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0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7/1597

  他提出现在的大唐朝报在疏导舆论方面还有极大的不足,有不少的改进空间,比如说大唐朝报的文章一直都是保持着严肃的官方口吻,这里头固然有着严肃性,但是大唐朝报上,主要以各种政治文章为主,偶尔有一些文学作品以及科普作品以及更少数的商业广告。
  这样的报纸,毫无疑问是天下官员们以及地方的上流阶层必看的,但是这样的报纸,普通人却是不爱看的。
  过去的这些年里,地方上已经是出现过不少次的私办报纸的案件,每一次出现都是让礼部朝报司方面如临大敌,而翰统也是紧张不已,这私办报纸,向来是大唐的禁忌,谁碰谁死。
  但即便是这样,依旧有众多人想方设法绕过去,比如说直接办报纸不行,那么他们就通过出书的方式来,把内容都印刷成书,然后公开便宜出售,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发行一期。
  这也是陆续迫使大唐方面加强了对书籍的出版监控,以往出版书籍可不用什么审批之类的,但是现在,想要出书,首先得经过审核获批后,才能够大规模印刷并公开售卖。
  而有些人,干脆是直接自己私底下搞个印刷机,然后印刷只有一张纸,两张纸,也不称之保持,而是称之为传单之类的,上面刊登各类通俗故事,笑话之类的。
  当然了,这种事也是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的。
  不过总不能这么一直下去啊。
  大唐朝报开了头,民间对报纸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所以这私自办报的事,才会屡禁不绝。
  针对这种情况,周毅然提议在大唐朝报之外,再设立若干偏向于平民化的报纸,一方面是满足普罗大众的看报需求,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可以让大唐官府的声音通过这些平民化的报纸,更好的覆盖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提议让李轩非常感兴趣。
  他说的这些问题的确存在,大唐朝报因为其特殊性,文章都得必须保持严肃性,哪怕是刊登的商业广告也都是正儿八经的。
  因此看大唐朝报的人,普遍也都是官员以及地方上的上流阶层。
  普通人的话,并不是大唐朝报的主要读者群体。
  但是普罗大众也是有看报纸的需求啊。
  甚至是上流社会的人士,他们虽然看大唐朝报,但是不代表他们不看通俗化的报纸啊。
  要不然,这些年为什么总是会有私办报纸的案件出现呢。
  市场有了需求,有了利润,自然有人冒着风险去做。
  如今周毅然的提议,刚好符合了李轩的想法,这报纸嘛,甭管是严肃的政治报纸,还是偏向于实用性的科普、商业报纸,或者干脆是刊登各种离奇故事,八卦新闻的低俗报纸,都要有。
  而且都必须是官府主办,纳入官府的监管之中来。
  戴玉刚和周毅然这两人都是让李轩有了兴趣,而这两个人在资历和能力上,都是不算差的,足以进入御书房了。
  所以仔细考虑了几天后,李轩就是把候选人圈定在这两个人身上,然后陆续召见了这两个人进行面谈。
  这种面谈,可是要比折子上说的事多多了,李轩将会从多个方面去判断这两个人的施政方案优劣。
  不是去评判他们的能力,而是评判他们的施政方案。
  因为单就能力来说,能够爬到这种级别的官员,都不会差到那里去,唯一的区别,大体上就是政治理念上的区别了。
  李轩先后和这两个人进行面谈的消息,自然是满不足,或者说根本就没隐瞒。
  于是乎,圣天子先后召见周毅然和戴玉刚两个人的消息,瞬间就是传的整个金陵城满天飞,而且如今的江南大铁路以及金陵城到河南开封的铁路已经是初步成型,各种信件通过铁路,一两天时间内就能够传遍江南大铁路以及京开线的沿线。
  这样不用几天时间,基本上大半个中国都是有不少人知道了圣天子已经是先后召见了周毅然和戴玉刚。
  在这样的敏感时刻,圣天子谁都不见,偏偏单独召见他们两人,而且召见的时候,都是交谈了足足好几个小时,如果这还猜不到这背后意味着什么,那么政治敏感性也是太差了。
  不用猜都知道,接替马维,进入御书房的臣子,就将会是在这两人之间产生。
  而这个结果,也是让众多官员们叹气!
  尤其是那些准备竞争这个位置的高官们,更是不少人都是失望不已,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下一次再有机会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第1451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早年的时候,李轩更换御书房值班大臣还比较频繁,基本一年就会换一个,但是最近几年,这种情况却是发生了变化。
  最近三年的御书房值班大臣人员,都是没有发生变动。
  这对于大唐帝国而言,代表的是政局稳定,是好事。
  但是对于很多想要上位的人而言,这却不是什么好事了。
  如今马维病亡,好不容易有了几乎,但是却是被周毅然和戴玉刚这两个人给抢了去,下一次御书房值班大臣空缺,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兴许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然而即便是这一两年的时间,对于很多重臣们而言也是无法等待的,因为官员是有任期的,一个职务担任三年就得调动,同时官员也是有致仕年龄的,而高级官员的年龄普遍也偏大,因为要从中低层爬上来,本来就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两者结合之下,基本上很多尚书级别的官员干个三五年还没有机会成为御书房值班大臣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致仕了!
  不过就算是他们失望也没有办法了,如果是巡抚,侍郎乃至尚书这种级别的位置,他们都能够争取一二,因为这些官员虽然也是圣天子独断,不过这种级别的位置这么多,圣天子不可能天天盯着人事档案看,然后寻找适合的人选的,往往是吏部提出所有符合资格的人,然后呢御书房那边也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李轩往往也是根据这些参考意见去挑选几个适合的人,最后再从这几个人里头选择一个。
  但是御书房值班大臣的人选,向来都是圣天子独断的,圣天子喜欢用谁就用谁,哪怕是御书房里的重臣们也是没有丝毫的建议权力,谁敢提出,哪怕只是暗示之类的举动,那都是极大的挑战皇帝的权威,李轩肯定是要杀鸡给猴看的。
  毕竟御书房值班大臣实在过于重要的,不客气的说,现在李轩统治大唐帝国,就是通过掌控御书房来统治的,要不然的话,累死他也是无法管理众多机构的。
  你得知道,大唐里,很多机构都是直属皇帝管理的。
  军事方面,有陆军枢密院下属各部、海军统帅部下属各部、联合作战部、近卫军各司。
  光光是各类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军事机构,就足足有将近二十个机构呢。
  而文政上,则是有各部,然后还有独立的各司,局等机构,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
  再过来还有翰林院各处、科,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秘书处,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翰林院皇室资产科、翰林院人事科、翰林院军务科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督察院,大法院,宗务府,皇家理工学院等等独立机构。
  全部加起来,足足有六十多个直接向李轩负责的机构。
  这么多机构,李轩怎么可能全部亲自管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是李轩又是不愿意设立总理、丞相、陆军司令、海军司令等职务以及相关的机构,他可不愿意玩复古,没事给自己找一个丞相、总理什么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甚至造成皇权旁落嘛。
  所以他坚持亲自管理上述诸多机构,然而他一个人也是管理不过来。
  所以这才是有了御书房制度。
  御书房里的值班大臣,每一个值班大臣都是协助李轩处理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的事务,同时李轩又是极大的限制了御书房大臣的权限。
  这才能够让李轩亲自掌控众多机构,并且树立起绝对的皇权权威。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非常类似于后世的内阁制度了,那些值班大臣就是内阁大臣,而李轩自己嘛,说是皇帝,但更像是内阁总理之类的角色。
  这种制度下,值班大臣的人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有人想要插手御书房的人事权力,是会被李轩抄家灭族的。
  圣天子倾向于在戴玉刚和周毅然两人之间选出来一个值班大臣,其他人虽然也会有意见,但是绝对是不敢表达出来的。
  当然了,也不缺乏一些投机分子,眼看着这两个人就要一步登天上位了,趁着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连忙找上两个人拉拢关系。
  为什么在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之前就上赶着烧香了?
  还用得着问为什么?
  人家要的就没有确定之前,如果都确定下来了,你再跑过去拉拢关系有用?说不准连面都见不着呢。
  再者,哪怕是摆错了码头,烧错了香也不要紧。
  这段时间想要竞争值班大臣宝座的重臣多了去,圣天子偏偏只见了戴玉刚和周毅然,说明这两个人在圣天子眼里都是属于候选人了,都是简在帝心的那种。
  所以,就算没有进入御书房,落选者也不会倒霉,再不济也能稳住现在的位置啊。
  毕竟这和寻常的官场斗争不一样,寻常的官场斗争,失败者一般都会倒霉,被贬值甚至被迫致仕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这一次,那可是圣天子亲自挑人,和寻常的官场斗争有着极大的不同。
  李轩先后召见戴玉刚和周毅然的时候,也是没有想到,这才两三天时间,就是传得满城风雨了,因为他在后宫都是听到了风声。
  当然了,李轩的后宫是没人敢参与政治的,哪怕是皇后董芸芸,这二十多年来,也是从来没有参与过政治,人家现在在后宫里当皇宫爽得很。
  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大唐帝国唯一的嫡皇子已经是被正式立为太子,而且这几年太子的东宫之位越来越稳固,并且陆续开始参政了。
  儿子位置稳固,她也就是把全部心都是用来当女主人上面来了。
  手底下管着一大票的嫔妃,这些嫔妃里头不乏有一些是受李轩宠爱的,但是在她面前,依旧跟个小绵羊一样,跟个丫鬟似的伺候着她。
  那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董芸芸,她也是从来不参与朝廷政治,其他嫔妃就更没这个胆子了,敢参与政治的,基本都是被杖毙了!
  不过这后宫里还是有例外的,这个例外就是李轩他妈!
  白太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7/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