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0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597

  整个马六甲州,其所辖的区域基本上就是马六甲海峡两岸地区!
  同时这个马六甲州,其管辖权并没有归属于万丹府,而是暂时直接归属内阁管辖,此外在称呼上,并没有称之为海外领地,而是直接纳入本土范畴。
  对于马六甲这样的重要地区,李轩自然是非常重视的,他要把这一地方彻底本土化!
  而这一本土化,就是从行政管理模式上开始!
  为了体现马六甲州的重要性,这才是有了由内阁直辖的模式。
  而后续随着对南洋各岛屿的征服,大唐帝国必然会加速在南洋地区的移民开发,以及本土化进程,到时候建设省道级别的单位也就成为了自然。
  只不过现在还是早了点,整个南洋地区的移民也不过数十万而已!
  要想把南洋彻底本土化,设立省道级别的行政机构,作为本土进行统治,还需要时间。
  李轩对此也不着急,如今大唐帝国有的是时间来慢慢稳固在南洋地区的统治。
  如今更加重要的还是后续在印度地区的战事,随着马六甲被攻克之后,不用有任何的疑问,这个曾经被葡萄牙人充当为东方殖民桥头堡的城市,也将会成为大唐西进印度洋的重要战略基地。
  所以在马六甲处理上,除了设立马六甲州这种行政处理外,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以及商贸上的处理。
  军事上,印度洋舰队的司令部驻地,就是暂时设立在此地,同时军方方面已经是打算重新修缮马六甲城了。
  这好歹是一个棱堡呢,虽然被打的破破烂烂的,但是作为一个棱堡的基础还是保存的比较完善的,后续修缮一番,就是会成为大唐在马六甲最为坚固的堡垒。
  此外,海军方面打算在这里建立海军基地,以停泊其庞大的舰队,并且设立煤仓,用以给蒸汽战舰加煤加水等。
  而商贸上就更不用说了,这马六甲本来就是重要的商贸城市,如今被大唐占领了,同样也不会改变其商贸重镇的属性,这里将会重新修建一个庞大的港口城市。
  以后,此地将会逐步取代万丹乃至吕宋,成为大唐帝国在南洋地区最为重要的商贸乃至军事据点。
  可惜的是,如今大唐和葡萄牙人开战后,大唐帝国和欧洲乃至到印度的贸易近乎全数中断。
  因为大唐帝国在这一方向上的贸易主要对象就是葡萄牙人,以往的整个贸易模式是大唐商人把货物从国内运输到马六甲,然后在葡萄牙人控制的马六甲里和葡萄牙商人、印度商人、奥斯曼商人、萨菲王朝的商人以及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商人进行冒雨。
  当然了,上述各国的商人除了葡萄牙商人本身外,其他的商人大多也是获得了葡萄牙人的许可,并像葡萄人上缴了各种利益,比如说缴纳重税等方式,这才能够进出马六甲港口的。
  不过纵然是有其他国家的商人参与其中,但是大唐的货物大多数还是被葡萄人的商人所采购,然后历经漫长的海上运输,一路运输到欧洲去。
  前些年,大唐一直也是试图独立开辟欧洲航线,可惜的是从来都没有成功过,顶多就是插足了印度以及西亚、北非等地区的贸易而已。
  同时大唐也是在扶持西班牙人的环球舰队,并通过西班牙人的环球贸易船队向欧洲输出产品,只是西班牙人的环球船队是环球航行,一年也才那么一次,有时候甚至两三年才那么一次而已,单次的量虽然大,但是持续性却是不佳,所以,西班牙人的欧洲航线渠道,也是不怎么靠谱的。
  如今葡萄人和大唐爆发了战争,和葡萄人之间的贸易自然也就别指望了,这也就等于欧洲航线中断了大部分,在战争结束之前,大唐货物输入欧洲的途径,只剩下西班牙人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随着大唐和葡萄人在南洋以及印度洋地区爆发战争,也是阻碍了其他国家,比如说奥斯曼、萨菲王朝印度等众多商船前往马六甲进行贸易,哪怕是大唐西洋贸易公司的船只,也是受到了大规模战争的影响,而中断了不少。
  以往的时候,虽然大唐西洋贸易公司和葡萄牙人竞争激烈,但是双方的官方大体还是保持着克制,顶多就是伪装成为海盗进行袭击而已。
  但是现在呢,人家葡萄人是直接封锁了整个印度洋的航线,尤其是葡萄人控制的印度南部地区的几个港口,他们依托这些港口殖民地,直接封锁了印度南部沿海航线。
  如此也是导致了,如今的大唐海外贸易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货物运不出去!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是无法打消大唐帝国攻占南洋乃至攻占印度的决心,大唐和葡萄人开战,这并不是什么意外事件,更不是头脑一热就开战了,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做了万全准备的。
  为了弥补海外贸易中断的损失,大唐帝国早在几年前就是大力推动内需的发展。
  而不得不说的是,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大唐帝国的本土市场才是最大的市场,充足的人口,良好的民生经济都是让大唐帝国的本土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所以虽然海外贸易损失不小,但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却是可以转嫁到国内市场来,从而减少损失。
  减少后的损失虽然依旧付让人心痛,但是这却已经是无法对大唐的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太大的损伤了,而正是因为有着国内的庞大内需作为支撑,大唐帝国才是能够悍然发动战争。
  如今,战争已经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攻克了马六甲,同时也是拿下了葡萄人在南洋其他岛屿上的殖民地,如此可以说是已经把葡萄牙人彻底驱除出去了。
  这偌大的南洋地区,已经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后花园!
  为大唐帝国在这一地区推动本土化政策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对于南洋事务,乃至印度洋事务,李轩制定下来了大方向后,也就是不怎么管了,反正这一场战争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甚至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打个三五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毕竟范围太大了,而且都是距离双方的本土非常的遥远,不太可能给对方的本土造成什么实际性的打击,而在殖民地里打仗也不太可能搞出来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之类的,因为双方从本土以及殖民地里调兵遣将,动不动就是需要一年半载的,力量有限,也是不可能一次性出动好几万人的兵力,这几百人几千人规模的战争,对于双方而言其实都影响不大,都有能力耗上很长时间。
  所以这种殖民地战争,耗时一般都是比较漫长的,而李轩也是有着耐心去等待。
  放下南洋和印度洋的事务,李轩也是把视线重新投向了国内的发展中来。
  最近两年国内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呈现出来了一种爆炸性的增长。
  其中最大的推动力毫无疑问就是升级改进之后的高压蒸汽机,在工业上,高压蒸汽机的机组,能够做到更大的功率,更高的效率,更低的煤炭消耗量,如此也就是提高工业生产能力的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工业产品的成本。
  这从最近两年里,国内纺织企业的棉布出厂价一降再降就是可以看的出来了,目前在上海的贸易市场里,普通布匹的价格,已经是比宣平十九年的时候,下降了至少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价格下跌还在持续。
  别以为价格下跌了就不赚钱了,同时你要看到,仅仅是上海一地,其布匹的产量就是宣平十九年的时候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以上!
  产量更大,成本更低,售价更低,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了可以买得起。
  宣平十九年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兴许要精打细算,这才会在一年里给家人置办一身衣服,但是现在,在收入水平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半年左右。
  价格便宜了,原本买不起的人买得起衣服了,原本买得起的人,现在买的更多了,这带来的是整个市场上的布匹销售量爆炸式上涨。
第1444章
诡异的个税改革
  纺织产业的变化,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更多各种各样的工业制品不断出现在市面上,让人们可以享受到工业化时代的各种产品之外,也是让大唐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呈现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
  宣平二十二年冬,商部提交的报告里说,宣平二十二年的工商业产值,比宣平二十二年提高了足足二十三个百分点!
  同时税部也是递交了税务报告,报告称因为国内工商业的澎湃发展,来自工商业的税收也是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而这个上涨幅度至少得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而且这个涨幅,并没有完全的挖掘出来了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潜力,税部方面的官员已经是拍着胸脯进行保证,等到宣平二十三年的时候,工商业的税收增福,定然能够追上工商业产值上涨到增福,甚至是超过。
  对此,李轩感到非常的欣慰,不过他也不忘记指示税部,这收税啊,也不能只盯着那些企业这边,还要多关注其他的税种,比如说个人所得税。
  这个人所得税,大唐都是推行了十几年来,但是一直以来成效都是不大,完全根据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也就只有官府雇员以及国企部所属企业以及其他少数大规模的民营企业里的少数员工而已。
  但是,也只局限于此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按照目前大唐帝国的总人口而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只有百分之零点二左右。
  这里头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引起民间的普遍反贪,大唐所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其征收起点是非常高的,月收入超过三元才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而这也就个数字,基本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无法达到,三元的月收入,这基本上也就宣告了绝大部分的普通劳动者不用交纳个税,需要交纳个税的只有薪资比较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官府雇员等高收入群体。
  同时,起征点的税率也是非常低,不过区区五个百分点而已,虽然说采取阶梯式征收,但是到了十元收入才是第二阶梯,税率不过七个百分点,等到了五十元月薪后,其税率才达到了十五个百分点。
  而十五个百分点就是最高的个税税率了。
  过高的征税起点,导致了纳税的人比较少,而且税率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征收上来的个税实际上是已经非常小的数字。
  而李轩对此是有些不满意的,要知道在现代国家里,个人所得税可是非常重要的税收,哪怕是在近代国家里,个人所得税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头不仅仅说能够征收多少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税乃是一种平衡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贫富差距,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在现代国家里,哪怕是在大唐帝国这样一个初步迈入工业化的近代国家,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李轩是打算未雨绸缪,提前采取措施。
  个税,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后续李轩还打算开征更多用来平衡贫富差距的税收,比如说遗产税。
  历史上,欧洲的诸多贵族们哪怕是到了近代资本主义时代,依旧活的很滋润,但是为何到了二十世纪后,一个个就是成为了破落户呢,这就是因为遗产税。
  继承人要想继承遗产,就需要缴纳高昂的遗产税,缴纳了遗产税后,其家产不得避免的获得缩水,嘴边变成空有头衔的贵族。
  不过呢,遗产税这东西杀伤力过于强悍,饶是李轩如今威望很高,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打算开征什么遗产税,这要搞出来遗产税,恐怕全国的中高层都会强烈反对的。
  所以李轩还是得寻找一个合适的实际来搞,现在嘛,早了点,先搞个税就行了。
  而且个税这东西嘛,现在税部那边做的还是有些谨慎,只对薪资征收个税。
  但是不管是什么时代,纯粹拿工资的人都只是一部分而已,更别说是在大唐帝国这个国家里了,更多人的收入并不是来自于工资,而是来自于其他方方面面,比如说做生意赚的钱,投资股票赚的钱。
  基于现实困难,对于众多的现金交易税部基本上是很难进行监管的,要不然税部也不会是非得定死了任何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商铺,都必须开设公用账户,资金流动都必须走公用账户了。
  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比如说诸多商铺,甭管是餐馆还是小店铺之类的,人家老板收现金,并且不把收入和主持记账,他们税部就算手段通天,也是很难查出来啊。
  所以对于小商家的现金交易的监管和征税,这个超级难题一时半会的无法解决,但是对于其他很多方面,尤其是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交易的诸多交易,收起税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李轩就指示了税部,这个税啊,不应该只局限于薪资收入,其他的个人收入也得算上啊,比如说投资股票赚钱了,开公司赚钱了,甚至是赌博赚钱了,这些都是属于个人收入嘛,既然是个人收入,那就应该收取个人所得税啊!
  至于怎么收,税率多少,李轩就不指手画脚了,税部里一大票专家们天天算计着怎么收税。
  收税可是们艺术活!
  收的少了,民众高兴了,但是官府财政就没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