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68

  但是俄国人知道冲不过去就不会绕行啊,留下几千人牵制你,主力绕过你第三协的防线,到时候甚至能够来个大包围。
  在绝对的兵力劣势面前,武器和战术又没有好几代的代差,那么就别妄想以一挡十了。人家打不过难道还不知道绕过去不成,绕十公里不行,就绕二十公里,你一七千人能守几公里的阵地啊?
  等人家绕过来包抄你侧翼甚至从背后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也就落入包围圈被切断补给线了,到时候也别说抵抗敌人多久多久了,直接等死吧!
  在场的段祺瑞等人都是老资格的将领了,虽然没有经历过一战的那种战壕战,对机枪的作用认识也有些不清楚,但是身为一个近代化的军官,他们的脑海里依旧能够演绎出类似的情况,也许细节有所差别,但是他们推测的八九不离十。
  所以他们都认为机枪虽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无法挽回绝对的兵力劣势。
  不过虽然心里头已经认定赵东云是在吹牛,但是也没有直接不给赵东云面子,直接出言反驳。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赵东云要的那三个机枪营是不可能给他的,所以去讨论有了四个机枪营后的第三协能不能挡住五万俄军就是个伪命题。
  再者大家知道赵东云说的就是一个漂亮的场面话,你非要去当真的话不会显得你很聪明,反而还会得罪赵东云。
  不过这牛皮吹起来后多少也是给了在场诸人信心,他们想着就算打不过俄国人,但是必要时候挡一挡,拖延时间还是可以办到的。
  再者,现在北洋新军才三万人不到,但是谁能保证半年后或者一年后北洋不能建立更多的部队啊,反正战争也不是现在就会爆发。
  袁世凯笑呵呵看着赵东云,半晌后道:“好,有信心就好!”
  赵东云看着袁世凯的脸色,就知道他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满意的,刚才他为什么要信心满满的给出这种夸大性质的保障?
  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和俄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太小,因为前头还有个日本顶着呢,所以未来一两年内自己这些人都是瞎担心,安心坐着看戏就是了。
  而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事拿出来大说特说,事后也不可能有人找他麻烦,说他吹牛不打草稿啊,因为事情没发生过,你怎么就知道我挡不住五万俄军啊,要不然你喊五万俄军来打我试试?
  退一万步说,就算赵东云倒霉透顶真遇上好几万俄国人来攻打他,那么凭借事先构筑好的战壕加上铁丝网、重机枪和手榴弹什么的,在俄国人不知道机枪厉害之前给予俄军重创是极有可能的。
  一旦把俄军重创,在俄军找出对抗机枪+铁丝网的办法之前,那么就会暂缓进攻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伤亡,这样的话赵东云凭借第三协自身兵力勉强支撑个十天半个月应该问题不大。
  能够抵抗半个月的话,也勉强可以给袁世凯交差了,至于我当初说的三个月时间,难道你还好意思当真啊。
  至于半个月后如果后头的援兵还不来,赵东云还抵抗个屁啊,他来这个时代又不是来学董存瑞的,到时候他肯定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转身逃跑啊,至于北京俄国人爱占去就占去。
  反正首都失陷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就跟那啥啥一样,反抗不了就享受呗,说不准俄国人一发善心就把慈禧和光绪全部突突了,到时候赵东云估计就该犹豫是支持袁世凯当总统呢还是支持张之洞当总统?
  说来说去,赵东云的这牛皮吹起来没风险!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当顶头上司问你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而且这事还没法拒绝的时候,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你的信心和忠诚拿出来。
  很多时候领导们不是不知道事不可为,但是人家要的不是后果,而是你的态度。
  混官场就跟混职场差不多,态度决定一切!
  “如今东北那边局势紧张,朝廷诸公也是多有担忧,让我们派遣一部新军去东北。”袁世凯继续道:“他们也是知道我们的新军兵力少,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派遣一部新军东进的话,那么他们会拨付一笔军费下来让我们扩充兵力备用!”
  “那些人,也只有等死到临头的时候才会松开钱袋子!”王英楷丝毫不掩饰他对朝廷的失望和厌恶。
  “如此说来,这东北一事也算是好事变坏事了,如果朝廷那边能够再拿出三五百万两银子出来,我们也就能够再练几镇了!”
  袁世凯道:“具体有多少还得和他们再谈,不过如果能够谈下来的话,一个右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说到这里,袁世凯再一次看向赵东云:“东云啊,这两天把你的第三协整顿好,然后准备去辽东!”
  对于袁世凯的这句话,赵东云心中刚才就已经有准备了,毕竟袁世凯不会无缘无故的问他的第三协能够挡俄军多久。
  “这一次去辽东,除了你原本的第三协,把你兼管的部队也都带过去加紧操练!”袁世凯继续道:“至于炮营所需的火炮暂时还没到,就先从左镇那边抽调一营火炮给你用着先,不过只能给你火炮,人手还得你自己练!”
  “等日本的第三批火炮到了,再补给你的左镇!”这话是说给王英楷听的。
  赵东云听罢也是道:“是!”
  他所监管的炮营是炮队右标第一营,因为右镇没有成立,炮队右标暂时也是个空番号所以这个第一营就先归属赵东云管辖。
  由于刚成立没多久,那预定给这个炮营的十六门火炮还在日本没回国呢,此外炮手实际上也是从武卫右军和左镇那边抽调了相当多一部分过来重新训练。
  说白了现在赵东云手下的这个炮队右标第一营只有人没有炮,现在要去辽东的话自然不可能还是现在这种空架子,所以袁世凯就从左镇那边先调了十六门炮给他。
  之所以只从北洋常备军左镇调火炮而不是说直接把整个炮营调过来,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北洋常备军左镇的炮队左标意义非凡,就跟整个北洋常备军左镇一样,它们其实已经成为了北洋扩军的种子部队。
  就和1901年时袁世凯把武卫右军当成扩军摇篮一样,现在袁世凯也把北洋常备军左镇当成扩军的摇篮。比如上去年赵东云的第三协成军的时候,大量的基层军官除了一部分来自于武卫右军外,另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北洋常备军左镇。
  今年年初成立马队右标,前不久成立的炮队右标第一营以及其他部队的时候,都是从北洋常备军左镇里头抽调了大量的骨干军官,不然哪有那么快成军啊!
  其实这也是北洋常备军左镇编练两年多了,一直都没能做到全部满编的原因,因为不停的有人被抽调走。
  由此可以看出1903年时期的北洋常备军左镇的有多么重要了,那可是整个北洋的军官、技术士兵的摇篮。
  说实话比赵东云的第三协重要多了,所以从左镇抽调一个营火炮给赵东云的第三协可以,但是不能把整个炮营都给赵东云,因为左镇好几个炮营,这少了十六门火炮顶多就是训练的时候火炮少一些,不会对炮手的训练造成太大的影响,再者顶多两个月第三批日造火炮就能够回国了,届时就能够恢复满编制。
  当袁世凯决定把赵东云的第三营派往辽东后,赵东云也是开始整顿第三协各部队,为奔赴辽东做准备,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够率领部队前往辽东,但是却一拖再拖!
第068章
锦州看客
  东北局势紧张,加上袁世凯在那里煽风点火,天天恐吓朝廷里的满汉诸公说俄军即将南下京师。
  搞的原本还只是打算“东北谁要谁占去”心态的满清权贵们也是心慌慌了,如果说东北被俄国占了其实也没啥,至于所谓的龙兴之地这四个字能值几毛钱啊,平时喊喊口号就好了,真到大军压境的时候肯定是有多远躲多远啊。
  谁要不服气,你们自个扛着保卫龙兴之地的旗帜去辽东跟俄罗斯人玩命去,反正他们这些满清的贵族老爷是没兴趣的了,别来烦我,爷们忙着遛鸟上烟馆呢。
  不过还别说,满清权贵们不感兴趣,倒是无数汉族大臣一个个跟死了祖宗一样说什么龙兴之地不可失,一定要保住,不派兵去抢回来大爷我就要去撞柱子了。
  让无数满清权贵心里暗骂:靠,那是我们满人的龙兴之地,关你们汉人屁事啊!
  只是满清权贵们不在乎东北在谁手里,但是他们却是害怕俄军持续拿下进军京师啊,要是被俄罗斯人打进京师来的话,你让一群大老爷们情以何堪啊。
  好歹也是堂堂两百余年王朝的首都呢,这前后都被攻破两回了,皇家园林都被烧了几次,辛丑年两宫回銮的时候,紫荆城里可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啊。
  这就已经够让慈禧等人郁闷的了,要是刚回来没两年功夫就又让洋人第三次把京师给攻占了,那么这已经不仅仅是丢脸问题了。
  到时候慈禧等人干脆考虑迁都到西安算了!
  所以满清权贵们被袁世凯是吓的一愣一愣的,苦苦哀求袁世凯派兵去辽东,再不济也先把山海关给守住了啊,那样他们在俄军来攻的时候才有时间逃跑。
  只是袁世凯答应是答应了,但是半天没动静啊!
  四月下旬,袁世凯面对朝廷催促他发兵辽东以备不时之需的命令是各种拖!
  五月一日,袁世凯回复京师的奏章是这么说的:臣奉旨办常备军两镇,虽勉力筹措,但银钱所缺甚多,至今仅成一镇一协,即便再加武卫右军七千、自强军三千也不足三万之数,如遇俄兵南下,非有十万兵不可挡,臣伏乞给银一千五百万用以练新兵七万,以凑足十万兵以抵俄兵南下。
  这说的还是老一套,恐吓朝廷外加哭穷要钱!
  袁世凯要练新军,那钱可是哗啦啦的流了出去,而且还不是几万几十万的小钱,而是动则数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大钱啊,这些钱是不可能靠北洋一家拿出来的,大部分还得依靠朝廷户部拨款,一部分则是南方各省中给予支援,只有三成不到的军费才是直隶省也就是北洋自己逃出来的。
  当然了,这恐吓和要钱之前,也得让朝廷看到一定点的希望,要不然也别指望他们会拿出钱来,所以在五月三日,袁世凯面对清廷要他调兵东进的上谕时如此复奏:“臣兵力本单,而直隶省旧有防军向不足持,前奉旨练有各部新军三万,其弹压直隶各处地面需兵一万,控卫京畿需兵一万,其余各处需兵三千,勉力调集下可凑兵七千,有步队六营,骑队四营,炮队一营,机枪一营,由北洋常备军第三协统领赵东云带往辽东。”
  “然第三协军械短缺,粮饷多有不足,勉力东进怕力有不逮……”
  啪啦啪啦说了一堆后,袁世凯的意思非常简单,虽然我兵力少,但是也给你们凑足了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只是现在这个协要想让它动起来,得给钱啊,别的不说,开拔费你总得发下来吧!
  说起这开拔费,那可是北洋新军的优良传统了,凡是不想动身去前线,或者需要拖延战机又或者要挟上司的时候,这开拔费就是一个绝佳的借口。
  北洋新军里头士兵们的军饷其实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军队后勤部门直接邮寄到士兵家属手上,一部分发放给士兵本人,而一部分则是作为士兵的生活费用扣除。
  此外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如遇换防、作战、演习等,就不用扣除士兵的口粮费用,由军队直接负责。
  也就是说,你想要让士兵们行军打仗,就得先给他们供应免费的伙食,这一个人吃饭的钱也许不用多少,但是几千上万人的吃饭前那可就多了。
  而这就是开拔费的来源了!
  而不把开拔费先拿出来,别说打仗了,人家连正常的换防都不肯动身!
  袁世凯说要给第三协开拔费,朝廷那边磨磨蹭蹭,然后五月六日才大笔一挥,给第三协拨给了三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
  赵东云把钱拿到手后,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动身了,只是还没走两天呢,他的部队又停了下来,并且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给朝廷上奏:臣所部军械奇缺,非但枪不足,子弹、炮弹均不足备用之数……
  说了一大堆话,中心意思就一个:你得给我钱去买枪买炮啊,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而且又是面对那等凶险的俄罗斯人,这没枪炮我可不干,没充足的子弹和炮弹也不干。
  清廷的诸公们一见,就知道是袁世凯在背后使绊子,但是也没办法,赶紧的给钱吧,又是大笔一挥拔了二十万两银子的款子给第三协,用来购买枪支火炮等军械。
  “这朝廷的钱啊,就像是牙膏,不挤它就不出来!”赵东云开始有些能够明白袁世凯和清廷打交道的感受了。
  “现在我们也拿到了钱,那也应该动身了吧!”林永权道。
  赵东云道:“嗯,是该北上了,反正剩下了事虽然热闹,但是也和我们没太大的关系了!”
  按照袁世凯的打算,这第三协是要北上的,只不过是要拖一拖,先把朝廷的钱要到手了再北上,毕竟调动七千大军北上辽东,这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袁世凯的小金库再大也经不住这么花啊,所以得让朝廷出现。
  而接下来,估计袁世凯还会以各种借口向朝廷要钱,不过大体上和赵东云关系已经不大了,为了避免在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第三协采用的是大部分用火车运输的方式北上,不然慢腾腾的徒步北上,所需的时间太多。
  而第三协现在成军没有多久,还想着到了锦州后抓紧训练呢!
  等赵东云坐着火车一路晃悠北上的时候,历史已经再一次悄然出现了变化,通过各种手段向朝廷以及南方各省捞钱的袁世凯不等钱到账呢,就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在保定宣布筹建第四协以及数个炮兵营、骑兵营、工程队、辎重队等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