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精校)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505

  实际上在陈敬云的心中,担任这一次远征军司令的人选最好还是左玉刚,左玉刚的指挥风格实际上就两个字,那就是“进攻”。从内战时代他所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进攻战,哪怕是防守也是以攻代守,乃是中国当今军界中首屈一指的猛将,而且他也是中国装甲部队的资深元老将领了,早在第二次中日战争的时候就指挥着庞大的装甲集群横扫朝鲜半岛。但是如今左玉刚岁数也是大了,年仅七十岁的他不但年纪大,而且军衔已经是元帅,不管从什么角度而言,他都已经不适合去和小辈们争夺一个属于上将级别的指挥官位置。
  不用左玉刚的话,就得考虑其他年轻一辈的将领了,陈仪推荐的这三个人中的程子贤,乃是当年左玉刚的老部下,出身第九师并且担任过第九师师长的他作战风格受到了左玉刚极大影响,也是非常擅长于进攻,但是在多年前的中俄战争中,此人表现平平并受到了陆军诸多大佬的一致谴责,最后被调离了野战部队的序列,改任为守备司令,按照正常情况而言这个人这辈子的前途也就到头了,一直在中将这个军衔上直到退役。但是这个人不甘心啊,在中亚和西伯利亚的两三年里花费了绝大心思,大肆打击当地的游击队,为中国大体上奠定当地的稳定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凭借这个功劳他在去年终于是脱离了守备司令这个尴尬职位,被重新调回了野战军当中,在中日战役期间,担任第二十三军军长,参加了新加坡战役、以及登陆印尼的行动,战后顺利晋升为陆军上将,再一次回到了陆军核心将领序列当中来。
  而且这个人和左玉刚以及陈仪等陆军大佬都是关系不浅,所以这一次陈仪举荐他也是有诸多方面理由的。
  至于陈仪所说的最后一个人,则是宋俊鹏,这个就是名副其实老将了,内战期间以及中德青岛、第一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几乎都有参与,虽然这个人在国民心中没有太过大的名望,但是在陆军内部却是属于老资格的上将级别的人员了。而且这个人也是擅长进攻作战。
  陈敬云并没有犹豫太久,很快就是下了决定:“这样,这一次的司令人选就定为宋俊鹏吧!另外远征军的军长一职,就由杜岩鹏担任,程子贤的话就让他去担任联军司令部的参谋长!”
  宋俊鹏去担任联军司令部,那是直接指挥三国联军的,而杜岩鹏的话则是担任中国陆军欧洲远征军军长一职,负责具体指挥中国派出的远征军。
  “另外空军和海军方面,远征部队也是会在短期内陆续组建完毕,届时将会配合你们作战!”陈敬云说了后,就是如此道。
  不久,中国海军极为低调的组建第七机动舰队,抽调了本个月刚完成结束休整期的龙虎山号航空母舰以及姐妹舰青城山号,这两艘航空母舰也是中国海军里仅有的两艘轻型航空母舰,乃是三十年代后期里从两艘在建中的重型巡洋舰中途改建而来,虽然载机量不咋地,但是其航速非常快,而且防护能力相当不错。
  在中日战争之后,这两艘航空母舰虽然吨位不大,载机量非常少,但是由于是新船而且航速等性能都还算不错,所以中国海军尽管是把几艘老旧航空母舰转为了训练舰,但是却是留下了这两艘轻型航空母舰,进行了升级改装工作,以加强他们起降越来越重的舰载机,并加强雷达以及防空火力等设备。
  除了这两艘轻型航空母舰外,还有一艘兴安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兴桂号、一艘大型巡洋舰长江号、另外还有两艘复广级轻型巡洋舰,复昌号、复滨号。此外还有九艘由韶级驱逐舰、六艘自桂级驱逐舰。
  由此第七机动舰队一共由两艘轻型航空母舰、一艘大型巡洋舰、一艘大型防空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所组成。
  他们将会冒着极大的风险穿越苏伊士运河,然后抵达土耳其沿海,依靠土耳其港口进行补给,并驻扎在地中海海域活动。
  这种过程中,有可能遭到来自轴心国的进攻,也有可能遭遇来自盟军的进攻。
  参与欧战的除了陆军的欧洲远征军以及海军的第七机动舰队外,自然也少不了来自空军的飞机,空中支援将会又第三航空军负责。空军的目前七大航空军中,其中第六航空军是专司战略轰炸任务,而第七航空军乃是新成立专司执行核威胁任务的,目前中国空军的战术航空军还是原有的五大航空军,而排除掉第五航空军这个专司国土防空的航空军外,中国实际上只有四支航空军可用于多外作战,而基本上一个航空军就是负责一大片的战区,比如第一航空军负责日本、朝鲜等地、而第二航空军负责整片的东南亚地区,而第三航空军负责整片的中亚甚至中东地区、而第四航空军则是负责整片的西伯利亚地区。
  由于地区安排问题,所以这欧洲远征军的空中支援也是由第三航空军来负责的,空军方面预计将会抽调五个战斗机联队、两个轰炸机联队,加起来总数将近两千架飞机参战,其中包括了两个联队约五百架的F12A战斗机,其他的都是老式的螺旋桨飞机,主要是执行远程护航的F5E,然后还有用于对地支援的F6D以及F5U。F5U也就是F5战斗机系列当中的对地攻击型号,以前改装得很少,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空军的F5战斗机主要是担任制空任务,对地攻击只有兼任而已,现在随着大量F12战斗机的服役,F5系列战斗机除了需要执行大航程任务还具有优势外,其他时候已经不会参与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了,制空任务将会全数交给F12战斗机来执行,而F5系列战斗机已经是陆续进行大量改装为对地攻击型号,也就是F5U,将会和F6D一起担任中国的主要前线对地支援任务。
  此外也派出了一部分的B16战略轰炸机,不过数量并不多,中国空军可不打算派大量战略轰炸机去欧洲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这种事情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德国的本土防空体系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本土的防空炮不过几千门而已,但是德国却是有十几二十万门啊,这打起来后英美的战略轰炸机是哗啦啦的往下掉。
  现在反正有着英美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在执行对德战略轰炸任务,中国空军也就不打算去趟这个浑水了,空军的任务就是支援陆军向前进攻,主要执行的都是战术支援的任务。
  这一次远征行动,是奔着好处去的,陈敬云可不想在欧洲那边损失掉几千架战略轰炸机,这B16可贵得很,一架要上百万元呢,掉个一百架就是一个亿没了,损失个一千架那就是十个亿消失了。
  这一次远征欧洲的行动,陆军才是主角,海军和空军只是配角!
  而且往大了说,中国的远征军在整体反攻德国的行动中也只是配角,主力还是苏军以及盟军,中国远征军不过是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牵制一定的德军数量就可以了,但是陈敬云却是有野心的人,他更是想到德国崩溃的最后瞬间,快速北上最后进入德国本土,以巩固中国在欧洲的战后利益。
  所以哪怕前期的作战不用担心,只是牵制德军一定兵力就可以,但是到了后期远征军必须是把战斗力全部爆发出来,然后用这马不停蹄的速度进入德国本土,和盟军以及苏军争夺时间。
  只有尽快的赶到德国本土,才能够捞取德国的大量利益,比如极为宝贵的各种军事技术资料,尽管有些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没有用处,比如导弹技术以及喷气式飞机技术,但是对于中国无用不代表中国就不想把它们抢过来了,因为如果中国不抢过来就会让盟军以及苏军得到,而这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中国对于这些军事技术的争夺是处于垄断性的保障,而并不是中国需要它们,当然了,德国实际上还有非常多中国所需要的技术,德国人的高精密加工可是世界出了名的,不管是中国还是英美苏,都得自叹不如,而对于这些基础性的技术资料,中国可谓是抱有极大兴趣的。
  除了这些技术性的东西外,中国还希望获得欧洲战后重建的部分利益,而这一点不是说嘴巴上说要就能够要到的,中国要是不往欧洲摆上一支庞大的军队,不控制一定地区,凭什么让英美苏让出这些利益来。
  中美之间虽然达成了瓜分欧洲战后市场的默契,但是这种默契是脆弱的,而真正实行的基础是,双方在各自的控制区内捞取利益,要是中国都没有控制区,难道还想让要让英美苏主动把他们的占领区给让出来啊,不可能的事情。
  吃进嘴里的东西谁也不会轻易吐出来的!
第〇九八〇章
地中海我们来了(上)
  中国的欧洲远征军组建工作还是非常迅速的,三月底,第一批陆军部队就是从伊朗出发进入土耳其,与此同时空军的先遣一个F12A战斗机联队也是从伊朗转场进驻土耳其。和这些前期部队同时进入的实际上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军事物资,由于受限于铁路运输过小的缺陷,而土耳其那边又基本没有为中国重装机械化部队提供补给的能力,所以中国远征军的大量消耗性作战物资得从国内运输而来,经过中伊铁路进入伊朗,然后通过伊朗-土耳其的铁路网运输到土耳其。
  同时由于中亚铁路的运输量有限,中国还动用了大量远洋货轮,从国内港口运输大量物资经过马六甲海峡、科伦坡、印度半岛最南端后进入波斯湾的阿巴斯。
  中国在伊朗以及土耳其方面的部队物资消耗,是铁路和海运同时承担,用以缓解中亚铁路和西北铁路以及远东铁路的庞大运输压力。
  毕竟以上这三条铁路虽然是运输量不小,要做到满足上百万人的物资供应没有太大问题,但问题的是现在又不是超级大战的时期,这些铁路希望不但要承担军事运输任务,还得同时承担民用运输任务,在西伯利亚和中亚被中国吞并了后,中亚地区和国内东部地区的交流迅速活跃,中亚的粮食、各种工业原料被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国内东部地区,而国内东部地区的各种民用工业产品也是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在和平时期这几条铁路都是繁忙异常的,如果战时全部都用来供应军方所用的话,那么对于民生经济的影响太大。
  相对于陆军和空军的进驻,海军方面的第七机动舰队的行动就是更加引人注目了,中国要把第七机动舰队派往地中海地区作战,其意义重大,代表着中国的大规模海军力量已经进驻地中海,而未来恐怕就是进入大西洋了。
  而与此同时,地中海海域活跃着极为密集的盟国海军,现在中国海军的加入就是宣告着地中海将不会是盟军的独有天下。
  尽管第七机动舰队的实力相对于地中海地区的英美海军来说还比较弱小,但是重要的不是实力大小,而是后续影响。
  因此虽然中国海军第七机动舰队的成立非常低调,和几个月前第六机动舰队成立时的高调完全不同,但是当各国得知这个第七机动舰队将会前往地中海作战的时候,就是迅速引起了各国海军甚至是各国民众的广泛关注。
  在各国军事间谍的挖掘下很快就是被曝光了出来,甚至连指挥官姓甚名谁都被他们提前获知了,那就是号称新中国海军的第三代将领的领军人物赵子栋中将。外人眼中的中国海军将领中,第一代自然是萨镇冰、程璧光这一批人,大多数已经退役,而第二代则是以关时杰、陈绍宽、吕健为代表,乃是目前中国海军的核心高层,军衔大多已经是元帅、上将,混的差的也是一个中将了。而第三代的话则是以赵子栋为代表,军衔普遍在中将、少将左右。
  赵子栋少将在去年中日战争期间担任第21分舰队司令,归属于吕健的第二机动舰队下,并且在决定第三次中日战争制海权归属的奄美海战中,其第21分舰队作为第二机动舰队的主力分舰队,全程参与了奄美海战,并且战功显赫。而赵子栋也是凭借这个战功在战争期间一举晋升为海军中将,而今年的他不过四十三岁而已,战后担任海军作战部次长并兼任海军军官副校长,这两个职位可都是重要职位,作战部次长一职虽然只是中将衔的职位,但是由于海军作战部的特殊性,使得海军作战部的重要性实际上是等同于海军部的,名义上对海军作战部是归属海军部管理,但是战时他们却是直接向国家军事委员会负责,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军部、海军作战部是属于同等级别的部门,其长官都是上将级别,只不过一个是负责行政管理,而另外一个负责作战事务而已。因此海军作战部次长这个职位乃是海军中将级别里少数几个最为核心的职位,和海军部次长可是同一个级别的职位,而这个职位也是大多数海军将领向上层晋升的最主要途径。
  因为几乎纵观诸多海军上将的履历,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在作战司或者作战部又或者是在海军作战部任职的经历,以前是作战司、后面是作战部、再过来是海军作战部,但是这三个部门只是名字不同,实际上都是同一个机构,最开始是海军部下辖的作战司,后来作战司升级为部,继续属于海军部管理,后来再升级为海军作战部,名义虽然还属于海军部领导,但已经是实际脱离了海军部领导,直接向国家军事委员会负责。
  赵子栋被调任到海军作战部担任次长,几乎就可以断定,哪怕以后赵子栋按部就班积累资历,也有很大希望再进一步晋升为上将,而考虑到他今年才四十三岁,今后晋升到元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在一大票老头子的军界高层当中,四十三岁的年纪可谓是年轻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
  这一次组建第七机动舰队,吕健和关时杰两人是联合向陈敬云举荐了赵子栋,声称该人具有将帅风,陈敬云觉得赵子栋虽然年轻,但是现在海军高层将领普遍老龄化,也是需要一些新鲜血液补充了,加上赵子栋在对日作战期间表现出色,给陈敬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就是批准了这一任命。
  在三月底的时候,赵子栋在见过了陈敬云后,两人在陈敬云的书房里谈话将近一个小时,随后赵子栋才是乘坐海军专机前往伊朗上任,在那里第七机动舰队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就等着他这个司令官到任了。
  陈敬云的接见出征前的高层将领,这也算是一个传统了,其中最为主要的用意自然就是给手下的这些将领们打气加油,并许诺下高官厚禄,同时也得亲自嘱咐一些事情,避免这些将领在前线犯糊涂。
  赵子栋乘坐专机抵达了伊朗阿巴斯港后,第七机动舰队所辖的几艘船只有些还在来的路上呢,所以他还要再等几天,到了四月二号的时候,赵子栋才是率领第七机动舰队离开波斯湾,然后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南下,绕过了阿拉伯半岛后就是进入了红海。
  而这个时候,他的第七机动舰队已经不仅仅只有中国海军的船只了,同时还有大量英美海军的军舰,对于中国第七机动舰队的动作,英美两国海军可谓是关注频繁,自从赵子栋的第七机动舰队出港后,就一直处于英美海军的远距离监控之中,甚至不断又不美国的舰载机抵近侦察,迫使第七机动舰队出动了多次舰载机进行驱赶。
  美国人的动作用意是非常简单的,不是为了挑起军事冲突增加摩擦,他们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中国海军各种情报,而有些情报不是地面上的军事间谍能够获知的,比如说中国海军的出动情况如何,对空预警能力如此,对海反潜能力如何,这些都是未知的,需要美国海军一步一步的进行试探。
  比如说己方的飞机飞行在五千米高空的话距离多远会被中国海军发现,中国海军的舰载机前来拦截需要多少分钟,如果说是飞行在一千米的高度上,中国海军的拦截战斗机又会在什么时候来。又比如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怎么样,他们的潜艇能够在夜间突进多近的距离而不被发现,这些也许现在说起来不重要,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些信息都是极为宝贵的信息,如果现在美国人不知道,那么他们就需要在战争期间付出血的代价来获知这些信息。
  在阿拉伯海的时候还好点,但是到了红海之后,由于海域狭小,英美海军甚至是靠近了五六海里左右的距离靠近侦察,如果不是有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挡着,恐怕他们就得直接靠近中国的航空母舰侦察了。
  随着海面越来越窄,苏伊士运河也就在眼前了!
  站在舰桥上的赵子栋看着两岸,他用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见岸边有着大口径岸防炮正在对准了自己。
  “这样的一个要地,竟然让英国人给占了!唉!”赵子栋有些感叹,这苏伊士运河被英美手里掌控着,就代表着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不让中国海军的一片舢板进入地中海。
  这一次他的第七机动舰队进入地中海,那也是有着中美联合公约的存在才得以成行,不然的话英国根本就不会准许中国海军越过苏伊士运河。
  而即便是让中国海军通过苏伊士运河了,但是英美两国海军也是严正以待,不但派出大量船只沿途监视,在空中时刻都有飞机进行监视。
  而第七机动舰队也是被迫老老实实地在英国人的导航船只的引导下慢吞吞的通过苏伊士运河。这倒不是说英国人故意刁难,而是经历了多年的北非战争,尽管轴心国军队从来都没有打到苏伊士运河这里来,但是轴心国的海军和空军还是对苏伊士运河进行了布雷等手段,试图封锁苏伊士运河,而英国人也是一直持续的进行排雷、清理巷道,以保障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所以这几年来虽然偶尔有些时间无法通航,但是大部分时间里苏伊士运河还是保持了通畅,在这一点上可见英国人还是花费了不少工夫的。
  现在苏伊士运河里存在了不少水雷或者沉船之类的,所以没有导航船只的话,还真的很难安全无事的通过。
  提心吊胆的通过的苏伊士运河后,赵子栋也是松了一大口气,看着出海口那一片蔚蓝无浪的海面,赵子栋深吸了口气然后对着海面道:“地中海,我们来了!”
第〇九八一章
地中海我们来了(下)
  地中海,这个近乎封闭式的海域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列国海军的主要对抗海域,不管是一战时期还是二战时期,地中海都是诸多海军交战的海域,尽管两次大战中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海战,但是小规模的海战确实非常频繁,这是一种类似消耗式的战斗模式,规模不大但是频繁发生。实际上这也是各国海军的主要交战模式,要打一场海上决战之类的战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双方的兵力因素外,还和各方的海上策略有关。
  实际上近数十年来,超大规模海战经验最为丰富的不是老牌帝国英国海军,而是中美日三国海军,其中又以已经消失了的日本海军打过的次数最多,包括第二次中日战争里头的东海大海战、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又是频繁和美国海军发生了大规模海战,包括珍珠港海战、珊瑚海第一次海战、珊瑚海第二次海战。而后又是和中国交战,爆发了彻底击垮日本海军的奄美海战。
  这说起来,日本海军其实打过的大规模海战次数实际上二十世纪各国海军里最多的,中美英三国都得甘拜下风。
  只不过打的多了,把他们的所有家当都给打光了而已!
  相对于大规模海战频发的太平洋海域,大西洋和地中海就显得平静多了,大西洋那边正规的海面战斗实际上就发生过一次而已,那就是英国海军围歼卑斯麦战列舰以及提尔皮茨战列舰的行动。
  三十年代前中期,当时正值中国大肆和欧洲各国进行各种军事合作的时候,包括和法国合作研发十二寸\十三村口径的新式舰炮,并且和德国人合作研发液冷航空发动机等,当时作为技术交战,中国给德国提供了部分战列舰相关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新式战列舰的大口径舰炮了,同时中国的工程师们还广泛参与了德国新式战列舰的船体设计当中来,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德国的这两艘战列舰带有非常重的中国元素。
  当时德国经历一战失败,加上后面的条约限制不能建造战列舰,几乎军舰的发展停顿了至少十五年以上,基本上到希特勒打算建造战列舰的时候,他们的造船技术还停留在一战末期水平。而这也是他们不得不和中国进行技术交换的原因,三十年代的中国自然没有1945年的中国那么牛逼,但是当时也是国际上新型的工业国家之一,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海军四大强国,自诩只排在英美日之下。而且非常关键的是中国在二十年代后就是设计建造了舜帝级战列舰,虽然其中的动力系统以及舰炮等关键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具备了建造战列舰的技术能力,而到了三十年代后上海兵工厂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算是把十六寸舰炮的技术给吃透,能够生产出来该口径的炮管并给中国的四艘战列舰给予正常炮管替换,摆脱了过去十多年来一直要从美国进口备用炮管的尴尬历史,而一款舰炮里头最为困难的就是炮管了,炮管解决了后其他的都不算太大问题,因此在三十年代中期中国上海兵工厂设计的十六寸舰炮系统虽然总体性能上和当时美国最新研发的MK6\7等十六寸舰炮有所差距,但是还是足以跻身一流强国之列!这么说可不是客套话,而是事实,因为在当时世界上能够生产十六寸舰炮的国家就只有三个而已。英国、美国、日本。而后才算是加上了一个中国,至于其他国家还徘徊在十五寸舰炮里头呢。
  因此哪怕中国的仿制的舰炮是美国在二十年代时期的十六寸舰炮,但是能够造出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业成就。
  德国人原本是打算装备十五寸舰炮的,但是后来还是从中国交换得到了1925式十六寸舰炮,这款舰炮实际上就是舜帝级主炮,二十年代中国从美国进口,自称为1925年式十六寸舰炮,上海兵工厂三十年代仿制成功后依旧沿用该名,并把相关技术出口到德国,而德国该剧该技术,连改动都不敢也没能力改动,直接按照图纸生产并命名为SK-C36舰炮,装备到了卑斯麦级战列舰上,采用四座双联装布局,装上了八门,性能比他们自己研发的SK-C34十五寸五十二倍舰炮好太多了。
  加上船体设计也是有着大量中国工程师插手,而中国的造船工业包括舰炮技术其实是师从美国,因此可以看成是,这是一款中国人设计、德国人生产但是带有浓厚美式风格的德国战舰。
  这样一款战舰的好坏先不去评论,但是在二战爆发后德国人的这两艘战列舰却是给英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迫使英国不得不调集大量主力去围剿这两艘战列舰,在1942年4月份的挪威西部海域,双方爆发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规模海面战斗,卑斯麦战沉,提尔皮茨号被重创,四个炮塔被掀翻了两个,最后被迫逃离返回国内,大修了整整半年之久,这刚修好呢首次出海,就是被英国海军给击沉了。德国人的这两艘战列舰完蛋了,英国人也不好过,胡德号、爱德华号被击沉,另外有三艘战列舰被重创,之后的英德海军之间的战斗,主要是集中在潜艇破交以及反潜护航之上了。
  北海海域也就是发生过这么一次大规模海面海战,而在地中海,那就更是一次都没有,意大利海军实力相对于盟国在地中海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因为这几年来意大利海军一直都是采取避战策略,以护航海上运输为主,尽可能的避免和英国地中海舰队发生交战,这种策略说不上还坏,好处是让意大利海军一直拖到了1945年才完全被歼灭,坏处就是意大利海军被拖入了消耗战,一艘接着一艘战沉。
  到了1945年4月的现在,地中海里存在的基本都是盟国军舰了,而现在嘛,还得加上一支中国第七机动舰队。
  赵子栋站在舰桥上,往望远镜看着远方海面的数艘军舰,虽然距离遥远但是赵子栋还是可以清晰地看见远方这几艘军舰的轮廓,那是英美两国的驱逐舰,很显然他们是早早的就等候在这里,就等着中国海军第七机动舰队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了。
  “让值班战斗机起飞,执行禁戒任务,舰队转向四十度!”赵子栋并没有打算过多地去管外围的那些英美船只,来地中海之前中国海军就已经预料到第七机动舰队在地中海的活动可能会受到英美两国的密切监视,对此中国海军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在地中海中国海军只能算是客场,而英美两国海军却是主场,所以是主要英美两国海军的船只以及飞机不进入第七机动舰队的绝对防御圈,那么他们也就是只能置之不理。如果英美两国海军试图靠近,就会派出飞机和驱逐舰进行拦截。
  第七机动舰队来地中海,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和轴心国海军开战,毕竟现在在地中海轴心国的海上力量基本已经被英美海军摧毁,意大利海军只剩下一些近海防御船只而已,根本不会对各国的远洋舰队造成什么威胁。
  第七机动舰队来地中海的目的是相当简单的,那就是要把海军的力量彻底的插入地中海,不管是中国海军的高层将领还是说陈敬云,都已经打定主力,这第七机动舰队去了地中海后,就没打算过让它回来,中国海军要在地中海常驻一支海上力量。
  而根据中国和土耳其的相关军事协定,土耳其将会提供数个军用港口供中国海军第七机动舰队停泊补给所用。这里头并不是说军事基地租借,是仅仅是提供停泊补给权而已,毕竟目前中国和土耳其乃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并不是中国和伊朗那样是属于主从的关系。
  经过多日航行,第七机动舰队终于是进入了梅尔辛港,经过了一番补给之后,第七机动舰队再一次出发,沿着土耳其海岸向西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