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精校)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505

  在这场已经持续十天的总攻之中,虽然没有一战而下的快捷,但是第三军的各部队的确是稳扎稳打的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慢慢地把旅顺要塞内的三万多日军压缩而击退。
  除了地面上的大规模进攻外,空军方面的轰炸也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以威海卫海军基地为主的空军各基地每天都派出了大量的轰炸机前往旅顺进行轰炸,虽然日本方面自从五月份旅顺遭到第一次大规模轰炸后,就向旅顺增援了不少的飞机,但是这些增援而来的飞机数量太少,根本没能起到任何效果,基本上刚起飞就被中国空军的F2战斗机给击落了,加上当时日军和中国陆军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朝鲜,日本陆军航空兵把主要的作战飞机都是派遣到了朝鲜,而随着朝鲜的陷落,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一百多架飞机也都是被击毁。
  没有作战飞机的旅顺只能依靠地面防空火力,在初期这些主要由机枪组成的防空火力也给中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过中国空军也没有一味的降低高度进行精确轰炸,而是采取了高空进行地毯式的轰炸,而轰炸的目标主要了港口区的兵营和物资仓库,协同作战的海军航空兵则是把轰炸的目标放在了日本的运输补给船上。海军航空兵的鱼雷轰炸机虽然面对那些机动中的高航速的军舰无能为力,但是对付只有十来节的运输船还是很轻松的。短时间内日本海军虽然通过了大量增加机枪的方式来提高防空能力,不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那些主力舰上,对于这些运输船可没什么搭理。
  在多方面的配合进攻下,加上国内上层有意进行和平谈判,这也就一定程度上让旅顺内的日本士气低下,而在203高地被攻克后士气更是低迷,低迷的士气,加上被围攻了好几个月之后各处堡垒防线也是出现了诸多的漏洞,以至于在203高地被突破后,旅顺战局一下子就是急剧败坏,没几天工夫中国的进攻部队就已经可以冲到了旅顺港,残守的两万多日军虽然死活不投降,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旅顺前线日军的不作为更是让在伦敦的日本谈判代表感到了压力,被迫在谈判中进行了一定的让步,而中国方面的代表也是在英国人的压力下被迫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这个时候双方的和平谈判才算是进入到了一个实际阶段。
  陈敬云一边看着伦敦顾维钧发来的密电,一边是在桌面上敲击着手指,旁边的是外交部总长施肇基。
  “虽然说旅顺可以收回来了,但是这日本人还是不死心啊,哼,既要想拿回朝鲜,又不想把台湾给交出来,哪有那么好的事情!”陈敬云看罢这电报后对施肇基道:“上次我就说过,这次的谈判是有底线的,旅顺是必须要拿回来的,而台湾也是要争取的。至于朝鲜的地位问题可以适当的让步,至于赔款是可有可无!”
  对于这场战争能够取得什么战果,陈敬云自己是有心里预期的,首先这旅顺是肯定要拿回来的,而其次就是争取把台湾给收回来。再以上两点之外,朝鲜的地位问题以及赔款就是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而对于日本来说,虽然已经战败,但是要想让他们把台湾主动还回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以中国海军目前的实力基本是不用想着渡海登陆强行自己打回来,而想要让日本把台湾也换回来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把朝鲜还给日本。
  然而基于东北地区的战略安全需要,陈敬云也是不可能直接把朝鲜还给了日本后继续让日本在朝鲜驻扎重兵的,这是他所无法接受的。而如果不把朝鲜还给日本的话,显然日本人也不会傻愣愣的把台湾给送回来。
  朝鲜和台湾,只能选一个,从中国自身的战略安全角度出发,显然是朝鲜的威胁更大,但是实际上考虑到中国的陆军实力,只要东北部署一定的重兵,当中日再一次爆发战争后,完全可以短时间内就把朝鲜的日军再一次赶下海去,但是换成台湾的话就不行了,陆军再强也没法子游过台湾海峡啊!
  再者,朝鲜虽然以前是中国的属国,但毕竟不是直属的领土,而台湾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这一方面考虑也得把台湾作为优先目标,甚至必要时候用控制下的朝鲜用来换回台湾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即便是把朝鲜还给日本,但是也不可能就这么直接的把朝鲜送回去了,更不可能让日军再一次屯兵于鸭绿江边。
  基于种种考虑,陈敬云干脆把后世的朝鲜半岛局势给套用了,不过直接在朝鲜成立两国独立国家日本人肯定是要调教的,那时候也就别指望着日本会把台湾换回来了,不过要在朝鲜划出一个军事缓冲区用以保障中国的东北三省的战略安全应该是问题不大。
  说到底,陈敬云是想要用朝鲜把台湾给换回来,如此情况下自然也就没有了既能拿回台湾还能让朝鲜独立的好事了。
  当陈敬云提出了这个构想后,日本那边一听要拿台湾来交换朝鲜的时候,也是有些犹豫不决。不过考虑到朝鲜已经丢失,旅顺也失陷在即的时候,日本方面也是松了口风。
  当双方都定下了大体的框架后,这具体的细节谈判也就是顺利了起来,为了表示谈判的诚意,中国在九月十六号暂停了对旅顺的进攻。
  十八号,两国外交谈判在伦敦签订了中日伦敦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就是:日本向中国交还旅顺租、台湾两地,日本在东北的南满铁路转让给中国铁路公司!这两点就是中国所收回的利益,而为了收回台湾,中国军方必须在条约签订后撤出朝鲜,朝鲜地位问题由日后中日以及朝鲜人民共同决定,实际上就是默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利益。
  为了避免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爆发军事冲突之可能性,以鸭绿江到朝鲜北部的一百五十公里范围内为军事缓冲区,中日双方都不得在这一区域部署武装部队。
  旅顺问题、台湾问题、朝鲜问题基本上就是两国之间的主要争端,当这三个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后,那么接下来的就是一些枝节了,比如条约中的商贸部分,中国撤销对日本产品的惩罚性高额关税,承诺日本拥有和其他国家一样的对华贸易权力,同样的日本也撤销对中国产品的高额关税,并承诺中国享有相同的贸易权力。
  那两艘坐沉在旅顺港内的日本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所有权依旧为日本所有,战争结束后由日本组织打捞回国。
  而条约中没有任何的战争赔款等字眼,甚至是当中国提出要让日本为那一万多日军俘虏支付生活费用都是被日本严词拒绝,反正就是不给中国任何战争赔款的借口和理由。这赔款不管多少,只要一涉及到这个词汇,基本上就成了卖国的代名词,所以一群日本高层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给一毛钱的赔款。
  饶是如此,这一条约签订后,日本国内还是掀起了大规模的游行反对,第二次组阁的山本兵卫权也是被迫宣布辞职,日本的内阁再一次倒台。不过日本国内反对归反对,但是这一条约却是签都签了,反悔也反悔不了。
  条约刚一签订,日军以及大量的日本侨民开始撤离台湾,中国的第四十三师、第四十四师在海军的护送下登陆台湾,随军而去的还有大批行政官员。而中国驻朝部队也是同时撤离朝鲜,退回到鸭绿江以北,而日本则是再一次从釜山、平壤登陆朝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驻朝部队撤离前夕,一支由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率领的韩国光复军也是正式成立,并开始活跃于朝鲜北部的军事缓冲区内。
  中日伦敦条约在日本国内遭到了极大的反对,然而在中国却是引来了大规模的热烈庆贺,收复旅顺是在国人的预料之内,但是能够把台湾给拿回来,却是让诸多民众惊喜不已,至于朝鲜,对于国人来说那本来就不是中国领土,给回了日本人也不算什么。
  当中日伦敦条约签订后,苏俄一边是骂着日本人软蛋一边也是主动找到了中俄再一次要求停火!
  苏军和中俄联军在鄂木斯克打了一个多月后,虽然双方都打出来了海量的炮弹,但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当中日之间的战争结束后,苏军停下进攻的步伐也是正常的事情,虽然心里憋屈,但是本身实力不济的俄罗斯共和国还是很痛快的接受了第二次停战协议,而作为第三方的中国也没理由自己一个人打,所以也就是同意了签订第二次停战协议。
  时间到了九月下旬,热闹了小半年的东亚战争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然而这战争虽然结束了,也签订了看似能够保证和平亿万年的中日伦敦条约和中苏俄停战协议,但是实际上中日之间的对抗并没有停止,日本陆军提出了重建计划,要求正式组建三十个常备师团,而日本海军则是在续建土佐号、高雄号的时候,已经正式确定了纪伊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中国海军的两艘新式尧帝级战列舰也已经是在战争期间陆续开工,而这种情况让英美两国是强烈反对,要求中日两国既然战争都已经结束了,那么就该继续履行华盛顿海军条约,不过日本由于沉没了两艘战列巡洋舰,那么肯遵守去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啊,说要继续限制海军军备也可以,但是必须准许日本续建土佐号以及爱岩号,而这自然是引起了中国和美国强烈反对,中国海军在不久前爆发的战争中是深感实力不足,加上之前的一场中日战争让中国大涨信心,用海军大佬萨镇冰的话说就是:“我们又不是没钱造舰,凭什么我们的舰队只能有十五万吨而不是更多?”
  所以也是拒绝继续履行华盛顿海军条约,并继续建造两艘尧帝级战列舰!
  面对日本的海军再一次扩张,美国也是不得不再一次重启海军扩张法案,而美国的举动又是让英国人也做不住了,现今的海军局势仿佛就像是回到了两年前一样,各国不得不为了限制海军军备而再一次齐聚华盛顿进行谈判。
  而这一次,中国海军是绝不会满足于上次的吨位比例的!
第〇五八七章
第二次华盛顿海军条约
  在核威慑出现以前,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那可是赤裸裸的,非但政治外交上针锋相对,而且一言不合就是会爆发战争,战争说起来就起来了,尤其是爆发冲突中自认为占据了优势的那方,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顾虑的。完全不像拥有核弹的后世那么顾虑重重,除了欺负欺负效果外,大国彼此间都是客气的很,就算是战争那也是代理人战争居多。
  这几十年内几乎每年都有地方爆发战争,在一战之前的那几年里就是爆发了好几场大规模的战争比如意土战争,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其中也免不了有中国的内战,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而一战后也不平息有俄国内战,波兰和苏联的战争,更有中俄和苏联之间的战争。而到了1923年,又爆发了中日战争,苏俄又和中国以及俄国打了一仗。
  可以说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在打仗,而且都还是那种大仗!
  造成这种原因的除了贸易冲突以及意识形态的冲突外,更重要的是近代民族主义的觉醒,这年头除了美国和苏俄外,其他的国家基本都是民族主义泛滥,而且这种情况在后进国家里更为明显,比如德国,比如日本,比如中国。当各种冲突出现后,民族主义泛滥的这些国家很容易就诱发大战,就算是所谓的和平谈判,那也是建立再击败敌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然而各国的政治家们也不都是战争贩子,发动战争也得对他们有好处他们才会去发动,如果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的话,他们也是会尽量的避免。
  去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就是各大国为了避免再一次爆发前世界大战而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表面目的是为了限制各国海军的发展,避免因为造舰而让各国出现财政崩溃情况,但是更主要的目的却是制止各国之间继续海军军备竞赛,避免重演一战之前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的情况。
  只不过去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刚签订不到一年,就是因为中日之间的战争而成为了废纸一张,日本和中国先后终止履行华盛顿海军条约后,美国也被迫重启舰队扩张法案,如此一来英国人如果还想继续保住它世界老大的位置也是不得不紧跟美国人的步伐,而这种情况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好在中日两国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出现很久,只不过持续了五个月而已,其中的输赢已经不是太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既然战争都结束了,那么英国就是准备让中日两国重新回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框架当中去。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中日战争爆发后,一场东海大海战让日本沉没了两艘战列巡洋舰,而基于东海大海军的经验和教训,让日本海军认为未来是高速战列舰的天下,而日本海军中现有的数艘高速主力舰根本无法撑起日本海军世界第三的地位,所以任凭英美怎么反对,日本人也是要把高雄号以及土佐号建成的。至于后续的造舰计划,那就得看之后的谈判了。
  而中国呢,一场中日之间的战争让中国信心大涨,认为中国既然都能够击败日本了,为什么中国的海军的主力舰吨位只能限制在十五万吨?这是中国海军无法接受的,同样也是信心高涨的国民们所无法接受的。
  而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海军条约各签字国的谈判代表们再一次齐聚华盛顿,召开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谈判。
  不久前才在伦敦签订了中日伦敦条约的顾维钧率领外交团队以及海军谈判团队抵达了华盛顿后,顾维钧在首次的谈判会议里就已经是公开宣称:“现今中国的舰队规模是无法匹配中国地位的!”
  中国谈判代表团坚持要求中国的舰队规模必须得到增加,而面对中国要求增加吨位的企图,英法美等国还没发表意见呢,日本的代表团就是叫嚷着:“如果中国要增加主力舰吨位,那么日本的吨位也必须得到增加!”
  这是一场比去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谈判更为艰苦的谈判,各国代表团们都有着自己国家的利益所在,所以每一轮的谈判都是针锋相对,谁都不肯退让,而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意大利和法国是打酱油的,因为他们现在的主力舰吨位都还没满足他们的条约限制的上限呢,所以他们不求增加自己的吨位,但是极力反对其他国家增加吨位。
  而日本呢,除了想要增加高雄号以及土佐号这两艘军舰外,还想要保持上一次的吨位限制,其最大目的就是限制中国的主力舰吨位增加。
  中国则是对其他国家有多少吨位不感兴趣,中国想要的就是增加吨位,能增加多少是多少,最好是能够和日本持平。
  美国实际上对于各国增加吨位是无所谓的,美国人强调的是比例,而不是具体吨位。比如日本的主力舰吨位只能保持在美国人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下,而且美国海军的吨位不能比英国人的少,至于具体多少万吨那是没什么所谓的,日本人要建一百万吨,那么美国人就敢建两百万吨,反正美国人也不差钱,甚至都巴望着能够把各国的吨位上限都提高,到时候美国人凭借强悍无比的财力就能够硬生生的把其他国家给拖死。
  美国人不在意,但是英国人在意啊,英国人现在穷的都快要当掉裤子了,那里有钱陪着美国人继续造舰啊,所以英国人就很强硬的不但要求控制各国的海军吨位比例,还要求控制具体的吨位上限,极力要求美国的海军主力舰吨位上限继续保持在六十万吨。
  尽管各国的要求冲突相当大,但是各国都有着同样的观点,那就是要签订海军限制条约,哪怕是雄心勃勃的中国也是无法承受无止尽的海军扩张计划,更不要说财政已经接近崩溃边缘的日本和穷的要当掉裤子的英国了,哪怕是不差钱的美国也是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如果能不花钱也达到限制各国海军的目的,美国人也是乐意的。
  在经过了各国的利益交换后,十月二十六号,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六国在伦敦签订了海军军备限制条约补充条约,也就是第二次华盛顿海军条约。
  作为第一次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补充,第二次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大部分内容并没有变动,但是主要条款却是有所变动。
  各国的吨位上限除去了中国有所增加外,其他的保持不变,但是对各舰的替换细节进行了变动。
  日本由于中日战争中日本沉没了两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以及两艘伊势级战列舰,虽然伊势号和日向号已经正在打捞,修复继续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日本历尽东海大海战后已经认定航速过低的两舰已经失去了战略价值,如其修复后继续占用主力舰吨位不如趁此机会废弃掉后替换新式战舰,所以在谈判中一口咬定这两艘船已经无修复价值,要求新造军舰替换,而且死活不肯废弃高雄号和土佐号这两舰,甚至以退出谈判为要挟迫使美国和英国答应日本继续施工高雄号、土佐号这两艘主力舰。
  这两艘船加起来是八万吨,而日本的主力舰吨位上限是四十五万吨,因此还有三万七千吨的空余,所以也就准许日本在1927年开工建造一艘新式战列舰,新式战舰必须符合条约战列舰的规定,即吨位不得超过三万五千吨,舰炮不得超过十六寸。
  由于日本坚持继续施工高雄和土佐号,而这样一来日本就会拥有两艘加贺级战列舰和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而这四艘战舰都是高达四万吨的庞大战舰。为了制约日本的这四艘战列舰,条约中英国和美国规定新建的C、D两舰把开工时间从1931年提前到1927年,而且准许把两艘战舰把吨位上限放宽到四万吨。
  如此一来说,这些战舰建成服役后,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所拥有的四万吨战舰都是四艘,谁也不比谁少了。
  随后的法意两国继续打酱油的,吨位保持不变,反正现在这个吨位他们也还没有填满呢,再给他们多余的吨位也用不上。
  而上次华盛顿条约中作为小弟弟的中国这一次却是成功的增加了海军主力舰的吨位,从上一次条约的十五万吨增加到二十万吨,主力舰的吨位已经和法国以及意大利持平。
  但是条约要求中国第二次开工的两艘尧帝级战列舰必须停工,因为这两艘战列舰是依照炎帝级战列舰为蓝本设计的,吨位都是超过了条约战列舰的上限达到了四万吨,而这个吨位是其他国家所不允许的,中国已经有了两艘超级战列舰了,不管是英国还是日本都不希望中国继续拥有更多的超级战列舰,这一点就连美国人都是保持反对的态度。
  这两艘尧帝级战列舰的命运堪称是坎坷无比了,两年前就作为纸面战舰被设计出来而且也是开工了,去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被迫拆除,而等今年因为中日战争的爆发再一次依照原设计开工,这刚铺放龙骨,施工还没两个月呢就再一次因为海军限制军备条约而被迫停工拆除,两次开工,两次拆除,再也没有其他战舰比它们更悲剧的了。
  虽然这两艘四万吨的尧帝级战列舰不允许开建了,但是目前中国的主力舰吨位是不足条约上限的,除去东海大海战中战沉的华太号重型巡洋舰外,目前中国海军拥有主力舰包括:炎帝号、黄帝号、华武号以及两艘在建当中的世广级重型巡洋舰,这些加起来的吨位总数为十三万吨,距离吨位上限还有足足七万吨呢。而这七万吨刚好可以让中国开工两艘三万五千吨的条约型战列舰。
  由于这两艘主力舰并非替换舰,所以也就没有限制中国的这两艘主力舰开工时间,只要中国愿意而且也有钱的话,随时都可以开工。
  以上的主力舰限制条约中,除了中国增加了五万吨的吨位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变化,具体的细节变化就是各国把替换舰的开工时间提前,而且英日美三国把四万吨的超级战舰数量从两艘提高到了四艘。
  作为争执最大的主力舰相关限制外,还有对于航空母舰的争执!
第〇五八八章
第一款条约型战列舰
  两次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各国的主要争执基本是围绕着主力舰而进行的,这一点是和现今的海军现状分不开的。
  从中日甲午战争再到日俄战争,再到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那场规模浩大的日德兰海战,这数场战役是奠定了战列舰作为海军中流砥柱的根基,而不久前爆发的中日战争中所进行的东海大海战再一次证明了现代海战当中,战列舰依旧是核心主力,乃是撑起一个国家海军的核心因素。
  战列舰的厚装甲和强大的舰炮一次次的发出了怒吼左右着海战的胜负,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不用说了,几乎是完美的演绎了巨舰大炮的巨大威力,而不久前的东海大海战中日两国的战舰交锋再一次证明了战列舰所具备的庞大威力,而被陈敬云寄予厚望的航空母舰哪怕是已经出现了多年,中国的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艘改装航母泰山号在1916年就已经在中国海军中服役,然而如今整整七年过去了,中国的已经建成了两艘两万吨的航母,并且也在海战当中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旧无法动摇战列舰的主力地位。
  以东海大海战为例子,此战算得上是中日两国的航空母舰都有参战,日本的是凤翔号航空母舰,而中国的则是华山号以及黄山号两艘航母,战役时期日本的凤翔号航母表现不大,只是派遣了少量飞机阻挡了中国海军航空部队的侦察。
  而中国两艘航母则是一路上为舰队提供了广阔的侦察范围,战役爆发时航母上的舰载机先后发现了日本天城号所在的舰队以及日本第一舰队主力的方位,并后方交战中的中国主力舰队提供了及时的预警信息,避免了让炎帝号和黄帝号一头的撞上日本第一舰队的铜墙铁壁之上。
  从侦察方面来说,航空母舰已经表现出了其他舰艇无法比拟的效能,但是在对舰攻击上依旧没能发挥出陈敬云预料的作用来,东海大海战当中华山号和黄山号派遣的集群对日本第4战队进行的轰炸中,不但没有取得任何的命中,甚至还日本第4战队的防空火力击落了一架,以至于让海军中较为激进的航空派都不得不谨慎的表示,在海军装备速度更快,性能更先进的轰炸机之前,对机动舰艇所进行的攻击行为依旧存在了巨大的局限性。
  而航空母舰的另外一个巨大作用也是开始出现,那就是空中较射。在中日战争之前中国海军就已经进行了空中较射试验,但是试验还没有结束战争就已经爆发,而在东海大海战之中海军加速了空中较射试验,并在九月份取得的一次试验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军利用装备了无线电的B4轰炸机作为空中观察较射机,然后指引炎帝号上的主炮进行了射击,在两万码的距离上取得了4.3%的超高命中率,即便是在两万五千码的距离上,命中率依旧保持了2.5%,而在超远距离的三万码距离上,依旧取得了1.5%的命中率。也许个位数的百分点看起来很小,但是这年头的舰炮命中率是非常低的,海军之前的传统炮击试验中,只用桅顶观察的话,两万码距离上只有2.5%的命中率,而一旦超过了两万五千码后,命中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了,而一旦超过了两万八千码后根本就无法射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