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268

  不提后头李队等人,却说裕婉龄回到马车上离去后,心里头却是想着:“看来京师里的警察整改后还不错嘛,看上去比以前好多了!”
  去年共和后,北方诸省推行全面的警察制度,其他地方不去说,这京师里王英楷是把原来前清时代的旧军弄成警察,不过成效不大,那些新编的警察还把自己当成旧时代的大头兵,三天两头就是敲诈勒索,赵东云入住京师后,照例对京师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军事武装以及准军事力量进行整编,并且仿效沈阳那边成立了京师警察局,然后这个警察局又下设数个司,分管京师各片的治安。
  但是机构是整编了,然而人员却还是老一套,除了从东三省抽调了部分高级警察官员担任部门主管外,普通警察还是原来的那一批,虽然看上去统一多了,但实际上情况和以前相比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裕婉龄眼中的好,只是相对于她而言的!
  马车继续前进,很快就是进入了南海,下了马车后,她先是回秘书处那边的办公室小坐了会,然后就是挽着裙脚进入了偏厅,她今天得陪同总统夫人方若莲出席一场夫人外交活动。
  身为赵东云的正派夫人,加上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和诸国善后借款谈判的关键时刻,所以这段时间方若莲也是经常用着各种借口邀请各国公使夫人前来参加宴会,进行着夫人外交。
  而方若莲虽然懂得英语,但是却不会法语,所以这种夫人外交宴会里,就得需要一个翻译,而且这个翻译还得是专业的外交翻译,不是说懂得法语就可以的。
  为方若莲担任翻译,这就是裕婉龄的主要工作了。
  很快,裕婉龄就是绕过了前面的办公区域,然后来到了赵东云夫妇居住的小楼,刚走进客厅呢,她就是看见了一个身穿军服,留着八字胡须的年轻人从楼上走下来,不用细看她都知道此人正是如今的共和国总统赵东云。
  当即她就是行了个屈膝礼:“见过大总统!”
  赵东云对这个方若莲的专职翻译裕婉龄有些印象,前几次他和方若莲一起出席外交活动的时候,总是能够看见这个年轻而漂亮的女子,而且方若莲对这游历过多国,可以说从小在外并受西式教育长大裕婉龄也是多有赞赏,偶尔也会提及。
  赵东云略微点头:“裕小姐你今天来早了,若莲她这会还没穿戴整齐呢!”
  裕婉龄看见赵东云答话,心里头有些诧异,虽然见过赵东云好几次了,但说实话除了翻译外两个人实际上并没有说过话,今天有些反常!
  此时又听赵东云道:“听说你自幼是在日本和法国长大的,怪不得法语那么好,不比外事科的其他几个人差啊!”
  总统府秘书处外事科,这严格上来说不算是外交部门,毕竟内阁里有着专职的外交部,而秘书处的外事科主要服务于赵东云夫人。负责赵东云夫妇会见外国公使、公使夫人等外交活动,为赵东云夫妇提供翻译,同时还负责赵东云授意的秘密外交活动,另外还有另外几个不算正式的任务,比如为赵东云家人从国外采购消费品。
  虽然有点乱七八糟,但是里头任职的全都是专职的外交家,而这年头的外交家有个必备技能,那就是得会法语。
  赵东云说裕婉龄的法语不比外事科的那些专业外交官们差,其实已经算是极大的夸耀了。
  裕婉龄这会也是略微惊讶,心里头可没想到这大总统竟然会自己有所关注!
  她可不知道,赵东云可是有着记履历的习惯,尤其是身边任职的官员,赵东云不敢说对他们的履历完全背出来,但是重点事情却是基本都知道的,要不然的话身边的官员那么多如果不专门去记的话,很容易出错。
  “职部自然是不敢和外事科的前辈们相比的,他们有着太多东西还需要我去学呢!”裕婉龄并没有和其他女人见赵东云的时候用什么“妾身”“奴家”之类的称呼,因为裕婉龄可是在秘书处外事科有着正式编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乃是赵东云的部下。在今天这种场合里自称职部这种称呼才算是比较正式的。
  说实话,赵东云对裕婉龄的经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听她说不单在日本学过日本舞,而且还在法国学过芭蕾甚至希腊舞的时候,也是不得不惊叹,这个女人不单周游过诸国,而且还多才多艺,其擅长英语、日语、法语,尤其是那一口法语让那些职业外交家都为之羡慕,而且她还擅长舞蹈、油画、钢琴,之前还在慈禧宫廷里负责编练过现代舞蹈。
  这些才华再加上她的张漂亮至极的脸蛋,这样的女人在当代在中国你还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第303章
海运补给
  不管什么时代,能够被冠以美女的女人总是很多,而能够被冠以才女的女人虽然少,但是偶尔也会有,但是同时身具两者的女人却是稀少的很。
  后世人心中的民国四大美女,四大才女之类的和眼前这个裕婉龄比起来,那完全是没法比较,比她漂亮的没她的才华,有她才华的没她的容貌,就算美貌和才华兼备了,也没有她的显赫出身。
  此女是裕庚三女,其父是一品高官就不说了,而且此女还被慈禧封过郡主,虽然前清已经完蛋了,但是好歹也是当过郡主的女人,后世人如果奴性上来了估计就会喊一声婉玲公主。
  当出身、容貌、才华三者结合起来,才造就了这个活跃在当代中国外交界里的特殊女人。
  而赵东云对这个女人也是感到略微好奇,来到这个世界也好多年了,平常时候可看不见这样的特殊的女人,赵东云对这个时代女人的认知大部分来之于身边的女人,比如方若莲,李婉,但是他同样也清楚其实方若莲和李婉这样明事理的女人其实已经算很少了,大部分女子还遵循着传统的“无才便是德”,至少他看见赵家家族里的其他叔伯兄弟的妻女大多如此。
  然而方若莲和李婉都已经算是这个时代较为开明的女人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中国传统女性的那一套。
  而眼前的这个裕婉龄却是极为不一样!
  这闲话说了起来后,裕婉龄也是略微放开了些,虽然神色还有些拘谨但还是陪同着赵东云说话,这说了片刻,赵东云才听见楼上传来的脚步声,回头看只见方若莲已经换好了衣服正在下楼,赵东云当即道:“她来了,我就不耽误你们女士们的活动了!”
  然后又是转头对方若莲道:“今天的会议有点多,晚餐我就不陪你了!”
  方若莲点头:“嗯,如果是宴请部下的话,我让厨房到时候送菜过去!”
  赵东云笑答后就是出了去,而一旁的裕婉龄看着赵东云和方若莲笑谈的相处方式,虽然已经见过多次但是还是感到有些奇怪。
  赵东云虽然是大总统,但是很多人的心中,其实是把赵东云直接当成了皇帝的,尤其是很多旧立宪派的人,当初有不少人可是想过劝赵东云登基为帝的,不过想归想,但是理智也告诉他们如今在中国玩帝制,尤其是在北洋派系里玩帝制百分百是要悲剧的,所以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但是却没人真敢这么做。
  但是赵东云在国内的地位特殊却是现实的,甭管是总统还是皇帝,你都住在昔日的皇家园林里了,难道还想要让外人以为你是无私大公为民啊?
  这赵东云夫妇不管怎么说,都是当代国内的第一家庭,但是今天在裕婉龄看来,他们夫妻两人的相处却是平淡的多,也没有讲究什么礼仪,说话都是非常随意,这让在宫中多年长期受到各种礼法约束的裕婉龄是有些不习惯的。
  按下心中的乱七八糟的想法,裕婉龄陪同着方若莲前往偏厅,准备举行一场小茶会,用以招待英国公使朱尔典的夫人以及法国驻华公使的夫人。
  不提方若莲那边的夫人外交活动,却说赵东云到了办公室那边后,照旧和以往一样开始批示着大量的文件,然后又是会见了财政部的周学熙,商讨第二期爱国债券的发行计划,紧接着又是见了统帅部海军部的刘冠雄,谈的主要还是海军重建以及海军部即将派往欧美各国的考察团这事。
  接见了这两个人后,赵东云紧接着又是举行了例行的每周军事会议,原本这场会议应该是上午举行的了,但是上午的时候赵东云有些忙碌,而中午时候也是预定了好久的家庭午餐时间不好变动,所以就是拖到了下午。
  参加每周例行军事会议的按照管理都是统帅部的将领们,包括参谋部的方壁永,作战处的石阳林,情报处的安于同,此外军械部的赵东平、军需部的洪浦涛、海军处处长的程璧光也会来。
  统帅部海军处,这个部门和内阁的海军部有所不同,按照目前的苏系奉军体制,内阁的陆军部、海军部都是属于行政部门,其中的陆军部更是被彻底架空,徒有虚名,而海军部的话好一些,但是也只有行政权力,而海军作战指挥的权力是归属于统帅部海军处。
  一群将领们坐下后,按照惯例石阳林首先是介绍了一边目前的南方战事,而近期南方战事算是比较平静,自从奉军攻克郑州后,短期内奉军处于一种大规模战略调动时期,近期虽然也有打仗,但是规模都是非常小,主要是奉军第二军南下山东南部和鲁军残部的交战,另外就是奉军第一军、第三军在肃清河南残敌的时候所爆发的小规模战事。
  这些小规模的战事影响不大,所以在今天的会议上也只是略微提了一提,然后就是没有了下文。
  接下来主要说的还是军械部、军需部的事情,尤其是后勤运输这事可是深受赵东云的重视,如今自己的将近十万大军即将云集苏北一线,他可不希望到时候这些部队没有炮弹和子弹用。
  “如今我军的后勤运输主要依靠京奉铁路、京汉铁路,京汉大运河,其中在河南作战的部队主要依赖京汉铁路的铁路补给,而在山东以及后期在苏北、安徽境内作战部队所需要的补给将会依赖于京汉大运河。”
  军需部的洪浦涛道:“为了利用大运河向山东等方向的部队运输补给,我们特地成立了内河运输局,于各地设立了八个内河运输营。不过大运河自从漕粮该海运后,已经是多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理,很多地方的通航能力不足,如今也就导致了我军的后勤南运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此我军需部特地在通航能力不足的运河段设立了多个陆地运输营。”
  没有铁路的情况下,奉军的军械弹药等补给从唐山兵工厂出发,经过京奉铁路后运输到天津一带,然后装入运河船只南下,受限于运河通航能力有限,所以遇到无法通航的时候船只停下,组织人员把弹药搬上岸,然后从陆地上运输一段距离,然后再转运到内河船只上,如此经过多道转运后,才能够把弹药送到前线的奉军手上。
  “基于运河运输的极大麻烦,军需部已经和海军部的同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提出了海运的建议!”洪浦涛说的时候,赵东云仔细听着,然后适时开口问道:“哦,说一说,怎么海运!”
  洪浦涛当即道:“根据我军目前的进展以及后续的作战计划,未来是要在徐州等苏北地区和敌人展开战斗,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苏北地区的某一个沿海港口的话,那么我们的补给就能直接用船只运输到该港口,靠近补给!”
  此时海军处的程璧光也道:“目前我们海军实力虽然薄弱,但是无外国兵轮干涉的情况下,海军是绝对可以保障海运安全的!”
  程璧光之所以对海军安全打包票,里头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想要扩大海军的影响力,目前海军在北方共和国的权力体系里存在感非常薄弱,由于南方的段祺瑞和南方联邦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海上力量,所以自然也就让苏系的高层对海军不甚重视,前头虽然说了什么海军重建的事情,甚至还打算派出考察团去欧美。
  但是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如今的苏系是拿不出什么钱来发展海军的。
  海军那群人自然是不甘心的,这弄一个海上运输补给的计划就是他们的主张,为的就是彰显海军作用。
  此时洪浦涛又道:“如果我们的前线部队能够拿下海州(今连云港)的话,那么我们的补给船只就能够在这里卸货,而此地距离宿迁不过一百二十公里左右,距离徐州不过一百六十公里左右,距离清江浦更是不足百里。如果有海州作为我军南下作战的重要补给转运点,那么将会极大的扭转我军在苏北作战时后勤补给上的麻烦。”
  赵东云听洪浦涛这么说,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不过他也不好直接决定,而是转头问石阳林:“如今海州那边的情况如何,我军能否拿下来?”
  石阳林道:“海州虽然有一定的敌军部署,不过数量不多,我军有足够的余力能够拿下来!”
  这后勤补给采用海运,其实还是当初石阳林提起来的,当初作战处筹划苏北战役的时候,就是考虑过后续补给运输困难,作战处的人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就是提出了各种纸面建议,这采用海运只是其中之一,还有着直接修建一条临时军用铁路的计划呢。
  见着这些下属们都是支持用海运运输补给,赵东云心里头也是知道他们在私底下的场合里应该是交流过的了,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今天拿出来说,所以他就是点了点头:“既然大家认为可以的话,那么就确定下来,后续作战处制定相关的作战计划,拿下海州等沿海港口,开辟海运补给中转站,另外参谋部交通处和军需部做好协调,准备好海运的船只,海军处方面要准备好未来的护航工作。”
  海运补给的事告一段落了,但是这会议却是还在继续,后头他们商讨的却是第一军和第二军的配合作战上来了,随着第一军主力越过河南商丘后,已经距离徐州不足五十公里。
  而第二军在山东逐步南下后,目前主力也已经抵达兖州峄县,距离徐州也不过五十多公里而已,而随着奉军主力云集徐州,那么这么大规模的作战相互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第304章
南下海州
  不管什么时代,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都是需要进行各种前期准备,绝对不是说主帅一时兴起了说打就打,尤其是当代这种已经进入了火力优势的战争,由于技术兵器的大量装备,对弹药的消耗量也是成倍的增加。
  而这也就导致了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的时候,需要提前准备大量的弹药补给,粮食尤其是骡马所需的饲料。
  如今的军队打仗可不是冷兵器时代那会了,冷兵器的时候人马有口吃的就行了,但是现在随着大量其实兵器的增援,尤其是火炮数量和重量以及速射的增加,不但火炮自身需要更多的马匹来牵引,而炮弹的消耗量也是大大增加,如此也就导致了运输炮弹的后勤马匹大大增加。
  在一直严重依赖骡马化的军队里,骡马的增加就代表着饲料的增加,而马匹吃的可比人多多了,古代那些拥有相当数量骑兵的正规部队中,马吃的饲料比人吃的粮食可是多多了。
  尽管现代军队已经很少玩大规模的骑兵集群冲锋,但实际上军队里所拥有的马匹数量并不少,比奉军自身为例子,一个标准步兵师虽然只拥有大约七百多匹的乘骑用马(骑兵、军官),但是还有着两千多匹的后勤用马呢,这加起来三千多匹骡马吃的比好一个军的兵员吃的还多!
  大量的军马以及人员所吃的粮食、饲料对于军队的后勤体系来说是个庞大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相对于弹药而言又要小很多。
  这年头武器的射速已经是远远超过了普法战争时期,别看如今中国的诸多军阀内战似乎很幼稚,上不了国际台面,但实际上如今国内的军阀战争的火力密集度以及弹药消耗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普法战争。
  甚至除了大口径火炮略有不足外,在中小口径的火炮和机枪、子弹上实际上和日俄战争时期相差不大。
  尤其是当初王英楷和赵东云的直奉战争中,一场唐山战役里头,奉军每门火炮平均发射了三百多发炮弹。
  加上后续的廊坊战役、京师战役、霸州战役,也就是在入关的一个半月内奉军每门火炮发射了超过五百发炮弹。
  而战前奉军储备的炮弹数量也不过每门七百发而已。
  可以说短短一个月多的直奉战争已经是打出了当代国内军队的最巅峰状态,尽管还无法历史上一战期间德军开战一个半月就打掉一千多发炮弹相比,但是已经不比日俄战争时期的差多少了。
  但是直奉战争的巅峰状态只持续了两个月不到而已,随着奉军在直隶获胜并继续南下后,奉军的战斗的激烈程度就是开始迅速下降,济南战役里奉军发射的炮弹每门不过五十发,至于其他的中小规模战斗更是少有大规模的炮击。
  这里头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说奉军的火炮减少、火力密度降低了,也不是说对面的鲁军、皖军等敌人不经打,随便打几发炮弹敌人就溃败了,而是因为随着奉军的南下,补给线越来越长,尤其是山东那边没有铁路,长达上六七百公里的补给线可是远远超出了当代奉军,甚至是任何一支现代军队的补给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