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268

第313章
吴陈庄激战(二)
  安玉龙沉默了片刻后道:“如今我们的办法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准备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冲上去直接炸掉他们,只要把这几个机枪堡垒给敲掉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安玉龙这么说,但是下头的几个尉官却是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沉重之色,用炸药包和技术手榴弹炸掉?这说得轻松,问题是你怎么越过这好几百米的距离,然后把炸药包扔到人家堡垒里去啊?难道要用人命去填?
  “这样的话我们也是没有其他办法了,只是怎么冲上去?”身旁的一个中尉也是开口道。
  “正面冲自然是不妥当的,我军将士虽然勇猛不畏牺牲,但是能够避免伤亡还是要避免伤亡!”安玉龙可是很清楚,如果伤亡太大的话,哪怕是打了胜仗估计自己也会被送上军事法庭的。
  奉军打仗可是从来都不靠什么人命去填的,奉军入关以来,虽然每场战役都有所伤亡,但实际上总体的伤亡数字不算太大,哪怕是如今这场徐州战役里发起的全线进攻,也不是日俄战争时期的那种死亡冲锋。
  奉军打仗更讲究的是灵活性的迂回进攻,很少说发起正面死亡冲锋的!
  安玉龙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简易手绘地图,然后指着上面道:“如今你们第二连的阵地距离敌军堡垒大约四百米,这四百米都是开阔空地,面对敌军至少三挺重机枪的交叉火力,我们根本无法正面发起冲锋!”
  别看人家只有三挺重机枪,但是在这种开阔的四百米空地里,非要正面冲锋的话,把他的第三营全部填进去都是不够的。
  “但是你们看这里,左翼这边敌军虽然也部署了至少一个连的步兵火力,但是敌军的机枪火力受到射界的因素,最有只有一挺机枪能够掩护这里,如果我们集中兵力攻击这里,那么极有可能突破该地。”安玉龙继续道:
  “与此同时,正面也要发起伴攻,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也不能挺,制造出我们正面进攻的假象,这样的话,我们抽调两个连的兵力,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那么对敌军左翼发起强袭,尽管伤亡会大一些但是比正面冲锋要小的多,而只要攻克了敌军左翼,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左面出发,躲避敌军的正面机枪交叉火力,继而派遣少量士兵携带炸药包突进,只要跑过这大约五十米的距离,那么就能够把敌军的这三个机枪堡垒一一炸毁!”
  安玉龙如此说着,但是那些下属们依旧是脸色不太好看,安玉龙说得轻松,但是攻击敌军左翼的设想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们预计从这里进攻同样会遭到重大的伤亡,虽然说伤亡比正面进攻要小一些,但是这种伤亡依旧是第二营无法承受的。
  所以第一连的上尉连长就是在安玉龙话语落下后,深吸了口气道:“营长,如此的话,进攻部队怕是要……”
  他话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另外一个上尉连长就是心急插口道:“这样强攻,恐怕伤亡至少半数以上啊!”
  安玉龙沉着脸:“诸君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
  低下的几个军官们听了这话,一个个都是沉默了!
  要是有其他可行的进攻办法,他们早就把对面的皖军机枪堡垒给拿下来了,何必等到团长赵东植亲临发飙呢!
  安玉龙也是深吸了口气:“自从我部入关作战一来,经历大小战役数十场,不管是直军还是鲁军在我第三师兵锋之下都是溃不成军,今天一战,难道你们就失去了信心?”
  “第三营八百将士都是靠着大帅的饷银养家糊口,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是需要他们为大帅效忠的时候了!”
  说道这里,安玉龙又是看向了在座的诸位军官:“士兵们投军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我等投军为的什么?为的是让国家和民族重新崛起!如今我奉军十万大军南下即将一统中国,为了共和大业,难道面临小小的困难诸君就要退缩吗?”
  安玉龙的话说的简单而直白,让在座的其他军官们一个个都是面色难堪!
  是啊,他们这些年轻人投军是为了什么?
  清末时代的年轻军官们,除了少数是从大头兵做起的外,其实相当多的都是年轻学生报考军校后从军的,其中固然有清朝废除科举他们试图从军谋取功名,但是受到甲午、庚子国耻而报销国家和民族的想法更多。
  去年共和以后奉天军校可谓是迎来了报考高峰,今年年初奉军军校春季招生,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五千余人报考,先不提最终录取了多少人,只说这些考生们,这些考生基本上来之全国各地,有其他军阀辖区甚至南方联邦的人,他们有的是前清秀才这种传统书生,有的是读过新式学生的各地中学生,但是这些人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对功名的渴望外,大多是有着报效国家,创立共和这种理想的年轻人。
  没有理想的人是不会在战争时期千里迢迢跑去沈阳报考军校的!
  毕竟如今可是战争时期,而在战争时期从军可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主动投军啊!
  如果是说普通农村子弟,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吃饱饭,拿饷银养家,而对于军官而言,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理想二字。
  也许从军数年后他们的理想就会逐渐转变为对升官发财的渴望,但是对于这些刚从军校毕业没有多久的年轻尉官而言,大多数人还是抱着理想的。
  当即,一个上尉连长就道:“安长官说的是,如今战局陷入僵局,正是需要我等报效国家和民族的时候到了!”随着他转头看向安玉龙:“长官,我请求率本部充当进攻之主力!”
  看着这个年轻的上尉,安玉龙心中暗自点了点头,这个上尉名为龚彻厚,和这年头的奉军其他尉官们一样,此人非常年轻,今年不过二十岁,此人出身江苏宿迁,乃是赵东云的同城老乡,十七岁就是考中了秀才,日俄战争时期不顾家人劝阻,质疑投身军旅,并在1906年前往沈阳考入当时还是奉天武备学堂的奉天军校速成班,毕业后任职第三师,成为一名中尉排长,今年就是升任上尉连长,这个时候他才二十岁呢。
  此人不仅平日里作战指挥灵活,而且由于是秀才出身平日的为人说话也是带有浓厚的传统儒家书生的影子在。
  这对于举人出身的安玉龙来说很对胃口!
  安玉龙自己也是传统读书人出身,而且是属于早年成名的那种,但是清朝停止科举了后他没了继续考进士的可能,当初为了生计而投入盛京将军府担任文案,然后被赵东云看重亲自推荐到了奉天武备学堂速成班学习了几个月,紧接着又是进入了进修班学习,乃是当今奉军里极少数的进修生一员。
  传统读书人出身的他自然也就对龚彻厚这样的后辈有着较大的好感,当即他就是道:“好,龚上尉只要此战中立下大功,届时我修书一封,再找上几个前辈们一起推荐,或许能够让你参加陆军大学的入学考试!”
  听罢这话,那龚彻厚也是面露期待,他知道安玉龙口中的陆军大学实际上也就是指进修班,虽然说赵东云把进修班改设为陆军大学,但是很多人依旧把陆军大学称之为进修班。
  陆军大学的招生比较特殊,他不面对社会公开招生,也不接受考生自行报考,它的生源主要来之于奉军内部的举荐,而考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那就是奉军现役军官,虽然没有特指,但是普遍都是上尉、少校这两个等级的军官们。第二个就是必须获得高级将官的推荐。当然了也不是举荐了就能上,你还得进行入学考试,考过了才能正式就读。
  而进了如今年的这个陆军大学,就代表着能够成为奉军里极为特殊的进修生中的一员。
  进修生这个身份对于很多奉军的中低级军官们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一旦成为了进修生,先不说以后能不能顺利晋升为将军,但是一毕业至少也是一个少校,后续有实力有机会的话,晋升为少将其实要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安玉龙虽然说自身军衔不高,但他本身就是进修生中的一员,如果他再找上几个进修生前辈一起联名举荐的话,让龚彻厚获得入学考试的机会不难,当然能不能考进去就是依靠龚彻厚自己的能力了。
  其他的几个年轻尉官们听罢这话,也是面露期盼之色,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够让上头看重并举荐去参加入学考试,但说实话这种机会相当难得,奉军里如今的中低级军官那么多,只有表现的相当出色才能够引起上头的重视并修书一封进行举荐,而寻常尉官们其实很难得到这种机会。
  就算是安玉龙要举荐龚彻厚,自身的举荐书份量也是不够的,他还得找几个进修生前辈们一起联名,这样才有可能,而你要想让安玉龙拉下面子找其他进修生的前辈进行联名举荐,这难度自然也是不小的。
  安玉龙是原本就极为欣赏龚彻厚,加上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龚彻厚站出来愿意表示担任主攻任务,他安玉龙也就顺水推舟,给他龚彻厚一个机会了。
  怀着对陆军大学的期待,龚彻厚就是拔出了自己的军刀,然后率领着他的第二连朝着对面皖军左翼发起了进攻!
第314章
吴陈庄激战(三)
  随着龚彻厚率领第二连对皖军左翼发起进攻,后方的安玉龙也没有闲着,他亲自指挥了麾下其他部队发起了压制进攻,为龚彻厚的第二连之进攻提供火力掩护。
  “让机枪排注意,压制两点钟方向的敌军火力,决不能让敌人冒头还击!”安玉龙已经是亲至前线,越级指挥起了重机枪和迫击炮部队。
  随着他的命令传下,第三营所属的两挺福造01式重机枪喷出了道道火舌,无数的重机枪子弹打在了对面数百米外的皖军阵地上,重机枪的子弹巨大威力打的对面的战壕烟尘点点。
  不过这种压制射击虽然看上去很威武,但实际上取得的战果却是极为有限的,除了一开始扫射中了几名冒头的敌人外,随着敌人重新缩回去后,后续的绝大部分子弹都是打空。
  但是安玉龙原本也没有指望重机枪的压制射击能够取得多少战果,所谓的火力压制,只要能够把敌人的还击火力给压下去就是成功。
  不过尽管有着两挺重机枪进行压制,但是对面的皖军兵力也不少,重机枪的压制也只能压制一个方向,其他方向的皖军依旧抬头进行还击,并且这个时候他们也是发现了第二连在左翼的进攻,那机枪堡垒里的一挺重机枪也是开始对正在进攻中的第二连发起了压制射击,那龚彻厚的第二连一时间也是被打的无法抬头,攻势只进行了区区十几分钟后就是被压了下来。
  看见这种情况,安玉龙眉头皱起,心中暗道,自己能够用的重机枪还是太少了。
  看来有必要请求团部的重机枪火力支援了!
  如今奉军里的编制还是去年共和之后制定的,当初根据日俄战争、入关后通州战役的诸多经验,奉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编制调整。
  当初的调整不曾改动奉军的基本编制,只是对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的装备以及编制进行了改动,而随着这些武器的增加,也是适当的增加了后勤部队的编制,比如在营级部队增加了一个弹药排,专门携带弹药用于补充部队所需的大量弹药,增加部队的持久作战能力。
  这些诸多编制改动,也就形成了奉军最新的编制,这种编制在参谋部编制司里称之为1907年编制。
  奉军的1907年编制和原来的编制相比,极大的增加了六十毫米迫击炮、轻机枪以及后勤部队的数量,但是对于重机枪的增加并不多,这除了受到战略思想的影响外,也和奉军所能获得的重机枪产量有关,不管是依靠外购还是福厂自行生产,重机枪的产量其实一直都比较有限,目前来说,师属重机枪的数量和去年入关作战的时候差不多。
  新的1907年标准编制中,原有的步兵班不变,依旧为一个班十四人。每一个步兵排辖有三个步兵班外,另外辖有一挺轻机枪。步兵连辖有三个步兵排外,另外直辖两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
  步兵营辖有四个步兵连,另外辖有一个机枪排拥有两挺重机枪、一个迫击炮排辖有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一个弹药排携带额外的迫击炮弹和子弹。
  步兵团辖有上述三个步兵营外,还辖有一个机枪连,内有九挺重机枪,另外辖有一个迫击炮连内有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
  步兵旅辖有两个步兵团的,平日里旅部除了两个步兵团外并不辖有其他直辖部队,但实战中奉军往往是以一个旅为基本战斗单位,比如苏北战役中的第十师就是兵分两旅,第十九旅、第二十旅各自为战,这种情况下,步兵旅一般都会得到来自师部直辖兵力的配属,往往会得到一个炮兵营,以及其他辎重、工程、骑兵部队的额外配属,从而形成一支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混成旅部队。
  而步兵师里除了辖有两个步兵旅外,还辖有一个三营制每营十六门制的炮兵团,一个十六门制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营,一个拥有三个骑兵连的六百骑规模的骑兵团,一个拥有三个营的,总人数高达一千八百多人的辎重团,一个拥有八百多人的工程营的以及军乐、宪兵、师指挥部等直辖人员。
  如果完全按照标准编制,这样的一个1907年编制奉军步兵师总兵力将会超过一万五千人,将近一万六千人之数,拥有乘骑战马近千匹,后勤用马近三千匹,西式重型运输马车七百多辆。
  辖有武器有: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过山炮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十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四十门,六十毫米迫击炮近百门,重机枪五十六挺,轻机枪一百五十六挺。还有步兵人手一支的步枪近万支和骑兵、军官、机枪手、炮兵、工程、辎重等辅助兵力所需的数千支左轮或自动手枪。
  上述就是1907年编制的奉军了,当然了,以上标准实际上只存在在纸面上,而实际上各部队的装备有多有少,在作战期间很难严格施行,比如第三师,他在入关作战期间损失不小,但是缴获更多,很多缴获的重机枪、火炮往往就是被直接编入了第三师。
  所以第三师里的重机枪数量是比其他几个师要多,达到了六十多挺,此外第三师之第十二团还是轻机枪的试点部队,赵东云亲自指令该团把轻机枪装备到班,以实验轻机枪装备到班之后的一系列战术,所以第三师的轻机枪数量实际上也要多出好几十挺来。
  这第三师的各种武器超编了,但是有些部队却是缺编的,比如说刚编成的第十三师,由于武器紧缺,这个第十三师连炮兵团的四十八门火炮都没能满编,重机枪和轻机枪甚至迫击炮都是有所欠缺,而刚投诚奉军的卢永祥第一师,虽然补充了不少人员和武器,但是缺额依旧比较大,第一师所属的第一炮兵团只有两个营而已。
  实际上,奉军里除了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大主力师外,其他部队都是存在武器缺编的情况,这不是说赵东云偏心,而是奉军如今的武器实在紧缺,尽管过去一年里大肆向外购入以及从福厂获得了不少自产武器,但是缺口依旧非常大,尤其是火炮和重机枪、轻机枪的缺口可是不小。
  加上入关作战里虽然有所缴获,但是奉军打仗或多或少也会损失诸多武器,比如说最简单的步枪,奉军在历次作战中至少已经损失了上万支步枪,有丢失的,有打光膛线的,有损坏的。
  奉军军械部内设的几家修械所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是至少维修了上万支步枪,由此可见战争期间,这步枪、火炮、机枪可是和弹药一样都是消耗品,要保持前线部队的武器满编就得源源不断的持续提供。
  如今安玉龙指挥的这个第三营,算得上是奉军里的标准步兵营里,拥有两挺重机枪和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下属的步兵连也都各自拥有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也各排辖有一挺轻机枪。
  然而仅仅是这样,安玉龙却是感到手中可用的火力依旧不足!
  “你去团部,请求重机枪的支援!”安玉龙吩咐了传令兵去请求重机枪的增援外,又是指挥起麾下的八十毫米迫击炮进行炮击。
  他如今手下除了固有的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外,还有刚才支援而来的一个门八十毫米迫击炮,这三门八十毫米迫击炮的射速极快,短时间内爆发的火力密度足以比较一个山炮营。
  但是迫击炮的射速快了,安玉龙也不能无休止的让他们一直打下去,这让各炮匆匆打了三发急速射后,就是下令停止炮击。
  这不是他不想继续打下去,而是这八十毫米迫击炮的炮弹有限,如果一直用最大射速开炮的,不用两分钟这炮弹就得打光,而打光了炮弹的迫击炮还不如废铜烂铁呢。
  虽然按照编制奉军的六十毫米迫击炮组一个弹药基数达到了五十发,而八十毫米迫击炮一个基数达到了八十发,但这个标准自从颁发以来除了唐山战役那会外,就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受限于奉军后勤运输能力薄弱的限制,很多时候前线作战部队的一个六十毫米迫击炮往往只能携带二十到三十发左右,而八十毫米迫击炮的炮弹携带也很少有超过五十发的情况。
  为了筹备徐州战役,奉军虽然说准备了大量迫击炮弹,理论上可以给每门八十毫米迫击炮配属超过一百五十发的炮弹,但是你得知道,这可是奉军为整个战役而储备的炮弹,不可能说在前面几天就全部打光的,而且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弹药实际上还在从海州、郑州这两个后勤转运中心往徐州运输的途中,前线部队能够得到的实时弹药配给其实是远远不及额定基数的。
  这种情况下,安玉龙也不能说一下子就把迫击炮的炮弹全部打出去,他只能说在关键时刻打一阵,用来压制敌军火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