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0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597

  英明伟大的圣天子洞察了这些蛮族的阴谋,知道这不过是鞑靼人的缓兵之计,他们试图麻痹大唐帝国,从而抽调更多的兵力进行西征。
  根据西北地区流传出来的消息显示,鞑靼人玩西征已经玩上了瘾,把东察合台汗国给干的不能生活自理,被迫臣服的时候,如今鞑靼人又是和更西边的哈萨克汗国以及叶尔羌汗国打起来了,至于为什么同时和西边的两个汗国打起来,还能为啥,人家俺答汗觉得自己太牛逼,一只手能单挑对面两家呗!
  所以啊,如今鞑靼人的主力骑兵正在西边,和哈萨克汗国以及叶尔羌汗国交战,这背后被帝国干了一票后,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局,人家俺答汗也是干脆,反正打大唐帝国打不过,干脆求和,至于在东线损失的财货,从西边抢更多回来就是了。
  这才有了俺答汗主动求和的事!
  帝国方面考虑到目前在西北地区补给困难,西北铁路还要好几年以后才能够看到,维持大军长期作战花费太大,难度也大。
  同时也是考虑到祸水西引,让鞑靼人先去中亚乃至西亚、东欧地区干一票,利用鞑靼人之手先把当地的比如哈萨克汗国,叶尔羌汗国,乃至更西边的波斯萨菲王朝、奥斯曼帝国等乱七八糟的蛮夷土著先杀一遍。
  缓解以后帝国大规模西征的时候所遭遇的抵抗力,以鞑靼人征战异族的尿性,所到之处毁家灭国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了,和鞑靼人缓和关系,也不排除俺答汗送来的数十名异族女子的关系,除了鞑靼人自身的贵族女子,嗯,包括俺答汗的一个嫡亲孙女外,还有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不同的风情的诸多公主之类的。
  而俺答汗为了讨好圣天子也是花费了一番功夫的,至少是了解了李轩的审美观,这送过来的女子都是符合圣天子的审美观的。
  诸多情况综合之下,大唐帝国才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俺答汗的求和。
  不过也只是表面上答应了而已,实际上西北铁路依旧正在施工,陆军也是的重新在西北地区囤积粮草和弹药,什么时候等陆军准备好了,那么下一次进攻也就是必然的。
  至于和约之类的,唉,那啥,反正大唐帝国也不是第一次撕毁和鞑靼人的和约了,河套战役的时候就已经是撕毁过一次了,撕毁第二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一年,海军方向宣布,他们在三年前派出的环球船队,已经是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探险船队当年从上海出发,经过扶桑后一路东进,并陆续抵达了中途岛、檀香群岛,北美洲的西海岸,而且还得知当地盛产黄金,将他们抵达的北美洲东部海岸的地区命名为‘新金山’。
  随后舰队沿着北美的西部海岸线一路向南,进入了中美洲,然后是南美洲,最后绕过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在这一段航程里,和掌控着上述部分地区的西班牙人也是取得了联系,因为西班牙人和大唐帝国的良好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双方是可以借助对方控制的港口进行补给的,所以西班牙人并没有为难探险船队,反而是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比如说沿途的补给等等。
  随后探险舰队沿着南美洲的东部海岸向北航行,不过没有多久就是遭到了葡萄牙人,此时的葡萄牙人掌控了巴西地区的海岸线,而葡萄牙人和大唐帝国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是合作中可是带着竞争,葡萄牙人可是不太欢迎大唐帝国的船只出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
  当葡萄牙人拒绝了大唐的探险船队进入港口补给,甚至拒绝了大唐的探险船队停泊在港口外,然后用金钱购买补给的提议后。
  面对葡萄牙人的这种无礼挑衅,不得已之下,探险船队被迫进行‘主动进攻式自卫’,通过炮击了葡萄牙人的这个港口以表示大唐帝国的友好,并派遣了两百多人登陆用子弹亲切地慰问了当地的葡萄牙驻军,杀伤了数百人后,这才是收获了葡萄牙人的友谊,成功获得了食物和淡水等补给。
  之后,探险船队为了避免麻烦,直接改变航向,放弃了前往北美洲东海岸的打算,准备直接横渡南大西洋。
  最后他们成功抵达了非洲西海岸,随后绕过好望角,并进入了印度洋,这一海域对于大唐帝国而言就没有什么好奇的了,他们并没有前往印度,而是横渡了印度洋,利用了洋流直接前往澳洲,在抵达澳洲后,这才北返进入南洋,并最终回到了上海港。
  整个环球航程,持续了差不多三年左右,花这么多时间的缘故,是因为他们除了航行外,还得花很多时间寻找补给,修补船只,同时还需要探查沿途遇到的土地。
  并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在沿途所遇上的所有地方,不管是岛屿还是大陆什么的,通通都是竖起一个石碑,清一色的大唐领土!
  这一次的黄球航行,表面上看并没有带来什么经济利益,甚至都没有什么开创性的意义,因为人家欧洲人早就探索出环球航线了,但是其对于大唐帝国而言,依旧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能是从地图上看到的,只听别人口中说的地方,却是亲眼看到了,并且是制定了非常宝贵的航海图。
  这对于大唐帝国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的行动,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太平洋以及美洲的持续探索,海军已经是正式提议,是时候展开美洲殖民的时候了。
  如今帝国已经是在中途岛和檀香岛进行了殖民,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海外领地的行政区域,只是以海军的军管区进行过管理,但是无疑,这两个地方已经是属于帝国领土了。
  大唐海军为主导的移民计划,已经是陆续向檀香群岛移民了将近三千人,并在当地建立了小型的港口,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两个地方也将会和其他海外领一样,设立正式的行政区域,成为帝国众多海外领的其中一员。
  当然了,并不是现在!
  现在的话,檀香群岛距离本土还是太过遥远了,为了管理方便,暂时只是以海军基地的名义进行管理。
  而此地,也是将来大唐帝国向美洲进军的桥头堡,海军上下可是极为重视,当地虽然只有三千移民,但是海军却是在此地设立了一个完整的分舰队,也就是檀香分舰队。
第1369章
一亿六千万
  宣平十九年,不仅仅是对于帝国而言,乃至对于全球而言,都注定不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大唐礼部下属的朝报司,成为了最为繁忙的部门,每天都是愁着该如何从众多的大新闻里选出来适合的放在前面的几个版面上,毕竟什么新闻该上什么版面,那都是重大的问题,代表着官方的直接表态,是不能乱发的。
  而造成宣平十九年里,同时爆发出来了众多大事件,其引子固然是火车和轮船的大规模应用等等,但这些只是一个引子而已,真要归根到底的话,宣平十九年所出现的变化,是帝国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科技等全方面改革发展后的一个爆发!
  这种巨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大唐崛起,并进行诸多改革以后,就必然会出现这种事情!
  现在,只是让人们看到了而已!
  在前些年,人们兴许也能够感受到华夏大地的变化,但是整体感觉却是不怎么明显的,对于绝大部分帝国子民而言,其实大唐治下的华夏,和传统的封建王朝治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绝大部分人都是农民,他们依旧种田,交税,服役,并且除了极少数人外,大部分人依旧不会走出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去外面看一看世界的变化。
  真正能够感受到华夏大地巨变的,还是生活在城市里,尤其是工商业发达地区的城市,比如说上海。
  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们,应该是最能够感受到这种社会的巨大变迁了,无数的荒地变成了工厂,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人们,以及汇成了上海这个奇特的现代化城市。
  而在宣平十九年,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的感受兴许不会太过全面,但是多少都会感受到,比如说水利大建设进入到今年,很多地方上的水利设施已经是建设完毕。
  这些水利设施,并不是都是洪泽湖防洪大堤,长江,黄河大堤这些超级工程,其实更多的还是乡间的小型水利设施,以浇灌农田为主。
  历尽数年的建设,大部分地方已经是完成了上头交代的任务,把辖区内的基础水利设施搞了一遍,兴许有些地方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做的并不够完善,但是总体而言,这一场波及全国的水利大建设,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其中最明显的证明就是,在宣平十九年里,全国范围内,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风调雨顺,很多地方的佳降雨量不足,而有些地方则是出现了大暴雨,帝国那么大,总会有一些地方出现或多或少的天气反常的。
  但是,这些气候上的变化,并没有太过影响帝国的粮食产量。
  根据农部方面的报告,宣平十九年里,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什么地方出现粮食绝产等大灾害,同时因为水利设施的普及,让很多下等田变成了中等田,中等田变成了上等田,如此也是使得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加。
  宣平十九年,税部统计的‘农业税’征收情况,将会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左右。
  可别小看这百分之五,要知道,帝国的农业税基本都是固定征收的,既然有增加,那就代表着开发了更多的耕地,或者是普通的下等田变成了上等田。
  农业税因为并不是按照粮食产量的比例来征收,而是按照田亩的数量来征收,所以这还无法真实的反应粮食产量的变化。
  但是大唐粮食总公司所反馈上来的消息却是足以反应帝国的粮食产量变化了。
  宣平十九年秋收的时候,大唐粮食总公司下属的多个省份的分公司都是紧急向总公司求援。
  为什么求援?
  因为各地的分公司发现,预备用来收购粮食的资金不足了!
  大唐粮食总公司,作为大唐帝国里最大的粮商,一直都是坚定执行粮价稳定政策,通过收粮,放粮等措施,用来平衡粮价。
  而今年的粮食产量增加的有些多,哪怕是部分粮食分公司已经是意识到了粮食增产出现大丰收,提前准备了巨额资金,但是依旧没有想到粮食会增产到这个地步。
  尤其是湖广两省,粮食公司反馈上来的数据显示,湖广地区粮食产量竟然是比去年多出了百分之二十,当地的人口显然是无法消化这么多粮食的,当地的农民们会把多余的粮食拿出去贩卖!
  普通的粮商们又不是傻蛋,早就知道粮食大丰收了,那里还肯按照去年的价格收粮啊,甚至都不愿意按照当地粮食公司制定的粮食价格区间的最低计价收粮!
  按照他们的预计,这要是收上来了,收多少亏多少!
  普通的粮商们不敢收了,那些农民们自然是一窝蜂的把粮食抬到了粮食公司门口,而为了稳定粮价,做到灾年粮食不涨价,丰年粮食不跌价,大唐粮食总公司向来都是坚定的按照自己制定的价格区间进行收粮或者放粮的吗,而且是不设上限的那种。
  但是这收的粮食多了,这资金储备也是出现了大问题,最后不得不向总公司求援!
  当然了,大唐粮食总公司家大业大,手里头随时都囤积着无数的粮食以及现金,而且大唐粮食总公司其实也是很赚钱。
  他们从粮食产区里收购粮食,都是按照比较低的价格区间收的,而运到粮食消费区,往往都是按照粮食价格的较高区间出售的,这个过程里,虽然说运费比较大,利润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大啊!
  这些年来,大唐粮食总公司每年都赚取不少钱,除了经营过程里缴纳税收外,还额外上交了不少的利润。
  所以即便是湖广地区出现丰收年,对当地的分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在整个大唐粮食总公司里并不算什么,大笔资金调集过去后,继续敞开了收购粮食!
  这些收购的粮食,一部分会运往其他地方出售,尤其是缺粮的地区,一部分则是进行精加工,做成各种产品,比如说酿酒就是大唐粮食总公司的一大主要业务。
  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会收入粮食储备仓库,作为帝国粮食战略储备的一部分。
  大唐粮食总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粮食储备仓库那可是多的很,仅仅是在金陵城的战略储备仓库,其内储备的粮食足够让整个金陵城地区的数十万人口吃上足足十年!
  粮食增产,足以说明帝国持续了数年的水利建设已经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当李轩看到来自大唐粮食总公司以及其他部门的相关报告后,他就知道,距离让全国子民吃饱饭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虽然还很远,但是已经是看到了一丝曙光了。
  至少,这几年里帝国上下,已经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饥荒事件!
  当然了,仅仅是没有大规模的饥荒事件而已,很多地方的子民依旧是吃不饱饭的。
  对于此,李轩很清楚,但是也是很无奈,在没有化肥,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了,养活超过一亿六千万人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至于想要让这一亿六千万人都每天吃饱饭,说实话,这个难度有些大。
  至少以目前的大唐帝国的技术能力是无法达到的。
  毕竟让全国子民不出现大规模饿死的情况,和让全国子民天天能吃饱,这里头差距可是天差地别的,哪怕是后世的华夏,那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勉强达到吃饱饭这个标准。
  更何况,自从帝国统一后,因为没有战乱的影响,人口增长速度遵照着古老的传统,开始逐步加快,这个增长速度甚至比可耕地的开发速度还要快。
  而按照户部刚刚完成的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帝国的人口已经是达到了超过一亿六千万。
  户部在宣平十五年开始就进行人口普查了,不过受到交通、通讯落后等诸多麻烦,直到宣平十九年才是勉强完成,其数据很多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准备,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依靠推测和数学计算得来的,尤其是对边远山区的人口统计,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