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8

  实际上在袁世正式上奏之前,北洋上下早就开始了常备军的筹建工作,王士珍、王英楷等北洋重量级将领早在数月前就已经开始奔赴各地募集新兵,同时预定的各级大小军官基本上也已经到位,可以说北洋常备军的整体架子已经是搭了起来,就差个正式名义了。
  对于袁世凯要求扩大北洋军的做法,清廷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是它们需要袁世凯手下的军队来控卫京畿,然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袁世凯掌控着如此多的军队感到心中不安,所以朝廷的那些满清权贵们在批准袁世凯建立北洋常备军的同时,也是要求袁世凯帮忙练一支京旗常备军。
  同时清廷也是正式对各省下令,要求各省仿效北洋和南洋裁汰旧勇编练常备,当然了,至于能不能练出来那只有天知道了。
  筹建北洋常备军这是大事情,几乎这段时间来整个北洋上下都为之奔走,赵东云作为北洋体系下的一名中层军官,自然不可能推动影响到这些事情的大势发展,但是一些相关的小事上——比如重机枪,赵东云却已经是发挥出来该有的影响力,并小小的改变了历史。
  直隶总督府。
  赵东云坐直了身子,把头略微偏转看向了上首位的袁世凯,做出一副恭敬聆听的模样。
  “据查英吉利、法兰西、普鲁士、沙俄等欧洲强国已皆办机枪队,不仅于此,就连东洋日本都已经开办了机枪队,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说到这里,袁世凯环视一圈,当即从王英楷、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扫视而过,但是最后却是把目光落在了坐在最末位的赵东云身上:“机枪队是要办的,但是要怎么办是个问题,东云你来说说!”
  赵东云知道,自己今天的主要任务已经来了,他今天能够和王英楷、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坐在一起和袁世凯进行会议,这并不是说他已经有资格和以上诸人坐在一起,而是今天这个会议就是为了机枪而开,而北洋军现在要开机枪,那么就绕不开赵东云这个人,所以他今天才能够和诸位大佬们齐坐一堂,毕竟其他话题他虽然没有资格谈论,但是怎么办机枪队他还是还有着充足的发言权的。
  所以今天他来,主要也是肩负着想诸位大佬说明办机枪队的详细章程。
  赵东云当即站了起来,环视了一圈在座诸位后他才是开口道:“据职部所查,英吉利陆军之机枪设于步营,每营两挺,其普鲁士陆军亦如此,一镇有机枪二十四挺,基于此我军机枪之数量应该不少与此!”
  “然如今我军知晓机枪战术之军士稀少,又人员培训难度极大,训练一名熟练机枪手,即便是天天实弹演练,也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培养一名机枪指挥官,哪怕是从现有的基层军佐中择优培训,至少也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如要培训能指挥一个机枪队的机枪领官,难度不下于培养一名炮队领官!”
  果然,袁世凯等人听到赵东云的话后,都是略微皱起了眉宇,如果说一名机枪手的培养只需要一个月他们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赵东云所说培养一名机枪队的领官竟然难度和培养炮队的领官相同的话,那么对于北洋这个体系来说难度就非常大了。
  “由于机枪队人员培训困难,所以前期可将机枪队集中于一处进行训练,待初成后再分配于各军,如此一来也可大大加快机枪队形成战力的时间!”
  这一点,并不是赵东云乱说的,而是他不想自己掀起来办机枪队的风潮后,各军就分开编练,而那样的话也就没有他赵东云什么事了。
  如果说是把机枪部队集中起来的话,那么赵东云就有希望掌管这个机枪部队了。
  这个时候,段祺瑞插口道:“东云说得不错,机枪队如果能够在炮营下仿效炮队设立一营的话,那么可以有效极大的加快机枪队的成军速度。”
  段祺瑞的话除了肯定赵东云的集中编练外,更加加入了自己的私货,那就是提出应该把机枪队归属到炮兵所属。而他这么说自然不是乱说的,而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段祺瑞在北洋这个体系内的地位非常特殊,大体上是相当于北洋新军的炮兵总司令,不管是武卫右军还是先锋队又或者是常备军,只要是和炮兵有关的他基本都归他管,抡起当今北洋体系诸位实权大佬的排序,他段祺瑞目前算得上是第一。
  后人都知道北洋三杰,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北洋新军早期,段祺瑞和王英楷才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冯国璋一直要到义和团作乱后,也就是庚子事变前夕才逐渐被袁世凯所接纳,正式踏入北洋高层的行列,至于王士珍还要更晚一些,要到庚子事变后的这两年才逐渐进入北洋核心高层中。
  在1902年的今天,实际上能够和段祺瑞争权夺势的是北洋另外一名大佬,他就是王英楷。
  王英楷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他却是北洋新军早期的重要将领,论起权势地位而言是不逊于段祺瑞的!
  在1908年他病死之前,北洋的两大派系一个是段祺瑞、而另外一个就是他王英楷了,这从历史上的1905年秋操他和段祺瑞分别担任南军、北军的统制就可以看得出来。辛亥年后冯国璋日后那么强势,就是因为他接过了原本王英楷手下的势力,日后的直系将领比如王占元,孙传芳等人,原来可都是王英楷的手下,某种程度上来说,后世贯穿民国二十多年的直皖之争,是始于北洋新军早期的段祺瑞和王英楷之争。
  如今北洋常备军新建,赵东云这样的中层军官想要谋取的实职军职,然而段祺瑞和王英楷争的就是北洋常备军的主导大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段祺瑞就得不断加大自己在袁世凯心目中的份量。
  而把机枪队置于炮兵下属,日后等机枪队成军时,他就能够在袁世凯心中获得加分!
  身体有些肥胖的王英楷看了段祺瑞一眼,然后低咳了声后道:“芝泉说得不错,机枪队如今草创,当先行集中培训,日后再分配各部,然机枪队日后是要配属各步营的,总不能事到临头那些步营的统带们还不知道机枪是什么吧!”
第012章
新建机枪营督办(一)
  说到这里,他又是看了一眼赵东云,然后才对袁世凯道:“大人,去岁冬操里机枪队之所以能够大放异彩,和东云的第二营步队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分不开的,观冬操时第二营之演练,步队掘深壕固守,深壕之间筑机枪坚垒,依靠步队与机枪队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拒敌于百步之外!因此这机枪队的训练中,还应该加大同步队之间的配合。”
  “先前东云开办机枪队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我建议东云还要把这机枪营的重任再扛起来,这样东云手下的第二营也可以充分的配合机枪队的训练工作!”
  王英楷的这一番话让对面的段祺瑞脸色微变,同时也让赵东云眉宇微皱!
  表面上看,王英楷这是直接举荐赵东云身以第二营统带兼任开办机枪队一事,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王英楷的目的不在于赵东云,他的目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不让机枪队设在段祺瑞的炮兵下面,而且在北洋这个圈子里,大家基本上都已经把赵东云默认为段祺瑞派系的人马,王英楷的这一手明面上是举荐赵东云,但实际上是削弱段祺瑞的影响力,如此也有可能造成段祺瑞和赵东云之间的间隙。
  王英楷和段祺瑞两人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话,但是在场的人都可以闻到里面的浓厚火药味道,这让第一次直接置身大佬争斗之中的赵东云也是感到压力庞大。
  这是属于段祺瑞和王英楷之间的战斗,别说他赵东云插不上手,就连冯国璋和王士珍这些人都只能眼巴巴看着!
  然而上头的袁世凯却是仿佛没有看见这两人暗藏的火药味一样,只是不紧不慢再一次把视线对准了赵东云:“哦,东云你自己怎么看?”
  赵东云知道,这个时候不能退缩了,不管其中牵扯到了段祺瑞还是王英楷,他都不能退缩了,因为他面前的是袁世凯,而在袁世凯面前,段祺瑞和王英楷算个屁啊。
  “督宪大人放心,东云有信心办好这机枪队!”不用多想,赵东云立即就是给袁世凯下了保证书。
  当赵东云毫不犹豫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实际在场的人都已经看得出来,赵东云可以说已经放弃了夹在段祺瑞和王英楷之间,他选择了更为直接高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选择投向袁世凯。
  袁世凯点了点头,实际上今天的会议开始之前,他已经内定让赵东云来负责机枪队的编练事宜,因为放眼国内能够懂得机枪战术的人屈指可数,而袁世凯能够用的人实际也就赵东云那么一个而已。不过尽管他已经内定赵东云负责机枪队的编练事宜,但现在看到赵东云并没有搭理王英楷和段祺瑞而是直接出口应承下来,这让他感觉不错。
  对于手下人的争斗,袁世凯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很大程度上还是他挑拨起来的,之所以这么做,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驭下之术,要是手下人没有派系争斗的话,那么袁世凯就得担心着手下人是不是谋划着取代自己了。不过手下人有派系不要紧,重要的是手下人得时刻要知道,北洋这个体系里,他袁世凯才是老大!
  赵东云第一时间对袁世凯给予承诺,在袁世凯看来就是赵东云并没有把段祺瑞或者王英楷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他袁世凯放在第一位。
  袁世凯当即点了点头,露出一脸的满意之色然后道:“这样的话,办机枪队这事还是你来管!”
  袁世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是把筹办机枪队的事情全权交给了赵东云,而一旁的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也没有说出反对的话,神色也是表现的欣赏和赞同,至于他们心里头想着什么就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了。
  接下来,这场会议还是以赵东云的解说为核心,赵东云从机枪的使用战术再到机枪队的编制一一说起并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而一群坐在他上首的大佬们包括袁世凯在内都是静静地听着,不时发出一两句疑惑。
  这种场面让赵东云感觉相当不错,毕竟让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北洋大佬如同小学生一样听他讲话,这种事情可不会经常有!
  “营制方面,观英吉利、普鲁士等国陆军皆每营设两挺,一个万余人的步兵师约配二十四挺重机枪。我军北洋一镇人数与泰西一师相当,也当每镇配机枪二十四挺。然我军新建,无论机枪又或操枪军士皆少,所以新编机枪营不宜分散,可将每镇之机枪集中为一营,平时集中训练,战时再按照情况分出一队或两队配属给下面的步兵标参与作战。”
  “如此新建机枪营可辖四个机枪队、每队下辖三哨,每哨管两挺重机枪。如此一营有二十四挺机枪,军士五百一十四人。”
  赵东云口中的这个机枪营编制是他早就开始研究的了,不说有多好,但至少是符合当今北洋现状的,从后世角度来看,这机枪是多多益善,最好一个师弄他个几百上千挺,但是考虑到现在不过是1902年,先不说这么多机枪有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士兵去用,单单是那昂贵的费用就足够让北洋吐血的了。
  这年头机枪还算是新鲜事物,价格比火炮虽然要便宜的多,但是一挺也要上千两银子,不仅仅机枪本身的价格昂贵,而且机枪耗费的子弹也是个庞大的数目。
  这种消耗对于列强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工业落后,连机枪子弹都要进口的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不仅仅涉及到进口武器价格昂贵的问题,更容易受制于人,眼下各国对中国采取的军火禁运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趁着今天这个机会,赵东云干脆向袁世凯道:“大人,如果今后我军要大规模装备机枪的话,全数依靠进口不但耗费甚多,而且战时极易受制于人,所以职部建议国内的制造局可以自行仿造机枪,如此才能够在我北洋大规模装备机枪!”
  袁世凯听罢点头:“这事我知道了!”
  袁世凯并没有说立刻就要仿制机枪之类的,因为现在短时间内想要仿制的难度太大,早年的金陵制造局虽然造过机枪,但是如今金陵制造局已经没落,虽然说还有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等各省制造局,但是技术上多少还显得不足,想要跟上国际先进步伐把重机枪仿制出来难度比较大。
  当然了,这是站在全国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于袁世凯来说都还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湖北枪炮厂还是江南制造局又或者是其他南方各省制造局,他们都不归他袁世凯管!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而北洋这个体系的势力根本是在直隶、山东这一片,另外河南、东北勉强也能算上,但是在南边却是没有太大影响力了。
  在袁世凯能够掌控的北中国里,原先也是有一座天津制造局的,但是这家北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在庚子事变的时候被八国联军所毁,导致目前袁世凯手中没有掌控哪怕一座的大型兵工厂。
  也就是说现在要自造重机枪,要么新建一座兵工厂,要么投钱给湖北枪炮厂或江南制造局让他们仿造重机枪。这里头新建兵工厂的话难度太大,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而现在袁世凯连筹建北洋常备军的钱都拿不出来,那里有余钱办兵工厂啊。
  至于拿钱出来让南方省份的制造局制造机枪,对于袁世凯来说还不如直接向国外进口的。
  这年头的中国,每个省份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它们有着独立的财政、军事、民生等权利。清廷需要钱、调动军队的时候还得求下面的督抚们,要不然那些封疆大吏还真不甩你,庚子事变中的东南互保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中央都对外宣战了,下面省份竟然还宣布中立,这种事情放在正常国家里要多扯淡就有多扯淡。
  所以对于袁世凯来说,北洋就是北洋,南洋就是南洋,南洋省份对于北洋而言其实和其他国家没有太大差别的,拿自己的钱让其他省份发展军工,打死他都不会干!
  当袁世凯沉思着重机枪自造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旁的王英楷也是开口道:“军械自造的确是个问题,而且这也不仅仅是重机枪的问题,同样也是步枪、火炮甚至子弹、火炮的问题。”
  王英楷继续道:“现在我们手头上没有制造局,而南方省份的制造局又不会给我们供应军械,所需的一切都需要进口,长久下来不但耗费众多而且战时也有被切断武器供应的危险!”
  王英楷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重机枪问题和步枪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目前中国包括湖北枪炮厂在内多家南方制造局已经开始批量生产1888式委员会步枪,然而他们生产的汉阳造都给了南方新军、旧军,根本不可能给北洋新军哪怕一支的汉阳造。
  一旁的段祺瑞则是皱眉道:“事情难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我们军费紧缺,而且成军时间急迫,进口军械虽说弊端颇多,但也是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
第013章
新建机枪营督办(二)
  赵东云看着袁世凯、王英楷、段祺瑞等人,心中也是暗自想着,身为北洋体系的一份子,他自然明白北洋如今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清楚袁世凯以及在座诸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今的北洋已经不复李鸿章时代的辉煌了,历尽甲午、庚子两场惨败后,不但让中国被打上了屈辱的烙印,更让北洋这个体系一落千丈,人们都说李鸿章在最后关头举荐了袁世凯,并把北洋的家底交到了袁世凯手上,但是他们很少会说,李鸿章交到袁世凯手上的是一个烂摊子。
  作为当今中国最为庞大的政治集团,当今北中国实际上的管理者,不但北洋上下竟然连一家兵工厂都拿不出来,而且袁世凯手头上竟然连编练常备军的几百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这种事情说出去都没人信。
  赵东云知道这些困难,但是他还是道:“当然了,短时间内的军械进口还是必须的,我只是说我们必须为长远做打算,我们不可能永远都进口武器!”
  听罢赵东云的话后,袁世凯再一次开口了:“军械问题的确存在,无论是进口军械还是筹建制造局,这些我们稍后再议!”
  随后他再一次看向赵东云:“你这些时间把心思放在机枪上面,我希望在常备军成军之日也可以看到你的机枪营初具规模!”
  袁世凯的这个要求不简单,虽然清廷刚批准北洋常备军的正式番号,但实际上它的编练工作在去年袁世凯刚署理直隶总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他们说话的现在,常备军左镇都已经编练了小半年,就等着番号正式成军了,更关键的是常备军的编练都是有章程可循,不管是步兵、炮兵还是骑兵都可以按照新建陆军的经验来办,但是这机枪营可算得上新鲜事物,赵东云基本上要从零做起。
  不过袁世凯这个大佬的话赵东云可不能推辞什么,当即道:“大人放心,东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一场会议虽然中间有了兵工厂这个小插曲,不过主体还是围绕着新建机枪营来进行,等这会议结束后赵东云就是正式获得了新建机枪营督办的差遣。
  这个时候,赵东云的正式官衔是“秩知州留直隶任用”,品级是正四品,差遣则是“武卫右军右翼第二营统带”兼“新建机枪营督办”,而这里面知州是他的官衔、四品是他的品级,而统带和督办只是临时的差遣而已,所以严格上来说,现在的赵东云和去年的赵东云比起来并没有升官,只是差遣有了变化而已。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里,品级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差遣。
  为什么同样都是总督,但是直隶总督比其他省份的总督都值钱呢,因为当直隶总督的人都有一大堆的差遣,比如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的同时,还兼任北洋大臣、铁路大臣、电政大臣、会议商约大臣等一大票的差遣,而这些差遣集中起来就让袁世凯成为了当今中国最具权势的封疆大吏。
  对于赵东云来说同样如此,品级是三品、四品没有区别,官衔是知府又或者是知州对于他来说区别也不大,重要的是他所获得的差遣,而今天给了他新建机枪营督办这个名头,就代表他能够把自己的影响力渗进北洋这个体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