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68

  在关乎自家前途上面,什么派系,什么大佬都被他们抛之脑后了!
  王英楷、段祺瑞等人影响力再大,也只能去影响全新成立的部队的中低级军官的任职,可是没办法影响已经成军多时的第三混成协扩编为镇后的诸多任命,具有这个影响力只有赵东云。
  其实这个时候的赵东云在北洋内部的实际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可以和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等人相提并论的人了。
  掌控第三混成协的赵东云,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北洋高层之一,只是还没有什么人认识到而已,在众人的眼中,赵东云只是爬的快了一些,风头也很大,但他依旧只是段祺瑞的手下,和王英楷手下的王占元是同一个等级的人,顶多算是第二梯队的第一人,距离第一梯队还很遥远呢。
  别说其他人会出现这种习惯性的失误认知,实际上赵东云自己也是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
第072章
骑兵机枪队
  第三协变成第三混成协,也许对于袁世凯来说只是一个称呼上的改变,第三混成协并没有因此增加一兵一卒,但是给赵东云、陈光远、孟恩远等人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明显的。
  至少陈光远现在面对赵东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傲和不满了,似乎处处和赵东云打擂台的陈光远已经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一个努力办事的陈光远了。
  看见陈光远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整编旧军的事情,这让赵东云感到有些不太适应,这和自己不对付的下属变成了俯首听命的部下,这让他感到很奇怪。
  不仅仅是陈光远的态度有所改变,就连孟恩远也是改变了以往的态度,让赵东云要求孟恩远的骑兵们加大对锦州东部的巡逻侦查后,孟恩远竟然没有和以往一样和他讨价还价或者推脱什么,而是直接答应了下来。
  这让赵东云相当不解,要知道扩大侦查范围,对于骑队第三标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为了让孟恩远答应下来不影响锦州外围的侦查,赵东云可是准备给骑队第三标六挺重机枪作为补偿的。
  可是孟恩远连问都不问,苦也不说一声就答应了下来,这让赵东云原先准备好的话都没发说出来!
  不过那四挺机枪既然已经是准备给骑队第三标的,这固然是赵东云预定给孟恩远的一个补偿,但这也是增加骑兵部队战斗力的必要配属,总不能说孟恩远不开口要就不给了。
  “日常巡逻范围要保持在四十公里以上,我可不想让什么人偷偷地溜到眼皮子地下来!”既然孟恩远不做任何反对就答应了下来,赵东云自然不会跟他客气,直接提出了要求提高日常巡逻范围。
  孟恩远道:“日常警戒巡逻的话,也不用太多的兵力密度,一方面也可以代表日常训练科目,这个问题倒是不大!”
  赵东云虽然不习惯孟恩远的这种有求必应的状态,但是装备好的机枪还是得送出去,当即道:“这一次保定给我们第三混成协送了六挺机枪过来,所以我是打算在马队第三标里成立一个机枪队,以驮马运输,伴随骑兵作战!”
  孟恩远一听,当即浮现大喜之色:“真有一个机枪队?那就太好了!”
  孟恩远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向上头要机枪,说要成立骑兵机枪队,对于他的想法赵东云虽然支持,不过一直没能获得机枪。
  这年头的重机枪价格不便宜,而且全部都要依靠进口,在1901年到1903年期间,中国还受到军火禁运的限制,尽管从事实上这种限制只是表面上的,但依旧给北洋军购置进口军械创造了诸多麻烦,而这些麻烦最后都从价格体现了出来。
  去年赵东云掌控新建机枪营的时候购进了大批机枪,随后新建机枪营里的各个机枪营被分散配属各军后,北洋新军并没有停止机枪的发展,反而是继续,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北洋又陆续购进了两批数十挺德造马克沁机枪,型号依旧是MG01为主,分别用于补充装备四个机枪营以及多个独立的机枪队。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国外的骑兵部队也开始装备机枪,向来注重紧跟世界潮流的北洋新军自然不甘落后,尝试在骑兵部队编入机枪,并且为了这个师袁世凯还专门找了赵东云。
  赵东云虽然已经不是专管机枪部队了,但是身为一个依靠机枪起家的军官,他在北洋内部里可是名副其实的机枪第一人,就跟段祺瑞在北洋新军里的炮兵第一人一样,这和机枪有关的事情基本上都绕不过他。
  赵东云在参考了德法俄日等国的骑兵部队后,尤其是参考了日本在骑兵旅团里配属机枪的编制后,向袁世凯建议了向每个北洋常备军骑兵标都配属一个机枪队。
  这里得说一说当今北洋常备军军的骑兵编制了,现在的北洋常备编制和后世人们所熟知的三十六镇时期的清末新军编制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有着极大差别的。
  比如说炮兵方面,北洋常备军的一个炮兵营是十六门火炮,不过以后清末新军时期的一个炮兵营却是十八门火炮。
  骑兵也是如此,后世清末新军编制里的骑兵一个标才三个营一千一百多人,而现在常备军时期的一个骑兵标则是四个营一千三百多人。
  实际上,北洋新军内的骑兵标编制是太大的,西方列强的一个骑兵团一般在五六百人左右,然而北洋新军的一个骑兵标人数却是高达一千多人,基本上是西方骑兵团的两倍。
  这里头的主要因素是有两个,一个是受到传统军事概念的影响,哪怕是接受了近代化军事教育的北洋军官们,依旧认为骑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力量。
  第二个是受到北洋军所处于的地理环境有关,北洋新军主要部署在中国北方,以山东、直隶、东北等地区为主要防区,该地区具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较为适合骑兵作战。
  多个因素加起来,再加上北洋军也不怎么缺马匹,组建骑兵比组建炮兵容易多了,所以导致北洋常备军里的骑兵编制比较大,其他不说了,赵东云手下的第三混成协就是拥有了一个一千三百多人的骑队第三标,要知道他的第三混成协一共也才七千多人而已。
  为一个一千多人的骑兵标配属六挺机枪,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过现在赵东云手上机枪就这么点,不够也没办法了。
  孟恩远道:“这能有一个机枪队的话,以后进可攻,退可守了!”
  赵东云却道:“孟老哥你是老骑兵了,自然是知道骑兵该怎么打仗,我平日里也不太懂这骑兵的事,不过这机枪嘛我还是知道一些的,重机枪这东西固然可以伴随骑兵前进,但是它的最大威力还是用来防守,这一点我希望你能够牢记!”
  “此外,你手底下也没个懂机枪的人,这样,我从机枪营那边给你抽调几个人过去操练,不过让他们玩机枪可以,但是骑马估计是不行了,到时候还得你的骑兵们自己来!”赵东云继续道。
  骑兵部队的机枪队自然是和普通的机枪部队不一样的,首先他们虽然都是使用机枪作为武器,但是一个是骑兵,一个是步兵,这本质上就不太一眼。步兵的机枪大多用来构筑固定工事,充当防线的重要节点。而骑兵的机枪却是要伴随骑兵进行机动作战的,所以机枪得用马驮着走,机枪手,弹药手什么的也得骑马前进,万一遇上战斗的时候,面临的大多也是敌人的骑兵部队。
  所以两者不能采取同样的训练办法!
  孟恩远道:“放心,回头我就去选些机灵的人组建机枪队,只要机枪营那边的人教会他们怎么操作机枪就行了,其他的我们自己来!”
  赵东云点头,然后道:“如此就辛苦了!”
  这话说完,孟恩远也知道自己该出去了,当即就是敬了个军礼后出去,孟恩远刚带着喜色出去,就又有人走了进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林永权!
  他进来后就是拿着手上的一叠文件递了上来:“这是我们几个初步拟定的协本部各机构编制,请大人过目!”
  赵东云接过来,然后仔细看了起来,自从上月二十七日袁世凯把第三协改称为第三混成协后,也就代表着第三混成协是一支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部队了,加上第三混成协在辽东锦州,不可能事事都得到北洋常备军军部各机构的支持,属于万事靠自己的那种。所以原有的步队第三协的各种编制、机构肯定是不适用于第三混成协的了。
  而北洋新军里头也没有过混成协或者混成标的前例,所有袁世凯等人一时间也不好决断,最后考虑到第三协原来就有部分非正式的机构,所以就让赵东云根本第三混成协自身的特性提交一份第三混成协详细机构的编制。
  第三混成协以前就存在非正式的各种机构,比如新兵营、军械科、执法科等等,不过这些机构大多只是不被官方所承认的,乃是属于第三协内部的私设机构,其中的职位也都是由各级军官兼任。
  如今步队第三协变成第三混成协,最好的方式自然是根据现有的诸多非正式机构进行整合改编了。
  林永权解说道:“新兵营不符合我们北洋的体制,继续留着恐怕会有很多人说,所以可以改为教育科,负责新兵的招收、前期训练、以及监督各部队的现役士兵训练。”
  “原有的军械科、执法科都可以留着,此外也已经按照大人您的要求新设军马科、军需科等,为了和上头各处总办们避嫌,各科总办一律改成科长。”
  赵东云翻看着手中的计划书,看来其和自己预想的差不多,这一次给第三混成协增设诸多机构,赵东云是抱着一次性解决的打算,从训练、后勤、军需等各个方面都解决,要知道以前这些部门实际上也存在的,但是都是属于非正式机构,职员都是兼职,光加班不拿钱很多人也是不愿意的。
  所以这一次赵东云是打算多要一些编制,然后充实第三混成协的行政指挥机构,这好歹是单独在外的七八千人号人呢,总不能一直依靠原有一个步兵协的文案清书等人员来管理营务不是。
  北洋常备军时代的镇、混成协内置机构是偏少的,因为这些机构都是由北洋常备军军部所包揽了,如今第三混成协在外头,距离保定那么远,自然不可能事事都找北洋常备军的军部上去,如此第三混成协也就有必要建立自身各种营务机构了。
  “嗯,做得不错,现在这样也七七八八配齐了!”赵东云说着:“现在我们第三混成协的人还好,别人我也信不过,所以这教育科的科长还是你继续兼着!”
  对于这个决定林永权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这教育科的前身就是新兵营,而他林永权就是新兵营的总办。
  这个林永权在第三混成协内定位并不是区区一个参谋官那么简单,他实际上是负责第三混成协的新兵招收、训练等所有相关事情。
  要不然也不会被视为赵东云的左右手,第三协的第二号人物了,至于其他各科科长们大多也保持不变,比如赵东平就是继续兼任军械科科长。也许从表面来说这一次改变只是把原来的私设机构变成了官方承认的正式机构,但是它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因为这代表着第三协已经自成一体,从新兵招收到训练甚至到军需采购军械采购都是自己决定,不必和以往一样什么事都和北洋常备军军部那边打交道了。
第073章
锦州李家
  锦州小凌河南女儿乡,这片原本只是城郊的土地这两个月来却是人来人往,大片穿着灰色军服的人来来回回,仿佛比锦州城里还热闹。
  这里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的北洋新军军人,那是因为赵东云把第三混成协的司令部设在了这里,同时也是第三混成协主力部队驻扎地。
  锦州这地方,谁都知道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必守之地,但是从历史上来说这锦州就没守住过,为什么?因为守锦州的话很容易被敌人彻底包围,一旦被包围的话,易守难攻这四个字就会变成插翅难飞,纵观历史的清军和明军的历次交战以及后世两党内战时,守锦州的部队下场都很苦逼,基本都是被全歼啊。
  赵东云虽然古代历史家对这些战例不算熟悉,在这个时代里也不算什么超级将帅能够随随便便就能够决定胜败,然而他虽然不算什么名将但依旧继承了原身的大量军事知识,同时这两年里他也没放松,大量研读当代的军事理论书籍,除了大量研究德文和英文系列的军事书籍外,甚至为了研究拿破仑的战争理论,他还自学了法文。
  当别人只看见赵东云才二十多岁就成为一协统领时,却是很少人能够看见赵东云几乎每天都在读书,赵东云甚至在研究德国现代参谋制度时,还顺手翻译了好几本德国的军事著作。赵东云在北洋体系内快速崛起,并不是依靠那些来自后世的记忆,更多的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
  赵东云来到这个世界后,是接受了原来身体的记忆,这些记忆是深深刻在赵东云脑海里头的,再加上赵东云的一些后世观念以及这两年所研读的大量军事理论,说实话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单纯在军事理论上能够超过赵东云的还真找不出来几个来。
  现在的赵东云怎么说呢,是个属于纸上谈兵的高手,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不过具体经验就没有多少了,至于说身为名将的天份老实话赵东云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反正现在赵东云是看不出来自己有成为名将的天份。
  对于这种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宇宙爆发率领七千大军就大破十万俄兵,但是却可以相信他在一些理论战术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比如在锦州的布防上,赵东云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是也一眼看出来锦州这鬼地方一个搞不好就会让自己插翅难飞,所以从一开始他在锦州布防的重心就不是防守,而是撤退!
  刚到锦州的时候他就派遣了两千余人的兵力驻扎松山,为什么啊,就是为了保住退路啊!
  除了在松山布置重兵掩护右翼保障退路外,另外赵东云又是派遣骑兵深入小凌河以东进行巡逻侦查,防止可能到来的偷袭。
  至于对锦州城本身的防守,说实话赵东云并没有多上心,他甚至放弃了在大小紫荆山这个战略要点布置重兵的想法,同时也放弃了在锦州城外围守城的做法,而是把兵力都收缩到了小凌河西岸,也就是女儿乡一带,只是在锦州城里部署了少量兵力而已。
  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如果把兵力都布置到大小紫荆山和小凌河东部的锦州城的话,那么守固然是轻松了,但是俄军要是来一个包围穿越,那赵东云估计就得在锦州城里自杀殉国了。
  反正七千兵力怎么守也是守不住了,干脆就放弃外围阵地,甚至连锦州城也不要了,直接利用小凌河来防守,打一个河滩防守战,把炮兵部署到锦州南郊的高地上,把步兵和机枪沿着小凌河西岸部署,俄军如果想要正面渡河突破的话,赵东云有信心打掉他几千人。
  如果俄军比他想象的还要谨慎,不惜耽误十天半个月去绕行的话,那么赵东云就自认倒霉,二话不说直接带着部队就退往宁远州建立第二道防线。
  到时候看情况,如果俄军兵力少,那么赵东云就高喊为了国家和民族和俄军打上一仗,如果俄军五六万人跑过来,赵东云顶多也就是守上几天然后又是一路向西直奔山海关而去。
  赵东云估摸着,等自己跑到山海关的时候,这时间怎么也过去了十天半个月了吧,北洋新军动员速度就算再慢,那时候估计援兵也来了。
  如果那个时候朝廷还在吵开不开战,援兵迟迟不来的话,就别怪他再一次转身逃跑把山海关扔给俄国人了。
  总之来这辽东,他就不是来和俄国人拼命的,所以能不打就不打,就算真的战争爆发了,那也是量力而行,打得过就干他一票,打不过直接战略转进,至于国土失陷之类的事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这听起来也许很窝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要是给他十镇新军,他赵东云二话不说直接挥军奉天,关键是他有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