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精校)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505

  当时两家的飞机实际性能都差不多,所以就需要一些取巧的手段了,比如刚才广安飞机公司的X10A飞机在起飞时候进行了高角度爬升,这基本就是属于特技表演的范畴了,让陈敬云看的也是频频点头。
  眼看着自家飞机的飞行表演让陈敬云看的频繁点头,福乐电气和广安飞机公司的人忍不住的得意啊!
  紧接着滁州飞机公司的X10B也是进行了试飞,而他们的试飞由于没有事先的安排,试飞员进行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常规飞行表演,和之前的X10A飞行表演比起来,差别很大。
  其实陈敬云对航空技术也是外门,具体的判断也都是根据一些性能报告,而当这两款试验机的性能报告都近似的时候,那么陈敬云自然就更倾向于有些较好印象的X10A了。
  眼看着陈敬云对X10A很感兴趣,空军的林飞扬中将也是不失时机的向陈敬云进一步解说这款试验机,毕竟对于空军而言,实际上这两款飞机都是差不多了,装备哪一个都是区别不大,现在空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够从陈敬云手中要到足够的经费来大批量采购喷气式战斗机。
  “这款飞机采用单座双发,平直下单翼,两台发动机分别搭载在机翼下,每一台FL-39型发动机能够产生九百公斤的推力,空重为四千一百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六千九百千克。最大平飞速度目前是八百五十公里每小时,俯冲极速更高,甚至能够达到每小时一千公里以上,因此三部认为,最大速度上这款试验机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还有着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不过在前期的极速飞行试验中,俯冲的情况下,临近一千公里每小时的极速时,会出现操控失控的危险,并导致飞机加速俯冲而无法改出,最后解体。这主要是受到机体强度以及机体流线设计的限制,目前空军三部已经对这一情况进行技术上的深入探索研究,正在试验后掠机翼以及三角后掠尾翼的效果!”林飞扬作为空军喷气式飞机的领导人,对于空军主导研发的这些飞机性能自然是清楚的。
  一边的陈敬云听到这款X10A的平飞速度竟然达到了八百五十公里每小时,也是不由的惊叹,这航空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实在太快了,这风冷发动机在国内还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液冷发动机就已经成熟并大规模使用了,但是这液冷发动机才刚大规模服役呢,现在喷气式发动机又是冒了出来,而且这种进步不单单是中国如此,而是世界整体上的进步,中国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甩在各国的后头。
  喷气式发动机可不是只有中国一家在发展,德国、英国都有类似的计划和产品,而且从基础工业上来说,中德美英四国之间的技术储备相差并不大,主要是一些设计细节的局限性,简单说就是工业技术已经达到了突破的条件,但是需要一个突破口,而德国和中国合作找到了突破口,但是美国和英国依旧在摸索着突破口,然而只要他们反应过来凭借他们的工业技术储备,迅速发展喷气式发动机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顶多就是经验少一些,性能略差一些而已,但不会有本质上的性能代差出现。
第〇七五九章
XB10项目
  喷气式飞机的关键在于涡喷发动机技术,而这涡喷发动机上,英国那边要略差一些,他们至今也没能解决轴流涡喷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导致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发进步远远落后于中国和德国,而德国那边则是非常快,他们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实际上适合中国一起研发的,就和液冷发动机一样属于共同研发的项目,这也就导致了福乐航空公司的FL39型发动机和德国容克公司的尤莫109-004型发动机有着共同的技术源头,两者也是大同小异。
  在三十年代期间,中国为了发展航空发动机业,可是拿出了不少先进货色和德国进行军事合作,德国的海军重建过程中,新式飞机的机体设计中都有着中国技术的影子存在。而类似的军事技术合作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甚至也不是只和德国一家合作,和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技术合作。这年头各国虽然都有着技术保密的念头了,但是贸易自由的观念还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二战前可没有什么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全球范围内开始施行技术封锁的时候是在二战爆发以后。
  和中国共同研发的喷气式发动机在德国的发展也很快,他们的双发喷气式飞机的P1065方案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正在进行初始研发和原型机的制造中,比中国的喷气式军用飞机的实用化大概晚了两到三年。中国的喷气式飞机进度之所以会快一些,不是因为中国的技术比德国厉害,而是中国空军投入了更多的资源。
  简单说就是比德国人更重视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而重视就代表着更多的资源投入,更快的研发速度,更快的服役速度。
  世界航空技术一天一个变化的今天,中国空军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可是花费了巨大代价的,当年从风冷发动机时代跨越到了液冷发动机时,空军就发现自己的液冷发动机水平有限,虽然在机体设计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战争时期英国和美国完全可以动用大量资源而短时间内追赶上中国空军的步伐,也就是说液冷发动机并不能给中国空军带来决定性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大和稳固领先地位,这才使得了空军在喷气式发动机领域上投入了重大的资源,试图依靠喷气式发动机重新建立一个时代的领先优势,而且希望这种领先优势至少保持五年甚至更长。
  陈敬云听到说空军那边说也已经进行后掠翼的试验时,也就把心放了下来,原本他还打算提醒提醒空军的人,让他们用后掠翼设计呢,没想到他们不用提醒自己就准备搞了。这一点让陈敬云对空军很是满意。
  在海陆空三军的发展中,尤其是军事装备的发展中陈敬云经常提出自己的一些理念和要求,然后让军方的人去详细搞,不过很多时候不用陈敬云去说,军方的人首先就是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实际上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泰山号改装航空母舰就不是陈敬云的意思,而是海军那群人看到了飞机的潜力后弄出来的,陈敬云只是在后期的正式航空母舰建造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路。
  空军这边也差不多,液冷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这些项目的研发实际上一开始并不是陈敬云的提醒,都是空军搞起来后报告到陈敬云那边去了,陈敬云才会知道。当然也有一些陈敬云亲自下达指示搞的,比如雷达项目,比如海军那边的防空无线电引爆炸弹,又比如核弹和导弹项目。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军方自主研发的项目比较多,陈敬云只是一个点缀而已。
  “这架飞机在量产上问题大不大,成本如何?”陈敬云除了关心飞机的性能,他更关心这些飞机的产量和价格,只有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便宜,那么这一款飞机才具备实战性,要不然就是一个昂贵而稀少的玩具,不具备实战价值。
  林飞扬中将道:“量产化方面不成问题,广安飞机公司和福乐航空公司方面随时都可以对发动机和机体尽心大批量的生产。价格的话,这个要看采购总量,前期小批量采购的话由于均摊的研发费用比较高,预计单价在二十万元左右,如果采购量能够超过一百架,那么单价有望在十五万元内实现,如果采购数量超过五百架,那么采购价还会进一步降低到十三万元左右。”
  陈敬云听到这里略微皱眉:“这样的话,即便是大规模量产后,一架F10战斗机的价格也会达到F5战斗机的三倍以上了?”
  作为中国空军的新一代主力战斗机,大规模量产化后的F5战斗机实际上非常便宜,单价只有五万元左右吗,折算成美元才两万美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属于很便宜的那种了,而这组要是因为F5战斗机的产量非常高,导致生产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如果F10战斗机想要把价格控制在十万元以内,那么量产数量至少要在一千架以上。
  “对于高技术装备来说,产量是越少越贵,越多越便宜的!”林飞扬似乎是预计到了陈敬云会是这个反应,当即解释道:“不过如果能够正式定型,那么空军装备的数量是不会少于一千架的,这样均摊下来单价就可以接受了,而且后续喷气式飞机的改进和研发也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
  空军现在就想要装备喷气式战斗机的话,那么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初F5战斗机开始小批量生产的时候,价格也是昂贵得很,有时候价格这东西不能只算一批次,而是得多个批次联合到一起来计算,要不然就会发现同一款武器,前后价格差别非常大。
  陈敬云的皱眉并不代表着他反对装备喷气式飞机,只是价格那么贵的话经费问题不太好解决,现在空军自己已经是没钱的了,要想给空军装备喷气式飞机,就得额外再给空军一笔经费,这笔钱从哪里挪用也是个问题。
  再着,陈敬云记忆里头早期喷气式战斗机应该都是单座单发后掠翼的那种,比如朝鲜战争时期里的美国P86战斗机,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因此也就给陈敬云造成了这么一种假象,那就是喷气式战斗机到了P86或者米格15的那种水平后才具备了空军主力的基础。而现在眼前的这款X10A喷气式战斗机对于陈敬云来说,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早期试验品,用来积累经验的。
  所以内心里也是不太愿意大规模装备这些双发的喷气式战斗机。
  眼见陈敬云陷入了沉思,林飞扬也是不敢乱说话,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让陈敬云枪毙了X10项目。
  而另外一边,滁州飞机公司的总经理一脸愁云,不过这个时候,海军的关时杰却是走了过来。
  “范经理,刚才的飞行表演很精彩!”关时杰首先夸赞了一句,然后道:“不知道贵司对喷气式舰载机的项目有没有兴趣!”
  正所谓有得有失,范经理现在就是有着这种心情,来南京之前他可是充满着信心拿下这一次招标的,可是广安飞机公司那边弄了点小技巧,利用特技飞行吸引了陈敬云的目光,现在陈敬云都已经和空军的人商谈起了量产化和成本控制这些话题了,而这几乎也就代表着滁州飞机公司设计的这款X10B几乎无缘与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项目无缘了。
  然而现在关时杰的话却是让范经理眼前一亮,这空军不行那就找海军啊!海军的舰载机战斗机数量可不比空军战斗机少到那里去,而且竞争还小。
  自从空军大规模转向液冷发动机后,海军和空军选用的机型也都不一样了,这让中国海军被迫投入了众多资金进行新式飞机的研发,F8战斗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这并不是说海军就得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和技术了,因为海军航空兵对舰载机的招标显得很保守,往往是主动要求采用成熟技术,和空军喜欢创新用大量新式技术不一样,而这样一来几乎也就是说,海军的飞机可以使用空军出资研发的众多成果而不是拨付大量的研发资金。
  而现在关时杰找到滁州飞机公司也是差不多同一个思路,要知道在今天之前海军内部可没有什么喷气式舰载机的研发项目,现在嘛,关时杰看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已经搞得差不多了,空军投入重资研发的喷气式发动机也成熟了,所以就是又想着直接摘桃子,不用出那么多钱就能够让海军装备上新式的喷气式战斗机,这种好事可不多。
  而滁州飞机公司正愁着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落败后该怎么办呢,所以这海军和滁州飞机公司正所谓是一拍即合,当即这两个人就是走到了一边,然后细声交谈了起来。
  “不过我们海和空军那群乡下人不一样,我们对喷气式舰载机的要求会更高,而且要求尽可能低的降低起飞速度和起飞距离,起码这X10项目里的两款试验机是绝对无法在我们海军的航空母舰上起降的。而且最好是单发的战斗机,这样维护和机动性上也能更好解决!”
第〇七六〇章
B19超远程战略轰炸机
  关时杰随口说着,这些要求都是他临时想的,他预计着喷气式飞机在那些旧式航母上估计是没法用了,在青山级航空母舰上限制也比较大,但是在天山级航空母舰上使用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过喷气式飞机的过高起飞速度和滑跑距离依旧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点,关时杰希望现在的液压弹射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未来上则是希望蒸汽弹射器能够早日研发成功并服役。关于弹射器这种东西,实际上不是什么先进概念,各国海军早就有并装备了,而类型上也是多种多样,目前最为成熟而且运用最为广泛的是飞轮式弹射器,这是一种机械式的弹射器,主要大量装备于各国的战列舰、轻重巡洋舰上,用于航行时弹射所搭载的水上飞机。而一些早期航母,比如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中国二十年代期间建造的四艘旧式航空母舰上也是配属这种弹射器。
  此外还有压缩空气弹射器,英国的几艘航空母舰就是装备了这种弹射器,而中国海军在二十年代后期,专注于液压弹射器,并陆续装备到各级航空母舰之中,天山级航空母舰和青山级航空母舰都有装备,不过这年代不管是液压也好,飞轮式也好,压缩空气也好,这些弹射器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在实战运用中价值不算太大,属于有了好那么一丁点,但是没有也可以的东西。因为这年代螺旋桨飞机的起飞速度非常低,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下基本用不上弹射器。
  但是喷气式飞机的起飞速度非常高,而且重量也是变的极大,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弹射器的辅助,很难实现短距起飞。
  关时杰心中已经是有了把喷气式战斗机引进海军的想法,而这个想法让和和滁州飞机公司的范经理进行了简单的交谈,至于怎么实现让喷气式舰载机上航母,这个问题关时杰一时间也是觉得有些难度,他也不是技术人员,也不可能直接想到太多的解决问题,他的工作性质实际上和陈敬云差不多了,给海军制定目标,然后具体的技术就让那些专业人员解决。
  当关时杰和范经理低声交谈着海军喷气式舰载机的事情时,陈敬云那边也是和空军的几个高层再交谈。
  “目前的这款飞机在技术上还是有着比较大限制的,比如高速度俯冲后机体失控的问题,另外火力也是显得略微弱了一些,现在的是十二点七毫米的机枪,火力对于他的重量而言显得过弱,我看完全可以装备小口径的机炮嘛,前段时间F5战斗机不是实验装备了一款二十五毫米机炮嘛,我看可以装备到这款飞机上来。另外我还是希望空军方面能够早日推出改进型号,至于这款试验机,可以当做早期生产性装备一些!”面对空军希望短时间大量装备F10战斗机的希望,陈敬云还是给予了否定,因为中国短时间内对喷气式战斗机没有太大的急迫需求,目前中国的螺旋桨飞机依旧占据了领先的性能优势,此外陈敬云对于中国具体的参战时间也是有些难以把握,但是哪怕在早也不会现在就参战,还会有比较长的一段缓冲时间。
  现在技术进步那么快,几个月时间就足够推出一款飞机的大改型号了,X10A也不例外。
  面对陈敬云的要求,空军的林飞扬道:“一些设计细节上的调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装备数量少的话,就是单价会高一些!后续型号的改进研发也请主席放心,目前空军正在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预期短时间内就取得成功!”
  为了争取陈敬云的经费支持,林飞扬毫不犹豫的打下了包票,不过以空军多年来多次的跳票传统,能不能顺利实现就是个问号了,反正现在谁也不知道空军需要多久才能够改进X10A上的设计缺陷并推出大改型号。
  看完了X10A飞机,陈敬云还顺势观看了B19四发战略轰炸机的飞行表演,和X10项目还在试验阶段不同,B19项目上半年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下来,当时的滁州飞机公司研发的XB19R型试验机击败了广安飞机公司的XB19C试验机,从而获得了空军的订单。
  XB19项目,是空军发展四十年代轰炸机项目,和二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初始设计研发的B11一样,当时的B11项目也是作为三十年代轰炸机项目发展的。当初的设计目标是希望在四十年代期间拥有一款超远程轰炸敌国本土的轰炸机,要求能够达到一万两千公里以上的航程,研发计划是比B15计划更为庞大,要求更高。
  不过XB19计划的发展年代比B15计划晚了好几年,所以从一开始的设计上就具备了领先优势,最后B15计划困难重重直接被XB19计划所取代,成为了中国空军中的唯一的一款超远程轰炸机。
  对于这款轰炸机,陈敬云要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搭载核弹扔到美国去。当然空军都还不知道中国有核弹计划,陈敬云也不打算现在就对他们说,所以陈敬云对空军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一款轰炸机能够搭载四吨的炸弹轰炸美国本土。具体下来就是航程超远,载弹量进行最大航程飞行时只有区区的四吨,当然如果缩减航程的话,载弹量就能够大幅度提升。而预定部署的地区也不会在中国本土,因为中国本土距离美国实在太远了,要想轰炸美国本土,空军的研究就是,最好是在俄罗斯共和国极北地区部署,然后穿越北极圈飞往美国,如此才能够有效的缩短航程,不然的话从中国本土起飞,就算是上万公里的航程也是有去无回啊,甚至都飞不到美国的东部海岸。
  要实现这样一款超远程洲际轰炸机的设计和研发,技术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滁州飞机公司甚至专门为其研发了一款大推力的液冷发动机,当然其最大的技术特征不是更大的推力,而是非常低的油耗,要进行超远程飞行,发动机的油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为了能够达到一万两千米的超远航程,B19不但使用了低油耗的发动机,同时速度也比较慢,只有六百公里左右,同时几乎整架飞机都装满了燃油,最大燃油模式下,载弹量只有可怜的四点五吨,甚至连B11轰炸机都比不上。
  但是B19轰炸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运载核弹而设计研发的,而预计和核弹的重量只有四吨到五吨之间,所以对于核弹运载机而言,也没有必要太大的载重量,最重要的是升限、航程,甚至速度慢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XB19战略轰炸机要求飞行高度在一万两千米以上,这个高度几乎使得现役和未来五年内服役的战斗机都只能对B19轰炸机望而兴叹。
  只有各国研发出P86或者米格15那种具备极大升限的喷气式战斗机后,才有可能对B19造成实际性击落。
  毕竟中国的航空技术虽然发达,但还是无法逆天的,现在的他们暂时还无法造成既拥有上万公里的航程,同时又拥有十几吨炸弹量的轰炸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载弹量和载油量上的取舍,载弹量低了,燃油就多了,燃油多了,载弹量就小了。
  同时为了降低空气阻力,达到更加经济的巡航状态,B19的机身非常的细长,甚至可以说是苗条,机身对比同时代的轰炸机而言非常窄,这样的一款设计上有些畸形的轰炸机也是让B19的技术难度降低,不然中国空军要在这个时候弄出一款超过一万公里航程的常规设计的战略轰炸机还真弄不出来。
  这样的一款轰炸机,造价也是顶呱呱的,首批十六架小批量产型号B19A单价为三百万元,这不是说十六架的总价,而是指一架B19A的单价,而已经算够贵的F10喷气式战斗机与之一比什么都算不上了,第一批采购价F10才十五万元的单价,买一架B19可以买二十架的F10战斗机,这还不算大量的维护经费了,这B19可是娇贵之极的东西,维护起来非常麻烦和费钱。
  如此昂贵的B19空军自然是无法购买太多,原型机有三架,第一批量产型号B19A有十六架,目前已经交付了四架,剩下的还是建造当中。
  相对于B19轰炸机的极端设计以及昂贵造价来说,B16轰炸机就是显得要低端的多,B16轰炸机的设计目标是代替B11轰炸机成为中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群的主力,要求是具备优良的性价比,比B11轰炸机有航程上和载弹量的提升,最后设计出来就是最大五千五百公里的航程,搭载两点五吨炸弹的时候能够达到四千公里的航程。总体性能上比B11轰炸机出色的多,而且技术条件上又不像B19要求那么苛刻,所以技术成本上要便宜一些,而且产量会比较高,平摊下来后成本就会降低不少,一架B16的采购价目前是六十万元,基本就是十架同时代先进螺旋桨战斗机的价格。不算便宜但是也不算太贵,后期大量生产后价格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两千多架的B11轰炸机,目前开始量产的B16轰炸机,即将组成中国的主力战略轰炸机群。同时还有部分双发轰炸机,也就是B12轰炸机以及老式的B8系列轰炸机,然后还有前线支援轰炸机B13轰炸机。
  以上的众多轰炸机机型号组成了中国的主力轰炸机队,至于B19轰炸机,这个属于特殊产物,昂贵的造价,特殊的设计导致了它只能作为核弹运载机而存在,常规轰炸并不是它的任务。
  参观视察完空军的这几个型号的新式飞机后,陈敬云也终于是批准了空军的经费申请,向空军额外拨付了一亿两千万元的经费,用于F10战斗机项目以及B19超远程轰炸机项目上,而当陈敬云批准了空军的这个经费申请后,海军和陆军闻风而来,一个个都表示着需要增加军费,最后海陆空三军的矛盾在1941年度的军费分配比例上再一次爆发,平日里权势显赫,身份尊贵,说多一句话都怕累着自个的海陆空上将们亲自挽起了袖子,挥舞着拳头,喷着口水相互争夺起来1941年度的军费份额,而在一大群上将里军衔最低的军情处头子林昌丈显得极为无奈和郁闷,军衔最低的他得端茶倒水,军情处的经费也是挣不来,得看海陆空三军的颜色,他们几乎瓜分干净了后才会想起要给军情处留点碎渣子,好在三军里头随便给点碎渣子也够军情处花销的了。而真正让林昌丈每年这个时候郁闷的是,这个时候的众位军方上将大佬们一个个都开始不要脸面了,丝毫都不会给别人面子,众多上将大佬们明明年纪比他小,但是一个都以前辈自居,沈纲和左玉刚更是张口一个小林,闭口一个小林。左玉刚连关时杰在军费分配会议上都讽刺地喊着“小杰子”。
  而根据这个在年度军费分配会议里地位最小,军衔最低的军情处处长林昌丈所言,每年的这个时候场面都是极其火爆,拍桌子比力气打都是小事,三十年代中期还出现过陆军的左玉刚拔枪,海军的关时杰拔刀相对抗的事情,所幸没出现人员伤亡,不然随便伤了一个人都是大问题,后来陈敬云亲自作出指示。规定军费分配会议中所有人一律不得带刀配枪。而左玉刚叫关时杰为小杰子,就是因为这一次的冲突,用意为讽刺关时杰是个太监,没软蛋的货色,理由是当年军费分配的时候两人争吵激烈,最后左玉刚拔枪,关时杰拔刀,不过刀对枪显然是不占上风的,所以关时杰大喊一声就是故作愤怒地喊来了卫兵,然后顺便给左玉刚试图谋杀同僚的帽子……
第〇七六一章
军费之争
  为了1941年度的军费分配,中国海陆空三军的大佬们一个个都是不顾忌脸面的赤膊上阵了,争吵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以往的任何一年,而且三军之间火药味浓烈无比,哪怕相互之间平时称兄道弟,但是这个时候也是不会顾忌任何的私人情分,而这种情况让首次参加三军经费分配会议的空军上将黄飞航有些不太适应。
  空军由于规模一直算是比较小,所以高级将领的人数也不多,二十年代的时候只有伍世钟一个空军上将,到了三十年代的时候才是晋升了另外一名上将,不过那人是临近退役的时候才被晋升上将,刚晋升一年就退役了,算得上是一种安慰晋升。
  黄飞航也是空军中早期的核心将领了,早早就晋升为了中将,不过受限于年龄以及资历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太大的突破,直到去年才被任命为空军部总长,由此顺利晋升为上将,而这也是他首次参加军费分配会议。
  坐在他身边的空军名副其实的第一号大佬伍世钟,国家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由于中国的上将数量逐渐增加,前年开始陈敬云把国家军事委员会分成了两种,一种是普通上将,也就是任何一个现役上将都是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但是随着现役上将的人数已经接近三十人后,陈敬云也就不得不设立一个常务委员的职位,总不能每次国家军事委员会开会都把所有上将都喊到南京来不是,常务委员每个军种都是两个人,而且不能是各部总长或者舰队司令以及集团军司令这些人,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有其他的实职,必须能够长时间待在南京跟在陈敬云身边处理军务,以便陈敬云随时都能够找到他们,现任的常务委员中有陆军的沈纲、李继民、海军的关时杰、空军的伍世钟,如果再加上陈敬云的话就是刚好五个人。
  而圆桌周围的几个则是陆军和海军的上将,沈纲、关时杰都在其中,一个个在外头都是权势滔天的军方大佬,但是这个时候却是涨红着脸,大声叫嚷着。
  “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空军都是些什么货色,B19轰炸机说的好听,轰炸美国本土,也不想想就带那么一点炸弹,能炸死几个美国人,一架B19就三百多万你们能卖多少架?现在单单一个前期计划就已经花费了不下五千万,你们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负责任,如果这五千万给我们海军,足够让我们购买七八百架舰载机,把整个旧金山烧成火海都没有问题!”关时杰一脸鄙视地看着伍世钟,毫不客气的指出空军的诸多项目都是花销巨大但是效果为零:“还有前几年的那个B15项目,说说你们到底浪费了多少钱,最后呢连根毛都没见着,国人都说我们海军是吞金兽,但是我看你们空军就是纯粹的败家子!”
  伍世钟听着关时杰的话,咬紧了牙关,心里的那个恨啊,那个悔啊,因为关时杰说的也不算错,空军三十年代以来,尤其是1935年以后启动了各种研发项目,而这些研发项目里头失败的占据了多数,能够成功的只是极少数。但是就是这些极少数的成功项目,却是撑起了中国的天空,没有巨大的投入,没有众多的失败,何来成功?莫非他关时杰以为中国空军世界第一空军的名头是白来的。
  “如果没有我们耗资众多的前期研发投入,你们海军能有飞机用?还不都是跟在我们屁股后头捡剩下的!”
  关时杰对伍世钟的话不以为然:“我们这是叫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你以为我们海军和你们空军一样好高驽远都不成,有现成的不用另外花钱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