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0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1597

  已经退出现役的前海军军令部部长,御书房值班大臣包义奋海军上将就是毫不客气的在公开场合批判陆军:“这陆军啊,都是一群大爷,而且还是光拿钱不办事的大爷,每年拿这么多军费,除了偶尔打打几个不起眼的蛮夷部落外,也没见他们干了什么事!”
  鞑靼人,察哈尔部,朵颜三卫等敌人,在海军的眼中,瞬间就是变成了所谓的不起眼的蛮夷,这又是把陆军将领给气得够呛。
  其他人先不说,但是鞑靼人你敢说他只是不起眼的蛮夷部落?
  拜托,那可是有着至少十几二十万骑兵大军的强敌啊!
  这就凭这十几二十万的骑兵大军,放眼整个东亚地区,除了大唐陆军能够把他们揍趴下,最后灰溜溜的西撤外,试问还有谁能够做到?难道你们海军能够做到?
  不过一转眼,人家海军的将领就是说了,假如鞑靼人刚出海的话,这几十万骑兵算个屁,我们的战舰一轮齐射打过去就足够了。
  关键是,鞑靼人会跑到沿海甚至出海和大唐海军干架吗?
  不会!
  大唐陆军和大唐海军的矛盾由来已久,每年都是有着数不清的骂战,吵到李轩这边来的次数都有不少,不过李轩向来都是高举‘留中不发’的口号,对陆军和海军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视而不见。
  圣天子李轩都是这个态度了,朝堂上的其他臣子们,对陆军和海军的争吵自然也就更加习以为常了。
  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圣天子为什么会对陆军和海军的争吵视而不见他多少也能够猜测的出来。
  除了搞平衡,杜绝陆海军合流之外,基本上就没有第二个可能性了。
  当猜测到了圣天子李轩的这种心思外,众多大臣们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甚至很多人都是在猜测,陆军和海军那边每年都是吵得这么凶,恐怕都还是陆军和海军的共同默契呢。
  如果没有双方的高层将领的默认和许可,怎么可能吵得这么凶。
  恐怕两个公开进行骂战的陆军和海军将领,恐怕私底下还是好友呢。
  对此,李轩也是知道,不过他还是不在乎,他不管人们内心是怎么想的,也不在乎别人看出来了他的想法,但是他就是要搞平衡,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平衡。
  虽然说如今陆军和海军的高层似乎有所默契,但是双方的公开矛盾久了,甚至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承的时候,这要是还能够同流合污,那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随着进入宣平二十一年末,新一轮的财政预算即将展开的时候,陆军和海军继续争吵着,只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今年的财政预算分配里,皇室经费的数额大大增加了!
  皇室经费,这是皇室每年从国库所获得的经费,然后直接归入内库,每年皇室支出的费用,都是从内库支出,而不是从国库支出的。
  至于说皇室每年支出的费用,那可就多了,纯粹的皇室的生活起居费用,那倒是没有多少,撑破天了也就几十万元上下。
  皇室每年支出的费用,更多的还是皇室内设机构的行政经费、近卫军的军费等。
  比如说皇家科学院、皇家理工学院、皇家青年军校、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翰林院皇室资产科,这些个机构虽然名称不同,前缀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属于典型的皇室内设机构,其内任职的官员虽然也是有品级,但是却自成系统。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皇室机构的人员,称之为皇室雇员更为恰当一些。
  具体下来,最为花钱的就是翰统以及近卫军了,其他机构要么是本来就不怎么花钱,要么本来就是有自己的收入,不需要多少的经费扶持。
  比如说皇室资产科,这个机构本身也是非常花钱的,但是它花都是各大皇室企业上缴的利润,因为从某种性质上来说,皇室资产科,更像是众多皇室企业的集团总部。
  但是翰统这样人员众多的谍报机构,每年花的钱可就多了!
  此外就是近卫军了!
  近卫军到目前为止,一共辖有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炮兵旅,一个舰队。
  其中的步兵,骑兵以及炮兵可都是齐装满员的部队,而近卫军舰队,那也是拥有战列舰,护卫舰的舰队。
  所有的近卫军,包括作战部队以及文职军官,全部加起来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人。
  这八万人养起来,那也是相当花钱的。
  因为近卫军的持续扩编,翰统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这每年支出的皇室经费也是越来越大,而今年,就在陆军和海军争夺预算的时候,近卫军却已经是不声不响的抢走了自己的蛋糕,比往年的经费多出来至少百分之二十。
  消息一透露出来,就是引起了陆军和海军的齐齐警觉,因为直觉告诉他们近卫军要开始搞事了。
  他们并没有猜错,近卫军的确是准备搞事了,或者说是李轩打算让近卫军搞事了。
  近卫军一直都是齐装满员,装备也都是优先装备最先进的武器,如今近卫军里的各种陆战武器都是最先进的,即便是战舰,基本上七八艘主力战舰也都是陆续改装了蒸汽机。
  这多出来军费大部分自然是用来扩军的,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用来充当演习训练的费用。
  近卫军那边提交了预定计划,准备在过完年后,抽调一部分兵力进行远距离机动演习,而其中的远距离机动,将会通过火车以及蒸汽船只协调完成。
  并且演习目的地则是河南、湖北、河北以及广东四地,同时还将会在途中在大员府进行登陆演习。
  扩军这个好理解,近卫军的扩军步伐向来都是紧跟陆军的,基本上陆军扩军了,近卫军就会跟着扩军,所以这些年,陆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近卫军也是从三万人逐步扩张到八万人。
  但是搞大规模的演习,他们很多人就是不理解了。
  这种大规模的演习,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就搞出来,哪怕是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可能如此,因为花费实在是太大了。
  陆军那边,如今想要搞个几万人的演习,那都是要精打细算,很多时候陆军将领们,更加倾向于以战代练!
  演什么习,训什么练啊,直接拉到西北或者东北去和当地的蛮夷打仗,更加简单和干脆!
  这些年来,陆军搞以战代练,对部队进行了轮换制,基本上二十个主力步兵师都是轮着上了战场,表现有好有坏,但是总体还是让陆军比较满意的。
  其实,近卫军那边也只一直都有派遣部队在外征战的。
  为了保持近卫军的战斗力,近卫军一直都是有抽调部分兵力去前线征战的传统,前些年的时候,甚至是同时在东北和西北都是派出了一个暂编旅,同时有着超过一万五千人在外作战。
  近卫军第一暂编旅的番号,在西北那边都已经是挂了好多年了,连旅部都是成立好多年里,就是里面的近卫军部队不会固定,基本上间隔一年就会进行轮换!
  所以说,如果没有特殊需求,近卫军是不需要搞什么大规模演习的,浪费钱财!
  不过,这些只是陆军和海军将领的想法,而不是李轩的想法!
  近卫军的定位,从来都不是上战场进行厮杀,而是防备内部敌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防备陆军或者海军,又或者是某一天突如其来的起义军之类的。
  没办法,谁让李轩比较悲观,而且又比较怕死。
  所以在近卫军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李轩都是把近卫军集中在金陵城,但是现在,随着帝国控制权的扩大,陆军兵力的持续增加,近卫军的兵力虽然也是持续增加,目前的兵力已经是达到了八万多人,不过还是有些不足。
  如此,也是时候再扩军一部分,然后派遣一部分近卫军到外地驻防了。
  一方面,是减轻陆军的防务压力,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借近卫军来掌控几个最为重要的战略地区:中原腹地开封,北方四战之地天津,西南大门湖广之武昌,南方重镇广州。
  李轩都是希望在上述地方驻防一定的近卫军力量,用以弹压当地的不稳定力量。
  所以,李轩是准备对近卫军进行扩军了,不过在扩军之前,却是要让近卫军熟悉远距离作战能力以及孤军作战的能力。
  这也是李轩搞这一次大规模机动演习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李轩的设想里,以后的近卫军主要是驻防在战略重镇为主,而当遇上内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需要面对兵力更加雄厚的叛军,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缺陷,快速的远距离机动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同时孤军作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了。
  这一次的演习,就是为了让近卫军掌握这种能力,至少是熟悉一二,以后真遇上这种事了,也不至于连一点经验都没有。
第1392章
你们海军就是这么不要脸的?
  近卫军要在国内的几个战略重镇驻军,现有兵力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得扩军,不过扩军这个简单,经费到位什么时候扩军都可以,一切按部就班来就行了。
  近卫军在扩军,而这并不是为了对外征战,而是因为帝国的对外战略导致陆军大扩军,迫使近卫军为了保持战略平衡,也是跟着扩军。
  这不得不说,也算是大唐帝国内部的一个内耗了,而且还是李轩故意搞出来的内耗。
  但是这种内部的牵制却又是一个大国所必须的!
  一个大国里没有各种派系或斗争,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甚至是不正常的,相反,有派系,有斗争,这才是正常的,而且是能让人感觉到安心的。
  如果大唐帝国里的臣子们相互没有斗争,那么李轩就得担心他们密谋准备推翻自己了。
  为了维持国内军力的平衡,近卫军要扩军,但是扩军是要钱的,所以宣平二十二年的财政支出预算里,近卫军的军费就是多了不少,这让原本就为军费而争吵的陆军和海军嗅到了危险的感觉。
  然后一个个就是相继跑到了李轩面前哭诉,说陆军困难,海军更困难,军中将士都吃不饱饭了之类的,生怕哭的晚了,这钱都被内阁那边拿走了。
  要知道,内阁那边可是在搞什么交通战略呢,而且还搞出了什么火车、轮船补贴方案,以刺激国内的火车、轮船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都是天天哭着喊着要提高明年的经费。
  而大唐帝国的财政支出预算,永远都是不够用的,甭管这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有多少,但是到最后各部门汇总上来的支出预算,总是会超支。
  因为大唐帝国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没花钱的地方,那些大臣们为了争夺经费,也会搞出一大堆需要花钱的计划来。
  这种情况下,这财政收入不管多少,那都是永远不够花的。
  不过呢,李轩也是知道下头的臣子们经常有事没事就哭穷骗经费,所以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他从来也不给。
  这些年,李轩就是控制着各部的经费,然后用财政收入的结余偿还了庞大的国债,好不容易才在去年把国债彻底还完呢。
  这不用偿还国债了后,财政情况也是宽松了不少,毕竟过去这些年里,基本上每年偿还国债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都是从超过千万了,统一初期为了发展军备和基础建设,加上当时国债的信誉度也不行,没什么人买,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国债,当时发行国债的时候搞的比较狠,数额大,利息高。
  统一初期,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的部分五年期国债,年息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基本上五年后就是双倍奉还!
  早期国债的利息太高,也是导致后续大唐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并每年都支付高昂的利息。
  这前后不过十几年,大唐财政支出的国债总利息,实际上已经是超过了国债总本金的数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