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0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2/1597

  具体怎么设计,李轩不管,但是他却是要求,这个火车站,必须同时满足一万人停留的需求,甭管是候车,还是说下车。
  反正地方是管够,绝对不能修的太小家子气,不然的话以后等客流量大了后,想要再该可就麻烦了。
  火车站再打,再好,也不过是一堆建筑而已,李轩只是简单看了几眼就是没啥兴趣了,而是直接朝着里头走去。
  今天视察的重点不是这个火车站,而是即将试运行的火车。
  进入大楼,然后来到了站台上,李轩才是第一次看见了他们搞出来的火车!
  看到这火车的第一感觉就是有一种浓厚的复古风!
  就跟从影视剧里看到的那些古老的火车一样,整个火车显得简陋而原始。
  整个火车除了火车头外,后头还挂载了五节车厢,这五节车厢很明显,和很常见的马拉车车厢明显不同,这些车厢,比马拉车车厢,看上去沉重结实的多。
  大唐帝国的轨道马拉车已经是玩了很多年了,轨道马拉车除了作为公共马车,运行在上海、金陵这样的大城市外,其实更多的运用场合是在各大矿场里。
  基本上每一个上了规模的矿区,都会有至少一条铁轨,马匹拉着满载矿物的车厢运行在这些铁轨上。
  马拉车的车厢,因为马匹的力量有限,是不可能做的太大,装载的货物过于沉重的,但是眼前的这几节车厢,却是有着众多的钢铁结构,明显要沉重的多。
  而火车的车头,看上去也是比较简陋,和李轩之前在皇家理工学院所看见过的火车原型差不多。
  此时一旁有人给李轩解说道:“这是我们专门设计并研发的十八年型火车头,整个火车头上,采用了一对卧式的高压气缸,各种管道多大一百多根,通过调整气阀,可以控制火车头的起步、加速、减速等。
  根据我们的计算,这种十八年型火车头,足以拖动五列载重车厢,并获得二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李轩一边听着一边看着,然后还亲自跑到了火车上东看看西看看,然后直接在车厢里坐了下来道:“不是说要进行运行试验嘛,开始吧,朕等着呢!”
  不过跟随的臣子则是有些人面露担忧,柳八苟更是凑近了小声道:“陛下,这是不是到站台看视察比较好,臣可是听说,这火车毕竟是新鲜事务,而且今天还是第一次实车试验,万一发生什么事故的话!”
  柳八苟对火车并不是不放心,他又不是什么迂腐的人,对火车这些新鲜事物有所排斥,而是觉得这火车毕竟是没有经过太过考验了,第一次运行的话,发生事故的概率还是比较大,万一要是搞出什么事故来,比如说翻车啊什么的,那岂不是危险了嘛!
  李轩却是不以为意!
  危险个屁!
  这火车顶天了也就跑个二十公里每小时,还没人跑的快呢,能有什么危险,顶多就是蒸汽机不行,然后爆缸什么的,爆缸的话又不是爆炸,自己又不是在火车头里待在,而是在最后一节的车厢里带着,不碍事。
  就算是出现翻车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故了,大不了自己直接跳车就是了,就二十公里的时速,跳车也死不了。
  更何况,他们既然敢拿着火车在自己面前试验,肯定是有了把握的,要不然的话,试验失败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毕竟大家都没不傻,没有完全的准备,那里敢拿出来给李轩看啊。
  李轩执意要亲自乘坐火车试验,其他人自然也是没辙的,只能是跟着李轩一起上了车,陪同圣天子一起参加火车的通车试验。
第1363章
今天我们创造了未来
  李轩要上车参加试验,自然也是让很多原定的计划发生了改变,护驾的近卫军部队迅速展开,然后封锁铁路沿线。
  同时原定试验只是让一个经过训练后的火车司机开车的,现在却是变成了火车头项目组里的老大亲自开车,一票技术人员也是随行,准备随时解决任何技术问题。
  同时呢,这火车两边跟着一大群的近卫军骑兵团的骑兵们,准备着随时护驾救人。
  总之,哪怕是李轩自己不认为有什么危险,旁人却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在车厢里等了片刻,就是可以听见前头的火车头发出了隆隆巨响,这是蒸汽机开始启动了,不过还处于烧水加压状态,估计一时半会的还走不了。
  蒸汽机嘛,启动就是麻烦,不管是舰载蒸汽机还是火车用的,都得经过一段提升蒸汽气压的时间,李轩也不着急,在后头的车厢坐着,等待着开车的同时,也是在看着车厢。
  这车厢是属于专门为火车打造的载客车厢,主要结构都是铁制的,不过为了减轻重量,众多部分还是木制的,整个车厢铺满了木制的座椅,中间是过道,过道两侧都是座位,因为座椅比较密集,李轩目测能够坐下三四十人。
  这五节车厢的话,除了最前面靠近火车头的一节车厢,是用来拉煤炭和淡水的外,剩下的四节车厢拉人,倒是可以一次性拉一百多人了。
  这个数字不算少了。
  如今四节车厢都是坐满了人,而且这些人还随身携带了不少的东西,同时随行近卫军士兵的步枪乃至散弹炮之类都是不会少的。
  圣天子出行,近卫军护驾,这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怎么行!
  甭管圣天子坐火车还是马车还是说步行,随行的近卫军总是会携带众多武器弹药,以便随时护驾的。
  这些人以及随身行李,装备等等,再加上火车的第二节车厢里的煤炭和淡水以及其他为测试准备的载重货物。
  如今整个火车的载重,怕是有将近三十吨了。
  随着前头来人说已经是准备妥当了,请求李轩示下的时候,李轩当即道:“开始吧!”
  随着李轩的一声令下,前头的火车头是拉响了响亮的汽笛声,随即就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火车开始在轻微的震动起来!
  火车,动起来了!
  尽管现在还很缓慢,但是火车却是真的动起来了,这让跟着李轩一起乘坐火车的文武朝臣们是惊叹的同时又是恐慌。
  好几个胆子小的,脑袋又比较腐朽不开化的大臣,更是惊叫出生,嘴里喃喃着妖魔怪鬼,神仙佛祖这些话。
  而李轩却是很显然的站了起来,然后走到床边,探出头去,看着前方!
  此时可以明显的看见前方的火车头,不断的喷出黑烟和白雾,此时的火车头正在不断的加煤燃烧着,并输出高压蒸汽带动着轮机传动,最后拖动这台沉重的火车向前。
  已经启动完毕的这列火车,速度正在缓缓的提升,一开始,也就是人们步行的速度,但是很快就能够和人小跑的速度差不多了。
  火车不断的提速,最后稳定在了时速二十公里!
  李轩坐在火车上,感觉到这火车的运行还是比较群定的,没有太大的震动,此时刚好看见近卫军骑兵团的团长以及其他几个近卫军骑兵的正骑着马在车外随驾。
  当即李轩道:“怎么样,能够跟得上吧!”
  这火车的两侧,可是有着好几百骑近卫军骑兵团的骑兵跟随保护呢,嗯,实际上不止这些骑兵,这铁路运行试验的铁路沿线,都是被近卫军封锁布防了。
  那几个近卫军军官回过头来,露出笑容道:“启禀陛下,臣等能跟得上,这火车好归好,不过速度还是慢了些!”
  李轩呵呵一笑,然后道:“不过这火车可是能一口气跑到镇江去呢,你们到时候还能跟得上吗?”
  听到李轩这话,几个骑兵军官都是露出尴尬的表情!
  他们一骑兵,怎么可能跟火车比拼耐力啊,这火车只要煤炭和水足够,能够一直跑下去,跑到镇江嗯,而他们骑兵团的马匹,可是支撑不了长时间的奔跑。
  其中一人见李轩心情好,当即是大着胆子道:“不过我们也不去镇江啊!”
  李轩道:“这倒是!”
  这一次试验,自然是不会一口气跑到镇江的,实际上顶多就是跑个十来公里而已,兜一个圈就转回来。
  等回到了站台上,李轩走下了火车,然后对着一群臣子道:“这火车啊,是个好东西,要尽快的推广普及,让广大的帝国子民也能坐上火车!”
  这说是让子民坐上火车,这只是现阶段火车的一个任务之一,而且还是那种不怎么重要的任务。
  因为对于当代的帝国而言,火车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客运,而是货运。
  铁路所带来的庞大物资运输能力,能够把各大工业区,矿区,城市连接起来,让货物的运输更加的便利,成本更低廉,由此形成经济血管,让无数物资在铁路网里流通。
  客运的话,其实目前帝国的人口流动并不算很大,以目前的河运以及官道马车运输,其实也能解决人口的运输问题,火车的出现,顶多就是锦上添花而已,无法和货物运输领域所带来的庞大意义相提并论。
  再回头看着已经是停下车,进行检修,并准备第二次试验的火车,李轩不由得意气风发,轮船有了,火车有了,征服全球还远吗?
  所以他站直了身子,然后望向众臣子,等所有人的视线都是聚集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才是缓缓开口道:“今天,我们创造了未来!”
  “未来,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陛下口中的未来,并不是一个虚幻的词汇,而是一个有特定所指的词汇,那就是全球!
  大唐帝国的未来,在于征服世界!
  这一点,是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确定了下来的,而且在少数核心高层当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如今这些知道帝国大战略的人,听到李轩说未来,那么就是可以确定,李轩说的不是其他什么,就是指征服全球!
  李轩结束了第一次火车试验后,并没有等待第二次的火车试验,因第二次的火车试验,将会是全线通行,试验火车会从金陵火车站出发,然后抵达镇江,抵达镇江后,再返回。
  这一次的往返行程将会达到一百五十公里以上,按照目前十八年型火车头的动力而言,需要连续跑上十多个小时。
  同时为了试验的安全考虑,以及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突发问题,也是不可能真的连续跑上十几个小时的,所以这一次的往返计划,将会分成两天来进行,今天这列火车将会出发前往镇江,明天再回来。
  而李轩自然是不可能一直待在火车站等待第二次的试验结果,更加不可能坐上火车跑到镇江去。
  他视察完毕后,直接带着人回宫了,而他启程回宫之前,火车的第二次试验已经是开始,火车已经出站,并驶向七十多公里外的镇江。
  第二天的傍晚时分,他得到了喜讯,火车成功的完成了金陵前往镇江的往返,累计运行时间十多个小时,而且中途火车本身并没有出现什么故障。
  倒是铁路本身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麻烦,因为返程的时候进行的是重载测试,挂了八节满载货物的车厢,整个列车的总重量超过一百吨。
  因为通过的火车载重量太大,导致沿途的铁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部分路段甚至出现了陆基下沉,铁轨变形,甚至铁路桥梁不堪重负坍塌的情况。
  因为数年前设计京镇铁路的时候,虽然说考虑到了以后运营载重量更大的火车,所以不管是陆基还是铁轨都是提高了标准的,但是当时设计和建造人员还是过于保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