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268

  南方进行铁路建设的时候,在北方几个省份却是掀起了一片办工厂的小高潮,尤其是唐山工业区正式挂牌成立后,吸引了大量资本家携带巨资进驻。
  趁着这个势头,赵东云又是亲自做出了批示,要求工商部不仅仅要吸引商人们投资纺织、面粉、榨油等轻工业,更加要指导资本有限度的进入重工业以及矿业上。
  现在中国的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说是从零开始都不为过,利用轻工业赚钱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放弃基础工业的建设,太过高大上的项目那些民营资本玩不了,但是挖挖矿山,弄点小规模的机械厂,搞搞小五金总没问题吧。
  赵东云很清楚,轻工业固然能够给国家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赋税,但是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崛起,重工业才是重点。
  为了引导国内资本进入重工业,赵东云也是指示了福元公司要做好带头作用。
  福元公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化公司,先后和其他资本合资创办、独自创办了数十家工厂,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这从福元公司的诸多下属子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福元洋灰厂、福元烟草公司、福元纱厂、福元化工厂、福元建设公司、福元航运、福元自来水厂、福元面粉厂,福元榨油厂等。
  除上述由福元公司控股的公司外,福元公司还在很多厂、公司拥有股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福元机器厂拥有的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了,另外在福隆银行也拥有百分之四十多的股份,滦州煤矿里也有股份。
  上述控股或者拥有股份的企业一同构成了福元公司这个北方大型财团。
  为了配合赵东云的施政,福元公司的几个管理人,也就是赵家在商业方面的掌舵人自然是不敢轻视,很快就是抽调了资金用于投资重工业。
  首先第一笔投资就是要创办一个机器厂,不过这个新的机器厂和以往的福元机器厂不同,机器厂乃是兵工厂,而这个准备新成立的机器厂乃是一个准备生产纺织业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为主,也就是织布机、纺纱机、缫丝机等设备。
  目前国内的纺织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的纺织设备,而且这些设备的技术含量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如果福元公司愿意投入重资进行研发仿制,做到国产化的问题还是不大的,尽管到时候可能质量上不如进口货,但是只要价格便宜,不难在国内打开一片天空。
第441章
扶持工业
  第二笔投资,并不是投入新行业,而是福元公司已经在做的洋灰产业,洋灰也就是水泥。近年中国的水泥市场几乎是供不应求,军方的需求、大型项目的基建都需要大量的水泥,福元公司已经是先后在直隶、奉天两省投资创办了三家洋灰厂,这三家洋灰厂自从投产后几乎是日夜开工,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利润自然也就是刷刷的往上涨。
  在利润的带动下,在赵东云要求投资重工业的情况下,福元公司准备豪赌一把,准备同时在直隶、奉天、山东、河南以及江苏先后投资建设六家新的洋灰厂,其中由于看好江南地区这个市场,尤其是上海这个大城市的民用建筑市场,福元公司可是下了血本,打算在苏南同时建立两家大规模的洋灰厂。
  一旦在全国多省同时建立的这些洋灰厂都投产,那么就是宣告着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洋灰产业集团即将成立,日后甚至有可能形成一个托拉斯化的水泥企业。
  第三笔投资则是要小一些,福元公司准备投资建立一个五金厂,这个五金厂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零部件,这主要是给国内的那些大型机器厂做配套的,这算得上是福元机器厂进军基础产业的一个尝试,别看这些小零部件个头不大,但是技术含量不低,比如最简单的螺丝、弹簧,国内目前能够做满足军用需求的螺丝、弹簧的厂家一家都没有,不管是福厂还是江南兵工厂,他们所需的这些零部件都得清一色的进口。
  一旦福元公司把这些基础零部件做出来,那可就是国内独一份,以此为基础正式进军国内的基础工业就要顺利的多。
  福元公司的这三大投资计划,以洋灰厂的扩产投资最大,福元公司自己一时间也拿不出来太多的资金,但是福元公司又想要把洋灰产业牢牢掌控在手里头,不愿意找太多的合资人,所以就是采取了贷款的方式,准备从华通实业银行贷款,此外也是利用自己掌控的福隆银行在上海一带发行债券用以筹集资金。
  福元公司带头至于,国内的另外一家重工业龙头企业福元机器厂也没有闲着,不过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并不是投资,而是自身的改革!
  福元机器厂的董事会们迅速通过了成立“唐山工业公司”提案,由唐山工业公司全资控股福元机器厂、唐山钢铁公司,唐山工业大学、福元机器厂附属医院等一系列的子公司,原福元机器厂的股份全部按照原比例转为唐山工业公司的股份。
  这种改革乃是福元机器厂自身的发展需求,福元机器厂如今的规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兵工厂了,而是一家包含了国防工业、钢铁、木材、化工、科研、教育、医疗、电力、水利等多方面的集团化企业,尽管国防工业依旧是大头,但是管理模式也得跟进时代了。
  说起来这个改革也算的是上仿效福元公司,早年福元公司也是只用一家福元纱厂管理诸多产业,后来发现这种管理模式有太多的限制后,就是直接成立了福元公司,用以统一管辖诸多包括福元纱厂在内的子公司。
  完成对自身管理模式的改革后,唐山工业公司很快就宣布了三个大规模的投资项目。
  第一个就是宣布即将在奉天鞍山投资建设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厂“鞍山钢铁厂”,计划投资额达到千万之巨,建成后,产量甚至都会超过现有的唐山钢铁厂。
  第二个就是宣布将会扩大对煤铁矿业的投资,包括增加对抚顺的煤矿投资,增加在鞍山铁矿的投资。这两项增资计划加起来高达五百万之巨,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进一步扩大唐山工业公司在国内钢铁行业的龙头地位,确保后续鞍山钢铁公司的铁矿和煤矿的来源。
  上述两个投资案都算是对钢铁行业的投资,而钢铁行业也是唐山工业公司在国防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性产业,重视是自然的。
  第三个则是和国防工业以及钢铁产业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唐山工业公司准备的第三项投资乃是机器产业,唐山工业公司准备投资三百万,用于扩产原有的福元机器厂葫芦岛机器分厂,准备利用唐山工业公司强悍的技术力量,研发投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至关重要的工业机床。
  工业机床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不管是现在这个年代还是后世,一个国家的工业机床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
  福元机器厂实际上早几年就开始涉足这一产业了,葫芦岛机器分厂就是搞这个的,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搞修理机床的业务,这修了几年后,再加上唐山工业大学那边也是成功逆向测绘了不少机床设备的设计图,一开始唐山工业公司只是自己少量生产一些,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后来发现国内大部分厂家都在大规模进口各类型的机床,看到了商机的唐山工业公司董事会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准备大规模投资然后涉足国内的工业机床业务,想要从洋人的口中夺食。
  唐山工业公司有钱,有技术,有野心,搞这些也就不奇怪了。
  赵东云得知了,觉得很欣慰,对于唐山工业公司的野心,他是支持的。而他的支持里钱自然是没有的,技术也是没有的,他能够给的只有政策。
  当即他就是大笔一挥,给予了这刚挂牌的葫芦岛机器公司特别免税的优惠政策,甚至下达了一份文件,要求国内工商企业要支持国产机床。
  在福元公司、唐山工业公司这两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国内的其他资本家们也是看到了政府扶持重工业的决心,一时间诸多资本家们开始涉足重工业。
  其中有投资开矿的,有投资小规模钢铁厂的,有投资小规模的机器厂的,各种不一而足,虽然这些民营资本的投资额都不大,规模大的都只有几十万上下,超过百万的一个都没有,那些只有投资几万元的小厂更多,这些厂家生产的产品除了民用产品外,一些工业产品主要还是给那些大厂做配套,一时间,直隶和奉天等省的小规模厂家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
  看到这些,赵东云不得不感叹,有一个超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头,搞工业要顺利的多啊,如果没有福元公司和唐山工业公司带头,那些做配套的小厂家就算建立起来了,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处卖去啊。
  这个时期苏系扶持的工业模式和日本扶持的工业模式有点类似,都是通过建立几个龙头企业,然后再吸引大量的资本建立小规模的厂家,甚至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进而带动整个工业规模的扩张。
  现在的中国的经济模式是非常跟不上时代的,尤其是能够出口创汇的产品严重依赖生丝、茶叶、大豆等。
  至于工业产品,重工业别说了,自己用都生产不出来,更别说出口了,轻工业的话,国内发展比较好的纺织业实际上也是以内销为主,出口就扯淡了。
  如果说出口、换取外汇的任务不算紧迫,那么现在大规模向外国进口工业产品就是让中国的国际贸易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大量资金用于向外国购买设备、军火等,导致大量的真金白银外流,这对于中国的现在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更别说大规模的进口外国产品还会压制国内产品的销量。
  然而要想改变目前的情况,就得需要中国能够自行生产这些工业产品,质量甭管好坏,你得现有了,质量差大不了就买便宜一些,依靠价格低廉和外国产品进行竞争。
  基于多种考虑,这才让赵东云有了大力扶持重工业的想法,他也不要求国内一下子就冒出几个比肩西门子,通用电气这种的科研巨头企业来,也不要求国内短时间出现什么企业的产品能够销往全球,只要国内出现一大批后世国人看不起的作坊式工厂,只要这些工厂的产品能够占据一定份额的国内市场,他就很满足了。
  现在的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自产自足,避免大量进口导致资金的外流。
  不过说起这个任务,其实当代的中国重工业发展还是很难满足这任务的,重工业要发展起来,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时间根本就形成不了规模。现阶段来说,能够短时间内大量发展起来,充实财政,并和外国产品进行竞争,阻挡大量资金外流的还得靠轻工业。
  纺织业、面粉业、日常化工等轻工业都是来钱快的行业,而且轻工业都是有着一个普遍的特性,那就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能够培养大量的产业工人,而这些产业工业拿了工资后,又能够反过来对日常工业产品进行消费,这等于又是扩大了国内的工业产品的消费市场。
  别看中国现在人口好几亿,但是日常工业产品的市场并不大,因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模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农村地区都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近代那些洋人打开了中国的通商口岸,但是却很难打开中国数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最明显的就是布匹了,别看现在国内各种洋布、国产机制布横行,但实际上占据国内民众穿的,尤其是农民穿的还是各种自己手工织的徒步,就算是买布,很多人也是偏向于便宜、厚实的土布。那些花纹精美的机制布一般都只能在城市里售卖。
  毫不客气地说,这个时代的中国纺织市场还具有极大的潜力发掘空间,问题现在的社会模式情况下根本挖掘不出来。
  其他的面粉、肥皂、火柴等少数几个商品也是当代中国仅有几种可以大量销售的轻工业产品,面粉和肥皂主要面对城市,而火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却是面向全国,国内农村地区的民众对机制布和面粉没有兴趣,也消费不起,但是火柴还是会买的。
  另外煤油灯也是一个大众消费产品,不过这个产品涉及到石油,现在基本都被那些洋行把持,把国内企业没啥关系,顶多就是做个代理而已。
  尽管心中对重工业抱有极大的期待,但是他也很清楚,要想真正的让国家的赋税提高上去,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现在还得依靠轻工业和农业。
第442章
工业和土地
  尽管这两年在国内工商界大出风头的是福元机器厂这种典型的重工国防企业,但实际上区区一个福元机器厂并不能代表国内工业的发展,顶多就是起一个带头作用而已,真正让当代中国实现工业城市化,让财政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还是轻工业。
  最为明显的就是纺织和大豆产业,自从赵东云大力扶持纺织业和大豆产业以来,这两项产业已经成为了东三省、直隶等地的支柱性工业。
  这两年内直隶、奉天两省的纺织业澎湃发展,自从日俄战争后挤占了原本东洋布的市场,日俄战争结束后,虽然东洋布卷土重来,但已经很难撼动国产机制布的市场了,目前北方中国的机制布市场,国产机制布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东洋布占据了一定市场,而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洋布只占据了小部分市场。
  得益于发展迅速的纺织业,近年来增加了大量的产业工人,极大的带动了北方省份仅有的几个工业城市的发展,比如葫芦岛、唐山、营口等。
  除了纺织业外,东北的大豆产业也是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对于东三省来说,大豆产业更为重要,因为大豆产业乃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合的相当密切的产业。
  东北无数农民种植大豆,然后被那些商人们收购,这些大豆一部分直接出口或是销往国内南方地区,一部分则是被榨油企业收购,然后进行初加工,生产出豆油、豆饼这两样产品并出口。
  东北的大豆产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出口型产业,对于苏系的国际贸易体系而言非常重要,它可以让苏系获得极为宝贵的外汇。
  更加重要的是,它可以养活数以百万计的人,包括种植大豆的农民,包括榨油厂的工人。
  甚至可以说,这个年头的东北大豆产业甚至比东北丰富的煤铁资源更加重要。
  为了扶持大豆产业,赵东云早几年开始就已经是给出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对于农民而言,统一农业税,废除大量的苛捐杂税,尽管从上缴国家赋税的层面来说,农民的负担更加大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没有了大量名目繁多,不透明的苛捐杂税,农民们就不用面对前清时代的各种摊派、税吏的刁难,实际负担可以说是大大减轻了。
  对于工商方面,赵东云让东北的几家大型大豆产业的商行带头,成立了大豆商会,在收购农民出产的大豆上和那些洋行进行竞争,同时在出口产业上,也是绕开了那些洋行,直接登陆伦敦、日本市场,免的让那些洋行在出口阶段又是从大豆产业捞取利益。
  这些措施的实行,必然是需要政府方面大力带头的,比如大豆早年登陆伦敦市场的时候,就是官方带头接洽。
  在大豆产业的一系列生产、销售过程中,共和政府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同时还有极为宝贵的外汇。
  “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开发,我们预测今年的大豆出口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开始相当多一部分的大豆产量已经开始流向旅顺!”工商部总长赵鄂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一边说着一边翻开报告。
  赵东云道:“这怎么回事?营口那边出了问题?”
  听到说旅顺那边获得了大量的大豆产量,赵东云第一时间就是认为营口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当初日俄战争结束后,旅顺成为多国托管的港口后,旅顺租界董事局为了把旅顺建设成和上海一样的大城市,自由港,可是花了大力气的,而旅顺得益于铁路运输的便利、以及旅顺港口乃是自由港口,可以停泊船只,单单是这两条就已经让旅顺具备了极大的商业竞争力。
  然而旅顺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人家旅顺租界董事局可不会把税收转交给赵东云。所以为了限制旅顺的发展,为了和旅顺抢夺投资,赵东云是扶持成立了营口工业区。
  并且为了和旅顺那边争夺投资,可是给予了营口工业区那边大量的优惠政策,甚至专门修建了一条营口到中东铁路的支线铁路,赵东云给予营口工业区的目标很简单,不求你发展的多好,只要能够把投资从旅顺那边抢下来,那么就算完成任务。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营口还是显示出交通的不便利,虽然赵东云一再承诺保护外资,但是诸多外资还是会优先选择投资在旅顺。
  赵鄂道:“营口那边的发展还是顺利的,不过旅顺的发展势头实在是超出了我们先前的预计,未来几年来恐怕旅顺那边还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赵东云听罢后皱眉,旅顺发展好了,就代表营口发展差了,这就代表着自己能够收取的税收更少了。
  赵东云想了想后道:“旅顺那边我们管不着,营口受限于先天限制也很难和旅顺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不过我们的思维要开阔一些,外资去旅顺我们管不着,但是大豆的流向我们还是能够控制的,今后你们工商部还是要配合好东北大豆商会,进一步控制大豆的收购环节,我就不信他们收购不到大豆还能够把榨油厂开下去!”
  身为地主的苏系有着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依靠政府和商会的合力,他们完全能够控制大豆的种植和收购环节,只要掌控了这两条,就不用担心那些在旅顺的榨油厂会和营口、葫芦岛等地的榨油厂抢夺生意了。
  赵东云是铁了心要把大豆产业彻底掌控在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