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8

  “就是它们了,把它们拉出来!”赵东云不顾周围的烟尘,直接上前指了指这几门马克沁机枪。
  身后自有士兵跟上来,然后使劲地想要把它们拖出拉,这些马克沁机枪可是真正的大家伙,有着水冷套筒枪管够粗不说,枪管下面的也是厚实的枪架,枪架上还有着两个硕大的铁轮子,这一门马克沁重机枪,可是一百多斤的大家伙。
  这看上去,完全就是一门小口径的火炮!
  看着要三四个人才能够搬动的马克沁机枪,站在赵东云身后的林永权皱着眉头:“大人,这玩意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了!”
  林永权是赵东云在第二营里好不容易找出来一个懂得机枪作战的军官,他早年是淮军的一名机枪手,当年他也是带着他的马克沁机枪在朝鲜作战过的。甲午年后他投入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中,混到了哨官的位置。
第006章
试办机枪队(一)
  “看看还能不能用!”赵东云挥挥手,就是让林永权过去摆弄那些机枪了。
  他今天让林永权跟过来,就是打算让林永权接管这些机枪,然后短时间内练出一个机枪队出来,除了林永权这个有过指挥机枪经验的军官外,赵东云还从隔壁兄弟部队里找到了两个有操作过马克沁机枪的士兵。
  随着跟来的军械师上前敲敲打打好半天后,终于是把一门马克沁机枪给弄好了!
  “这子弹也是多年前的存货了,不过保存的还不错,用起来应该不成问题!”林永权如此说着的同时,也是让士兵们上好了子弹,然后一个当过机枪射手的借调士兵就端坐在机枪后端,把枪口对准了远方的开阔地。
  枪口外是一片开阔的射击场,百米外还有一排充当目标的木板。
  随着赵东云略微点头,士兵就是扣下了扳机,而随着扳机的扣下,这门沉寂了多年的马克沁机枪再一次喷出了火舌,伴随火舌的还有刺耳的嗒嗒声和硝烟。
  赵东云眯着眼,看着远方的那些木板在瞬间里就被撕成粉碎后,心里头生出了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甲午和庚子年间,拥有如此利器的淮军以及武卫军为什么还会败的那么惨?
  那是不应该失败的战争!
  “哈哈,不错,还能用!”林永权让士兵停下射击,露出了朗爽的笑声,因为出发之前赵东云就已经对他说过,这些武器是要归他管的,所以这东西能用对于他来说自然是好事!
  随后,赵东云一行人又是检查了另外三门,有一门还可以用,但是另外两门已经是缺少了零件,但是随行的技师却是看了几眼后,摆弄了小半个小时后,把一门马克沁机枪彻底拆成了零件状态,并取了零件装到了另外一门上,于是乎又是弄出了一门可以开火的马克沁机枪来。
  对于那些剩余的零件也没有直接扔掉,赵东云大手一挥就是让人把这些东西全部带走,另外也把那些库存的子弹全部给拿走了。
  把这三门马克沁机枪拉回了第二营后,赵东云对林永权道:“从现在开始,你的这个哨改习机枪,我要在演习之前看到成效!”
  赵东云说罢后,仿佛是对他说,又仿佛是自语:“现在只有三门老旧的马克沁机枪应该不够,我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几挺新式机枪来!”
  之后的这一段时间里,赵东云几乎就是围绕着机枪在奔走,至于部队的其他训练,他倒是没有太大的担心,现在的武卫右军还处于上升发展期,可没有其他旧军的诸多问题,而且步兵的日常训练也就这么回事,他除了下令加强训练外也没有办法改良什么!
  要想在演习中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机枪才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说第二营已经有了三门马克沁机枪,但是赵东云对此并不满足,他又是四处打听问哪里有旧的马克沁机枪,要知道早年马克沁机枪刚出来的时候,李鸿章可是很感兴趣的,1888年的时候下令金陵制造局进行仿制,但是当时因为这些早期的马克沁机枪故障太多,加上耗费子弹太多,所以制造了三十多门后在1893年就停止了。
  这一批机枪有一部分参与了甲午年的朝鲜战事以及庚子年的战事,有一部分还躺在各地的军事仓库里发霉。
  除了寻找那些旧式的马克沁机枪外,他同时也是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购买新的机枪。
  毕竟那些老式的马克沁机枪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仿制品了,故障多不说而且性能已经严重落后,要建立机枪部队的话肯定是不能用这些老式机枪的,得想办法弄一些新式的马克沁机枪或者是法国人的哈奇开斯机枪来。
  尽管不知道赵东云为什么这么在乎机枪,但是作为赵东云的支持者,段祺瑞并没有太多的犹豫,除了帮赵东云又找来了一门库存的旧式马克沁机枪外,甚至还帮赵东云向袁世凯提出了试办机枪队的构想!
  如此赵东云也算是在这个时代第一次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他把自己的一些关于机枪方面的运用战术编写成章,着重突出了机枪在固定防御战当中的效用,还说自己留德期间,就发现德国陆军已经开始成规模的装备机枪,而我国要练新军就必须紧跟列强的步伐,不能事到临头发现自己没有了再去发展。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里的北洋体系里,不管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等人,对于新式技术还是非常看重的,不管是武卫右军还是北洋常备军的装备都是紧跟各国步伐的,比如说现在袁世凯等人察觉到曼利夏步枪已经开始落后世界的时候,已经是筹备着进口更加新式的步枪了。
  不过现在西方各国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军火禁运,导致袁世凯无法通过正常的官方渠道来大规模购入西方各国的军火。
  这里得说一说,辛丑条约中第五款以及附录第十一款中禁止中国进口武器以及制造武器原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条约执行的头两年里也就是1901年到1903年期间,中国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官方渠道获得大量的武器,只能偷偷摸摸进行走私。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军火禁运的款是这样说的:光绪帝下旨禁制中国进口武器以及武器原料!也就是说,条约让中国自己禁自己,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扯淡的一次军火禁运条约了!
  所以尽管有军火禁运,不过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军火进口,别说步枪火炮这些了,战舰都照样买!
  这里头也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一次的军火禁运主要是法国所倡导的,中法战争里,法军被装备了德国和英国武器的清军打的抱头鼠窜,自然就更加不想要让中国继续装备新式武器了。而在其他列强眼中,哪怕是清军抱着核弹和他们打仗,照样能够把他们打趴下,事实也的确如此,近代史上和清军打仗还打败了的,也就只有法国这么一朵奇葩了。
  辛丑条约的军火禁运纵然存在诸多漏洞,实施的也不算太严格,甚至不用多久就名存实亡了,但是现在还是1901年,辛丑条约才刚签订而已,这个时候中国自然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大规模进口武器了,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来,此外也努力想要实现武器自给,开始大规模生产汉阳造步枪等武器。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军火禁运也迫使清廷开始大规模自产汉阳造步枪以及火炮,奠定了汉阳造在中国军史上的特殊地位。
  现在各国对中国的军火禁运自然也不可能让中国获得大量西方国家的新式机枪,但是通过走私手段的话,弄几挺还是不成问题的!
  袁世凯对新式技术向来是重视的,几乎段祺瑞刚把赵东云的建议递上去,他就是批准了试建机枪队的建议。
  现在各国陆军都已经开始成批量装备机枪了,袁世凯也是有心跟进,退一万步说,就算机枪没什么大用,顶多也就是损失些许金钱而已,这点钱连一门七生五的野炮都买不到,但是如果机枪真的有大用,那么北洋军也就能够及时跟上世界潮流了,这点作用远比一万多两银子重要得多。
  不用几天功夫赵东云就拿到了正式筹建机枪队的批文!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领官了!”赵东云拿到批文后,对着他手下的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个机枪指挥官林永权如此说着。
  事情刚开始办就升了官,任谁都会高兴,林永权脸色有些激动:“大人厚爱,永权无以为报!”
  “你把机枪队办好了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赵东云此刻站起来,走到林永权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个月后的演习,我可就要全靠你了!”
  纵然林永权的年纪要比赵东云大了足足十岁,但是此时此刻两个人看起来,仿佛赵东云才是长辈,林永权只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
  把依旧激动无比的林永权送了出去,赵东云出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去了隔壁的营房,他刚进去里头的人就相继站了起来,里头就有这几天刚来的赵东平。
  原本赵东云是打算把赵东平送到随营教习那边做个书办,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他现在被调到了第二营当统带,自然也就改变了计划,最后把赵东平安排到了第二营当个书办。
  这不仅仅是要给赵东平一个差事,实际上也是让他跟在身边办事的用意,毕竟很多事自家人去办要更放心一些,另外赵东云看这赵东平虽然年纪小,但是人机灵的同时也懂得进退,如此也算是有心栽培他。
  如果他表现出来值得培养的话,那么赵东云打算明年举荐他去筹办中的保定军校学几年,等出来后兴许就能成为自己极大的助力。
  赵东云进去后,压了压手示意房内诸人不用客气,而后招了招手把赵东平叫了出来:“我让你去买机枪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第007章
试办机枪队(二)
  袁世凯既然准许他试办一个机枪队,自然也是给了一定的经费,这经费虽然不多,但是挤一挤还是可以卖上几挺新式机枪的,不过现在钱不成问题,关键是有钱买不到新式的机枪。
  目前来说,机枪有两大类,一类是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德国和英国以及俄国等国家都是购买了许可证自行生产,目前来说这一类的比较典型的型号有英国人的MK1以及德国人的MG99式、MG01式,其中的MG01式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MG08式的前身。
  另外一类就是法国的哈奇开斯风冷机枪,目前除了法国大量装备外,日本也进口一部分,其目前的最新型号为哈奇开斯1900,是从哈奇开斯1897改进而来,这个新型号除了法国大量装备外,也被日本大量引进成为日后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的主要机枪。日本对该型机枪非常满意,日俄战争后特地从法国引进相关专利进行仿制,这就是后来的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机枪了。
  MG01和哈奇开斯1900这两种机枪已经摆脱了早年机枪的诸多问题,使之真正成为了士兵生命收割机,只是由于禁运的存在,中国目前还不能光明正大的从西方各国手中购买这些武器。
  不过有禁运自然就有走私,后世二十一世纪那么严密的封锁都有走私,更别说1901年的现在了,这年头各国的军火商才不管你什么国家利益呢,只要你付出足够的代价,那些英国商人都敢把维多利亚女王的皇冠卖给你!
  所以正式渠道买不到,不代表赵东云就买不到机枪了!
  保定作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的驻地,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的城市,在保定里汇集了大量的各种政治投机分子以及军火商。
  要在保定找个军火商再容易不过的了。
  刚开始那些军火商们听说武卫右军要购买机枪的时候,别管是什么国家的军火商,一股脑的都涌了上来,而且一个个都是摆着胸脯保证,只要购买数量达到多少以上,就能够打多少折,保证送货上门之类的话。
  “但是他们一听到我们只卖三四挺的时候,一个个都……”赵东平说到这里,面露悲愤之色:“那些人,瞧不起人也就算了,偏偏价格还开的那么贵!”
  这也不能怪那么军火商势利,毕竟现在大家都眼盯着北洋常备军和京旗常备军的军火大单,这好几万人的装备林林总总下来可是高达几百万两的大单呢,谁不想从里面分一杯羹啊!
  如果是袁世凯打算在全军普及机枪的话那些军火商肯定屁颠屁颠的来了,但是现在只是赵东云买几挺而已,怪不得人家积极性不高。
  对于军火商的态度,赵东云并没有什么兴趣了解,对赵东平的抱怨他也没有兴趣去听,他只是问道:“那现在可买到了?”
  机枪有没有买到,什么时候能够到达,这才是赵东云关心的事情,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则是,赵东云不喜欢被别人掌控谈话的节奏,别说是和下属谈话他喜欢掌控节奏,就算是和段祺瑞等上司大佬谈话,他也尽量把话题引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
  赵东平年纪不大,之前也是和赵东云没有太多的接触,一开始说话的时候还是按照他以前在老家时候的样子,有点故意发牢骚以及言语间卖弄关子的意思,但是眼见自己的这个堂兄已经露出正色,他也是不敢继续浪费口舌,而是直接道:“我和一家俄国人的洋行谈好了,他们这几天内直接从旅顺运过来,有四挺,都是新货!”
  赵东云听到这话才是点了点头,他可不需要知道赵东平通过什么渠道,用什么方法购买的机枪,他只需要知道赵东平把机枪买到手就行了。
  “嗯,这一次做得不错,后续的你也来要及时跟进,不能让他们拖的太久,你要知道,我们的时间有限!”赵东云在赞赏自己这个小堂弟的同时,也是不忘对他提出告诫。
  赵东平当即道:“三哥放心,不会耽误了年末的操练!”
  赵东平自然知道赵东云所担心的是什么,那就是年末的那场操练,这场操练的规模虽然不算大,然而放在1901年末,朝廷要大规模编练新军,裁汰旧军的大背景下,那么它的影响力实际上是超出了赵东云等人的自身想象。
  现在朝廷虽然都说要编练新军,但是应该怎么编练就是个问题了,所以年末的这场操练表面规模不算大,但实际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他们要知道袁世凯的新式陆军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战斗力,是不是和去年的武卫军其他三支新军一样,只是个徒有其表的架子货。
  说白了,人们想要从这场操练中看到一些不同于旧式军队的东西!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有信心,段祺瑞等北洋其他体系的人也有信心,其实原先赵东云也是有信心的,但是赵东云想要的不仅仅坐稳这个位置,他更想要更进一步,所以他才会把机枪搬出来。
  他准备着到时候让一票观演的北洋大佬们惊掉下巴!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赵东平找的那个俄国军火商动作还算不慢,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竟然在数天后就把四门的马克沁重机枪拉到了赵东云眼前。
  “这四挺机枪都是全新的呢!”赵东平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摆弄机枪这个事,说起来也是像模像样了:“这枪身是德国人生产的,看,这枪身上的还有德意志武器公司的标志呢,不过这枪架却是俄国人的,大人你看,这枪架上不但有钢制护盾,而且这种小钢轮托起的枪身也不会太高,根据那俄国人说,这是他们俄国人自己弄的枪架,叫索科洛夫枪架。”
  一边听着赵东平说着,赵东云也是一边打量着眼前的这四挺马克沁机枪,眼前的这四挺机枪的形状已经和后世影视剧里一战中各国使用的重机枪没有太大差别了,至少看上去比赵东云现有的四挺旧式马克沁靠谱多了。
  “永权,让人试试!”赵东云吩咐林永权道,东西到了总得试验试验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