,那就是因为有冯氏航运公司。
第1540章
全民企业
  人家冯氏航运公司是集造船、码头、航运、机械制造于一体的综合类企业,旗下的造船厂虽然说规模不大,也造不了五千吨的大船,但是架不住人家数量多,产量大。
  冯氏航运公司旗下有足足六家造船厂,基本都是用来建造中小吨位的各类船只,而且建造速度极快,几个月就能下水一艘千吨船只。
  所以这几家船厂虽然都是中等造船厂,生产的船只也不大,其年产船舶吨位总量却是名列国内第二,仅次于江南船舶公司。
  而江南船舶公司,旗下足足有江南造船厂、上海造船厂、金陵造船厂、南通造船厂、上海第二造船厂一共五家造船厂呢!
  其龙头业务航运业务更是强悍,在货运领域一直都是龙头,在了客运领域,尤其是中低端的客运领域也是第一,哪怕这个第一其实也就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没办法,国内航运公司太多,市场太大,冯氏航运公司再强也无法垄断市场。
  而在高端客运领域,虽然一直都不如长江航运,不过也是在积极发力,他们公司也是订购了两艘大吨位的豪华远洋客轮,都是四千多吨的那种。
  不过四五千吨的豪华客轮,如今大家的都还在建造当中,正在服役的客轮最大的也不过三千吨。
  视察的时候,李轩就是登上了冯氏航运公司的旗舰月宫号。
  这艘月宫号已经是冯氏航运公司的第二代月宫号了,排水量达到了三千吨,比马六甲号都还大,主要执行沿海和扬子江航线。
  李轩登上去视察的时候,也是被小小震惊了一吧,倒不是觉得有多么奢华,连扶手都是镀金的之类的,而是够大!
  这艘月宫号,比海军的战列舰马六甲号还要大一圈呢!
  相对比之下,李轩都是觉得皇室自家的皇家客轮有点小家子气了。
  皇家的客轮,那还是宣平二十年建造的蒸汽客轮,吨位也不过一千吨,虽然装饰奢华,但是总归是不够大。
  如果不是这一次出巡一路都是准备乘坐火车的话,李轩都想要直接征用这艘月宫号充当出行的船只了。
  既然登上了冯氏航运公司的月宫号,那么也不能厚此薄彼,这长江航运公司的旗舰新长江号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毕竟李轩也是知道这两家公司这些年来打的头破血流,竞争惨烈,他作为皇帝如果只看了月宫号,而没有去看新长江号,怕是要对长江航运公司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正所谓一碗水要端平,所以李轩稍候也去了隔壁的新长江号去看。
  这新长江号明显要小一圈,排水量只有两千六百多吨,不过同样是奢华无比,甚至比月宫号更加奢华。
  毕竟人家长江航运公司长期做到高端客运的第一,那不是靠着船大航速快,而是靠着奢华无比的服务品质。
  蒸汽客轮刚出来的时候,冯氏航运公司其实在蒸汽客轮领域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更大,更快的蒸汽客轮一直都是属于冯氏航运公司的。
  但是很多权贵依旧是选择乘坐长江航运公司的豪华客轮,哪怕是船小一些,速度慢一些,不为别的,就为了旅途上的舒适和享受。
  只看月宫号和新长江号,李轩就知道,看样子这冯氏航运公司要挤掉长江航运公司,登顶豪华客轮领域的第一,恐怕还要走相当漫长的一段路。
  不过这并不影响李轩对冯氏航运公司的重视,而且在李轩的心中,实际上长江航运公司这家国企部企业的重要性,还没这家冯氏航运公司重要呢。
  首先,冯氏航运公司虽然是民营公司,但是历尽这么多年的发展,扩股增资,而且还是上市企业,其实这家公司早已经不是什么冯氏家族的企业了,冯氏家族如今在这家庞大无比的企业里只占据了区区百分之六点几的股份,冯氏族人基本也是失去了对这家庞大企业的控制权。
  该公司的其他股份基本都是被各大金融机构、投资者或者是关联企业所掌控。
  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有足足百分之七十多的股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这家公司,某种程度上和大唐西洋贸易公司等大型企业不一样,已经是变成了全民企业,不是某一个家族,财团的公司。
  这样的企业模式,其实才是李轩对未来各类企业的展望。
  一个家族控制一家庞大的企业,然后培育出来什么家族财团之类的,这种事李轩不喜欢。
  现在的士绅地主、官绅资本家就已经够恶心的了,李轩可不喜欢随着时代发展了,然后又培育出来什么财团来,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但是民营资本总归是会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大势所趋,李轩不打算阻挡,甚至也不愿意去阻挡,反而会推波助澜。
  因为国企部或者是皇室资产科等官方资本,不可能一直都是掌控各类产业的命脉。
  关乎国防和民生的核心产业是需要官方资本去掌控,但是其他很多普通的产业就没有官方控制了。
  比如说纺织产业!
  在宣平二十六年里,国企部直属、地方国企、皇室资产等带有官方资本所控制的纺织企业,占据了整个纺织行业的百分之六十多。
  这在李轩看来是不健康的。
  官方资本不应该在这些普通产业里投入过多,而是应该集中力量投入到关乎国防、民生的支柱类产业里,比如说矿务、钢铁、化学、机械、造船等。
  和民营企业在纺织行业里进行竞争厮杀算什么!
  未来,官方资本必然是会逐步退出一些非核心产业的,但是在退出的过程中,又要避免出现民营资本财团化。
  一个家族就能掌控一家庞大的公司,然后乃至掌控一整个行业,这是李轩绝对不愿意看见的。
  李轩更加愿意看见类似冯氏航运公司的全民企业。
  要不然,这一次他也不会主动要求来冯氏航运公司看一看了。
  视察完冯氏航运公司和长江航运公司,在码头上即将返程的时候,李轩还特地召见了冯氏航运公司的现任总经理魏博文,说冯氏航运公司发展的很好,尤其是廉价航运业务,让广大子民出行更方便更便宜,希望冯氏航运公司能够继续努力,更进一步,为帝国子民提供更加优良服务。
  这一句例行公事的夸赞,却是让魏博文相当的激动,他保障。
  明天股市开盘,自家公司的股票就能够迎来一波大涨!
  而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还是目前全帝国里拿着最高薪资的职业经理人,让公司的股价更高,让股东获得更多的利润就是他的唯一任务。
  股票上涨了,他也就更有底气和董事会谈判,争取更高的年薪。
  只不过冯氏航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恐怕不会这么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9/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